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 Livehouse 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我不是卡佛的死忠,也不是村上春树的脑残粉,不过这个已经被用了无数次的标题,却很适合我接下来要讨论的内容。

Livehouse 这一词起源于欧洲,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的日本。在日文里,Livehouse 的写法是ライブハウス,也常常念做 rai-bu house,直译为中文是“展演空间”。日本之所以是这一词的诞生之地,跟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歌舞表演以及50年代后期摇滚乐的发展有莫大的必然联系。

当我们谈论 Livehouse 时,我们在谈论什么_第1张图片

歌舞伎是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也是日本传统艺能之一。歌舞伎的特征是布景精致、舞台机关复杂,演员服装与化妆华丽,与中国京剧有很多共同之处。从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浮草》中,我们了解到日本歌舞伎的表演很注重场所概念以及舞台效果。

1956年日本兴起了一股摇滚新浪潮,部分音乐人开始将日本传统的流行音乐和摇滚乐融合起来,摇滚潮流在1959年达到最高峰,其中一些日本摇滚乐团更曾在电影中演唱。然而因为太多乐团都依照美国的脚步来走,日本摇滚乐随着美国摇滚乐的衰落也相继走下坡。1966年披头士世界巡演到访日本武道馆举行公演,又掀起了另一波摇滚乐的新高潮。传统的表演场地没有办法满足这群新兴的音乐人,爵士音乐已经占领了绝大数的酒吧、俱乐部,传统歌舞伎表演的场所又不适合,于是他们开始找一些废弃的仓库还有工厂进行表演。1973年日本第一家真正意义上Live house——Coffee House Jittoku(中文翻译为拾得)在京都诞生。

当我们谈论 Livehouse 时,我们在谈论什么_第2张图片

Livehouse 是一个集合名词,也是一个场所类别名词。它特指具有顶级的音乐器材、完善的音响设备和舞台灯光以及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小型展演场馆。

虽然 Livehouse 这个场所类别名词诞生之后,迅速风行于日本及欧美地区。他们参照日本人经营模式与理念,将这一演出场所所特有的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但是目前使用 Livehouse 来做演出场所类型划分的国家和地区只集中在东亚地区,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还有中国以及台湾和香港等地。

这一发现来自于最近我在 Google 上查找有关 Livehouse 的发展历史。当我在 Google 搜索栏上敲下关键词时,出来的内容全是中文,而且以简体中文为主,翻下来几页之后,出现了少量的日文。我原以为这是谷歌按照我所在的地区以及搜索习惯来演算排列的,于是我换了美国的 IP 地址重新搜索,出现的情况还是一样,我又试了搜索栏下面的图片,出现的竟然都是中国 Livehouse 的照片。感觉懵了一下,于是我换了一个 Jazz bar 试了一次,这回正常了,出现的 Jazz bar 照片来自世界各地。我纳闷了,难道其它国家不用 Livehouse 这个词儿?我决定去查查看国外类似于 Livehouse的演出场所,是如何区分于一般的 bar、club、theatre的。

当我们谈论 Livehouse 时,我们在谈论什么_第3张图片

Livehouse 这一词在欧美出现的频率并不高,他们更喜欢使用 Live Music Venue、Rock pub、Rock club/Rock Venue 来代替我们习以为常的 Livehouse。而 Livehouse 作为一个场所的类别名词,却在中国出现频繁,跟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使用习惯以及一些展演场所的命名有关。就好像青年旅店,本来是一个做类别区分于一般旅店的名词,因为日常习惯,所有这一类别的场所,都在后面加上青年旅店或是国际青旅的后缀。讨论分析到最后可以就是一般与各别的关系。但是在国外很少将 Livehouse 这一表示类别的名词附加在展演空间的后面。

英国利物浦的 Cavern Club 曾因披头士而成为全世界摇滚乐迷的朝圣之地。在1961年到1963年之间,披头士曾在这里表演了292场演出,积累大量的人气与实力,而今这家享誉盛名的酒吧一直在营业,去年许巍也曾在那里办过一场演出。

当我们谈论 Livehouse 时,我们在谈论什么_第4张图片

位于纽约曼哈顿布利克街的 CBGB,是纽约朋克与新浪潮的发源地。在这里表演过的知名乐队数不胜数,Television、Blondie、The Ramones、Patti Smith 等等。“CBGB”的意思是乡村(Country)、蓝草(Blue Grass)、布鲁斯(Blues),不过最后却成了朋克的诞生地。令人惋惜的是,因租金问题,2006年10月 CBGB 关闭,Patti Smith 在这里做了最后一场告别演出。

当我们谈论 Livehouse 时,我们在谈论什么_第5张图片

1976年 The Clash 在谢菲尔德的 Black Swan 做了第一场表演,当晚演出的另一支嘉宾乐队是The Sex Pistols。后来 Black Swan 易名为 Boardwalk,但仍为乐队提供场地进行表演。来这里表演过的乐队,既有本土的 Arctic Monkeys 也有来自海外的 AC/DC。来自谢菲尔德的 Pulp 早年应该是这里的常客吧!

当我们谈论 Livehouse 时,我们在谈论什么_第6张图片

相比于日本、欧美等地,中国的 Livehouse 文化起步较晚,且常常受一些不可预知因素的影响,至今还处在摸索与学习当中。但自经营者有意识打造不同的演出场所概念之后,在中国 Livehouse 发展史上出现了不少具有推动摇滚乐与民谣发展的 Livehouse。

北京应该是中国 Livehouse 的发祥地了,90年代初期,北京并没有专门供摇滚乐队演出的场地,位于崇文门的“马克希姆西餐厅”是唯一的一片世外桃源。李季是北京摇滚圈最早的演出组织承办人和Party 主人。91年已经谙熟走穴流程的李季在白坊创办了他的“钛金实况演奏室”,这是北京乃至中国第一个俱乐部形式的 Live house。92年他转至崇文影剧院地下室开设了更为著名的“幸福俱乐部”,这里是当时众多乐队的天堂,是老外们唯一能找到并参与 Party 的场所,唐朝、黑豹、窦唯的做梦乐队等活跃于此。

后来朋克兴起之时,北京的 Livehouse 便像雨后的春笋般出现。五道口的开心乐园、豪运酒吧、嚎叫俱乐部、北京电影学院的莱茵河声场等,21世纪初期的无名高地、13Club、河酒吧、M.A.O等。

当我们谈论 Livehouse 时,我们在谈论什么_第7张图片

当 Livehouse 在北京遍地开花的时候,其它一线二线城市也出现了以演出经营为主的场所。成都的小酒馆创立于1997年,这应该是目前经营最久的一家 Livehouse。广州有中大东门的“四月八”,很明显名字来源于 Kurt Cobain,还有“360度酒吧”,其主脑是设计界的大拿张波先生,以及环市路的 Tequila。同时期的上海、南京、深圳、西安、兰州等地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展演场所。

如今 Livehouse 成为传播现场音乐最重要的场所,也是中国摇滚乐迷最喜欢的据点。但是,它依然非常脆弱和敏感,需要大家用心的呵护。

去年我去台湾的时候,没有带任何跟旅游攻略有关的书,唯独带了罗悦全老师的那本《秘密基地》。这是一本以图文的形式将各式各样与流行音乐相关的琐事、最重要的音乐场景做系统性的整理,来呈现出台北音乐版图的多种面貌。《秘密基地》除了帮我补上了一门台湾摇滚史之外,更大的刺激可能在于,我们是不是也该有这么一本记录与分享中国音乐版图的书呢?

来动手吧……



文章作者:eyelight

版权声明:「落网」专栏内文章,未经作者及「落网」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一经发现,自行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谢谢合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们谈论 Livehouse 时,我们在谈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