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军备竞赛与公用品悲剧
斯密第一个清楚地看出,市场中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往往造福了所有人。举例来说,生产者采用节省成本的创新,是希望获取更高利润,但由于竞争公司的群起效仿,产品的价格下跌了,最终得益的是消费者。
【垄断要不要保护】技术创新带来垄断,但激烈竞争会打破垄断,这就像水会冲垮堤坝一样自然。但是,人类基因中总有一部分是和大自然反着干的。也许这就是人类的厉害之处,万事万物都是顺其自然的生活,唯有人类可以刻意地打破这种自然,从另外一个方面实现创新和发展。垄断是不好的,但人类社会有时会用法律来保护垄断和垄断者,以便他们尽快赚到钱,比如专利权。保护垄断就是建造堤坝。堤坝利益着人类的生活,但堤坝也无疑在破坏着大自然。
在《国富论》中,对企业主追求个人利益行为的结果,他做了一段极为克制的阐述:“追求个人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斯密的这段话,无疑是对保护个人利益做了辩解,后世的经济学家就以此为论点,发展出一套“有利于个体的,最后也将有利于群体”的理论。但斯密说这话显然是有些底气不足的,所以才会这么克制。
个体和群体的利益格局从来都是复杂的,最好的说法就是“相生相克”,或者“既矛盾又统一”,任何只说好不说坏、只说坏不说好的都是耍流氓。
达尔文的中心论点是,自然选择偏爱有利于个体成功繁殖的特性与行为。至于这些特性与行为对整个物种是否有利,则不在考虑当中。
【无情的进化论】有利不有利这种事,如果不就立场来讲是没有意义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之所以无情,就是因为没有立场。大自然中是没有藏着一个超级计算机来为万事万物计算利益的。“大道至简”,它只有一个最简单的法则:生存。甚至这个法则也不是大自然用一个所谓“看不见的手”(因果律)来完成的,而是万事万物自己竞争的结果。我们今天能够看得见的自然万物,都是经受了亿万年生存考验的产物。从今天的眼光往回看似乎会存在某些进化规律,但那是因为更多进化产物并没有生存下来。并非说它们进化错了方向,而只是不被当时当地的环境所接受和容纳,曾经进化又淘汰过的特性,说不定等环境允许了以后又会进化出来。今天我们判断某种特性与行为对个体有利还是对群体有利,都是站在结果的位置去揣测过程,就像没见过大象的人根据一泡象粪去描摹大象的形状,也许能蒙中,但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对的。
一些特性,如智力,不仅有利于个体的成功繁殖,对整个物种的利益也有好处。而另一些符合个体利益的特性,只会对整个物种造成损害。雄麋鹿的硕大犄角,对后一种情况做了清晰的阐释。
【关于进化的一些脑洞】所有的进化都是因时因地,在一个特定的时空里完成的。当时空变化以后,进化也必须随之而变。大自然的情况是复杂无比的,但简化一些的话,可以把每个事物都看成单位,这个单位既是选择者又是被选择者,所以生存可以被当成是所有针对它的选择相互抵消之后的正态,那死亡自然就是负态。雄麋鹿进化出大犄角是通过增强自己的选择优势来积累正态,但是自从人类闯劲这个时空以后,因为人类具有极为强大的选择优势,而大犄角又被人类当成美丽的艺术品收藏,人的选择优势抵消掉雄麋鹿的选择优势之后,雄麋鹿就从一个正态转到了负态。人类从一个普通的生物,逐渐成长为能深刻影响这个时空的“超级生物”。
补充:关于雄麋鹿犄角的看法纯属个人脑洞,生物学家可能并不这样认为,本文的后面就对这些有详细的分析,但是如果换成某些动物的美丽毛皮的例子,估计就没有问题了。
自然选择,也就是这一问题的根源,却并不能提供问题的解决办法。
【解决问题不如消灭问题】自然选择不提供问题的解决办法,但它会促使生物之间生克关系达到平衡,从而使问题变小甚至消失。所谓问题,就是还没达到平衡状态的中间过程。
犄角较小的变异麋鹿能相对安全地从肉食天敌手里逃生。但它接触不到雌麋鹿。所以,它基因的副本不会出现在下一代身上——这是达尔文进化理论框架中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内忧和外患】任何组织或群体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内忧和外患两类,对麋鹿的犄角来说也是如此,大犄角有外患问题,小犄角有内忧问题,但如果不长犄角,那也只不过意味着这个维度的问题消失,在其他维度上又会出现新的问题。雄麋鹿的大犄角最后占了上风,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内忧和外患平衡的结果。内忧和外患既是制约因素,也是刺激因素,同时它们之间还可以相互作用和转换。对群体来说,外患大,必然会抑制内忧;外患小,一定会刺激内忧。同理,内忧大,外患会等着看热闹;内忧小,外患必然会等着捡便宜。
成本效益原则认为,当个人效益超过个人成本时,个体会采取行动。
【为什么会行动】效益与成本的对比,既给行动提供内因,也为行动注入能量。两者之间势能差越大,转化给行动的动能越多。
假设观众中有人为了看得更清楚而站起来,必定会挡住身后观众的视线。
【个人和群体】损人利己在初期会有竞争优势,但随着采用这种策略的人多起来,优势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于是大家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不过这时生存环境和世道人心也就坏了。为了挽回这些,人类就制定出法律和公序良俗等惩罚和激励机制来纠偏。这些就是“对个人有好处但不一定对群体没好处”以及“对群体有好处但不一定对个人没好处”的辩证关系。
跟海洋过度捕鱼一样,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也是一起公用品悲剧。
【公用品悲剧】和人人都相关的,人人都不会当回事。这里面的关键是,群体利益是慢反应机制,而个人利益则是快反应机制。个人利益就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揣得走;群体利益却是需要慢慢发酵,而且在短期内看不见、摸不着、吃不到。利益不会凭空而来,你吃下的,必然是别人省下的,或者是没吃到的。对于这样的局面,私有制的方法是“开源”,承认并保护个人的利益,但鼓励开拓更多的增量。不过资源毕竟有其极限,到达极限之后必然是一次存量大扫荡,要么蒸发利益、要么蒸发个人,以便重新打开利益空间 。公有制的方法是“节流”,先梳理一遍存量,控制好利益膨胀的速度,再慢慢发展增量。
一些医生拒绝用这种方式治疗不太严重的感染,但另一些医生屈服于患者的压力之下,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拿不到药,患者可能会另请高明。
【劣币驱逐良币】世上总有一些“逆向淘汰”的事情:利益你不拿,就被别人拿走,壮大后反过来淘汰你。
如果妇女们能集体决定穿哪种鞋,估计所有人都愿意放弃高跟鞋。可一旦有人穿高跟鞋来获取优势,这一约定就没法维持下去了。
【内外之道】当群体内至少分裂成两派且相互难以妥协时,这个就叫内忧。内忧来自于外患,在这个例子里,没有男人的追捧和鼓励,高跟鞋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内外之道是个人或组织成长时无法回避的问题。
虽说上述竞争趋势貌似能够对伊萨卡杂货店通宵营业的原因做出解释,但很明显,它并未解释这一现象的时间选择或地域扩散情况。
【红海与蓝海】某些行为在某时某地会产生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是在这个时空条件下出现的,所以它也一定会被这个时空条件带走,不可能永远存在。蓝海会变成红海,红海也有可能变成蓝海,或许只需换个思路和维度。
公园里的樱桃,稍一成熟能下口的时候就开始从树上消失。在这个时候,它们的味道并不好。可由于不能阻止其他人采摘樱桃,想等到樱桃成熟时再采摘几乎是不可能的。
【博弈】樱桃在未成熟前味道是酸的,这似乎是樱桃的一种防卫机制,要是野兽吃到酸的可能就不会再吃了。但是再好的防卫机制也挡不住人类的计算力和贪婪程度。本来是樱桃和人类之间的博弈,到最后发展成为人类和人类之间的博弈,而樱桃只是一个牺牲品。人类就是用这样的方式,逐渐的把“万物”的世界变成“人类”的世界。
在经济学家看来,这就叫做无效决定,因为该人点大份牛排的净收益4美元(他认为大份牛排所值的5美元,减去他最终分摊的1美元)比该群体其他人的净损失要少(由于前面那位朋友点了大份牛排,他们支付的总金额增加了9美元)。
【怂恿】利益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之所以收益比损失要少,是因为有一部分收益被饭店给分润去了。所以从饭店的角度讲,这种拼单正是他们所希望和怂恿的,利用的也是人们想占便宜怕吃亏的心理。
如果司机们能就此问题全体投票的话,他们肯定不会放慢速度。可他们是到达事故现场后一个接一个做出决定的。到了这一阶段,由于每个人都已支付了好奇心带来的成本,所以大多数司机——连那些赶时间的司机也不例外,会选择放慢速度。
【民主的漏洞】一个一个投票和大家一起充分讨论然后举手投票,得出的结果可能是大相径庭的。而这大概就是民主制度的一个大漏洞。单独投票时,每个人都有机会夹杂进一些个人的小心思,这些小心思看起来微小且不关大局,但如果把许多人的小心思累积起来就是一股能改变大势的洪流。而全体一起投票的话,由于事先能充分沟通,后果清晰可见,投票时能相互监督,导致个人的小心思难以有机会出头,这样做出的选择会更理性一些。老练的政客会因这两种投票方式的效果不同来决定到底采取哪种方式来达到想要的结果。苏格拉底或许就是这样被暴民们一票一票积累起来给投死的,也或许这就是被人有意引导的结果。
如果他认为提高获胜几率比个人安全更重要,就会放弃戴头盔。可要是其他参赛选手也这么做,竞争就恢复了平衡状态:所有人受伤的几率都增大了,而且没人受益。这就是戴头盔规则的吸引力所在。
【理性的力量】这大概就是理性的力量了。理性就是不仅考虑某个行为下自己一个人是否受益,还要考虑如果大家都这么想会产生什么后果,然后由此放弃对自己有益的某种行为。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人能理解大数的意义。动物能分清一个和两个,甚至可能知道两个比一个多,但它不能想象更不能理解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以及更多的数时会是什么情况,而人就能做到这一点。但是,有些人的兽性显然比人性更强一些,所以他就像动物一样很难理解这些了,他做出来的行为也很容易冲动和短视,我们一般称之为“不理智”。
倘若学生能够自由选择穿什么样的衣服,就必须考虑到自己传递给别人的暗示信息。
【衣服的功能】衣服就是人的另一张面具,比真正的面具更大、更显眼的面具。比起用脸来传递喜怒哀乐的情绪,衣服能传递的信息更突出和更本质。在古代,人们用衣服来区分身份地位,穿错衣服的要坐牢甚至杀头。构陷别人造反最有力的一条证据就是“私藏龙袍”,龙袍不仅不能穿,连藏都是全家抄斩的罪名。到了现代,衣服的功能不再那么壁垒森严,也更多元化了,但大致上还是能作为标签来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财富、职业,以及当时当下的诉求等等。
穿校服的要求,限制了学生们自我表达的能力。但它的优点则是减少了学生们在衣着竞争上所投入的货币及情感成本。
【学校还是纯净一点好】学校是这个社会里一个比较独特的地方,这个地方不要给学生们留出可以拼家世的空子,因为学校可能是富人和穷人这两条平行线唯一有相交的地方,大家拼智商、拼努力就好了,其他的可以在校外拼。公立学校是不能拼家世,私立学校是不必拼。
许多学校的校长认为,对致辞学生代表资格的争夺,在优秀学生的生活中占据了过分重要的地位,因为他们为了在每个学期都得最高分,牺牲了太多重要的人生经历。校长们希望,取消这一惯例做法,能消弭一场代价不菲的地位竞争。
【到底保护谁】如果学生在学校里面既不能拼家世、又不能拼努力,这对穷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穷学生除了努力还有什么?校长们取消致辞学生资格的争夺,表面上是对所有学生的保护,其实只是保护了其中一部分学生,一部分有家世但不够努力的学生,这样他们就成功的把很努力的穷学生拉回到原点了,让他们失去了很重要的一个人生加分项。
1977年,吉米·卡特总统选他做民航委员会主席。
【私人班底】在美国,总统是可以有私人班底的,其官场上的私人依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我们中国有近两千年的科举制,所有官僚集团的成员都必须从这个渠道经过,期间虽然也有坐师制,试图加强新任官员的人身依附关系,但这基本是要被皇帝所破坏掉的。而美国这个民主国家,很多重要的政府职位是由总统私相授受的,虽然能增强政府的执行力,但未免与“民主”二字不符。
卡恩的职责是,取消对民航业的管制,解散该机构。
【脏活】派卡恩担任这个职位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这个职位消失掉,难怪他要对这个机构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个卡恩大概就是所谓“黑手套”了,专门帮人做脏活。在任何时候、任何组织,做脏活这一行都有其不可替代性,所以这些人才能活得滋润,比如律师、杀手等。
官僚们希望削弱自己在流程中扮演的负面角色。
【官员都应该是包公脸】之所以需要官僚,很大程度是因为需要有人扮黑脸,做一些得罪人的事,为此给了官僚较高的社会地位、薪资以及相应的权柄。但是长期的官僚制度实行下来,官员们把这些好处当成是对自己长期钻营的辛苦回报,而忘记了这些好处的对面其实是注定当负面角色,所以才会使官场上充斥着一些嘻嘻哈哈老好人、遇见困难绕道走的人。
卡恩的命令一颁布,全世界喜爱明白晓畅文字的人,都为此举鼓掌喝彩。很快,民航管理委员会的文件用语就变得更清楚、更简练了。
【切入点】卡恩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要知道卡恩的目的其实是把这个民航管理委员会给搞黄了,还有什么比这个能让他们得罪大多数人更好的方法吗?没有。公文说的清楚明白了,也意味着表扬就是表扬、批评就是批评,不能含糊,不能“自己领会”,这势必使他们既站在了被管理者的对立面、又站到了整个官僚体系的对立面,整个里外不是人。这样的机构下场可以预知,而事实也是如此。
官场是十分强调信息控制的,但又必须做出某种程度的透明,因此公文写得含糊一些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矛盾,该知道的人心知肚明,不该知道的人看了也不理解在说什么。
这一新的沟通模式坚持下去了么?我们无从得知真实情况。但有理由怀疑,在官僚当中,使用浅显语言并非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
【表达能力】作者这样说其实就是没有坚持下去的意思,这个机构都没坚持下去,何谈这个沟通模式。把话说得云山雾罩弯弯绕,不是官员的表达能力不好,正好相反,这正是他们的表达能力超强才会有的效果。官场流行说官话、套话,官员的看家本领就是领会这套话语系统,并运用这套话语系统进行灵活自如地表达,比如用同一套话能说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