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书单,该怎么读

我经常感觉没书读。其实,我有一个硬盘,里面挤满了百余G的电子书,文史哲、政经法、理工农医、艺术音乐,各个领域都有那么几本经典。每次看到这个硬盘,总感觉自己是一只小蚂蚁,呆呆地眩晕在巨大的宝库里,什么都想要,却又觉得不管什么都太重不好拿走。

我也去图书馆借书。中文外文的小说,哲学、历史的研究专著,都借了不少。在图书馆,瞄一眼书架,书背上长短不一形态各异的书名都变着法吸引我的注意,借本篆书书法,借本日语学习,回去也没有认真读完多少,还书的期限就到了。不说是不是贪玩不读,也实在是精力有限,确实读不完。我倒是很少买书,怕买了没时间看,浪费纸票。买过一本《周易概论》,看了几页丢在一旁;买了本注本《桃花扇》,只看了一半,反而是把电子版的《桃花扇》看完了;买了本《地质学》,看完概论,又把目录看完,略翻了几页就丢了;买本《本草纲目》,只略略翻了一下,看了些彩图…

可以说,我之前只是泛泛的读书,什么感兴趣就读一下。在图书馆还好,看到书架上感兴趣的,就伸手抠一下书背,取下来读几十分钟或者几个小时,大概能了解内容。可是去网上电子书论坛,就傻了眼,那么多书,多半都感兴趣。好吧,全都下载存起来。什么时候看呢?有时间再说吧。可是没有有时间的时候。于是想看而未看的书就变成了一座大山,可以统统装在口袋,却不能装进脑袋,我知道它景色很漂亮,却提不起兴致去看一眼。所以呢,电子书基本是纯库存,不适合作为泛读的资源。

泛读有泛读的好处。在驾校的时候,遇到一个漂亮姑娘,眉清目秀,笑起来一对浅浅的酒窝,喜欢穿一件白色汗衫,后面写着两个艺术感十足的浓墨草字“園冶”。《园冶》是本书,明朝计成写的,说的是建造园林的理论,我以前约略翻过一遍。“你对古典园林感兴趣吗?”闲聊就这么开始了。她是做园林景观设计的。

泛读最大的好处是扩大知识面,当然也不一定是为了和女生聊天有话讲。一本知识性很强的书,如果没时间,看一下概论和目录,差不多也就了解了这门知识的概况。另外,对于一些文笔很差的小说、畅销书等,略读已足够。前一段时间很火的《盗墓笔记》,文笔差得很,快速看一遍,知道情节,能和人吹牛就行了。朋友患了癌症,我借来一本《重生手记》,一天看完,不超过五小时。作者凌志军患了癌症,这本书说他的康复之路。这本书写得好:文笔好,故事好,观点也好。如果你周围有人患了癌症,不妨买本送他。没病看看也好,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得癌症,别到时候被医生吓得不知所措。不过鉴于这本书主要是讲故事,文笔虽好,还没有好到值得反复欣赏的程度,所以只需要快速读一下,抓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总结一下,略读有两种方法,选读和快读。选读就是选最重要的地方读;快读就是只看主干,枝节约莫有个印象就行。

按照一般介绍读书方法的路子,接下来就是精读了。

不过,为了标新立异,先说赏读。赏读不止是读,更重要的是赏。有的时候为了打发时间,同时提高文学修养,或者只是单纯的喜欢,一本书会看很多遍。以前有个同学,喜欢《红楼梦》,每次暑假必读一遍,读了七八遍。我喜欢《水浒传》,其语言简洁生动,人物个性鲜明,我经常随手拿过来就读一阵子。牟宗三写过一本评《水浒》的文章,非常肯綮。一本书能称得上“赏”字,格调就不会低。这种书,第一是文笔好,读着顺溜,还要有文采;第二是主题好,《活着》讲生活不易、《一句顶一万句》讲人生的莫名其妙、《桃花扇》讲国亡的文士清流,好的主题才能百看不厌。王小波的文字很好,可惜格调不高,本来能写《红楼梦》的,结果写了本《金瓶梅》,他的书不值得欣赏。

赏读就跟喝工夫茶一样,要有时间有闲情,小口慢慢品,不能着急。一句话写得好,在嘴边咂摸半天,让味道浸到心里去,全身都觉舒泰。

精读就不多说了,这是用来学习知识的,重在仔细,一般书单上也没有适合精读的书。

李敖曾经说,他不读的书都是臭鸡蛋。就是说,要会选书。有的书不值得读,不小心被人推荐买了,翻几页就可以丢掉,不用觉得可惜。别人开的书单始终是别人的,我们的知识背景差别很大,别人的书单不见得适合我们自己,所以,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书看。如果不是为了赶时髦,建议选至少十年前就写好的书。时间是最好的过滤器,很快被时间过滤掉的书都不值得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拿到书单,该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