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与中国茶道文化-从山海经谈起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1][2]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1][2]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代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1][2][3]

      对于《山海经》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4],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1][5]

      对于山海经的简单介绍到这里,有更深入的研究成果的话期待以后再做出说明。不过对于这样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与茶道文化的端倪。

        我们再来看看与茶有关的古代文献记载。《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在李时珍出版《本草纲目》之前,该书一直是被看作是最权威的医书。

      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其中有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荼以解之。今人服药不饮荼,恐解药也。把荼这个字按照茶解释的话,这算是文字记载最早有关茶方面的文献资料了。

      山海经和神农本草经算是从战国开始到汉代之间形成的书籍。从道家流脉可以推测是从战国产生的官办开放型大学的稷下学宫黄老道家发展而来,或许跟杨朱贵生学派也有一定的联系。总之这两本书都有记载植物方面的内容。山海经没有直接记录茶或者荼这些植物。但是山海经却记载了上古很多神树,这些神树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也许是现代的茶树也未尝不可。我们可以先看看山海经上记载的从功能上看跟茶树类似的树,然后再探究他们之间的功效的相似性,最后从文化层面来找到两者之间的相通性,为道家和中国茶道文化内在的联系找到一条有价值的线索。

首先看山海经中有关神树的记载。三桑 :洹山,其上多金玉,三桑生之, 其树皆无枝。 《山海经·北次二经》 三桑 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 《山海经·海外 北经》 竹(帝俊竹林)南有赤泽水,名 为封渊。有三桑无枝。 《山海经·大荒北 经》 大椿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年为春, 八千年为秋。《庄子·逍遥游》 不死树 :昆仑开明北有“不死树”。 又:“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 、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 之。” 《 山海经·海内西经》 甘木即不死树,食之 不老。 《山海经·大荒南经》 有员丘山, 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亦有赤泉,饮之 不老。 《山 海经·海外南经》 不尽木 :南方有炎火山,四月生火,十 二月火灭。火灭之后,草木皆生枝条。至火生,草木叶落,如中国寒时也。取此木 以为薪,燃之不 烬。 《述异记》卷上 不沉木 :即强木 无患 :栌木,一名无患者。昔有神巫,……能符劾百鬼,得鬼则以此为棒杀之。世 人相传,以此木为众鬼所畏,竞取为器用 ,以却厌邪鬼 ,故号无患也。晋豹《古 注》卷下 五木: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尸子》(清孙星辑)卷上 反魂树 :聚窟洲,在西海中。……洲上有 大山,形似人鸟之象,因名之为人鸟山。 山多大树,与枫木相类,而花叶香闻数百 里,名为反魂 树。扣其树亦能自作声,声如群牛吼,闻 之者皆心震神骇。伐其木根心于玉釜中煮 取汁,煎如黑饧状,令可丸之,名曰惊精 香。……死者在 地,闻香气乃却活,不复亡也。 《十洲 记》

      从山海经的东西南北经来看,出现了不死树。这不死树有比较特殊的功效,第一就是吃了让人不老或者让人长寿。从这个方面来看这个神树有没有可能是茶树。茶树到底有没有吃了让人不老或者长寿的功能呢?道家的养生长寿的根本方法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行。整个宇宙运行是因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创生的能力,并且是先天地而生,永恒存在的具有生命力。所以中国古人修道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与天道合一,因为天道是永恒的生命存在,所以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天道中才能达到不老不死和长寿的目的。这是道家修行养生的内在生命动力。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上古存在这样的神树,因为这些神树能帮助我们与天道合一,延伸到茶树我们来看一下。茶树的存在和生长并不是人类让其存在和生长的,而且上天降下阳光雨露,茶树才会生长。这一些生命的力量和创生的力量是道才有的,所以中国古人成为茶道就不足为怪了。因为是道运行在茶树里面,所以才有了茶道之树。那么这样有道存在的树的叶子自然也能够帮助我们与道合一了,这样通过茶树让我们养生不老或者长寿就能达成目的了。对比,唐代道家人物也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歌》在他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重点的一部说的非常清楚。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这样通过茶树叶子的功能可以达到道家修仙长生不老的境界,足以说明中国茶道文化在起源方面与道家的养生修身的终极目的是有关系的。并且可以说明,中国人在以前正是借着茶树的叶子来修身养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第二,山海经说这种神树花叶香闻数百 里,名为反魂 树。这与茶树极其相似。茶在陆羽查经中有别名叫蔎,这蔎就是一种香草。香草在尚书中记载是作为祭祀上天的特殊祭祀品,这种自然香味作为通达上天的中介物,要与永恒的天道相连接,当然这样的叶子会帮助人与天道连接,自己的灵魂会住在自己里面这样才能长生不老。肉体没有魂就是一尊尸体,有了魂才有了生命,这就是从天道而来的能量,这当然与有香味的茶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了。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书记载的上古神树虽然没有指明哪种树,也许不是一种树是多种树的集合称谓,但是通过神树带给人的功效我们可以推测出有可能是茶树的结论。因此,更加认识到道家与中国茶道文化的内在联系是多么紧密。它深植于中国人的生命基因中,从这个意义上讲,茶道文化与道家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命而存在的文化,并且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家与中国茶道文化-从山海经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