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静养”?

最近微信圈疯传一篇文章《生命在于静养》。乍一看这题目,就有点诧异,我们从小到大的健康理念是“生命在于运动”,这篇文章似乎颠覆了人们几百年的健康方式。

到底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静养”?带着这个疑问,我把这个问题丢在朋友圈。”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

小A: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强身健体,使人少生病。《吕氏春秋》也有记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是世间万物,都不能静止,只有活动才能不生病,才能健康。

小B:生命在于静养。好多尼姑高僧长寿,是和他们长年打坐,诵经念佛密不可分的。

小C:生命在于运动。如果没有运动,人的肌肉将萎缩,骨骼将退化,关节变硬,内脏将衰竭。

小D:生命在于静养。在动物界狮子老虎皆万兽之王,善于奔跑,所以平均寿命只有20年左右。而乌龟和蛇不善于活动,却能活过百岁。

小E:生命在于运动。如果人类缺乏运动,身体免疫力就会低,抗病能力也削弱。人们容易患病。

小F:生命在于静养。据外国一保险公司对运动员的调查,远动员平均50岁得心脏病者居多,并且大部分没有普通人长寿。。而那些不经常运动的画家、作家、书法家平均寿命在80岁以上。

看到朋友圈议论纷纷,众说纷纭,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就百度一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里也是百家争鸣,百花争艳。就看谁说的对,谁的论据多。

A:生命在于静养。美国总统罗丝福下面一个副总统。好吃、好酒,好吃肉,不运动,保健医生经常劝他,要多运动。他充耳不闻,我行我素,照样不多活动,成了大胖子。他的保健医生死了,而他还活着,一直活到105岁。

B:生命在于运动。有科学家研究,动物界里的大象,野外的可以活200年,圈养的只能活80年。野兔可以活40年左右,家兔只能活5年左右。人是高级动物,所以也要多运动,多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少生病,益于长寿。

C:“生命在于运动”是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的,他喜欢跑步、击剑、爬山、骑马、游泳。80岁时还和朋友爬山看日出。

D:生命在于静养。有些人是不适合做运动的。体质较弱者,就不适合多运动。因为人的元气是一定的,运动多了会伤元气,如果体质娇弱者多运动就会伤了元气,从而使身体更弱。有些患者只能静养,比如:肝病,肾病。如果多运动,只能是加重病情,对病人百害无一例。

E:生命在于静养。台湾著名作家李敖的母亲,就和常理背道而驰。每天都是躺着看电话,还爱喝碳酸饮料,也很少运动。结果她活了90多岁,而一向讲究的父亲只活了60岁。

综察这些观点,发现很多人把这个事情向两个极端看。要么只运动不静养,要么只静养不运动。其实生命是动静交替的,甚至是重叠的。

所谓静养,不是指单纯的不运动,很多时候是指心的静养。因为很多疾病都是由心理不愉快造成的。

所谓运动,也不仅仅是不休息,它一般是相对”静”而言。如果一个人只运动不休息,就会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最终心肌梗死。

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都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因人制定健康生活方式。有人身体虚弱,就不能进行太过剧烈的运动,以免剧烈运动大伤元气,而使身体更加虚弱。

有人认为生命的成长只单纯地“静”和“动”,这是不科学的,是偏颇的。只有根据自身条件,适度运动,动静结合,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心神以静为宜,躯体以动为主”才是对健康方式的最好诠释。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