满满的套路

Lynn


不一定非要登上演讲台,在我们生活中面对一个或几个人,聊天,交流,劝慰,说服都算得上是一次小小的演讲。


第一次见比较重要的客人时,我们都会很在意自己的状态,衣着打扮,行为举止,在说话之前还会轻微的调整自己的气息声音。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你说话的时候都尽量追求有趣,生动,常常有意控制声音,并喜欢引用比喻。


为了让对方对我们印象深刻,或者是记住我们所说的内容,我们都会搜肠刮肚说一个故事,来达到自己想要说明道理的结果,除此之外还经常就某一个让对方发笑的点,重复,重复再重复。看对方被感染,就会很有成就感。


高中时,回答政治问答题的时候,我喜欢分三条,首先其次,和最后来阐述,如今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也追求这样的“三点式”,自己说不出为什么,但就是觉得用这样的结构来说话,显得有力、清晰。


当然,如果手头有可用的图片或者数据,更深得我心,因为亮出图片和具体数据,得到强有力的对比,那就更能说明问题。


我一直认为是自己的思维导致这样的讲话或者回答问题结构,直到如今看到了西蒙.兰卡斯特的这本《感召力》,才知道,是一种行文结构,控制着思维,不管这种结构,是自己有意识地练习并应用,还是,从其他的地方,感触到它的威力,从而不由自主去拿来为自己服务。


就像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里所说,你觉得你的这件衣服是你自己选择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你穿的衣服是做时尚的人,替你选的。而你在你的生活中的选择这些颜色,从不会想到到它是怎么出现在你面前的。


处处有套路,只不过有好多我们自己都不知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满满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