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 人体名词

古今- 人体名词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巅:dian

是指的头顶。足厥阴肝经和督脉交会于巅顶,足太阳膀胱经上额交巅,足少阳胆经也交会于巅顶。巅顶部,俗称天灵盖。

囟:lu

囟者,颠前之头骨也,指头顶前面的头骨。小儿初生未闭合时叫囟门,已闭合后叫囟骨,即天灵盖之骨。

头角:

是指额两旁有棱的骨头处。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向上到达额角部,经筋循身后,上额角部。

额颅:e lu

额颅是指额前发际之下、两眉之上的部位,叫作额,也有叫做颡sang的。足阳明胃经循发际至额颅,手阳明大肠经上左角络头,手少阳三焦经筋结额上角,足太阳膀胱经筋上额部。

琢(音zhuō):

琢骨是指目下的眶骨,颧骨内侧与上牙床部分相连。

琢:

是指琢与鼻旁间近生门牙的骨部。

頞(音è):

頞是指鼻梁,也就是常说的山根部。

山根:

足阳明经脉交山根处,可作望诊中望心的参考。因其位于阙庭之下,又称为下极,故《灵枢》说:下极者心也。

鼻柱:

鼻柱在山根下。相家说:年寿是指鼻尖部位,在望诊中可作诊断肝病的参考,年寿的左右与胆相应,可作诊断胆病的参考。

面王:

面王指鼻尖,又称鼻准。相家说:鼻头也叫明堂,属土,与脾相应。明堂两旁为等边相等,上有迎香穴,另上有鼻孔深处之通道。相家还说:兰台廷尉应胃,足阳明胃经起始于鼻的两旁,其经筋亦结于鼻旁。

颧:quan

颧者,面两旁之高起大骨也。颧为颧骨,若病人两颧现为赤色多预视肾有虚损。足太阳膀胱、足少阳胆、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筋结聚颧部,足阳明胃经的经筋合于颧部,手太阳小肠经的颧髎穴在眼下颧骨部位下面锐骨端的凹陷中。

人中:

人中者,鼻柱之下,唇之上,穴名水沟。人中在鼻下方、唇上方的皮肤纵沟部,可作为望诊时诊断膀胱、子宫病变时的参考。若人中沟平浅,嘴边无有胡须的男性多患有不育症。手阳明大肠的经脉交叉于人中部,督脉的水沟穴也在人中部。

顑:kan

顑,俗称之为腮,是指口旁颊前之软组织处。

蔽:

蔽是指的耳门。

颊:jia

颊是指耳前颧部脸的两侧部位。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经筋皆上行于颊,手太阳小肠经只有经脉上行于颊,足阳明胃经的经筋循颊而上行,足少阳胆经经脉、经筋皆循行过颊,足厥阴肝的经脉下行颊里,手少阳三焦经经脉从耳上角以屈下行颊部,两支脉亦在颊部相交而行,足阳明胃经的颊车穴就在耳的下方。

曲颊:

曲颊是指颊之骨。因其曲而向前,形如环形,受下牙床骨尾之钩而名。

颊车:

颊车是指下牙床骨。下牙床骨总载诸齿,能嚼食物,故名颊车。

吻:

吻是指口的四周,口上生有胡须,大肠所主。

颐:yi

颐是指口角后面颊之下的部位,生有胡须,胆所主。

颏:ke

颏是指口之下,唇至最下边的部位,俗称下把壳。男性颏上生长有长须,胃所主。

颔:han

颔是指颏下与结喉之上两侧肌肉软组织之处。手太阳小肠经筋结于颔,足少阳胆经的经脉、经筋皆行于颔。

舌本:

舌本即指舌根。

颃颡:hang sang

颃颡者,口内之上二孔,司分气之窍也。颃颡是指口内直上咽喉壁上的后鼻道,主司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悬雍yong垂:

悬壅垂者,张口视喉上,似乳头之小舌,俗名碓嘴。悬雍垂是张口作“啊”音时所看到的喉部似乳头样的小舌,俗称叫作礁嘴。

嗌:ai

嗌者,咽也,胃之系也。嗌是胃所系,是指咽的下端,食管的上口。手太阳小肠经之经脉循咽,其病邪可致嗌痛。手少阳三焦经之病邪可致嗌肿。

会厌:

会厌者,复喉管之上窍,似皮似膜,发声则开,咽食则闭,故为声音之户也。会厌是喉管上窍似皮似膜的组织,上司开合,系声音的门户。若饮食下咽时会厌不闭,则可能饮食物误入气道。凡舌抵上腭时则会厌能闭,若喉、咽、嗌、会厌四器官组织之功能有一个失去了,病人就会因不能正常饮食而死。

结喉:

结喉者,喉之管头也。其人瘦者多外见颈前,肥人则隐于肉内,多不见也。结喉是指喉部正前方向前突起部分,相当于喉的管头(喉头的甲状软骨)部。瘦人多突出于颈前,胖人则多隐于肉中而不现于外。

上横骨:

上横骨是指喉前凹陷中,天突穴之外小湾处,横骨旁接锁骨。

拄骨:

拄骨是指膺ying部以上,缺盆之外的部位,俗称锁子骨,内接上横骨,外与肩胛关节相接。

肩解:

肩解是指肩端的骨节缝处,即肩胛关节。

髃yu骨:

髃yu骨者,肩端之骨也,即肩胛骨头臼之棱骨也。其臼接臑骨上端,俗曰肩头。其外曲卷翅骨,肩后之棱骨也。其下棱骨,在背肉内。髃骨是指肩端之骨,即肩胛骨头臼之上棱骨,其臼接臑骨上端,俗称肩头。其上肢外展曲屈肩部高于表面之骨,其下棱骨在背部肌肉内。

肩胛jia:

肩胛是指髃yu骨之末端成片状的骨头,亦名肩髆bo,俗称锨xian板子骨。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的经脉、经筋都到肩;足少阳胆经经脉到肩上,肩井穴即属于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阴肺经的经筋皆结聚于肩曷穴。

臂:

臂是指人之上身的双上肢通称,一名叫肱gong,俗称胞膊,中节上下骨交接处叫肘,肘上之骨叫臑nao骨,肘下之骨叫臂骨,臂有正辅二骨,辅骨在上相对短细偏外,正骨居下相对长大偏内,正辅二骨都是下接腕骨。

鱼:

鱼是指掌外侧之上,手大指节后,肌肉隆起处,其形状象鱼而得名。

爪甲:

爪甲是指人的指甲,足趾也是一样。《内经》说:肝主筋,爪为筋之余。

歧骨:

凡是骨头分岔的都叫歧骨,手足都一样。“岐骨者,凡骨之两叉者,皆曰岐骨。”

胸膺:ying

胸者,缺盆下腹之上,有骨之处也;膺者,胸前两旁高处也,指人体胸部两旁高处,一名曰臆,胸骨肉也,俗名胸膛。足阳明胃经的经脉到膺部,足少阳胆经系于膺部。

曷骬:he gan

(骨曷)骭者,胸之众骨名也。曷骬是指胸骨而言。

乳:

乳是指胸部两侧隆起有头的肌肉组织,妇女以乳汁来哺育婴儿,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

鸠jiu尾:

即指蔽心骨,其质系脆骨,在胸骨之下岐骨之间,即在胸部下的歧骨部位。

膈:

膈是指胸部和腹部的分界处,心脏下面的膈膜,其前与脐平,后与第十一胸椎相平,四周与脊相连,所以能遮蔽隔离浊气,使之不能上熏心肺,其俗称叫罗膈。十二经脉中惟独有足太阳膀胱经不贯穿横膈,其余经脉病变都能出现膈部病痛。

腹:

横膈以下叫腹,俗称之为肚,肚脐以下叫少腹,也称之为小腹。

宗筋:

足厥阴肝经和经筋结聚于阴器,联络诸筋;足太阴脾和足阳明胃的经筋汇聚于阴器;足少阴肾的经筋也结聚于阴器。尿道口即是前阴,督脉所起始之处。

毛际:

毛际,是指宗筋(指前阴或专指阴茎)以上,或小腹以下横骨部位的阴毛处,下横骨俗称为盖骨。任脉由会阴穴上行毛际处,冲脉起于气街,气街即气冲穴,属足阳明经,在毛际两旁,所以阳明经血气盛则毛美而长,阳明经血气少则无毛。足厥阴肝的经脉与经筋入行毛际,足少阳胆经绕行于毛际。

篡(音cuàn):

篡者,横骨之下,两股之前,相合共结之凹也。前、后两阴之间,名下极穴,又名屏翳穴、会阴穴,即男女阴气之所也。是指横骨以下,两股之前相结合之凹陷处,前后两阴之间叫下极穴,又叫屏翳穴、会阴穴,也就是指的男性、女性阴器所在之处。

脑后骨:

俗称脑杓shao。

枕骨:

枕骨者,脑后骨之下陇起者是也。其骨或棱、或平、或长、或圆不一。指脑后骨隆起的部分。枕骨因人而异,有的有条状突起,有的平,有的长,也有呈圆形的等。

完骨:

耳后的棱骨叫作完骨,是指在枕骨之下,两旁呈显条状的骨头。

颈骨:

俗称天柱骨。《医宗金鉴》在刺灸心法要诀中说:颈骨者,头之颈骨,肩骨上际之骨,俗名天柱骨也。

项骨:

项骨者,头后茎骨之上三节圆骨也。指头后主干骨的上三节圆骨。

背:

背者,后身大椎以下,腰以上之通称也。指后背部大椎穴部以下,腰部以上的通称。

脊骨:

也叫脊膂lǚ骨,俗名脊梁骨。督脉主脊,手阳明大肠经挟脊,手少阴心经与脊里细脉相连,足太阴脾的经筋附着于脊,足少阴肾的经筋与经脉贯于脊,足太阳膀胱经脉与经筋挟脊,其经筋分左右上项。其左右距脊一寸五分为第二行经脉,平第三胸椎叫肺俞穴,平第五胸椎叫心俞穴,平第七胸椎叫膈俞穴,平第九胸椎叫肝俞穴,平第十胸椎叫胆俞穴,平第十一胸椎叫脾俞穴,平第十二胸椎叫胃俞穴,平第一腰椎叫三焦俞穴,平第二腰椎叫肾俞穴,平第四腰椎叫大肠俞穴,平第一骶椎叫小肠俞穴,平第二骶椎叫膀胱俞穴。距脊旁开三寸是第三行经脉,魄门对应肺俞,故肺藏魄;神堂对应心俞,故心藏神;魂门对应肝俞,故肝藏魂;意舍对应脾俞,故脾藏意;志舍对应肾俞,故肾藏志;膏盲俞对应第四胸椎。

膂:lǚ

是指脊骨两旁隆起的肌肉组织。足少阴肾和与其相表里的足太阳膀胱经脉循膂而行。

腋:

腋是指肩之下,胁之上缘,俗称胳肢窝。手太阴肺的经脉与经筋入于腋,手太阳小肠的经筋结于腋,足少阳胆的经筋行于腋,心包络的经脉抵于腋。

胁肋:xie lei

胁是指腋下到肋骨尽处的统称,肋骨是指胁部的条状骨,总称为胁肋,又叫作胠qu。足厥阴肝和与其相表里的足少阳胆之经脉布于胁,手厥阴心包络经与经筋挟胁,足太阴脾的经筋结于肋,足厥阴肝的经脉布于肋。

季胁xie:

是指胁下的小肋骨,俗称软肋。手太阴肺的经脉抵季胁,足少阳胆的经脉与经筋乘季胁。

秒:

是指胁下无有肋骨的空软之处,足少阳胆的经脉乘于秒。

腰骨:

腰骨者,即脊骨十四椎下,十五、十六椎间,尻上之骨也。是指脊骨第十四、十五、十六椎,即第二、三、四腰椎的合称,是尾骨以上之骨。其形中凹、上宽、下窄,方圆二、三寸许,两旁有四孔,下接尾骨上际。足少阴肾的经脉入腰,足太阳膀胱的经脉抵于腰。

胂:shen

是指腰下两旁,髁骨上之肉也,即髋骨以上的肌肉群。

臀:tun

臀者,胂下尻旁大肉也。是指胂下尾骨旁隆起肥满的肌肉组织。足太阳膀胱经脉贯于臀,其经筋结于臀。

尻:kao

尻骨者,腰骨下十七椎、十八椎、十九椎、二十椎、二十一椎五节之骨也。在腰骨以下,指第一骶椎至第五骶椎的五节之骨。上四节纹之旁,左右各有四孔,其骨的形状是内凹如瓦,长四至五寸,上宽下窄,其最末一节更小,尤如人参芦一般,叫作尾闾,又名骶di端、橛jue骨、穷骨,位置在肛门后,在其骨上外两旁形如马蹄状,附着两髁ke骨上端,髁ke骨俗名叫骻骨。足少阳胆之经筋结于尻。

下横骨、髁ke骨、楗jian骨:

下横骨在少腹的下面,其形如盖,故叫盖骨;在其骨左右两个大孔,上二分出向后之骨,首形状尤似张开的扇子,下一寸左右附着于尻骨的上面,形状象马蹄状的叫髁ke骨;下两分出向前的骨头末端似楗柱,其在臀tun内,叫作楗jian骨,与尻kao骨呈鼎足之势,是坐姿时的主骨,女性称交骨。骨面叫作髋,侠髋形状如盆之凹陷处叫作机,又叫髀枢,与股之髀骨相接,这就是环跳穴处,所以环跳穴处有五个名字。

股:

股是双下肢的通称,俗称大退、小腿。其中节上下的交接处叫作膝,膝上面的大腿骨叫髀骨,是下肢的大骨,膝以下的小腿骨叫胻骨,是小腿的大骨。下肢的肌肉属脾,其筋属肝,其骨属于肾。

阴股:

下肢内侧称阴股,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的经筋与经脉均循股而行。

髀bi骨:

膝以上的大骨叫髀骨,其上端如杵chu,接于髀枢,下端似锤,与胻heng骨相接。

胻heng骨:

胻骨,又叫臁lian、胫jing骨。胻heng骨有两根,前面的叫成骨,又叫骭gan骨,其形粗,是膝部外突起的大骨。在后面的叫辅骨,其形细,是膝部内侧的小骨。

伏兔:

伏兔是在髀bi骨前面,膝关节以上,隆起如伏兔的肌肉组织处。

膝解:

即膝关节缝处,膝属于脾、肾、肝。凡人长期过度安逸则容易发生膝软无力的病,长期过度劳累则易发生膝关节痛如针刺。脉洪数有力多由肝肾阴虚,虚火亢进所致,症见痿软无力,多是本病的表现;膝关节痛如针刺,多是标病的症状。

膑bin骨:

膑骨(膑与髌同),是指膝盖骨。

连骸hai:

连骸,是指膝外侧的二高骨。

腘:guo

腘,是指膝关节后弯曲处,谷称腿窝。

腨:shuan

腨,是指小腿肚,一名腓fei肠,属足太阳膀胱经。

踝huai骨:

踝骨,是指胻heng骨下面与足背的上面两旁突出的高骨。外侧的叫外踝,内侧的叫内踝。

足:

指下肢走步的部分,俗称脚。

跗fu骨:

指足背,一名足趺,俗称脚面。跗骨是指足趾本节所有的骨。

脚心:

指脚掌之中心部分。

三毛:

指足大趾爪甲后叫三毛部,三毛部之后横纹叫聚毛部。

踵:zhong

足下走路时着地的部分,俗称脚底板。

小腹:

①腹的下部,位于脐与骨盆之间。又称小腹。《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疒贵)疝,妇人少腹肿。”

②脐下腹部两旁。见《伤寒直格》。

鬓bin骨:

即两太阳之骨也。

目胞:

目胞者,一名目窠,一名目裹,即上下两目外卫之胞也。

目纲:

目纲者,即上、下目胞之两睑边,又名曰睫,司目之开阖也。

目内眦zi:

目内眦者,乃近鼻之内眼角,以其大而圆,故又名大眦也。

目外眦zi:

目外眦者,乃近鬓前之眼角也。以其小而尖,故称目锐眦也。

目系:

目系者,目睛入脑之系也。

目眶骨:

目眶者,目窠四围之骨也。上曰眉棱骨,下即颊骨,额骨之外即颧骨。 

䪼:zhuo

目下之眶骨,颧骨内下连上牙床者也。

鼻:

鼻者,司臭之窍也。两孔之界骨,名曰鼻柱;下至鼻之尽处,名曰准头。

頄:qiu

頄者,䪼zhuo内鼻旁间,近生门牙之骨也。

咽:

咽者,饮食之路也,居喉之后。

喉:

喉者,通声息之路也,居咽之前。

喉咙:

喉咙者,喉也,肺之系也。

腕:

腕者,臂掌骨接交处,以其宛屈故名也。当外侧之骨,名曰高骨,一名锐骨,亦名踝骨。

掌骨:

掌者,手之众指之本也。掌之众骨名雍骨,合凑成掌,非块然一骨也。

指骨:

指者,手指之骨也。第一大指名巨指,在外二节,本节在掌;第二名食指,又名大指之次指,三节在外,本节在掌;第三中指名将指,三节在外,本节在掌;第四指名无名指,又名小指之次指,三节在外,本节在掌;第五指为小指,三节在外,本节在掌。

其节节交接处,皆有碎骨筋膜联系。

臑:nao

臑者,肩髆bo下内侧对腋处,高起软白肉也。

完骨:

耳后之棱骨,名曰完骨,在枕骨下两旁之棱骨也。

颈项:

颈项者,颈之茎也,又曰颈者,茎之侧也;项者,茎之后也,俗名脖项。

趾:zhi

趾者,足之指也,其数五,名为趾者,别于手也。居内之大者名大趾,第二趾名大趾之次趾,第三趾名中趾,第四名小趾之次趾,第五居外之小者名小趾。足之指节与手指节同,其趾之本节后内侧,圆骨形突者,名核骨。

古今- 人体名词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今- 人体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