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见西雅图》影评

《北京遇见西雅图》讲述了一个身为小三的文佳佳因为怀孕不得不来到西雅图这个城市来产子,遇见好男人Frank,并同时遇见了爱情。

我想谈两个问题,一个是影片中所体现的美式文化与中国文化,另一个是我对于爱情的理解。

影片中将北京这个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现实城市和西雅图以“常绿之城”著称的浪漫之都搭配起来,怎么看都像是都市中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结合。北京作为一个充满现实的城市,在影片中所体现的是房价,观念,社会风气;而西雅图这座城市则代表了都市人们心中浪漫的角落,代表着自由,平等,生机与活力。

文佳佳在纽约接受审问时说,自己喜欢“一夫一妻,两个孩子,一条狗”的生活,正是标准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形象。

周逸需要的是美国同性恋结婚的合法化,于是来到西雅图产子;文佳佳因为孩子户口问题,也同样来到此地。虽然他们性质不同,但我认为这体现了西雅图自由,平等,包容的理想浪漫之都的形象。

茱莉作为Frank 的女儿,古灵精怪,行为举止体现了受美国文化影响教育的独立与开放,比如佳佳不受信用之后向警察求助的恶作剧,大方的同喜欢的男孩子一起玩;这些都与中国文化的含蓄,矜持的教育理念并不相同。

始终没有露面的钟先生和钟太太,作为缺席的形象,代言了北京的大款形象,存在当下中国的社会风气;在金钱搭建的脆弱关系上,努力维系表面的和平,正室对小三睁一眼闭一眼,最后的复婚更是一种默认与妥协。而Frank的前妻,更是为了权势利益,更是相伴多年的男人都不在意。

与其说北京遇见西雅图是两个文化之间的碰撞,不如说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我们渴望浪漫,渴望理想,但是现实依旧存在,就像我们渴望西雅图那个城市,也无法忘记我们不得不奋斗,不得不继续生活。

关于第二个问题。

影片中的文佳佳从起初作为一个飞扬跋扈的败金女存在,言语无礼,财大气粗,到后来看到她扔下名牌、放下架子,从一个奢侈娇气的“败金女”化身为朴实热心的邻家姑娘,洗去“小三”的身份,担当起母亲的责任,甚至是自力更生开创了事业。影片中的Frank是一个典型的居家好男人形象。他为了女儿放弃了国内工作移民美国,对女儿呵护备至,对前妻也尽心负责,简直的三好男人。

这样一个男人,触及了文佳佳内心深处的柔软,却最初的时候,在婴儿出生之后,在与Frank互倾情愫、温存数月后,文佳佳依然决定回国,因为那时候的他并不足以满足文佳佳所渴望的优质生活。 虽然回国后不久不为钱,依然离开了老钟,我觉得这个时候才是文佳佳真正醒悟的开始,开始转变,开始成长,开始独立。

我觉得爱情最重要的是,两个人相似的三观,同时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片名的英译并非“Beijing Meets Seattle”而是“Finding Mr.Right”。影片中“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他也许不会带我去坐游艇、吃法餐,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几条街,去买我最爱吃的豆浆、油条。”我特别受触动。但是如果文佳佳先遇到每天早晨都为她跑几条街去买豆浆油条的Frank,然后,遇到带她去坐游艇,吃法餐的老钟,他们会是什么结局呢?人生伴侣的出场顺序很重要。只有经历过,后悔过,才会真正甘于平淡的幸福。

突然想起来,裴秋雨老师说过,男女交往一定会有代价,包括从恋爱的荷尔蒙,双方互帮互助,到结婚的阶段 男性需要女性的敏感边界让自己转移诱惑,即性别诱惑。文佳佳和Frank最后一次的偶然相遇,两年的时间让他们双方都成就了更好的自己。于是他们在一起了。

与其祈祷“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不如在人格与经济上让自己保持独立,让自己变得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京遇见西雅图》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