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竟是糟粕文化?尊老还是尊贤?

“崇贤尚礼”为正道:老者以经历学识身为贤值得尊崇,幼儿以知礼明理身为恭值得抬爱。在思想极度绽放的古典文化中,这才是不断得以印证的精华。

“尊老爱幼”是近代才提出来的糟粕文化,为老不尊何以敬?幼儿无知何以爱?越是浮躁的今天,越是常常看到其衍生出的道德绑架,不由得反思,很多所谓的“传统美德”,都在教育人们低眉顺眼地忍耐生活。比如吃亏是福,比如枪打出头鸟,比如女人要贤惠要有妇德。

“尊老爱幼”竟是糟粕文化?尊老还是尊贤?_第1张图片

吃亏就是吃亏,是明明白白的损失了,如果想安慰自己吃亏是福,须是才思跟得上。大家出去吃饭,付钱的时候独留你一个人,如果你觉得无所谓,那么下次就可以继续;但如果你不高兴,下次就尽量避免同类情况发生;最忌讳的,就是稀里糊涂地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然后后悔莫及。

另外,中国媒体甚至教育界有一个“苦难是财富”这个说法,这句话的思路和“吃亏是福”差不多吧,它们其实说的是一件事:当你遭遇不幸的时候,你要把这种不幸转化成另一种力量,否则你就难以为继。

“尊老爱幼”竟是糟粕文化?尊老还是尊贤?_第2张图片

世事的傻白甜有什么不好,谁活得好好的非要去经历感悟生命的真谛?谁跟好日子有仇吗?可是事情终究是发生了,你不甘心被命运打倒,只有跟它战斗。至于战斗的过程必须你自己完成,其他人拿出命来也不能代替,其间的艰险,也只有你自己知道。外人问起来,无非是勇气、承担、坚持、奋斗,这种老套的鸡血。苦难就是财富这种话,也只是你自己舍出一身的血肉,却成为别人的美味鸡汤。可是你到底从苦难里得到了一些什么,不至于让你觉得自己白白受了这么多罪,却一事无成。那句鸡汤怎么说来着:要配得起你承受的苦难如果抱定了吃亏是福的念头,就一直容忍下去,吃亏到底,那不是招福,是蠢罢了。所以吃亏不是福,苦难也不是财富。

“尊老爱幼”竟是糟粕文化?尊老还是尊贤?_第3张图片

有一次看到有人对张岱的评价,说他前半生富贵显达,完全是纨绔子弟的生活状态,如果顺遂到寿终正寝,最多不过是明代又多了一个纳兰性德而已。正因为他的国破家亡,他才能成为明代一流的散文大家,他后期的思想境界,和前期完全不是同一个档次。

可他们真的很期待自己的人生里多了苦难这笔财富吗?如果可以选择,人为什么不选择一事无成但是逍遥快活地过完一生?想出人头地,吃苦吃亏受难受委屈,是强制的捆绑选项,不可取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不过就是人们对自己的自我安慰罢了。不然你要怎么办呢?遇到了挫折、坎坷、苦难,你从此一蹶不振是一种活法;看清人情冷暖,彻底开悟,与世无争,是一种活法;从困境中拼杀出一条血路,从此触底反弹,又是一种活法。既然活法是自己选择的,何必要以苦难作为本钱?

“尊老爱幼”竟是糟粕文化?尊老还是尊贤?_第4张图片

如果让杜甫自己选,他绝不会选择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孤独地冻饿而死,然后诗名万古流芳。李煜,他是想一辈子当一个逍遥的皇帝,跟美丽的宫人们约会,没事写一写没所谓的淫词艳曲,还是想被囚禁在宋太宗的宫殿里,忍受小周后被强占的绿帽子,每天痛苦煎熬,然后写出那些高山仰止的旷世奇作?

对于活生生的人而言,没有比无忧无虑的好日子更值得期待的东西了。只不过命运总是坎坷才不得不接受现实你可以说那些人看起来确实是没心没肺:从前拥有过那么多东西,现在说没就没了,居然也能当它们从没发生过。世界上那么多在泥潭里挣扎的人,为什么最终站起来的就只有极少的一部分?

“尊老爱幼”竟是糟粕文化?尊老还是尊贤?_第5张图片

历史上那些人生经历重大变革,从此脱胎换骨登堂入室的人们,都会不疼不痒地说一句:国家不幸诗家幸穷而后工越是穷困潦倒,就越是能创作出惊世之作苦难是人类的财富没有经历过坎坷的人生不值得书写尼采甚至残酷地总结:一切文学作品中我独独喜爱以血写就的。王国维还对这句话推崇备至。后来受不了时代剧变,一分钟也不愿意多活,毅然投湖自尽,终于也用自己的血书写了一回。

我们的媒体,面对灾祸的时候总喜欢说多难兴邦。家国大义面前慷慨赴难倒也罢了,偏偏是天灾人祸,如果是你,你会选平庸地活命,还是光荣地兴邦?说话的人不是当事人,他们不会懂得家破人亡、颠沛流离这些个字背后的含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尊老爱幼”竟是糟粕文化?尊老还是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