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领军者胡适提出男子新三从四德: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很难相信,这个拥有新思想,主导新文化的民国才子却接受了包办婚姻、取了一位小脚的太太,并且相守一生。
在民国哪个新文化反旧文化的时代,新文化与旧文化并存,是从男子三妻四妾到一夫一妻的跳转过程。很多人虽然接受了新思想,但还是在旧文化中挣扎。如大先生鲁迅、如新月诗派徐志摩,比之他们,胡适不逊其一,但对比他们的妻子,朱安、张幼仪,江冬秀才是人生赢家。
她们有一个相同之处,出身都不错,都是当地望族出身。为何这人生际遇却有着天壤之别。
就朱安而言,她和鲁迅的婚姻,让她垂名历史,当然,这不是辛,更多的是不幸,因为鲁迅,朱安被历史所记,因为鲁迅,朱安凄苦一生。
朱安是旧时代的遗留,性格温顺,待人厚道,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祖训,不知书却也达理。被周母所喜,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朱安这样一个目不识丁、胸无点墨的大家闺秀与鲁迅这样一个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文学才子结为连理。下轿时,朱安鞋子掉了一只,被视为不详。而她的一生也正被哪只鞋子所预言:不详。
鲁迅作为反封建、迎新潮的代表,他对这桩包办婚姻是不满意到了极点。从他将婚约一拖再拖,到被骗婚时的面无变情,决定了朱安家中的地位。在鲁迅眼中,她是母亲的太太,是母亲给他的礼物,鲁迅只负者赡养。
为了讨得鲁迅的喜爱,朱安尽心尽力的照顾周母,让鲁迅在求学途中无后顾。后来与鲁迅同居,她打理好家里的一切,为了不打扰鲁迅学习、创作,朱安更是将透明诠释到了极致。在这个家里,朱安是一个很尴尬的人,一个有名无实的人。
因为鲁迅的嫌弃,朱安过了一生的无性婚姻,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朱安自己提出为鲁迅纳妾,惹得鲁迅大怒。朱安几乎是做什么错什么,说什么错什么。鲁迅和朱安,是两个极端,一个是封建残留,一个是破旧立新主导,这也是激烈的新旧文化的对碰。结果就是新文化兴起,旧文化败潮落。
直到鲁迅有了许广平,一场风雨同舟的师生恋涌动民国。朱安真心诚意的接受许广平,许广平却带走了鲁迅,留下了朱安和周母。
对于朱安,她一生都在等待,等到鲁迅回国、等到鲁迅遇见许广平、等到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同居、等到周海婴出生、等到鲁迅逝世,她都没有等到鲁迅,这样一生,何其凄苦。
再说说张幼仪,着眼看张幼仪的一生,她很成功。出生名门,哥哥个个不凡,受到良好教育,单丛这些看,张幼仪就已经是人生赢家了。
然而,偏偏遇上了徐志摩。从出身来说,张幼仪出身政治家庭,徐志摩出身江南富商,是门当户对的强强联姻。如果说鲁迅不喜朱安很大一部分是嫌弃朱安没文化,但是张幼仪读书识字、受新文化熏陶,不会比徐志摩差到哪里去,为何还是不得他心呢?
如鲁迅和朱安一样,徐志摩和张幼仪也是包办婚姻,张幼仪仰慕徐志摩的才情,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嫁给徐志摩,徐志摩嫌弃张幼仪“乡下土包子”端“媒妁之言,受之于父母”的态度取了张幼仪。从对这场婚姻的态度,张幼仪就已经输了,无关出身,无关文化,只因这是场包办婚姻。对于思想开放,行为浪漫的大诗人,徐志摩无时无刻不排斥着这段婚姻。
从张幼仪嫁进徐家的那一天,徐志摩就没有正眼看过她,不管徐父徐母如何喜爱、夸奖张幼仪,她却始终不入徐志摩眼中。
1918年长子徐积锴(阿欢)的出生完成了徐志摩传宗接代的重任,不久徐志摩就留洋西去。可以说,徐志摩对张幼仪没有一丝的眷恋。直到1920年,张幼仪的兄长要求徐志摩将张幼仪接到身边。在徐志摩没有表情的等候中,看出徐志摩的不满,也让张幼仪的心凉了半截。
因为对林徽因的热恋,徐志摩提出离婚,这时张幼仪正怀有身孕。徐志摩也能说出打胎、离婚的话。那个年代,打胎是件危险的事,张幼仪说:“可是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很难相信,这是徐志摩能说出的话。因为这句话,张幼仪对徐志摩的所剩不多的心,全凉了吧。
历史对徐志摩的评价:浪漫、热情、痴心、执着,这完全是对张幼仪的讽刺。
1922年,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这是张幼仪一生的失败,也是一生的转折。
比之朱安、张幼仪,民国第一悍妻江冬秀,却把一场看似必输的仗漂漂亮亮的打赢了。赢了婚姻,赢了人生,赢了胡适。
江冬秀和朱安、张幼仪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和朱安一样,她出身农村,大字不识,踏着一双三寸金莲,同时都拥有一场不匹配的婚姻。和张幼仪一样,她出身当地望族,踏出国界,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一样拥有才华横溢的丈夫和一场包办的婚姻。
听惯了才子佳人的天作之合,想想胡适这样一个学贯中西风度翩翩的儒雅才子配上江冬秀这样一个末学肤受其貌不扬的农村女子,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不是月老睡着了。
就这样一场必输的包办婚姻婚姻,江冬秀是如何扭转乾坤转败为胜的?
个人分析有几点:
一、江冬秀是个很大气且聪明的女人
胡适和江冬秀在婚后常常钱不够用,是江冬秀乱花钱还是胡适工资不够?都不是,胡适作为现代著名学者,涉足诗词、历史、文学、哲学、经济、红学等多方面领域,一生获得36个博士学位,如此渊博的他,任职北大期间工资就高达600,当时北京一套高档房才1000,想想他的36个博士学位,想想他的书籍文章,他的经济来源肯定不止北大的600块。
既然如此,还会嫌钱不够用,胡适和江冬秀到底在做什么?胡适大义禀然,不论是对亲戚朋友还是对一些有经济困难的学者都很大方,常常接济。江冬秀不但不怪罪,还投其所好,对待胡适家人也都出手阔绰,还捐钱给村里人修路,一度得到了胡先生的赞赏。
不仅如此,江冬秀还做得一手好菜,领胡适垂涎不已。都说抓一个男人先抓男人的胃,江冬秀显然熟知这一点。也因如此,胡适常常叫上朋友到家中作客,江冬秀也不曾抱怨什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聪明的女人不会讨厌丈夫的朋友,反之,还会融入他们,得到他们的认可与祝福。
二、江冬秀懂胡适、不盲从
江冬秀没怎么读过书,识字不多,见识不如胡适,但她有自己的想法,对胡适不盲从。
抗日期间,江冬秀在一路逃亡的同时带上了胡适的书房。几十箱子的书,随她一起逃亡。没有哪个读书人不爱书,她深知,这些都是胡适的最心爱的东西,如果失去,胡适大概会很心痛和遗憾。为此,胡适不止一次的感谢她。
后来胡适任职驻美大使,江冬秀屡次写信劝谏胡适专心教学,远离官场。她了解胡适的脾性,深知他性格老实厚道不圆滑,不适合官场。胡适深感欣慰。
有一个如此一心为自己的妻子,胡适也感到是一种幸运吧。
三、江冬秀始终保持与胡适一个高度
这是我最欣赏江冬秀的地方,认为也是江冬秀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婚姻本是两个人的事,如朱安和鲁迅,朱安自知配不上鲁迅,对鲁迅有爱戴、有敬仰,这不是一个妻子对丈夫该有的态度。妻子不该是丈夫的附属,该站在丈夫身旁,与丈夫平视。
看看朱安,对鲁迅毕恭毕敬,战战兢兢的伺候着鲁迅母子,这不像一个妻子,更像一个佣人。女人,自己都不知尊重、爱护自己,如何希望别人来尊重、爱护自己。从根本上,朱安就持以夫为天的态度自愧不如,从根本上,她知道为人妻,做不到为人妻。
朱安被封建思想绑架,卑微的奢求鲁迅能给她一丝爱意。可江冬秀不是朱安,她没有朱安的自卑,有朱安没有的强势与泼辣。她不认为配不上胡适,不被胡适的才学、名声所吓。参与胡适的生活,结交胡适的朋友,主动让胡适教她识字、读书等等。
四、江冬秀胆大心细管男人
胡适提出了男人“三从四德”,在民国,胡适怕老婆人尽皆知。放在现在,胡适也是所有女人梦想的丈夫。不过胡适生来就是好男人吗?不是的,胡适也花心,红颜知己也不少,对江冬秀一样的不满意,可是偏偏他不弃糟糠。这是民国一大奇事。
吹胡适的情史八卦,那简直是信手拈来,比如曹诚英、韦莲司,而且曹诚英还怀过胡适的孩子,为了曹诚英,胡适要和江冬秀离婚等等。
怎么看,胡适也有民国才子的通病。胡适不弃糟糠,完全是江冬秀自己争取的成果。
读书人大多数都爱面子,胡适也不例外,江冬秀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当胡适提出离婚的时候,尽情的闹,把心中的不满的闹出来,闹得人竟皆知,一把菜刀更是让胡适忌惮不已。从此不在谈及离婚,一心一意和江冬秀过日子。
和张幼仪、朱安相比,江冬秀够泼够辣,敢于和胡适叫板,宠男人也管男人。张幼仪婚后融入徐志摩的家庭,没有融入徐志摩的生活,是长辈喜欢的儿媳,朱安婚后小心翼翼的维持婚姻,照顾鲁迅生活起居却活得太累、太苦,只有江冬秀,融入胡适的生活、家庭,无文化难得思想开放,不盲从,宠男人也管男人,这样的女人,很有魅力。
婚姻是两个人朝夕相处的事,如何维持婚姻更是一种学问,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你对他好,他就会对你好,如何对他好,也是大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