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章

无标题文章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特殊地域文化的保存,是一个艰难课题。封闭文化只要向外部文明露出一道哪怕只能射入一丝光线的缝隙,就不可能完全维持原状了,要保护留存这样的文化,也只可能是部分保留。既然谈及选择性改变,那么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是部落文化的标准,还是外部文化的标准?更何况就连外部文化都不是单一标准。还有,如何真正了解部落民的感受,他们究竟是希望更多停留在原始状态,还是希望享受你我正在享受的现代文明?“保护”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外部文明的概念。退一万步说,即使特殊区域文化的“去”、“存”选择,都已经有了确定无疑的答案,实际操作中又如何控制实现?回答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可惜的是,外部世界是一个“自我”膨胀的地方。面对异于自身的文化,“一味的傲慢”和“一厢情愿的理想化”,都源于人类对世界和自身认识的局限。可惜,我们看到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常常是两极之间跳跃,而身边又是现代化疾风般推动的脚步声,容不得推敲和思考。演变是如此复杂,每个人都可能以其现代生活的方式参与其中,即使是对独特文化消亡表示惋惜和批评的人,最终可能都在为一个文明的消失做着间接的推动。

      亚马逊丛林走过一群群自信的匆匆过客,他们常常成为主宰部落民命运的主角。而真正愿意奉献其一生来了解和帮助丛林原住民的志愿者们,往往是和丛林部落一起,在历史的宿命中成为悲剧的一部分。

       一个独特的文明,能逃避因文明碰撞而被改变的宿命吗?

                                                                                          —节选自林达《历史在你我身边》

无标题文章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标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