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高等教育通常是针对专才进行培养的,但是现实中我们解决问题通常需要综合能力。
我们公司有很多刚离开校园进入职场的工程师,这些人做的职业规划大致相同,心怀“剑客梦”,终点都是华山论剑,追求“兵器谱”上的排行。我常常批评这种专才路数的职业规划,很多时候可能是无用功,这是认知惯性,大学嘲笑通才。
甚至有人会说,通才只在投资和写作上有用,其他技能都是需要专才,我是很难苟同。产品设计岗位需要通才,创造优秀产品和服务的人都是通才。我们常常看到,优秀的产品设计师不会急于去解决问题,而是会怀疑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吗?产品设计岗职的人员对任何事情都有一些了解,让自己成为某个事务的专家,别人咨询时能给出正确的见解,让自己跨越狭隘的专业,进行组合,创造出新颖的、令人兴奋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公司的工程师习惯性的质疑我,因为我是产品设计出身又是做管理的,我们实际上陷入了“路径依赖”的陷阱,每个人都站在自己过去惯性立场的情况下来讨论“通才和专才”的问题,没人愿意承认自己过去的路径是错误的,也需要更大的勇气才有可能走向陌生领域的通才学习。
通才与专才,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辩题,我今天也试着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首先表明立场,在当下的专才高等教育制度下,我是支持我们这个行业的人需要习得复合技能,努力成为通才。
最直接的原因是当下的高教育体系,都是围绕着专才来设计的。但是谁都知道我们教育是非常有问题的,一方面是很多人被迫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进行学习然后毕业找工作的,我们公司就有挺多人做的工作和自己大学的专业没关系的;另一方面,很多太狭隘的专才教育,造成了刚毕业的人很难适应职场,比如校招很常见的淘汰理由是沟通协作能力差。
经过这些狭隘专才教育的人,尤其需要找进入职场后,往通才的方向走一走。
其次,我们来说第二个有意思的视角,专才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阻碍。威廉·高丁发表于1954年的寓言体长篇小说《蝇王》(英语:Lord of the Flies),一篇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超新星纪元》。这两篇小说的故事设定都差不多,都是如果有一天这个世界上没有了大人,所有决策权都交给了小孩,世界会变成怎么样呢?两本书最后都是以孩子们搞砸了的悲剧收场,世界成了地狱。
比如《超新星纪元》里设定在上世纪90年代,地球被特殊的宇宙射线照射,人的基因产生致命突变,一年之后人类会全部死掉,但是万幸的是13岁的小孩能够自我修复这种有害突变,能够正常生活。这道生死闸门逼着大人要在一年内把孩子们迅速培养成大人,全球各国的大人们努力填平孩子与大人的差距,这个差距主要集中在“没见识、没技能、没知识”三方面。小说里,见识是指对世界运转基础规律的认知,技能就是专才,比如开飞机做手术写代码之类的工作技能,知识泛指一切有用的知识和信息。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变得有见识有技能有知识,所以大人们只能分别这三块教给不同孩子,大人们找到领袖让少部分孩子有见识,360行行行都有接班人大人们选择让大多数孩子有技能,把人类的庞杂的知识交给一台AI“大量子”。一年后,大人们都去世了,小说的下半场,超新星纪元开始的第一个小时,世界就乱了,因为孩子们掌握太过于单一的专才技术,导致系统容错能力非常差,遇到了突发意外BUG根本没办法解决。这就是我们平时经常遇到的专才的BUG,他只懂本领域之内的事,别的全不懂。
第一次读这个小说的时候,我觉得刘慈欣很牛逼,有惊人的社会洞察力。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他非常懂他的这一行,并且对那些周边领域也都很懂了,这样他就能解决工作中所有可能的问题。
如果一个前端工程师只懂前端的模块,完全不了解后台是非常限制这个人解决突发bug,也很难与人协调配合,这样组织起来的团队是一支容错能力非常差的团队。一支团队是否有生命力,一家公司能否基业长青,排除客观的时局因素,很重要的就是面对复杂多变环境的容错适应能力,无数案例都表明这一点,比如本届世界杯被淘汰的德国队,比如wechat没有在美国火起来,比如纯种的马为什么容易得病。
这就是我想表达的,专才之路缺乏系统性的学习是不值得提倡的。再说笔者今年蹩脚的写作之路,阅读量从来没有破千,可见我的语文是数学老师代课的,即使如此打击,笔者我没有后退,就像我们公司设计师一直坚持做的表情包一样。相信无论你是喜爱萌贱、佛系人士、还是爱飚粤语,都总有一款适合你。走近点,了解一下。
面对我所吸纳的这几十个僵尸粉,我孜孜不倦的写作有一个重要的动力来源是,我对通才之路的系统性思考。写作对我而言,根本就不是为了完成一个目标,本质是我自己要发展一个系统,而不是在乎小目标的成败。这是我从呆伯特系列漫画的作者斯科特·亚当斯那里得到的一个重要启发。
其中“目标”是说,这件事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是具体而确定的。而“系统”则是说,这件事是连续变化的,可以是一项技能,也可以是一种关系,是不断发展的。
我所坚守的:
第一是,定期写,我向公司管理层承诺了就杜绝了自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可能;
第二是,我开始把企业公众号当作一个研发平台,我一点点做写作技术的练习测试。我才真正领悟到一句话,业余者才讲灵感,专业人士只是每天早上准时开始工作。
以上就是我的两点思考,我试图弥合专才的缺陷,纠正往一边跑偏,寻求专才和通才的统一。我觉得专才是没有错的,是符合当前的时代分工合作的,可能有读者觉得我骑墙,我并不是打辩论赛的,没有必要非此即彼,现实生活是走独木桥,掌握平衡是关键,而且孔子也说过“过犹不及”。
专才是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通才的复合技能同样具有不可替代性。当然,通才要发展一个系统是有条件的,不仅要放弃终点思维,不在乎静态节点式的职业规划,拥抱旅途思维,没有具体目标,不计回报,长时间地做某件事,同时,还需要一份正经的工作以及身边人的支持。所以,针对这些刚毕业带着静态节点式专才职业规划的新人,我也是希望我们公司的管理层和骨干层,能从不同角度去引导、鼓励和支持他们,让他们有机会多习得自己专才的周边技能,或者去习得一些复合技能,毕竟技多不压身。
本文作者:
Andy
芦苇科技创始人、CEO
芦苇科技-广州专业软件外包服务公司
提供微信小程序、APP应用研发、UI设计等专业服务,专注于互联网产品咨询、品牌设计、技术研发等领域
访问 www.talkmoney.cn 了解更多
万能说明书 | 早起日记Lite | 凹凸壁纸 | 言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