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卡尔•纽波特(Cal Newport)《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作者,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热卖书作家。他还是一位人气博主,创办了在美国广受欢迎的博客“学习黑客”,致力于为大家破解工作和学习领域的成功模式。纽波特还著有《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如何成为尖子生》《优秀到不能被忽视》等热卖作品。
作品简介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本书中告诉你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一个接一个地参加大小会议、在即时通讯软件的尖叫中手忙脚乱、在繁杂的多线程工作中不断地切换注意力……你看起来非常忙碌,甚至在不自觉地享受这种忙碌,但你的忙碌真的能转化为生产能力吗?《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作者、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尖锐地道破了信息经济时代的惊人真相——知识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处理此类浮浅事务上,而这些工作不仅产出的价值有限,还会永久性地损害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作者创立的“深度工作”概念,其含义为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而正因为当前社会深度工作能力的日益稀缺,其与经济成功的关系也变得日渐紧密起来。本书的所有讨论也围绕 “深度工作”而展开,全书共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从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等角度,客观地分析了在新经济形势下实现深度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则系统地传授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深度工作的具体策略,如将深度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进程、提高大脑的深度思维能力、远离社交网络等。作者还强调,深度工作不是一项过时的技能,而是将人们从技术垄断导致的精神异化状态中解救出来的良药。在当前这个以网络为中心的浮浅信息时代,倡导深度工作无异于呼唤一种匠人精神的回归。
作品序言
记者曼森•卡里(Mason Currey)在他的著作《每日仪式》(Daily Rituals)中整理了各种关于荣格的材料,重现了这位心理学家在塔楼中的工作习惯。卡里在书中写道,荣格会在早上 7点起床,吃一顿丰盛的早餐,然后在私人办公室中度过两个小时不被人打扰的写作时间。下午,他通常会冥想或在周围的乡村长时间漫步。塔楼里没有电,因此日光暗去夜色朦胧之时,油灯为亮,壁炉送暖。荣格会在晚上 10点上床休息。他说:“从一开始,我就感觉能够在这座塔楼里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恢复。”
尽管我们很容易将伯林根塔楼看作度假屋,但是回顾荣格的职业生涯,人们会发现这座湖边居所显然并非为躲避工作而建。 1922年,荣格买下这片地产的时候还无暇度假。仅仅一年之前,在 1921年,他发表了重要著作《心理类型》(Psychological Types),总结了长久以来荣格与其曾经的好友兼导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 nd Freud)思想的诸多差异。在 20世纪20年代,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提出质疑是很大胆的举动。想要支撑自己的著作,荣格需要保持清醒的状态,创作出一系列有见地的文章和著作,进一步支持和发展分析心理学( AnalyticalPsychology)。他后来也被称作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媒体评论
《深度工作》完成了两项艰巨的任务:一是打破陈词滥调,野心勃勃地提出了丰富的实践策略。二是纽波特先生在反对“在工作中持续保持联结状态”这一团体迷思时,并没有对其牢骚不断。
——《华尔街日报》
纽波特是一名杰出的自助类书籍写作者,他的建议是具体的,如建立一个深度工作的可视化记分卡,将你的默认电子邮件处理习惯转变为“不响应”,在电脑旁设置记事板,规划自己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等。
——《纽约时报》
权威评论
如果你生活中潜在的每一刻无聊时光——比如说,需要排队等5分钟或者是在餐厅坐等朋友——都是用浏览智能手机来打发,那么你的大脑就可能已经被重新编排……这时你的大脑已经不能够胜任深度工作,即使你也会经常安排时间来训练专注的能力。
——卡尔•纽波特,本书作者
《深度工作》在培养高度专注力领域是一本很出色的著作,它提供了立竿见影的操作步骤,帮我们把深度工作更好地纳入日常生活中。
——亚当•格兰特
企业精英必须拥有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具备竞争力,本书针对如何有效投资自我及怎样才能表现出众,提供了有力的建议。
——雷德‧霍夫曼,领英网联合创始人
卡尔•纽波特在喧嚣的信息海洋中提供了一种清晰的声音,带来了一种科学与激情之间的平衡。我们不需要更多的点击量、更多的猫或更多的表情包,当我们无法从这些东西身上移开目光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勇气。
——塞斯•高汀,热卖书《紫牛》作者
核心内容
《深度工作》这本书的副标题为: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这本书中文版总共296页大约17万字左右。小编会用大约10000字转述书中精髓,再用2000字解读总结给各位亲!下面小编将为亲转述这本《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在微信、微博、网游、直播、淘宝.……种种网络社交、娱乐、购物当道的时代,我们必须静下来反思:互联网是为我们所用的工具,还是早已控制和瓜分我们的精力和时间,一步步将我们引向浮浅的深渊。无论出于更好地谋生,还是获得人生的价值,我们都需要深度工作,并刻意训练这种能力。本书不仅剖析了深度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给出了操作性极强的实践工具,助我们有效提升专注力,继而拥有深度工作的能力。当然,我们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首先你得想要改变,成就更好的自己。
一、认识深度工作
1.相关概念
什么是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此类工作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且难以复制。什么是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2.新经济中取得成功的3类人
●高级技术工人
经济学家布林约尔松和麦卡菲强调,善用智能机器且具有创造性的人,其工作价值将会越来越高。
【案例】数据奇才内特·西尔弗,曾在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预测了50个州的选举结果,并创办了一个用数据来分析所有现象的新闻网站。
●超级明星:行业尖子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才市场全球共享的趋势越来越流行,这意味着行业中的超级明星将会取得成功,而余下的人则会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
【案例】王牌程序员大卫·海湿迈尔·汉森是开发公司Basecamp的合伙人,也是一名电脑程序明星,他创造了ruby on rails网站开发框架,为当前网络上最流行的网站提供了基础。如果聘用汉森这样的程序员,不仅能高效完成任务,还可以节省提供办公室、聘用全职员工的成本,达到支付更少的钱,得到更好结果的目的。
●所有者:拥有资本
新经济形势下,有资本投入新科技、促成大重组的人,将具备巨大的成功优势。
【案例】经济生活赢家约翰·杜尔,他是硅谷风投公司凯鹏华盈的普通合伙人。杜尔成功投资了多家引领科技变革的企业,包括推特、谷歌、亚马逊、网景公司和太阳微系统公司等。在作者写作本书时,他的个人净资产超过30亿美元。
3.深度工作的重要性
新经济形势下,赢家需要具备以下两种核心能力:
●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工作质量和效率都达到精英水平的能力。
而这两种核心能力依赖于深度工作的能力。深度工作将助你迅速掌握困难事物和实现精英级产出。
【案例】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在受聘成为正教授时,就已经发表了60多篇同行评审论著和一本畅销书。其高产出的核心原因是:充分利用了生产力规律(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在长时间无干扰的状态下,实现深度工作。
4.降低深度工作的思维定式和偏见
●最小阻力原则
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反馈和标准,我们倾向于采取最简易的行为,即浮浅工作更简单。
【案例】频繁召开项目例会。这些会议往往使人无法持续专注,导致日程工作无法及时完成。而人们仍旧坚持开的原因,是因为这样更简单。并且多数人不愿自己去管理时间和工作任务,而是让每周例会迫使他们采取一些行动,或者提供一种取得进展的可视幻象。
●忙碌代表生产力
当工作的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的指标时,多数知识工作者都会采用以可视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即围绕浮浅工作表面忙碌。如2013年雅虎新任首席执行官玛丽莎·梅耶尔认为:如果你看起来不忙碌,我就认为你的产出不高。
●对互联网顶礼膜拜
在以网络为中心的技术垄断时代,深度工作让位于分散精力的互联网行为。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说,我们不再权衡新科技的利弊,开始自以为是地认定,只要是高科技就是好的。
二、践行深度工作的4个准则
1.工作要深入:6个策略
●选定适合你的深度哲学
禁欲主义哲学,指摒弃或最小化浮浅职责,实现深度工作最大化。如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克努特通过屏蔽个人邮箱,实现无人干扰的高度专注。双峰哲学,指将时间分成两块,分别用于深度工作和其他事务。如卡尔荣格隐居树林里的小石屋,将一部分时间用于不受干扰地写作;其它时间则用于在诊所看病、在大学讲课等。节奏哲学,指将深度工作转化成常规习惯。例如链条法:每天坚持某个习惯,并且在每天完成后,在日历上划一个大大的红x,过几天就能连成一条链子。继续保持下去,这条链子会越来越长。新闻记者哲学,指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如记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因为工作的训练,让他养成了特别的工作习惯一一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能立刻转入深度工作模式。
●习惯化
通过养成严格内化的习惯,实现最大化的深度工作效果。如查尔斯达尔文在雕琢《物种起源》期间,每天按照严格的时间,有条不紊地进行拆阅信件、思考、工作等。
养成高效习惯应注意的普遍问题:
第一、确定适合进行深度工作的场所,并设定工作时长。
第二、设置工作时的规则和程序,确保努力具有结构性。比如规定不能使用网络,或者设定每隔20分钟产出的文字数量。
第三、做些事支持自己的工作,确保大脑保持高深度水平。比如提供足够的食物,或通过散步等方式帮助大脑保持清醒。
●要有大手笔
通过对周围惯常环境做出巨大的改变,辅以投入可观的精力或金钱,由此提升任务的外现重要性。这种重要性的提升,将降低大脑继续拖延的
本能,让人更有激情和能量投入深度工作。
【案例】J.K.罗琳写作《死亡圣器》期间,入住爱丁堡中心的五星级酒店,由此完成了《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本书。
●不要独自工作
在恰当时机采用协作方式,可以推动深度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果。但不能过分追求交流,以免破坏专注的状态。
【案例】贝尔实验室的开放空间将固态物理学家、量子论学家和世界一流的实验物理学者汇聚一堂。这样的协同交流成为发明晶体管的前提。
●像经商一样执行一-4个原则
第一、明确最高目标。这样有助于集中精力达成目标。
第二、抓住引领性指标,即专注于在最高目标上投入的深度工作时间。
第三、准备醒目计分板。将深度工作时间记录在计分板上,一方面营造竞争氛围,驱使人专注,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动机。
第四、定期问责。比如在每周工作回顾中,反省、自己的表现以不断调整,并利用它制定下一周的工作计划。
●图安逸:定期放松大脑有助于深度工作
定期放松大脑的三个原因:
第一、安逸时光利于提升洞察力。给有意识的头脑休息的时间,可以激活无意识头脑,从而理清复杂的工作挑战。
第二、安逸时光利于补充深度工作能量。保持专注需要自主性注意力,但它是有限的,而无干扰的休息可让自主性注意力复原。
第三、晚间安逸时光中放下的工作一般没那么重要。如果日程安排合理,白天的工作时间就已经达到每日深度工作的极限了,那么在夜里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做到深度工作。
2.拥抱无聊,克服分心:4个策略
●忌不断分心,要不断专注
预先计划好使用网络的时间,并严格执行,通过减少自己向分心屈服的次数,提升专注力。这一策略强调三个重点:
一是即使工作需要大量使用网络和快速回复电子邮件,这个策略也适用。
二是不论怎么计划使用网络的时段,都必须保证在这些时段外彻底屏蔽网络。
三是在工作外也按计划使用网络,可以进一步提升专注训练的效果。
●像罗斯福一样工作
西奥多·罗斯福就读哈佛期间,兴趣广泛,同时研究自然学,而且学习成绩也十分优秀,大一时就出版了第一本书,被称为“美国最博学的青年自然学者之一”。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他处理学业的独特方式: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4点半这段时间,他预留出时间背诵、上课、锻炼和吃午饭,余下的时间则全部用于专注其它学习。这一策略启发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时地像罗斯福一样发起冲锋,以高强度工作,高效利用时间,实现专注力的高度集中。
●有成果的黑想
利用本可能被浪费的时间,如在走路、慢跑、开车时,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难题上,实现有成果的冥想。有效执行这一策略,有两个建议:
一是小心分心和原地打转。它们会阻碍翼想成果,所以必须警惕和提醒自己。
二是组织你的深度思考。深度思考需要一定的架构。作者建议首先仔细考察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关变量。比如你在试图解决一个数学证明,它的相关变量可能是假设或前提。通过考虑相关变量,明确下一步问题,为自己的注意力指明方向。
●记住一副牌
人的大脑不适合记忆抽象信息,而擅长记住场景。美国记忆力冠军罗恩怀特的记牌窍门,就是基于这一见解而获得。这一窍门包括三个步骤:
步骤一:穿行家里的5个房间,记住每个房间看到的10件物品,再加上院子里的2件,凑齐52个。
步骤二:将52张牌中的每一张与一个难忘的人或东西相对应。为方便起先,给每一张安排一个有逻辑联想的形象。
步骤三:在脑海中穿行每个房间,把遇到的每一件物品与难忘的人或东西,以及某张牌对应起来。连续多走几次,以便铭记脑中。
作者强调这一策略的关键是: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就可以提高专注力。
3.远离社交媒体,谨慎选择网络工具:3个策略
●采用关键少数法则
关键少数法则,是指在许多情境中,80%的已知社效果源自20%的可能原因。这提醒我们最重要的20%的活动做出了大部分的贡献。也就是说,将时间花在高影响力的活动上,才能最大限度达成目标。这一策略包括两步:
第一步:明确职业和私人生活中的高层次目标。
第二步:以高层次目标为准绳,思考当前使用的网络工具,评估它对达成该目标是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还是无影响。
而决断标准是:只有你认为一种工具会带来积极影响,并且这些积极影响大于消积影响时,才继续使用这种工具。
●戒掉社交媒体
尝试30天不使用社交媒体服务,不用主动告诉他人这个消息,也不用删除这些服务。经过30天的网络孤立,针对当前戒掉的每一个服务,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如果一直用这种服务,过去30天会过得更好吗?
第二、人们是否关心我有没有在用这种服务?
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否”,那么永久戒掉这项服务,如果答案是“是”,则重新启用。如果答案不肯定或模糊,则自行决定是否重新使用。需要强调的是:多数人在社交媒体中刷存在感的做法,让他们草率地将时间和精力碎片化。社交媒体只是产品,它们可能会有趣,但对我们的人生目标无足轻重,而且它们是我们完成深度工作的巨大阻碍。
●不要用网络来消遗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把每个无聊的时刻(如排队5分钟,餐厅等朋友)都用来浏览智能手机,那么大脑可能已经被重新编排,这将导致我们不能胜任深度工作。在空闲时,如果没有给自己安排特定的任务,网络是一种极具诱惑的选择。如果你想抵御诱惑,就得给大脑找些高质量的活动代替,如读书、运动、与益友面对面交流等等。这样能避免分心,保持专注的能力,也让我们活得更充实。
4.砍掉浮浅工作:5个策略
●做好一天的计划
这一策略重在使人们认识到,深度工作要求我们尊重自己的时间。作者建议:为本策略准备一本笔记本,提前规划好每个工作日的工作安排。但需要注意:允许日程中有突发改变,甚至可以主动寻求改变。具有综合计划能力和愿意修改自己计划的人,相比没有任何规划的人,将享有更多的创造性洞见。
●定量分析每项活动的深度
这一策略,要求我们明确每个工作任务的深浅度,以便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于深度工作。评估工作深浅度时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需要大量专业技能的工作,极有可能是深度工作。它既有更多的价值回报,又可以锻炼能力。
二是,比如让大学生能够很快上手、不会提高专业技能的工作,大多是浮浅工作。
●向老板申请浮浅工作预算
设置浮浅工作时间,并将它控制在这个预算范围内。对于大多数非入门级知识工作岗位,浮浅工作预算通常在工作时间的30%~50%之间。如果自己是老板,应该问自己这个问题。因为你“繁忙”的日程中,只有少部分时间真正产出价值。如果自己是员工,应该和老板谈论这个问题。这样做是为了,使你在特定情况下,能够更合理地拒绝某项任务或减少浮浅工作疆。
●5点半之前结束工作
除极个别例外,作者不在5点半后发电子邮件。一般来说,电子邮件和我们的工作紧密相连,也就是说作者不在5点半后工作。他把这种坚持叫做固定日程生产力,即确定一个工作目标,并设置工作时间上限,达到时间上限时则停止工作,而在工作时则专注于有生产效率的深度工作。固定日程生产力能获得成果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采用固定日程生产力的方法,让人在做选择时有所侧重。这样能促使我们严格缩减浮浅工作,保持深度,在解放了时间的同时,保证创造的价值也不会减少。
二是,因为时间有限,才能更谨慎地思考个人的组织习惯。这使得我们产出的价值,高于花费长时间但日程安排混乱的人。
●变得不容易联系到
掌握电子通讯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的控制权,有三个技巧:
第一、让发电子邮件的人做更多工作。如作者使用“发件人过滤器”的方法:如果有人要联系他,可以在网站上找到一个特殊情况专用电子邮件地址,同时会附带“不要对收到回复报太大期望”的信息。
第二、自己在收发电子邮件时做更多工作。如作者运用“流程导向”的方法,即梳理收到邮件的信息指向哪一个项目,成功完成项目接下来要做什么?在回复邮件前,多花些时间理清当前处于哪个步骤,然后强调接下来的步骤。这样可以减少收到的邮件数量和漫无目的的思维混乱。
第三、不要回复。在你职业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这一按巧可参考以下三条规则,区分哪些信息不需要回复:
其一、邮件内容含混或者存在其他问题,很难给一个合理的回复。
其二、你对这个问题或者提议不感兴趣。
其三、如果回复,不会有好结果,如果不回复,也不会有好结果。
著名作家威妮弗雷德·加拉格尔说: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深度的生活并非你必须要这么做,而是如果你想拥有更富效率和更有意义的人生,你就得跨过舒适区和恐惧,将自己的头脑发挥到极致。好,这本书的精髓解读到这里就基本描述完毕,如果你对这本书内容感兴趣,不妨读读全书。我们身处智能时代,它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可能会造福人类,也可能会给人类造成各种各样的困难。不管怎样我们只能接受而无法拒绝,因为我们都一样生活在趋势的大潮中.......下面接入本书总结阶段......
解读总结
我们收到电邮有必要在1小时之内回复吗?在工作中一直保持联结状态重要吗?开放式办公环境合理吗?《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这本书将帮你重新审视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工作习惯,让你不再深陷于低效的忙碌之中。深度工作,是信息碎片时代的自控力、专注力、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指南,是在新经济形势下取得成就必备的核心技能。在这个以快为先的网络时代,深度工作能力日益稀缺,所以它也变得比以往任何时代更有价值。
比尔•盖茨、西奥多•罗斯福、理查德•费曼、马克•吐温、伍迪•艾伦、J. K.罗琳、乔纳森•弗兰岑、卡尔• 荣格、唐纳德•克努特、查尔斯•达尔文,这些引领时代潮流的行业翘楚、大咖牛人们其实都是深度工作和学习的践行者!《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这本书和一般的管理学图书不同,这本书的作者卡尔•纽波特虽然没有上述那些神们的知名度,但是有很好的美国名校工科背景,行文注重论证的逻辑和论据的选择,但同时选择的论点也非常接地气,阅读起来有深度并且也不那么艰涩难懂,可以用深入浅出这个词组来形容小编的感受。
我们从这本书里能得到最大的启发在于深度工作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原因,还在于这种方法将使一个人挖掘潜在的特长能力,以长板思维进入工作并创造独特的价值。一直以来,将通俗管理学理论中的"木桶原理"应用于个人技能提升和发展都是小编所质疑的。根本在于现代社会的分工模式并不为我们的通识能力和全面发展付费,而是为我们最能创造社会价值的部分付费,所以缺少长板思维将会使我们进入残酷的人力竞争恶循环,更加会阻碍我们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
深度工作则是将长板发展与个人专注力提升的理念结合起来,使我们能够通过深度专注,一方面获取职场工作创造价值的回报,另一方面获取自身身心全面发展的回报。在写解读总结之前,我看了看其他的比如:知乎评论、豆瓣评论,有些人觉得作者写的啰嗦。小编倒觉得恰恰相反,只是限于学习时间稀缺,无法实现去知乎、豆瓣和他们辩论而已。其实,作者的中心论点很简单:深度工作是很重要的。然后提供了一些实践的方法。这些中心思想确实可以用很少的篇幅就写成。但是如书中所说,作者目的在于使大家信服。所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证,举了很多例子而已,这都看不出来还在知乎豆瓣嘚瑟写书评,我真汗颜。谁给你们的自信呢,我就奇怪。
本书的另一个优点就是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每一段话在讲什么,目的是什么都很清楚。各个部分也联系成一个整体。不愧是MIT的博士。第一次在网上看到“深度工作”这个说法“吓一跳”马上被吸引了。这正是小编自己所缺失的,也一直为此而感到焦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存在工作时忙于收发邮件,开会以及处理各种各样的琐事。而真正需要脑力劳动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下班回家,刷刷微信,看看各种新闻,感觉一天又过去了。看完这本书,当然,很多部分无用的章节跳过了并没有完全读完,但基本观点是清晰的,就是要想取得成就,需要大量的时间用于深度工作。
同时,自己也发现自己很多时候做的事情都是浮浅工作。没错,其实做浮浅工作也没什么不好,可以让处于初入职场小白们适应这个新环境。可是,时间久了,问题来了,该写的读书笔记写了,该看的书看了,该做的会议主持工作做了,哈哈!进步还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平时没有深度工作,哪儿来的知识积累?结尾我想说的是,人人都需要有一个深度工作的心,哪怕你每天90%的时间都是在做浮浅工作,充分利用那10%来思考和总结,总有一天你会提高到你想得到的高度。只有深度工作才能带来突破性的进展,不管是做技术的还是做管理的。
手机已经让我们的工作非常碎片化了,如果在关注力缺失一直在肤浅工作的同时,找到自己的方法做深度工作,提升自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好,这本书的其它精彩文字图片,均在文后的下方,欢迎您来互动阐述您的想法,我把这本书非常实用的细节精华基本为您转述出来见上文,附加了小编个人对这本书所列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问题的初步理解,您可以点击文本复制粘贴为已所有,为什么我这样慷慨?因为无论你是否署名我的作品它都是我的思想和精神,这是无法改变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有时间后缀您的想法和问题。书后我们有找时间一起切磋学习,共同进步。解读总结到这里全部结束了,就到这里吧,我们下本书再会!
作品精选
我个人在职业生涯中也不断地加深对这一道理的认识。我作为深度工作拥趸已经十多年了,但是我仍然会经常惊讶于它的力量。我在读研究生时,第一次了解到并开始着重利用深度工作这种技能,使我不用在工作日和整个周末加班(在我的同学中很少见),还能每年都写出两篇同行审评的高质量论文(对于一名学生而言,已经很了不起了)。
然而,当我将要升为教授时,又开始担心了起来。作为一名学生、博士后,我投入的时间是最少的,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了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我知道,在我职业生涯的下一阶段,或许无法再有这样奢侈的特权,因为我不确信自己是否可以实现足够的深度工作,融入到要求更高的日程安排中,保持自己的产出。我不愿坐以待毙,决定尝试一种提高个人深度工作能力的锻炼计划。
我在麻省理工的最后两年展开了这些训练,当时我正攻读博士后并开始寻找教授职位。我主要的策略就是对日程进行刻意的限制,以更好地估算出成为教授后难得的自由时间预期。除了不在夜晚工作的原则外,我开始安排更多的午饭休息时间,先跑步,然后再把午餐带回到公寓。在这期间,我还签了第4本书《优秀到不能被忽视》(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的写作合同——当然,这个项目迅速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
为了抵消这些新限制的影响,我又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深度工作能力。我尝试了很多方法,我会更细致地圈划出深度工作时间,避免在这些时间段受打扰。我还培养出在每周步行的多个小时里认真梳理思路的能力(对我的产出大有裨益),并且特别痴迷于寻找利于聚精会神的偏僻之所。比如,在这个夏天,我会经常到贝克工程图书馆的穹顶下工作,那是一个非常讨人喜欢的洞穴式建筑,但在学期中会挤满人。在冬季,我会寻找更偏僻的处所以获得安宁,最终我爱上了小而精致的路易斯音乐图书馆。在某些时候,我甚至会买50美元一本的实验室用高级网格笔记本来做数学验证,因为我认为高成本会引导我在思考时更细心。
作品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理论
第1章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
高级技术工人
超级明星
所有者
如何在新经济形势下成为赢家
深度工作帮助你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
深度工作有助于精英级产出的实现
杰克·多西是怎么回事?
第2章深度工作是少见的
度量的黑洞
最小阻力原则
忙碌代表生产能力
对互联网的顶礼膜拜
对生意来讲是坏事,对个人来讲是好事
第3章深度工作是有意义的
从神经学角度论证深度
从心理学角度论证深度
从哲学角度论证深度
深度智人
第二部分准则
准则1工作要深入
选定你的深度哲学
禁欲主义哲学(Monastic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双峰哲学(Bimodal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节奏哲学(Rhythmic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新闻记者哲学(Journalistic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习惯化
要有大手笔
不要独自工作
像经商一样执行
原则1:关注点放到极端重要的事情上
原则2:抓住引领性指标
原则3:准备一个醒目的计分板
原则4:定期问责
图安逸
原因1:安逸时光有助于提升洞察力
原因2:安逸时光有利于补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
原因3:晚间安逸时光里放下的工作往往没有那么重要
准则2 拥抱无聊
不要不断分心,而要不断专注
像罗斯福一样工作
有成果的冥想
建议1:小心分心和原地打转
建议2:组织你的深度思考
记住一副牌
准则3远离社交媒体
在你的网络使用习惯中采用关键少数法则
戒掉社交媒体
不要用网络来消遣
准则4摒弃浮浅
一天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
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
向老板申请浮浅工作预算
5点半之前结束工作
变得不容易联系到
贴士1:让发电子邮件给你的人做更多工作
贴士2:收发电子邮件的时候做更多工作
贴士3:不要回复
结论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