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好物不牢坚,彩云易散琉璃脆

中国古代,出现过许多不一样的女性。

有《诗经》里“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的美女庄姜;有“ 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而多次带着孩子搬家的孟母;有身轻如燕,可以掌上起舞的赵飞燕;有咏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才女谢道韫;有步步为营、达到权力巅峰的女皇武则天,还有林语堂先生说的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就是陈芸啊,《浮生六记》里聪慧能干,有才华,充满生活情趣的可爱女子。《浮生六记》主要以作者沈复和妻子陈芸的感情生活为主线,讲述二人伉俪情深的夫妻生活,以及因为封建礼教压迫和生活贫困潦倒,两人向往的生活最终破灭。《浮生六记》题目取自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中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表示对过往生活的追思怀念。

《浮生六记》一开始出版并没有引起注意,是经过俞伯平和林语堂先生评价后才能被大众所重视,之后。又被林语堂先生译成英文,闻名于天下,还被话剧团改编演出过。


大都好物不牢坚,彩云易散琉璃脆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上|侵权删

作者沈复,字三白,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江苏沧浪亭畔一个士族文人家庭。读过不少书,因平生无大志无心仕途也就没有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他喜爱游山玩水、结交志趣相投的文人墨客。年轻时从父业做过幕僚,性格原因,幕僚也没有再做下去。之后从商失败,卖些字画,终究不能养家糊口,以至于生活一直贫困。由于妻子芸娘早夭,沈复在年老时回忆芸娘,追忆过往,于是写下《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共六卷,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现在存世的只有前四卷,后两卷遗失。其中《闺房记乐》和《坎坷记愁》是全书核心,第一卷是两人美满幸福志趣相投的婚姻生活,《坎坷记愁》是两人被逐出家门、寄人篱下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的生活,第一卷太甜,导致第三卷读起来充满苦涩的味道。中间的夹杂的《闲情记趣》讲一些生活中养花采石、与朋友相交之类的闲情逸致的生活。《浪快游记》写沈复从小到老游玩过的地方。


大都好物不牢坚,彩云易散琉璃脆_第2张图片

最可爱的芸娘

芸娘聪明能干、美丽、体贴温柔、可爱,潇洒豪迈,能当知己朋友也可以当贤惠妻子。就是这样一个芸娘让沈复爱、让林语堂先生喜欢也让千万读者喜欢。因为有芸娘,《浮生六记》才有光彩。不然也只是一个江苏文人的游记而已。

芸娘的聪明能干有才华。芸娘父亲也是沈复的舅舅,在她四岁时就去世了,等到芸娘大一点的时候,靠着刺绣养活一家。在芸娘学说话的时候,听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就能背下来,自学认字,还能作几句诗。成婚之后,两人可以一起谈诗论文,说文学。两人又都爱好游玩、生活有情趣,喜欢简单、舒适的田园生活,芸娘更是沈复精神生活上的知音。

他年我与君卜住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持久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这是两个人共同追求和希望的生活。是他们理想中的桃花源生活。


大都好物不牢坚,彩云易散琉璃脆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上|侵权删

两人订婚那年冬天,沈复随母亲去参加芸娘堂姐的婚礼,在一屋子鲜衣华服的人里,沈复只看到一个衣着素淡的芸娘。沈复眼里的芸娘有一种缠绵美态:

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惟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芸娘的温柔体贴,是羡煞旁人的。和沈复订婚后,沈复跟随母亲参加亲戚婚礼,那天半夜他们送亲回来,沈复肚子饿找吃的,芸娘偷偷给沈复藏了白粥,叫他去吃。被芸娘堂兄看到,打趣芸娘说:我要吃白粥你说没有,特意留了给你夫婿吃啊。窘得芸娘跑了。

成婚后:

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

这样美丽的风景,沈复和朋友约好去赏美景游玩,大家希望在赏玩的同时,能吃到些热酒饭菜。芸娘给他们雇了馄饨担子,一个移动的小厨房,再准备好一些酒和菜,到有玩的地方可以热酒炒菜烹茶。让那些过路行人羡慕称奇。沈复的朋友才能尽兴而归。

现在总会有各种性格的女孩子,芸娘温柔可爱的性格就显得普通了,但是在沈复他们那个年代,统治者需要绝对权力的服从,推崇儒家文化和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在那样的背景下,古代的女子地位十分低下,最终都是一个样子,她们大都十分守礼,迂腐、死板,没有自己独立的性格和思想。这个时代背景下,芸娘可爱的性格就显得特别不一样,就像物以稀为贵一样,她可爱的性格和独立思想尤其显得鹤立鸡群。

有一次夫妻两人去扫墓,沈复家一个和芸娘关系好的义妹听说沿途风景不错,跟着一起去了。他们在墓园见到石头好看,芸娘说可以用来叠盆景小山,义妹很热心,既然嫂子喜欢,那我帮你们捡。捡了一堆,拽不动了。芸娘开玩笑说:

我闻山果收获,必借猴力,果然。

芸娘并不是呆板迂腐的,也会开玩笑打趣别人,有些可爱调皮。

芸娘最特别的地方在她特别豪迈潇洒,像个男人性格,用现在的话说类似女汉子。她也和沈复,想踏出家门出去看山玩水,欣赏山川景色。她会女扮男装和沈复一起去看水仙庙夜景。会假借回娘家和沈复一起游玩太湖。这些都是当时的女子不会去做的。

天生美人总有缺点

芸娘这样的女性,在现在也是特别的,会被人喜欢的。不过在当时属于太有思想太不符合潮流,注定会被大家不喜欢,在他们看来,芸娘就是找事情,爱作怪。从一开始被公婆喜欢,到后来的憎恶日甚,芸娘自己为人处世有一定原因,沈复有一定原因,另外封建礼教的吃人社会也是原因。

刚成婚的时候,芸娘一心希望做个好媳妇,特别是在沈复他们这种士族家里。早上不敢睡懒觉,怕被人说闲话,怕长辈认为她懒惰。平时也不太说话,脸上都是和善微笑的,对待长辈和下人和善,事情也打理得井井有条。这样的媳妇,在当时的社会和家庭里是被人喜欢的,能够生存的。

一开始当新媳妇的芸娘也迂腐多礼,重点是芸娘嫁的是沈复,沈复落拓不羁,在他的影响下,芸娘也慢慢改变了。芸娘的思想本来就和世俗不太一样,加上芸娘自己读过一些书,有点才华,家里慢慢对芸娘的态度有了变化。

沈复在家里排第三,大家一开始叫芸娘“三娘”,之后开始叫“三奶奶”,奶奶是对官宦人家妻子的叫法,在沈复他们的布衣之家这样叫是有讽刺意味的,这件事其实也反映在那个家庭里并不是太好生存,特别是芸娘性格鲜明又和沈复夫妻恩爱,他们总是特别的存在,这种家庭是非多。

加上芸娘受当时社会的影响,努力希望做一个好媳妇,她一定不能失爱于公婆,偏偏现实弄人。公公知道芸娘通笔墨就让芸娘代写家书,可是婆婆这个时候又不信任芸娘,认为芸娘对家书做手脚,不让她再写家书,就让沈复的父亲误会了,以为她不屑写家书。这就导致芸娘先被公公不喜欢。

沈复希望芸娘能解释清楚,芸娘更不希望失爱于婆婆,因为婆婆是自己的娘家人,是亲姑姑,宁愿自己受委屈,被公公误会。

之后因为沈复想让芸娘讨好公公,就让芸娘帮公公找小妾,结果被婆婆误会,造成婆婆误会而不喜芸娘。在失爱于公婆的情况下,芸娘更加希望做一个好媳妇好妻子,想尽办法来化解这种矛盾,要怎么办呢,芸娘想到了为沈复找一个美丽又有韵味的小妾。芸娘正妻的地位在当时已经没什么影响力,只有在小妾侧室的衬托下才会更加巩固(当时的社会理念是女子的身份是母亲、妻子、女儿不存在既是恋人又是妻子的身份,俞伯平曾说:旧时聚族而居的大家庭中婚姻等于性交)。

当意外遇到憨园的时候,芸娘和憨园非常投缘,这样的女孩就是芸娘一直想找的美而韵的女子。虽然沈复表示不需要,两人夫妻感情好,不需要在找个另一个。但是芸娘一方面大概是太希望挽回在公婆的一个好媳妇的形象,一方面也真的喜欢憨园,所以导致憨园后来违背和芸娘的约定(嫁给沈复),嫁了富贵之家,芸娘因为这件事死去。

其实也不难理解。一方面,芸娘性格痴情敏感;另一方面是当时公婆都不喜欢芸娘了,本来希望为丈夫纳妾化解当时的矛盾,但因为之前长久积累的矛盾和因为憨园闹出的误会,导致芸娘被第二次逐出家门。那就表示她已经没有办法再化解和公婆的矛盾,也失去了最后的机会。纳憨园这件事可以看做是,她希望尽力做一个好媳妇的救命稻草。只是救命稻草没有救命反而要成了压死她的稻草。

芸娘的性格太痴情敏感,沈复也有写到。

一件事是早年沈复母亲过生日的时候,家里唱戏文,点到一部明朝建文帝被叔叔抢去皇位被迫远走的戏的时候,芸娘觉得太悲伤回房去了,沈复和妹妹去问她,为什么不高兴,芸娘是这样回答的:

观剧原以陶情,今日之戏徒令人断肠耳。

芸娘接受不了悲剧,太过因为他事而伤感,即使只是唱戏而已。两个妹妹都因为芸娘这件句话笑。

再有是当时芸发血疾,当知道憨园嫁给有钱人,违背和自己的约定的时候,她不能接受。沈复多次安慰:

卿自情痴耳,此中人何情之有哉?况锦衣玉食者,未必能安于荆钗布裙也,与其后悔,莫若无成。

但芸娘,依然不能释怀,一是当一个好媳妇的幻想破灭,再有就是芸娘重情敏感庸人自扰并不能像沈复他们一样释怀。这个芸娘在去世之前自己也说了。

妾病始因弟亡母丧,悲痛过甚,继为情感,后由忿激,而平素又多过虑,满望努力做一好媳妇,而不能得,以至头眩、怔忡诸症皆备。

生活坎坷飘零,沈复到底是不是渣男

这个问题不同的人看法不一样。不能完全用现代的眼光、价值观去衡量沈复到底渣不渣。芸娘两次被逐出家门,沈复都对她不离不弃,一直陪伴她。在当时社会沈复没有休了芸娘顶住的压力是不小的,如果选择芸娘,沈复就要背着不孝骂名了,这个芸娘是明白的,并且很感激他。那个时代是非常尊崇孝道的,特别是读书人。这一点可以作比较说明,宋代陆游,顶不住母亲的压力,因为孝道,休妻再娶。再有《孔雀东南飞》的焦仲卿和刘兰芝,也是遇到差不多的事情,母亲不喜欢刘兰芝,因为刘兰芝稍有才华和焦仲卿关系好,加上性格又有些坚韧,这个母亲就非常不高兴了,非得要儿子休妻,不休妻就是不孝。焦仲卿顶不住压力,休妻了。但是沈复不是陆游也不是焦仲卿,他是坚定要和芸娘同甘共苦不离不弃的。

生活变得穷困潦倒,沈复是有一定责任。家里有妻子和孩子,沈复不想办法好好赚钱,整天就是闲情逸致,不争不抢、穷大方。家贫请朋友喝酒,没钱芸娘就把钗子卖了换酒钱。卖字画没什么收入,只能靠芸娘一个人撑起来,生病的时候也为了刺绣赚钱操劳,病又加重。后来沈复又因为太乐意帮忙,不好意思拒绝,给朋友借钱做担保人,朋友带着钱跑路,沈复就得承担这个钱,到最后,只能带着芸娘,放下孩子离开家乡,造成母子分离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

鸡唱三声,芸含泪扶妪,启后门将出,逢森忽大哭曰:“噫,我母不归矣!”

因为生活贫困,家里没钱,芸娘就不愿意看病,加上生病操劳,再经历女仆背叛,芸娘最后因病去世。只剩下沈复孤灯一盏,远在他乡。

我们都不是局中人,作的评论并不能代表当事人芸娘。但芸娘是满足的,她希望能和沈复再续前世的缘分。所以至少芸娘并不认为沈复是渣的。抛开沈复不能养家和有那个年代文人的劣根性(曾经狎妓),沈复还是非常好的,至少对芸娘是重情义的对朋友是慷慨的对父母是孝顺的。


现在的社会因为真挚淳朴的爱情太少,人们总是会被芸娘感动,认为生活中的芸娘可遇不可求。但是如果志趣相投,互相欣赏,生活里总是藏着可爱的芸娘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都好物不牢坚,彩云易散琉璃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