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包子

        包子是大多人都喜欢的美食。

        某次去安徽铜陵长江大桥项目出差,早餐就在项目部食堂,包子馒头稀饭咸菜一应俱全。其中那包子,皮薄馅多,又大又软又白,咬一口满嘴留香,我们不禁赞叹。师傅笑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幸福大包’”。项目的指挥长姓刘名幸福,富态睿智,活干得好,包子也成了品牌。前不久,我又到了刘指挥的芜湖长江二桥项目部,谈了工作后顺便提出想品尝幸福大包,他一脸严肃说:“那得预定,没有定就吃不上”。你看看,东西好就是任性。

        做包子的确是一种技术活、精细活,包子就是精细化的技术产品。无论包子什么形状、什么馅,发面放碱调馅火候等一系列动作都要到位;如此的结果才会受欢迎。

        几个月前,公司总部机关对面办起了桥工食堂,一开张便做包子,而且供不应求;除早餐供应外,还接受预定,以总数100个为限递减;大家纷纷下单,不仅自己品尝还大方地带给家人亲友分享。

        我很早就学会了做馒头,因此也学做包子。有一年暑假在河南老家汝阳,我先将面发上,再把倭瓜洗净剁碎,撒上盐挤水,放油和调料;接着揉面,擀皮,一折一折地完成一个一个包子;最后上笼大火蒸……。当闻到面香、掀开笼盖时,热气腾腾之中呈现眼前的是满意的作品,味道也不错。

        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小学时,同学们之间有时候聊吃的东西,有同学说他家人带他去洛阳吃了小笼包,那小笼包真是好吃。听得俺直流口水。馋极了就央求母亲蒸包子。母亲还真动手做包子了,我们兄弟姊妹站在案板边,看着母亲辛劳的手在忙和,期盼那熟悉的美味。正此时,从乡下过来好几个表哥表弟,眼睁睁看着几笼的包子都进了他们的肚皮……。

        最爱吃粉条包子。冬夜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边做作业,一边把冰冷的粉条包子放在火炉上翻烤,两面都烤得焦黄焦黄的,屋子里弥漫着食物的香味。母亲加班回来,我们一起品尝,那真是幸福的食物!

        吃了好东西会激发人的才智、激发人的干劲儿。读高中时,一个冰天雪地的下午放学回家,正赶上母亲蒸包子,我敞开肚皮一口气美美地吃了三个。那个晚自习,面对数学测验题,思路格外清晰,解题速度太别快……。这难道就是包子的魔力?!

        十五岁离开小城到洛阳师专读英语,学校从不做包子,只有大馒头。后来到武汉读书,母校华师早餐的永恒主题就是小包子加稀饭,那包子,不大稍显小显硬,必须吃两个才饱。 

        天津有狗不理包子,去尝过,没有留下令人惊叹的印象。武汉有灌汤包,也并不大众化。无论什么种类的包子,只有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好看好吃,才是好包子。

        在这个朔风凛冽、雪花飘飘的时候,希望看到在我们任一个项目厨房或食堂,无论是城市、乡村还是海上、湖边,炉火红红,硕大的笼里蒸着包子,白雾般的热气四溢……;  劳作后的员工还有农民工兄弟们把热腾腾的包子捧在手里,吹几口气,猛咬一口,那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滋味呀!

        包子应该成为我们的文化,精细制作,美味可口,幸福满满。以做包子的流程来做我们的工作,以吃包子的愉悦来爱我们的岗位吧!

          (2016.12.25)

你可能感兴趣的:(幸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