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网上关于tensorflow 的中文语音识别实现较少,而且结构功能较为简单。而百度在PaddlePaddle上的 Deepspeech2 实现功能却很强大,因此就做了一次大自然的搬运工把框架转为tensorflow….
百度开源的基于PaddlePaddle的Deepspeech2实现功能强大,简单易用,但新框架上手有难度而且使用过程中遇到了很多bug,因此萌生了转成tensorflow的想法。网上看了一圈,发现基于tensorflow的中文语音识别开源项目很少,而且功能较为简单。英语的项目倒是很多,但奈何写代码的人功力太深厚,想转成中文的很麻烦。因此本项目的目标是做一个简单易理解,方便新手入门的基于神经网络的ASR模型,同时把常用的功能加上方便参考。(实际上是代码功力太差…), 语料采用Aishell 的170h语音.
项目连接ZASR_tensorflow
manifest 文件包含音频文件的元信息,如文件路径、对应的文本、持续时长。存储格式为JSON格式。类似于Kaldi里的scp文件 和text文件的结合。
{"audio_filepath": "/media/nlp/23ACE59C56A55BF3/wav_file/aishell/data_aishell/wav/train/S0002/BAC009S0002W0122.wav", "duration": 5.999, "text": "而对楼市成交抑制作用最大的限购"}
您可以通过example/aishell/run_data.sh 脚本中的第一部分生成该文件,也可以修改参数后运行data/aishell/aishell.py 来生成,同时若指定目录不包含指定文件,则自动下载语料并解压。
vocab.txt 是基于字的,即统计语料文本中的汉字。通过data_utils/build_vocab.py 生成。
mean_std.npz 是2000 个随机音频文件进行特征处理后,计算功率谱特征得到的均值和标准差,在训练将会使用它对输入的特征做归一化。由data_utils/compute_mean_std.py 生成。
MFCC 也就是梅尔倒谱系数,在理论上它的获取流程为:
在代码上已经被人包装好了,可以通过python_speech_features 中的mfcc函数直接得到音频的mfcc特征, 该函数的参数为:
mfcc(signal,samplerate=16000,winlen=0.025,winstep=0.01,numcep=13,
nfilt=26,nfft=512,lowfreq=0,highfreq=None,preemph=0.97,
ceplifter=22,appendEnergy=True)
具体的参数含义请查看官方介绍。
除了13 维 mfcc特征外,我们还通过python_speech_features 中的 delta 函数计算了mfcc的一阶差分和二阶差分特征,由此对每一帧得到了39维特征向量。以上过程由data_utils/audio_featurizer.py内的_compute_mfcc()函数实现。
为了更紧密的结合前后帧之间的关系,在实际输入中,每一帧的特征由前后n_context 的特征和本身的特征构成i,n_context 的大小可以在conf/hyparam.py内设置。即:
inputs = concat(n_context * 39, current, n_context * 39)
dims_of_input = n_context * 39 * 2 + current
特征的n_context 连接由 data_utils/utils.py 内的 audiofile_to_input_vector()函数实现。
通过FFT energy 计算linear specgram。其计算流程为:
该特征的计算由 data_utils/audio_featurizer.py 内的_specgram_real() 函数实现。
DeepSpeech2 的模型结构如下图所示:
其第一层为1D或2D的卷积神经网络,而后与BRNN或BGRU相连。其后添加了一个前瞻卷积神经网络(Lookahead CNN),该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除当前时间步外还结合了BRNN层的后两时间步输出。Lookahead CNN后采用全连接层对输出进行整型。得到logits 去计算ctc损失函数和解码。
在模型内我们对每一层的输入都使用了Batch Normalization 来减少输入和输出间的分布差距,增加模型的泛化能力并加速训练。
为了方便搭建网络,我们对CNN部分整合到data_utils/network.py 中的conv2d()函数中,它包含卷积、Relu、max_pool、dropout操作。通过设定参数可快速得到指定形状、步长的卷积层。
针对输入语音特征,在输入到卷积层之前需要对其进行reshape操作与expamd_dims 操作,得到形状为[batch_size, n_steps, n_dim, in_channel] 的tensor。因为我在输入特征时已经采用了前后帧的信息,因此我把filter的height 设置为1。conv2d()函数的输出shape 为 [batch_size, height, width. out_channel]。
为了更有效的学习前后帧间的信息,在CNN层后使用了三层BLSTM。打包好的BLSTM实现位于 network.py 内 BiRNN()函数。在该函数内部首先定义了一个正向的LSTM和一个反向的LSTM,而后调用 tf.nn.bidirectional_dynamic_rnn() 函数生成一个BLSTM网络。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函数有一个time_major 选项,如果为True,那你的输入数据的shape[0]就应该是time_steps而不是batch_size。
前面说过该网络就是在输入上结合了BLSTM后两时间步的输出。因此理论上我们对该网络的输入进行错位叠加就可以了。。。但实现过程中发现tensor 因为在time_step 维度上形状不可知导致没有办法迭代的取计算这个叠加。有哪位大神知道的可以告诉我一声么,谢谢了。。。。因此这个Lookahead CNN我用的是普通的CNN取代替的,这样当由解决方案后可以直接替换了。
损失函数采用CTC损失函数,直接调用ctc_ops.ctc_loss 进行计算,其输入为训练文本标签、神经网络的输出logits和 序列长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假如在网络处理时time_step的长度发生了变化的话有可能导致小于seq_length 引发报错。
优化算法为Adam算法,虽然有可能得不到最优的结果,但对于新人或调参能力不强的还是超级好用的。
最简单的方式我们使用 tensorflow 自带的ctc_ops.ctc_beam_search_decoder() 函数对网络输出进行解码,该解码不使用外部的语言模型,输入为网络输出的logits 和 seq_length。
在训练声学模型阶段使用的是5.1的解码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添加语言模型来提升识别的准确率。该部分由 utils/decoder/model.py 下的 decode_batch_beam_search()函数完成 。该函数接收一个2维的概率矩阵, 通过结合神经网络的输出概率和语言模型的评分来对输出进行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