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联合办公相关行业长达三年的研究分析,墨社发布《未来商业空间市场报告》。此次报告将从市场、业主、空间类型多个角度与行业先驱者共同探讨未来商业空间发展趋势。
联合办公市场需求分析
据多份城市规划报告显示,中国每个城市都在推出类似上海的2040年15分钟生活圈,说明中国人正在逐渐接受以社区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在商业地产模式中,可以看到联合办公的发展路线顺应城市发展及更新。与此同时,一种全新的模式也在萌芽,很可能会形成未来两年商业地产的黑天鹅。
首先,在过去的三年中,早期加入联合办公的是创业者或大型企业的分支团队,他们对空间的诉求普遍停留在低成本、高度弹性的人员结构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市场上大部分联合办公的物业是二房东甚至三房东,所以当租户团队成员人数大于6人后,创业者需要承担的办公成本相对传统办公物业是有增无减。依据房天下网数据,上海除陆家嘴外,徐汇、黄浦、静安等热门CBD的写字楼租金均价在3-6元/平米/天,平均面积500 - 800平米,通常可容纳50-100人办公,每月租金在12万元左右。若此类大型团队入驻联合办公空间,其办公成本便大大增加。
经过三年的变革,更多经验丰富的早期创业者开始寻找稳定且租约灵活的品牌来代替那些只有低廉价格的空间,并随着业务的发展,优先选择拥有良好的办公社区品牌。
根据我们的数据显示,上海联合办公空间的单个工位目前均价在¥1800人/月,这相当于星巴克60杯咖啡。运营商所要做的是提供给租户远高于星巴克的价值,其中包括从金字塔底端直到顶端的服务,而最优秀的办公空间可以通过打通其分布在城市各个地点的空间,满足租户的自由、共性和成长,由此提高租户粘性(续租率)。
随着各个联合办公运营商将目标放眼至顶级市场,联合办公这个形态已经不仅仅服务创业团队,也完全脱离“价格低廉的办公场所”这个标识,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工作方式。社区服务逐渐替代传统的前台和物业管理,而办公周边相关的服务,如会务健身和咖啡餐饮,开始占据空间运营更大的资源。
联合办公行业趋势
80%的联合办公品牌并不拥有物业本身,但通常有地产背景,即我们所说的“二房东模式”,这是联合办公最开始的商业模型,也是后来限制其发展的原因之一:
局限性来自于:
1.单纯的办公空间隔离 + 不解决需求对口的活动无法满足租户的金字塔需求 - 中国市场上的空间客户需求更广泛;
2.物理空间可承载的内容被无限放大,仅靠会员和入驻商家的相互服务弥补是不够的:
3.联合办公行业服务型人才的培养速度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速度。
以上这些问题给业主探索留出充足的空间,孕育出了具有复合业态的灵活空间(Flexible Space)社区商业模式,并将会成为趋势,其尚未成为专有名词,但是种种迹象表明这可能将形成商业地产中的黑天鹅。联合办公空间例如naked HUB/WeWork推出裸心学堂和WeWork Labs/PxWe,孵化器如上海的CocoSpace引入由心咖啡,咖啡+书店如言几又/SeeSaw,运营商尝试通过公共空间结合活动空间,来为品牌填充办公相关的服务及内容。这里我们仅仅列出了排在前面的一些名字。
联合办公市场的缩小,意味着灵活空间市场的来临。
灵活空间市场趋势
从商业空间领域以外观察到的迹象表面,BATJM等也在进入“灵活商业空间运营方”这个角色,其表象就是耳熟能详的“新零售”。
反观BATJM的历史,过去20年是各个科技巨头蓬勃发展的时间,他们的产品从当初简单的互联网模式,一直改变并引领着主流人群。例如,阿里淘宝为首的电商平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体验,以及遍布全球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共同改变着所有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但传统电商从诞生起就存在着难以补平的短板,相对于线下实体店能够为用户提供视觉、触觉、听觉等直观感受,线上用户的消费体验要远不及实体店。我们逐渐能看到盒马鲜生、网易严选、京东便利店、阿里微信无人店在城市各角落出现,虽然体量和面积还远不及办公地产。
依据国家税务局的数据:2017年全国体育运动、教育、文化和艺术的收入增长达到45.6%, 34.4% 和29.8%,消费及零售业增长达到22.6%,反映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 在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时愈发注重过程和体验,线下市场空间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回归。而商业地产业主具备大量的一手资源。
中国市场表现小贴士
2007年 - 2014年 : 传统门店减少 -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传统门店企业利润减少
2015年 - 2017年: 线下门店逐渐变为体验升级店 - 以盒马鲜生为首的新零售产业崛起,主要渠道为线上销售,线下购买亦可为体验店,同理苹果门店。
2018年: 试水无人店 - 无人便利店初入市场,随后微信与万象城合作打造线下首家无人店,全家及7-11便利店跟进。
未来:复合空间将逐步形成 - 具备灵活空间模块 + 体验 + 科技链接人。
新零售打开了地产的新局面,我们认为这为未来商业地产市场展露了未来的机会:线下体验为主的物理空间,结合线上资源的社区服务。
我们可以通过两种需求,结合案例来理解复合业态和灵活空间模块,以及如何运用到不同的物业或商业体中。
物业升级
行业前提:城市存在的大量旧有物业使得“城市更新”成为热门话题。
以上海为例,98年政府推动城市更新第一阶段,鼓励工业用地转型,多转为住宅和经营性用地;2002年 - 2005年为第二阶段,鼓励厂房、工业用地转为商业办公和商业服务性质;2005年至今,是上海城市更新3.0的探索阶段,自2014年起,上海市委、市政府已明确要实现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负增长,这标志着上海已经进入以存量开发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阶段。也是在2014年,联合办公空间随着创业大军逐渐崛起,成为最早推动城市更新4.0的行业之一。
该行业目前经历着巨大变革,并购与重组频繁并逐渐向头部靠拢,最终形成几个大品牌的竞争局面。以WeWork为主导的办公品牌趋向的物业为:CBD;超A级写字楼,配套完善;平均每层面积在2000-4000平左右的高端物业或整栋物业做办公升级。联合办公从业者们逐渐将身份转变为以办公为主体的共享办公空间运营商。但城市旧有物业、B级写字楼、二级园区等地产依然有大量的改造机会。墨社观察到部分物业的业主在尝试联合办公形式的突破,为旗下物业赋予全新的商业逻辑,以及富有活力的业态。
依托自身对社区的理解,墨社也为业主提供超出办公升级传统模式的复合型社区:
案例一 :聚鹿路某项目
项目位置:地处静安中心带,法租界“巨富长”街区
项目前身:老旧厂房
项目信息:工业建筑改商用,三栋建筑互相连通,单层面积大,层高高,采光好
项目诉求:业主希望利用其中一层做联合办公,其余做商业,总体定位不明确
项目改造方案:CBD复合式精英社区
定位为知识付费,个人能力成长,面向精英人群的办公、商业复合业态。
1.具有目的地性质的覆盖周边3公里的15分钟生活圈
2.运用模块化招商,分时段租赁,高度灵活性的运营模式
3.打通商户会员体系的完整社区理念,统一服务质量,打造中端偏上客户口碑,具有高客户驻留;高附加值的会员体系
4.一个可标准化可复制的现代社区运营体系。
每一个商业空间都可以由不同模块组成。灵活空间模块从联合办公出发,以知识付费、个人提升、精英教育为主要业务,衍生出办公、社交、零售为一体的符合空间。
这里可设想的生活场景为:20-40岁的CBD青年群体,从一杯咖啡开始,三人成群免费办公体验;主打线下课程社区,提供大量个人能力提升类体验课程/活动 - 包括TED、编程训练营、工作坊、健身课程、兴趣课程等,办公在该项目中是附加值;为满足精英人群的社交,引入高端商业俱乐部,帮助年轻人接触高层次资源;活动艺术中心可承接快闪、展览、发布会等内容。
以上内容均通过模块化的概念拆分招商,咖啡仅需要20平米的制作面积,客户购买一杯咖啡,便可以使用整栋建筑的零散办公位。课程中心作为分时租赁的模块之一,强调内容运营。
亲子及儿童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一业态粗看是面向儿童,但深层次的客户依然是精英群体。其他部分做针对性招商,如独立潮牌门店,酒吧等。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中将不会考虑餐饮行业。
之所以定位为“知识付费社区”在于消费者对知识付费的认可及消费趋势。《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显示:33.8%的新媒体用户已经产生过对新媒体内容的付费行为,15.6%的用户有付费的意愿但是还没有付费行为。意味着已经有将近一半的新媒体用户产生了知识付费的意识。
中国市场表现小贴士:
2013年 - 罗辑思维推出付费会员制 - 知识付费市场在酝酿中发展
2014年 - 整顿音乐版权问题 - 音乐客户端试水付费平台2015年 - 各视频网站平台进入视频付费收费领域2016年 - 知识付费元年 - 得到、知乎、千聊、分答、喜马拉雅FM
2017年 - 行业爆发过后的调整
因此我们认为2018年的趋势将会是:线下教育 + 体验课程 + 成长型付费社区。
该项目的亮点之一是会员制:通过对外出售会员资质,其余业态作为会员的附加值,以会员收入获得盈利及现金流。其他盈利空间则来自活动收入,商铺租金和办公租赁。
部分会员体系概览:
1.会员购买咖啡享受7折至半价的折扣
2.会员使用场地举办活动,可享受场地费用优惠,同时空间内举办的一切活动,向会员开放有限名额参加
3.会员可免费或优惠定期参与高端商务社交俱乐部
4.会员可优先免费或优惠参与空间内的各类课程体验包括健身、烘焙、编程和其他个人能力提升课程
5.会员在因个人原因放弃会员资格之前,为社区带来新会员,都可以获得新会员费用的部分作为佣金。
该项目会拥有统一的运营团队,帮助业主打造品牌形象;他们无需担心运营压力,会有更多时间专注于产品和服务。商户通过加入会员系统扩大整体知名度;作为合作伙伴,参与到整体的营销活动中;免费或优惠使用项目的场地举办活动;也为将来的扩张打下基础。
这样社区型的会员体系,将运营内容最大化。减少品牌方租金成本、营销成本、运营成本,降低品牌方压力。
案例二 :共享实验室
项目位置:章江药谷核心区
项目前身:某大型制药公司
项目信息:面积25,000平方米,保留部分实验室。周边集聚了近300家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企业,以及近30个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研发中心、地区总部项目
项目诉求:来自海外的共享实验室品牌,业主希望将该物业全面改造为全球最大,也是全中国第一家Class A级别实验室。
项目改造方案:共享生态社区
联通周边3-5公里内的生物化学企业,接入共享平台,促进不同企业、实验室团队的合作与交流。
共享实验室的概念在国内还很早期,依据我们得到的数据可知,上海拥有自主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汇集加盟机构1200多家,各类研发服务40多万项,集聚544家管理单位的30万元以上大型科研仪器8969台套,“实验室共享经济”第三方平台牵翼网,拥有企业用户8000多家、加盟实验室1400多家、共享大型科研仪器12000多台,可预约检验项目22万项。目前国内的共享实验室概念还处于仅共享实验室仪器与数据资料的阶段,可共享物理空间的实验室为0。
因此通过运营打造品牌在市场的完整形象在此项目中尤为重要。通常大型制药企业惯于租赁自有的科研基地,从未涉足过共享实验室,因此所招募的首批客户应当是具有知名度和权威性,并能提供积极正面评价为项目做宣传。
对比周边实验室,共享实验室应该拥有:
1.齐全的设施,需要引入行业最尖端的科研设备
2.注重人性化体验,提供各类生活便利设施
3.统一的服务团队
4.完整的运营规则和流程
5.开放的环境
6.多梯度的服务价格
在满足基本科研办公需求外,更应注重科研人员的生活便利需求、会客需求、休闲娱乐需求。为此针对共享实验室做出以下设计:
特别工作空间:
提供半开放但保持私密性的单人办公位,设备应当满足舒适、功能便捷、允许电子设备充电等功能。 满足2-4人小团体随时随地的非正式会议、头脑风暴、会客洽谈的Meeting Corner。
共享工作空间:
完全开放的共享实验室结合会议室及部分功能性设施,帮助科研人员从闭塞的小实验室中暂时解放出来。
休闲娱乐空间:
可提供如桌上足球、X-BOX、卡牌游戏等休闲娱乐设施,该部分设计应当满足开放度高、自由度高以及色彩明亮。
健身、餐饮或阅读空间:24小时开放的健身房,满足不同时段人群的健身需求,每周不定期的趣味健身课程,多种内容可供选择;餐饮区白天是人们聚餐,聊天,品尝食物的餐厅和咖啡吧,夜里则转变为实验室风格的酒吧;科研人员需要不断深入学习,提供专业书籍的阅览室能够帮助个人能力的提升。
生活工作便利设施:
实验室内部面积大,各个空间距离非常远,建议放置平衡车供使用;除餐饮区,提供24小时自饮水,外部也可安装;随处可见的白板墙及笔,帮助捕捉灵感和随时展开workshop
停车场:
除园区内停车场外,设立接驳车停车位,接驳车是联通周边生物医药企业的重要交通工具,方便客户和内部科研人员与周边企业的交流,同时安排接驳车往返于周边地铁站与交通枢纽中心,方便员工上下班。
整片园区拥有极大的室外面积,不仅有出色的绿化环境,还有人工湖,户外将会成为科研人员放松娱乐以及短暂办公的场所之一。
建议对室外设立以下区域/设施:
1.高尔夫球场
2.网球/篮球场
3.内部花园
4.休息及短暂办公区
案例总结:
办公空间的设计可以被划分为不同模块,一间普通办公室的基础模块有“办公区”、”茶水区”、“洗手间”、“会议室”。在此基础之上为聚鹿路某项目和共享实验室设立的是可以满足多种需求的高级模块。
将空间模块化,内容运营最大化,是将灵活空间运用在商业和办公空间中的常见方式。
运营方升级
进入商业地产领域的这两年,墨社发现拥有地产背景的集团、公司也希望进一步进入办公空间市场,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大部分业主仍然以为传统的联合办公是主流项目。
面对类似客户,我们建议从项目定位开始升级,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打造复合业态,做真正的共享地标社区。
案例一 :集团品牌加速器
项目位置:上海万X城
项目信息:占地面积2000平,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甲级写字楼群内
项目诉求:地产集团自己的加速器空间
项目改造方案:办公园区的“会客厅”
该区域的设计包括综合商场万X城和办公园区,园区内有若干栋写字楼,一栋待改造物业和酒店。写字楼除集团自身使用外其余已经开放出租,租户均为大型成熟企业。
该项目的几个特点:
物业是自持
位于办公园区内
品牌拥有广泛资源
意味着业主对空间和园区不论是设计、规划、招商都拥有决定权,建议该项目设计成为大量联合办公区 + 会议室,部分独立办公空间的共享会客厅模式。将园区的健身、社交、活动、课程均设立在该项目中,仅限会员进入,但对写字楼租户有优惠,对企业高层免费开放,提供Boss交流和高标准的礼宾服务,与万X城会员联通,通过万X城会员积分也可参加空间内的活动。
在未来,以该空间为突破口,对整片办公园区做升级。
案例二 :光谷某项目
项目位置:武汉光谷
项目前身:羽毛球馆
项目信息:位于武汉未来的地标 - 光谷核心区域,建筑顶层空间,层高近十米,项目可能性非常多
项目诉求:业主希望做联合办公空间,却担心当地无法落地运营
项目定位:CBD复合式精英社区
依据业主自身的文化创意资源,提供了两种方案:
A :⾃主运营,办公为主,商业模块为辅助
运动、摄影、showroom为主题,提高场地使用率
优势: 商业合作推广具备地标性质
劣势: 容易被复制
B :定制化主导,主要模块采用企业定制模式,明星品牌入驻+定制+⼝碑影响力
明星品牌为主题,分散场地使用压力
优势: 早期运营压⼒小,对外招商有影响⼒
劣势: 明星品牌话语权⼤于其他商户,不利于多样化社区⽣态
项目分为几个部分,通过模块化招商,分时段租赁的模式。
该方案脱胎于聚鹿路项目,但依据武汉的整体规划、业主资源、空间结构,决定了光谷项目的可能性更多。
地理位置优势: 光谷项目位于核心区,未来将会是武汉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和⽣活娱乐中⼼。
人才资源优势: 武汉拥有全球最大的城市大学⽣⼈群,数量达到了近100万,占武 汉总人⼝的⼗分之一,光谷所在的东湖技术开发区内不仅⾼校云集,更聚集着⼤量电⼦产业园,软件园,⽣物医药园区。
经济优势:2018年城市报告中显示武汉已晋升为新⼀线城市,GDP于前⼗之列,2017年整年招商2.58万亿,整个城市业态繁荣。
企业资源: 业主本身涉猎产业⾮常⼴泛,其横跨会展、影视、⼴告、教育、设计行业证明了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旗下子公司同时运营4个办公空间,具有空间的运营和管理能⼒,依托地产和传媒资源,是建立复合业态社区的良好背景。
案例总结:
办公租赁目前风头正劲,且行业正在变革中,墨社不推荐现在希望入行的业主继续做单纯的办公空间,根据资源和项目优势,结合灵活空间,提供复合业态的运营模式才是未来趋势。
再看联合办公
去年是联合办公品牌并购重组的一年,优客工厂不间断的战略入股了三四家品牌;We+办公空间与酷窝合并;裸心社去年先与新加坡JustCo合并,继而收购Raise乐活,今年上半年WeWork又携手裸心共同探索亚洲市场,整个行业好不热闹。
对于一个并不成熟的市场来说,不断地重组意味着资本充足,行业根基加深,市场开始扩大,是一件好事,但对联合办公品牌来说,如何在大量品牌中做出自身的亮点,是一件难事。也难怪大部分的业主只是尝试,并未布局。
那么联合办公目前的领军品牌,应该如何抓住优势,规避劣势,做长久品牌战略规划呢:
品牌分析:裸心社
开始时间:2015年成立,并逐渐脱离裸心集团成为一条单独的业务线
最新融资:2016年获得B轮融资,2018年被并购
产品定位:为10人以下团队或个人提供灵活的办公空间
优势:在WeWork还没进入中国之前,裸心社一直是行业标杆,在其他品牌不断更新自己的开门方式,强调科技、资本、明星企业时,裸心社坚持的始终是“服务”。这和它出生于酒店服务行业脱不了干系,也是WeWork在众多品牌中决定与裸心社携手拓展市场的重要原因。
劣势:裸心社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发展长久的盈利模式,相比其他品牌的融资速度和铺点速度,追得非常吃力。在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一步上被抛下,决定了裸心社未来的发展无法长久。
总结:找不到合适的盈利模式是目前许多仍然在苦苦支撑的空间品牌的最大问题之一。他们大部分都是本土品牌或者单店空间,高额的租金成本与运营成本,无法从租赁中收回,租户的意愿永远从“需求金字塔”底层开始 - 租金!被巨头合并可能是最好的结局。
品牌分析:联合办公创业社 P2
开始时间:2009年成立,2010年首家店开业
最新融资:2018年获得D轮融资
产品定位:创业者的办公空间
优势:P2是国内最早的联合办公空间,由于起步早,入驻的明星企业多,口碑传播快,知名度高。相对与其他办公空间来说,P2的价格一直都在创业团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劣势:P2一直以来的品牌和产品定位就很不清晰,虽然在不断地拿融资,但资金没有用在运营升级上,也没有用在设计升级上,更未见用在推广和宣传上,时而与阿里合作智能空间,时而收购一家品牌,但都无下文。作为元老级品牌,市场给予了比其他品牌更多的容错时间,但P2的发展依然不容乐观。
总结:品牌与产品定位不清,影响企业发展路线,无法确定目标客户,对品牌宣传十分不利。花大资本快速形成一个清晰的完整的产品,或许是该品牌活下来与众不同的唯一方式。
品牌分析:氪空间
开始时间:2014年氪空间孵化器成立于北京中关村,2016年脱离36氪独立运营
最新融资:2018年获得6亿元B轮融资
产品定位:孵化器转联合办公空间,从孵化创业团队到能够为50人以上的成熟企业提供办公空间和企业服务
优势:氪空间从孵化器起家,资源非常丰富,在孵化器阶段的成绩也非常优异。从氪空间的发展路线可以看到该品牌的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稳,铺点速度快,对物业要求高,目前氪空间的市场占有率非常高。
劣势:氪空间的最大劣势在于和WeWork太像了,不管从装修风格还是企业服务,亦或是未来的发展路线。氪空间能做的WeWork也在做而且做的更好,市场不需要两个WeWork
总结:如果无法做出自身亮点,仅依靠不断扩张 - 获取资本 - 再次扩张 - 扩大规模的方式占据市场最终格局将会越来越小。不能效法滴滴ofo拉低市场价格的做法,房地产不同共享出行,隔一条街就是完全两个世界。回归孵化和加速,也许能和WeWork Labs有的一拼。
品牌分析:SOHO 3Q
开始时间:2016年SOHO 3Q项目成立
最新融资:无
产品定位:SOHO 3Q项目最早将SOHO中国的写字楼办公室以短租的形式对外出租,逐渐转变为共享办公项目。
优势:SOHO 3Q背靠SOHO中国,自身是大业主,在选择物业、楼盘上拥有绝对的优势,本身是一房东,租金在众多联合办公品牌里相对低廉。
劣势:SOHO 3Q成立近3年,几乎从未有过什么大动作,SOHO中国似乎并不想再深入行业探索。SOHO 3Q始终只能算是SOHO 中国的一个项目而已。
总结:地产商进入行业,依然要不断求变。SOHO3Q现在的产品已经超越2014年底,越来越有意思了,但是拥有一手资源的地产商,创收的同时保持创新依然是最大的瓶颈。
以上四个品牌基本涵盖目前联合办公品牌的种类和遇到的问题,联合办公品牌升级刻不容缓。
联合办公升级为灵活空间
对灵活空间的研究,帮助墨社总结出联合办公空间能够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六大维度。
设施规划&设计阶段:许多品牌在做办公咨询前已经将设计和规划交由设计公司设计完毕,甚至有些在工程快要收尾时才来寻求咨询。对于毫无行业经验的设计公司来说,他们所设计的功能区和动线通常无法满足联合办公的需求,设施规划在细节上无法解决后期的运营问题,这在联合办公空间里是非常致命的。
解决方案:寻找专业的策划团队定制适合项目的运营模式,同时引入办公咨询团队为方案做二次确认。
墨社通过完整的评估机制为客户提供选址、空间投产比测算,确认设施规划上的细节,选择设施及供应商,确保设计风格符合品牌调性,不影响运营细节的同时,确保项目在市场的唯一性。
品牌和产品:通常客户提出的需求仅是“想做办公空间”,细一些的则提出“希望做WeWork那样的办公空间”。大部分客户对品牌定位和产品是毫无想法的,但这一部分决定了品牌未来的发展战略,宣传推广,目标客群。
解决方案:客户本身需要对联合办公有一定的了解,明确品牌追求的风格、调性,目标应当以未来两年内的品牌发展路线为基础。
墨社通过运营前期问卷引导客户明确项目能够服务的产品,搭建的内容服务框架,通过运营指南和方案分析为客户避免运营上的瓶颈。
推广和宣传:办公空间应该在开业前三个月开始做大量的宣传推广活动。因为办公空间的推广宣传不似实体商品,线上广告和海报的作用较小,必须要不断的做线下活动,通过口碑宣传才能达到目的。空间开业后也必须要保持适当频率的标准化营销推广活动,才能不断加深受众对品牌的认可度。
解决方案:墨社结合前期咨询所获得的内容,为客户提供一劳永逸的市场策略,包括营销活动的定位,定价和调整策略,活动范畴指南和长期运营规则。该部分将通过报告方式呈现。
运营和服务:联合办公是非常重视服务的行业,高质量的服务和高标准的运营对营造社区,传播口碑具有极强的效应。租户自发为品牌做广告,这是无法通过现金和中介带来的可持续推广效果。
解决方案:从销售、市场、活动策划、会员体系等角度评估运营质量,墨社为服务细则提出解决思路以及提升方案。对团队架构及服务人员体系进行评估,如有需要可提供人员培训。从第三方角度和用户角度评估运营期间服务质量,提供专业的第三方软硬件解决方案,并完成预选和评估。
未来灵活空间
城市更新推动复合办公商业体出现;运营方升级让灵活空间行业更加多变;联合办公品牌升级促进办公行业良性发展。灵活空间由这三大类互相交融,相辅相成,从而促进商业地产的变革。
墨社搭建了未来灵活空间模型,该模型的思路是:在5-20公里范围的CBD区域内,为不同物业设置不同的灵活空间模块,将运营内容最大化,与第三方品牌合作将超A级写字楼打通,成为CBD生活办公的典范 ——— 即任何需求都可以被服务满足。
具体表现为:将城市内办公楼、办公园区及旧厂房更新为联合办公/孵化器;在核心地段、商务中心、交通枢纽中心设置会议/活动中心;在科技创新园区、政府大楼、商场/购物中心设置课程体验中心;在传统物业的一楼开放空间、公寓及酒店设置共享会所/健身;在物业内的小型闲置空间设置咖啡店/书店/生活方式体验店。
线上通过同样的会员体系联通每个人的生活。
该模型依然适用非CBD区域、大学城、工业园区、高科技园区等。CBD区域做总部,起到展示和会议的作用,联合非CBD,打造城市级社区。
为企业提供内部服务的可能性
去年10月墨社为某资产管理公司提供为期6个月的企业内部社区服务,以实例证明,结合联合办公的行业经验为企业设计创新服务,在许多具备办公升级的企业内部,通过灵活空间和社区化运营模式,的确能为企业带来创新变革和业务增值。对此感兴趣的小伙伴可联系我们获得相关信息,这里我们只举出部分优势:
创新:
目前有不少传统企业认可了传统办公 + 部分灵活空间为一体的办公空间策略,汇丰和渣打拥抱WeWork,有选择地将办公室的创新运营管理和部分企业培训交给WeWork来提供服务。
提示:传统企业可以在内部设立专门的服务团队,对外传递该理念并拓宽市场,对内吸引并留住人才。这个部门在谷歌、微软和其他行业领先的公司通常称为“创新部门”。
高效协作:
依据我们的企业社区服务理念,第三方部门的确有助于跨部门的高效运作,许多部门的孤立程度,超过想象。员工在工作或业务上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但不知道具体该找谁,或举办活动缺少资源,类似的想法容易因为无法走到关键一步而“流产”。
在大型企业内部推动一项活动或措施通常较为缓慢,这是受制于复杂的层级关系所必然遇到的问题。
提示:企业内部社区服务的存在就需要作为变革者的助推剂,在项目、活动或形式上通过社区联合多方不断推进。
资源整合:
企业通常会按照节日、主题设计活动,一些作为企业福利,有一些则是帮助员工交流、成长或扩大业务。社区社区经理通过策划活动、组织到执行,以及通过对活动提供辅助性支持,合理组织内外部人力及活动资源,实现资源整合。
对企业来说,在企业内部利用会议室举办活动,结合客户和上下游资源,相对将会议室用来做培训而言,活动对企业的收益更大。在实际操作中,依靠类似联合办公社区经理这样的角色,为各部门推荐外部客户和项目,通过活动和“Alumni”等形式量化执行方案和潜在客户的设计,对其外部客户和企业本身来说都比“中介”的角色要好的多。
提示:结合灵活空间的发展趋势,运营商应当为企业搭建社区服务体系,使其能够合理实现上述功能,同时由空间服务业务为其最终目标,最终实现未来办公。
结尾
办公租赁在商业地产领域依然不是成熟行业,不论从何种角度来说其规模和市场都将是未来所有地产商和运营方所聚焦的方向,其中又以灵活空间为下个十年的发展趋势,其影响力不可小视,每一位业主对于未来的改变都应当做好充分准备。
墨社希望帮助业主了解行情,酌情选择产品类型,或自营、投资、或与WeWork合作,期待这份报告为空间经营者提供正确的方向。
以上,
墨社咨询团队
2018年6月
注:所有项目为保障客户利益,地标用化名替代。
关于墨社
墨社的办公空间管理咨询服务,为从业者提供行业领先的战略、设计及运营解决方案。
作为一家数字咨询公司,墨社为灵活办公商业空间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满足业主和客户品牌不同的业务需求。我们拥有完整的技术架构,满足客户空间产品的财务测算及概念规划;拥有多年的行业经验,为客户空间在运营阶段实现评估以及答疑。我们拥有灵活空间管理行业中独一无二的KPI系统,首屈一指的500项KPI确保空间管理可执行,可量化。
联系我们
Fan Zhang
创始人
电话:+8618616340261
邱雯静
首席咨询师
电话:+8613120923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