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财务自由之路》之二——对反应负责

第二章   责任意味着什么:给你责任的人同时也给你了权利

读书笔记|《财务自由之路》之二——对反应负责_第1张图片

1、有技巧的回应

在理财中,作者提到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是责任。

你并非要对所有的事件都要负责,但你总是一套对自己对事件的判断和反应负责。责任这个单词在英语中叫做responsibility,response(回应)ability(技巧),用英语来说就是有技巧的进行回应。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假设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有人撞上你停的好好的车,你用对此负责吗?你不用对这个陌生人的行为负责,但你要对你自己的反应负责。

也许你想拿枪击毙那个家伙,进行所谓的正当防卫,也许你会在一旁幸灾乐祸,因为你当时一下子就想到了,保险公司会支付这笔损失,你的车因此可以重新喷漆,它反正早就需要喷漆了,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完全可以坐收渔利。

所以会有一些事情对我们的健康、经济、生活等造成损失,使我们困苦不堪,但并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使我们痛苦,而是我们对待事情的反应。

事情本身是客观的,这个我们对待事件后果的判断和反应,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对待事件后果的反应直接影响到该事件接下来的发展。一种是最终我们自己掌控将来事态的发展,一种是让错误及其后果掌控将来的事态。

在作者分享成功经验时,也会遇到年轻人直接指着鼻子骂他,说你讲的东西对我根本没用。一开始能存下一点钱,但当钱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个人都倾向于把这些存下来的钱一把花掉,比如去买辆好车,或者买一栋房子。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相当于杀掉自己的鹅,又不想承担过失。

大家会说,买房或者买车也是投资,这话没错,但是买完房子或者豪车之后,如果陷入财务困境,这就是你需要承担的后果。可以说是某某专家推荐的,有增值空间;可以说是为了媳妇,不买房她不嫁给我;可以说是为了丈母娘,她逼我买的;可以说是为了孩子,学区房的教育资源。听起来错误都是别人的,但别忘了花出去的是自己的钱,偿还债务的人,也是自己而已(特别有同感,时间也是一样)。

2、可控领域

读到这里,作者建议思考过去10年的情况,以及未来10年的计划,要成为怎样的人。然后提到可控领域的概念。

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能直接控制和影响的事物,称为可控领域;还有一种是虽然跟你有关但无法控制的事情,就属于在你的个人范畴之内,但并不属于你的可控领域。

比如说升值加薪,取决于老板的意愿,比如说投资理财,股市风云变化。但实际可以要求自我上进、可以进行相关知识学习,来拓宽个人范畴的可控范围。

3、拓宽可控领域的方式

针对拓宽可控领域,作者提了4种方式:

1)尽快离开舒服区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取消高速过路站的收费服务人员外,一个30多的大姐说自己青春都在这上面,除了这个其他都干不了。这就是长期呆在舒适区。比如每天上班下班,做着同样的工作,甚至几年没有更换过公司岗位(好像说的就是自己),这时候就已经进入舒适区,要离开舒适区换个工作重新开始,无疑是相当痛苦的,这就跟旅行到一个新地方水土不服一样。

但我们习惯在每次战胜挑战后迎接更大的挑战时,我们的可控领域会快速得以拓展。离开舒服区的办法有很多,比如多看几本书、多参加一些培训,多学习一些技能,多接触一些工作等。不给自己在舒适区停留的机会,就会有更广的可控领域。

换句话,多折腾,但也不要步子太大扯到蛋。

2)不断的解决问题

一个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它虽然处在我们的个人范畴之内,却处于我们的可控领域之外。逃避问题不会使人生活富裕,想要拥有更多金钱的人,就应该为自己列一个长长的问题清单。

当然,我们应该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们碰到问题的常规做法,但作者觉得这可能不会有多少好转。应该提一个问题”我如何创造一种情况,是这个问题不再出现“。

3)正确的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从“我能做到吗”到“我如何做成这件事”。这是一种优势思维,如果是“我能做到吗”,那就可能不会去做这件事。“我如何做成这件事情呢”,就排除了失败的可能性,你会成功的,问题是如何成功。所以当你遇到事情的时候,多想想该如何做,而不是我要不要做。你做过的事情多了,自然可控范围也就大了。

4)扩大个人范畴

比如一个领导他要统筹全局,所以他控制的范围就要比下属更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公司的高管,其实比大公司的中层,更有锻炼价值。因为思考的格局不一样。

有时候逃避责任对我们诱惑力非常大,对于财务,我们也要承担责任并履行责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财务自由之路》之二——对反应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