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2

                                                              世界本来是就是美的

        我是一个凭直觉生活的人,常常因为一个名字就喜欢上了某种事物,而且是不可救药的喜欢。正如《芳华》,“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放光华”,如果不用“芳华”而是“青春”,也许我就没有那么多的痴迷;常常被人问起《前任3》看了吗?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而且没有去看,因为不喜欢这个名字!”歌手孟庭苇我特别喜欢,喜欢她的名字“庭苇”,庭院中的芦苇,那该是多大的庭院呢?可以和西湖的西溪湿地相媲美把;喜欢她的那首《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就当做我未曾远离,每一个角落都有回忆,但我的伞下不再有你,一个感伤、凄美的爱情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这两天喜欢一篇文章《靠近书,以解教育乡愁》,简单言之,就是教师要读书,但用这样一个唯美的句子为题,让教师对读书充满了期待,有一天,杨绛指着窝棚问钱钟书:“给咱们这样一个窝棚,咱们就住下来,行吗?”钱钟书很认真地想了想,回答:“没有书。”是啊,没有书,日子将过得不一样了,生命也将成长得不一样了。没有书,心灵无处栖居。有了书,“窝棚”顿时生辉,正如冯至所吟:“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读书,是不断塑造自我的精神运动,所以,教师“书”妆打扮自己,是生命成长的需求。靠近书,意味着靠近更深入的生命。

        前日购了一本书叫《教育的美丽风险》,是美国教育研究协会2014年杰出图书奖获奖作品。著名教育哲学家格特·比斯塔探讨了许多教师都知道但却越来越避免谈论的主题:真正的教育总是具有风险的。之所以有风险,是因为正如叶芝所言,教育不是填充一个水桶,而是生起一团火焰;是因为教育不是机器之间的互动,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因为学生不应被看作要塑造和规训的客体,而是行动和责任的主体。本书围绕七个关键的教育主题展开批判性的讨论:创造力、交流、教学、学习、解放、民主和精通。比斯塔反对当下许多教育政策和实践以规避风险为特征的趋势,提出在我们的教育事业中要给风险一个重要的位置。教育不应完全被规避风险的政策所控制,而需要回到学校、大学、成人和社区学院真正的教育活动中,将风险带到批判教学实践的前沿。也许书名为《教育总是有风险的》,我不一定想买,但美丽风险似乎给风险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增加了教育的魔力。在此书中,比斯塔呼吁弱的教育,而不主张更强、更安全、更加可以预测和更加没有风险的教育,而是回归到教育的某些特质。哲学家的精心著作更体现出哲学之美。


2018-01-12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