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ha-ttan,每次从唇齿间发出这三个音节时,都不禁身心颤抖一下,脑海马上浮现起《老友记》、《欲望都市》、《广告狂人》、《生活大爆炸》,一张张陪伴我许多岁月的脸孔跑过。
饱藏了无数令人仰望的人间声色,凝聚了大都会最时髦鲜活的趣事妙人,这个地方似乎到处都流淌着传奇故事,随处可见令人心神摇晃的香槟华服。总在杯筹交错间,一个让改变世界的奇思妙想就诞生。
在这个自由的天堂,没有什么不会发生,也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然而,有一天,这个五光十色的泡沫忽地飘到我眼前。
一、意外之行
十月的某个夜晚,我被降落在肯尼迪机场,在曼哈顿岛上漫行了六天,而那之前辞了工作的我还在云南西部的大理傻傻晃荡着。
也许是上天觉得我这样太放任自流了,于是做了个恶作剧,把我“空投”到了世上最繁闹的都会,给我一个大刺激。
“空投”说得有点戏谑,不过这次旅行本不在计划上,却因种种因缘际会临时起行,在我的人生大戏中也算颇有戏剧化的一幕。
接机的Uber司机是位英俊的非裔黑人,当车子驶过一座长桥,迎面的上空出现了巨大的 iPhone 广告时,才意识到自己真的到了曼哈顿,不过此时我依然强作镇定自如。
事实上,这样强作镇定的小紧绷,伴了我一路。
巧的是,本次旅行遇见的Uber司机全都是少数族群,除了这位黑人帅哥,后面还有一位尼泊尔人、一位巴基斯坦人、一位阿拉伯人、一位印度学生,每个人都对纽约和Uber都称赞不已。
那年Uber刚刚兴起,在美国也是闪闪发光的新事物。
而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幸福感是相对的,赞美也是局部的。原本属于底层的少数族群能轻易获得工作机会,自然感到开心,而本就在上层的骄傲纽约人,可没觉得这样的逆袭有什么好高兴的。
二、The world is my oyster
这次出行,没人引导,也没做攻略,大脑一片空白的我开始游走在曼哈顿岛上,任由新鲜新奇冲击,感觉有点兴奋,像第一次潜入斑斓的深海。
第一天,夜里下了大雨,把整个曼哈顿都渗透了,灰色浓雾弥漫盖住了时代广场高昂的头颅,连招摇的广告牌都低调下来,没那么趾高气扬了。(时代广场旁,雨中卖早餐的小车)
漫行从西47街开始,绕过百老汇大街,沿着第七大道的 Fashion Walk of Fame,从30年代的制帽商Lilly Dache 走到当今的时尚界大神Marc Jacobs,每个被雨洗刷过的银盘子上都是一段熠熠生辉的传奇人生。
每一步我都不敢用力踩踏,因为不由想起叶芝的诗,“请你轻轻地踩,因为你踩着我的梦。”
不知《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We all get dressed for Bill》中的那些妙人儿,是否还在这里留下令人惊艳的身影。
不过此时,他们都还在宿醉中吧,我没看见盛装的人儿,只有黑色灰色的鸽子,文静地整齐地排列在两旁的楼宇上,看着清晨冒着微雨出行的我。
经过 Hotel Pennsylvania,金色的酒店大堂就像是热闹的港口,停泊着全世界的行李箱。
再走过一小段,就到了西29街的 Stumptown Coffee,点了杯espresso,品尝新鲜的现磨好豆子带来焦香甘醇的味道,店主是最早原产地直购(Direct Trade)的改革者,第三波咖啡浪潮的引领者,现在手冲咖啡和匠人咖啡店的开山祖师爷,向他致敬。(早上的曼哈顿,人人都要为它排队)
一杯espresso之后,本想一鼓作气走到911纪念博物馆,查查地图,还是太遥远了点,于是叫了辆Uber。
不去登帝国大厦,也没有去金融街,是因为911博物馆的设计:
水流漫过黑色大理石,落在深深的原址地基洞穴里,洗涤过仇恨和怨气,而后水声轰然回响,以警醒、反思,以对未来的寄望,一朵朵白色玫瑰花绽放在被纪念的名字上。(911纪念博物馆)
恰好此时天转晴朗,蓝天白云映在玻璃墙上,湛蓝明澈,站立在如此天空下,一旁的生命树也绿油生机,又似乎能让人原谅一切,乐观振作起来。
接着走到Hudson river哈德逊河边,遥望着自由女神吃了个简单午餐,少不了要从摩天大楼走出来,到格林威治村走一番。
没有特意去朝拜《老友记》的friends building,一路上都是外墙挂着防火梯红砖楼房、隐蔽花开的庭院,书店、复古店、酒吧、花店,街角迎面的咖啡店前坐着一对情侣,不就是罗斯和瑞秋么。(漫步在西村,是件享受的事)
西边就是好,走着走着,Highline Park 猝不及防就出现了。
曾经穿过城西的一条运输屠宰肉类的铁路,被艺术地改造成城市公园,留下荒芜的杂草野花、废弃的铁轨,和繁华都市街道相对成趣,两旁也成了艺术家展示灵感的舞台。
迎着奔放的云彩、金色的夕阳漫步在自然中,一边可以框住繁华城市的任一角,一边可以框住河上空旷的落日,是完全出乎意料的景色。(Highline公园的落日余晖)
第一个想到保留铁轨的艺术家是天才,能为这样浪漫灵感投票的市民也有令人羡慕的集体审美。
此刻突然想起一句话,不要责怪一个雨中的清晨,因为也许有一个华丽的落日在等你。本次旅程最美的夕阳,真的就在此时。
最后的行程,是和一位刚搬到曼哈顿生活的姑娘相约在Chelsea market,面对生蚝和香槟的诱惑,我们放弃了一旁的大龙虾。
一天漫游之后,有一盘osyter在等候,真是无法不感恩生活。此时,该模仿莎士比亚剧中的人物豪气地说,the world is my oyster。
“小心世界变成海怪,反扑过来咬你!”朋友取笑我的轻狂。
没错,曼哈顿的满腹鲜美,岂是唾手可得的?
饭后我们两人从15街一直走回47街,假装自己是个纽约客,对曼哈顿评头论足一番,但最后还是混在时代广场,暴露了游客本色。
一个广告牌后隐藏着摄像头,随时把现场的人群投影在屏幕上,看见自己的样子出现在时代广场上空,地球上又有几个人不会尖叫狂笑呢。
于是,耳旁的欢呼声一浪又一浪响彻云霄。真不知道,曼哈顿预备了多少新花样,等着游客们高呼“amazing”!
三、欲望迷城
曼哈顿的路像棋盘,东西南北纵横,很适合我这样没方向感的人,感觉自己像个蚂蚁,在棋盘上前后左右爬来爬去,却一点都不怕迷途。
后几天搬到73街,住进美丽老房子中的公寓里,体验了一次凯莉在欲望都市中的生活:到中央公园散步,去大都会看埃及神庙,到MOMA看全世界最棒的艺术展,去第五大道、麦迪逊大道买名牌,走到意大利城吃火腿喝红酒......
当午后疲惫时,就拐进间咖啡馆,买一杯咖啡一个思康,变成一个张望者,看着旋转不已的曼哈顿,像一枚闪亮的陀螺,又像一场流动的盛筵,人人都为它奔赴前来。
看,蹬着皮鞋穿着三件头西装的时髦白领,从门前疾步经过,刚从第五大道血拼归来的姑娘,身边放了好多个名牌纸袋,鼻尖还有兴奋的小汗珠,街角的报刊的老板长得像个老派的香港人,粗壮的脖子上挂着粗金链。旁边来了一个首饰摊在甩卖,女人们都被吸引地停下脚步,而鸽子在屋顶上盘旋,最后飞舞成天空中的黑点。(中央公园的小小定格,孩子和宠物在奔跑)(一辆马车从第七大道奔驰而过)
逛了好几天,开始审美疲劳。便买了前卫剧《Sleep No More》的票,再次回到曼哈顿的西边。
“你从哪来?”“爱尔兰”,身穿格子的情侣回答,口音很可爱。
“我们是从曼谷来的,你一个人来纽约?真酷!”几个东方脸孔的女孩说。
寻Mckittrick hotel寻到一所刷得漆黑没有门牌也没有招牌的房子前,我犹豫地跟着人群排队,跟前后的人搭讪以确认自己没走错,当然也想临时拉个伴一起看剧。
然而进去之后,每人都带上面具,抽了不同的牌,被带进不同的楼层,化身幽灵成为剧中一角,刚认识的朋友都又分散了。
穿梭在医院、坟墓、走廊、睡房、婴儿房、舞场、桥牌室、阴暗的树林、护士的房间.......我先跟上男主角奔跑,看着麦克白和夫人争吵、嫉妒,诡计在角落诞生,有人被杀,有人在痛苦忏悔,终于在长桌晚宴看到勾心斗角大集合一幕,慢动作的演员跟着红色镭射光芒相互敬酒,背后的小动作一目了然。
这样概括的描述真是无味,其实现场的每个场景都真实细腻且有不一样的气味,我既害怕又过瘾,忍不住沉迷其中,想要以另一条线索再次轮回剧情。
那天晚上我跑了三次,跟了三条线索,但最后也都跟丢了。这场创新的浸入剧,让我深陷麦克白夫人的欲望迷城中,在曼哈顿第一次迷了路。
据说,纽约城有人刷了17遍依然无法把全部细节看完。晚上十点,我终于体力不支,带着支离破碎却又强烈的震撼感,离开Mckittrick hotel。(不过,没想到三年后我在上海,还有机会再刷一遍这神剧。)
戏如人生这句话在此真的无比适用,哪一种人生不是万般线索同时启动,一发牵全身,而身在其中的我们,不但无法总览全局,也无法识破背后的重重黑幕。
能尽的本分,也唯有忘我奋力奔跑而已。穷尽一生把自己的那条主线演完就已算圆满,哪顾得来如此多支线。(街边的表演)(公园里的演讲)
终于到了告别的时候,曼哈顿这个天上有直升机盘旋、地面有车辆的士奔跑、地下有24小时铁轨、时刻让人热血贲张的小岛,似乎花几天就能把重要部分踏遍,但又依然对它真正的秘密一无所知。
作为世界中心,一张无形却紧密关联的意义之网,笼罩着它,高空地底缝隙里,无处不在,被好奇心引领的我漫行其中,瞥见不过几个支离破碎的印象而已。
再见曼哈顿!感谢在你怀中不受禁锢、自由行走的日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