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写产品分析报告,欢迎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体验环境:MIUI8(Android 6.1)
APP版本:2016.7.5.2
设备:Mi 5
APP简介:
米聊,小米科技(互娱)出品的一款跨iPhone、Android手机平台,跨通讯运营商的手机端免费即时通讯工具,通过手机网络(WiFi、4G/3G、GPRS),可以跟你的米聊联系人进行无限量的免费的实时的语音对讲,信息沟通和收发图片,只会消耗少量的网络流量。2010年12月10日发布Android版,12月23日发布iPhone版,2011年1月12日发布Symbian版。
米聊是国内最早推出的免费即时语音聊天的产品。2010年12月即推出,比腾讯的微信还早两个月。米聊对于小米甚至中国移动互联网都有一定划时代意义。
如今米聊无论从用户量、活跃度、市场占有率、盈利情况方面与微信都有相当巨大的差距,但是我依然不认为米聊是一款失败的产品,毕竟,它挑战的对手太过强大,即使很多比小米强大得多的公司也没有成功挑战微信(阿里来往)。死在腾讯手下的米聊虽败犹荣!
应用数据:
-
AppStore排名
iOS环境中几乎没有存在感!
-
Android下载量
Android环境下微信的下载量是米聊的94倍!
-
百度指数
搜索热度方面米聊远远的低于微信,比半死不活的来往&易信略好点!
-
百度新闻热度
相关的新闻曝光度方面微信是米聊的450倍(太恐怖的差距)!
在安装数量&搜索热度&新闻曝光度等方面米聊与“巨无霸”微信有着极大的差距。社交类产品的扩张建立在巨大的平台基础上,各项数据已证明米聊已经在移动社交战役中败下阵来!
需求分析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交已经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的刚性需求。据艾瑞咨询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达8.3亿。其中,社交APP用户在中国智能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为64.1%,用户规模达5.32亿。
移动互联时代下的信息是爆炸化、碎片化的,QQ、MSN等IM应用移动属性的缺失使移动端的用户体验差、使用效率下、形式僵化!因此“移动化社交平台”成为社交类应用的发展趋势。
发布初期,米聊深入的分析了移动互联时代的社交特性,脱胎于Kik和Talkbox的语音聊天功能&图片分享功能精准的击中了用户的痛点,改变了以往文字聊天的束缚大大的提高了社交的效率和丰富性。
用户研究
-
用户属性
据百度指数2016-01至2016-11的搜索结果可看出,米聊的主体用户偏成熟,属于社会的中坚力量,且以男性占了绝大多数!其中30-39岁关注用户接近43%,20-49岁之间用户比例占到91%,这部分人也正是移动互联时代最活跃的人群;从地域上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占据米聊用户的绝大多数,其余是互联网环境较好的城市。
-
使用场景
社交类应用需求:
常用社交类应用:
社交类应用主要还是IM为主(89.3%),聊天&收发信息等基本功能依然是刚性需求;然而上传图片(71.2%)&发布状态(67.9%)这些分享互动类&用户产生内容(UGC)功能也是亟待满足的兴奋型需求。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社交场景是碎片化的。如何在短时间内满足用户社交需求,并培养用户习惯从而形成用户粘性是社交客户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产品概况
-
战略层
米聊是一款跨平台(PC、iOS、Android)的基于手机通讯录强联系的手机免费即时通讯应用,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完善的社交体验。小米期望它可以发展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平台,成长为小米生态的一个关键的互联网入口。
雷军提出的小米的铁人三项战略:硬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这三项近乎全覆盖的整合互联网的服务,可以形成超越竞争对手的全新优势。这在如今普遍认为互联网服务与硬件系统是不同领域的环境下,是一个巨大的创新。
米聊作为小米布局移动互联网战略中互联网服务的核心一环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米聊的本质是基于手机通讯录的强联系的跨平台的即时通信互联网入口,基于此种条件它又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和应用性。通过小米手机(硬件)的平台导入用户;MIUI培养用户对系统的粘性;再通过米聊等应用提供优质互联网服务,由此建立起互联互哺的“小米手机-MIUI-米聊”小米式互联网“生态圈”!
- 范围层
1.即时聊天(语音、视频、文字);
2.查找添加好友;
3.订阅号;
4.群体聊天;
5.兴趣公会;
6.图片分享;
7.动态分享与互动;
8.游戏推荐;
9.陌生人交友;
10.支付与金融相关;
11.生活服务信息推荐;
目前IM客户端提供的功能大同小异,米聊的功能与微信相差不大,但功能的可用性很差,例如:订阅号、城市生活信息、聊天表情等,这些极具商业价值的服务在米聊仅仅是名存实亡的状态,无论是服务的可用性、多样性、用户参与度方面都与微信相差甚远。
米聊在一些细节方面会有一些小的创新,例如:
1.用户发出信息后可以显示聊天对象对这条信息的阅读状态,这个功能对于经常和女神聊天的小屌丝们可谓是大大的福音(捂嘴笑);
2.米聊增加了锁屏界面下的消息快捷回复,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3.搜索添加好友支持以学校&公司为关键字搜索。
疑惑:
“发现”导航栏下的“投票&选择题”的使用范围就是公会,为何要单独列在发现的层级下面呢?为何不将这个功能加入到公会聊天层级下的加号抽屉控件里呢?
- 结构层
米聊客户端架构
-
框架层
米聊采用Tabbar经典导航,上方有五个Tab,分别是“我”、“米聊”、“通讯录”、“发现”、“搜索”,其中“我”和“搜索”仅可点按,其余三个支持滑动切换。这种导航适用于用户频繁在不同Page之间切换,优点是用户切换成本低,但缺点是会占用一定高度,用户的阅读可视化面积降低。
米聊的导航菜单整体性较强。一级界面采用Tabbar经典导航,其余各个Tab
下的界面均为列表式显示。整体的UI设计较为统一。
顶部标签“搜索”和“米聊”顶部搜索框的搜索功能重复;“米聊”界面下部中间常驻一个发起群聊的按键,突出了群聊在米聊中功能的优先性;“通讯录”界面下部中间常驻一个“添加”按键,功能隐藏的相对较深(进入应用后需3步才可以添加好友)。
- 表现层
米聊采用的是蓝白相间的视觉设计,白色为底色,蓝色为导航栏色,悬浮按钮以绿色突出显示,与米聊图标和整体风格有一定的差异,给人一种不一致的感觉。建议将导航栏底色设置为绿色,悬浮按钮设置为蓝色,这样使APP整体的色彩主题更加一致。
信息列表的字体相对较小,留白较大。好友昵称与预览的消息内容的字号差异较小,整个消息列表无法迅速给用户以阅读消息的冲击感。建议将消息列表的字号加粗加大一号,提升醒目感和阅读舒适感。
SWOT分析
Strengths
1.入口优势:
小米手机与MIUI拥有海量用户,依托手机&MIUI的互联网入口,米聊可以说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现今如何最大效率的利用平台基础向米聊转化用户,并不断增加用户粘性是米聊的存亡关键!
2.人才优势:
米聊的产品负责人都是来自Google、百度、腾讯等很牛公司的精英,例如:黄江吉是米聊产品负责人也是小米的联合创始人,曾是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用户体验总监唐沐也曾经是腾讯CDC老大。小米通过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和梦想的事业吸引了业内非常牛的、非常聪明的人。除了小米生态圈,这帮靠谱且能力非凡的人是小米最大的财富。Weaknesses
1.基因劣势:
有媒体曾把微信和米聊的竞争比喻成“富二代”和“草根”的竞争!的确,微信依托QQ的平台基础,极大的便利了微信的运营和推广。微信发布之初,腾讯把QQ邮箱、QQ消息入口开放给微信。通过这套社交体系的海量的流量灌入,微信想不火都难!小米也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个短板,雷军曾说过:“如果腾讯介入这个领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被大大降低,介入得越早,我们成功的难度越大。据内部消息,腾讯给了我们3个月的时间”,可惜1个月之后,腾讯就发布了微信(不愧是社交霸主,产品嗅觉和反应速度令人发指)。
2.资源劣势:
小米创立之初,虽然就明确了3个主营业务方向,但是对一家年轻的公司来说,兵分3路或将一事无成。虽然看到了战略方向,3个业务都是对的,但也苦于人力财力有限,雷老板也不得不有所取舍,。
2010年8月16日,MIUI首个内测版推出;
2010年12月10日,米聊Android内测版正式发布;
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
这样的产品研发强度,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保证米聊这样的社交产品的运营推广所需求的巨大资源!
反观腾讯,作为一家业务与财务十分成熟的互联网巨头,无论在技术实力还是资源丰裕度都是米聊无法比肩的!
Opportunities
1.移动社交市场广阔,具有软硬件平台化、生态化优势的社交产品并不多。
2.米聊定位于打造兴趣SNS社群,而游戏社交市场还较为的空白,符合米聊现今的定位和业务垂直重心。配合小米互娱正在不断的开发的优质游戏资源,未尝不能形成一种互补互助的关系。
......Threats
1.微信&QQ的实力碾压;
2.各大垂直化社交App(陌陌、探探、无秘、陪我等)的步步蚕食;
3.细分领域兴趣社群App(知乎、豆瓣、5X、LOFTER等);
......
总结
米聊抢到中国移动社交的先机,但在随着微信的实力杀出,以及米聊应对竞争时的创新不足和战略失策,现今微信对米聊已经形成碾压性的绝对优势。仅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微信“富二代”的身份,未免过于片面,易信米聊的失败后中有很多值得反思的。
从产品层面上来说:小米为回避腾讯在IM与朋友关系方面的强大实力,刻意去发展趣味社交与社区。这种思路理论上正确,是针对对手的防御与出击,但却远离了移动互联时代主流用户的社交需求。米聊这种以对手、而不是用户为参照系去思考产品,是何等危险的事!并且在功能需求方面不太克制,一股脑的把IM、SNS都加进来。微信则走了极简的路线,微信上有的功能QQ上几乎都有,然而微信是移动互联网的代表,手Q则不是,这正是微信保持了功能需求上的绝对克制,拒绝了一切不利于移动社交的需求。
从创新力上说:米聊在微信半路杀出后推出了唯一有些创新功能--米世界,然而功能也是相当的鸡肋,除此外别无建树。反观微信,不断的推出“朋友圈”“摇一摇”“红包”“公众号”“漂流瓶”等有趣味又兼具商业性的功能,让用户开心的“玩”社交!这使微信在极大提高产品体验和粘性的同时,也摸索出了商业化的变现渠道!
米聊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米聊有很好的机会和很大的优势,在产品的细节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在产品定义方面和传统IM并无太大差别的产品功能,更像是兼具QQ和Kik功能的结合体。
米聊团队有人才、MIUI&手机入口优势,但用户量和活跃度太低,如何有效的激活MIUI&手机引入的用户、创新产品功能、改革产品定义是米聊想要继续活下去必须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