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效能GTD4.0反思主题分享会

2018年2月3日上午易效能GTD4.0培养专注力主题分享会在千聊上隆重开幕,本次分享嘉宾潇潇和剑锋,主持人李捷。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次分享会的主要内容。

一、潇潇分享主题:如何运用“复盘”的方法反思?

我是潇潇,是个人成长爱好者,平时喜欢阅读、拆书、写作,学习过五维教练领导力,公众号“跟潇潇一起学习成长”作者,也是时间管理的践行者。从2016年年中开始,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生活在凌乱中,生活一切都不尽如人意,工作上没有成就感,生活也不是我想要的,就有一种强烈想改变的欲望。这时候,从四处寻找的过程中在书本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如何运用“复盘”的方法反思?》。

(一)关注反思的历程

1、2016年8月,看到了《晨间日记的奇迹》这本书,学着书里的方法写晨间日记。刚开始每天都在excel上写晨间日记,很有成就感。后来记了一年多,时间长了,感觉这种记流水账似的晨间日记方法对我用处并不大,由于excel每个表格的限制,总觉得好多话都想说,但说不出来。

2、大概2017年10月份的时候,一天早上,突然excel表格的格式坏掉了,我也没有备份,后来就逼迫我自己思考更有意义的写晨间日记的方式。这时候,我遇到了叶老师的晨间日记模板,后来我就在叶老师的模板基础上稍作修改,现在写的晨间日记也还是这个修改后的模板。

3、仅仅写晨间日记,我感觉自己的收获并不是太大。于是,我一直在寻找跟反思相关的知识。后来我看到了成甲的《好好学习》,他每天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去反思,最终找到临界知识。看这本书的时候,如获珍宝,后来又仔细看了两遍,不过发现成甲的方法操作性不强,只是通过书本,还是不太清楚他到底是怎么反思的,也可能跟这本书的写作目的有关,也有可能是我本人的提炼能力不够,我就没有从这本书里找到适合我的反思方法。

4、后来,在一次拆书的过程中,发现拆书帮的小伙伴在拆《复盘》,后来我买回来看之后,发现它这里讲的操作方法很仔细,只要跟着这本书的步骤,就很容易的完成一次反思。

(二)复盘的过程

这里的复盘过程是我之前整理出来的一篇读书笔记,邀请大家关注公号“跟潇潇一起学习成长”,最新一篇文章就是复盘读书笔记。

下面我就介绍下这个方法的具体运用,复盘总共分为8个步骤:(1)回顾目标;(2)结果比对;(3)叙述过程;(4)自我剖析;(5)众人设问;(6)总结规律;(7)案例佐证;(8)复盘归档。

1、回顾目标

建议大家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将目标展示出来,比如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用拼贴趣或PPT的形式将目标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我们在回顾目标的时候也是一目了然。

当然设定目标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里我分享一个我在陈序老师讲的《五维教练领导力》中的一个工具“九宫格”。

易效能GTD4.0反思主题分享会_第1张图片
九宫格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个目标,然后去看这个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有什么实际的困难,然后问自己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目标实现了对你有什么好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有哪些路径或是选择?从中选出一个最好的路径,然后设定自己的行动计划,并为目标的实现寻找支持者或者监督者,最后为自己设定的行动计划的意愿打分,10分为满分,找到其中的差距。

我觉得九宫格对梳理自己的目标非常有帮助,大家在课后如果想尝试下运用九宫格的方法的话,我也可以作为你的教练帮你找到自己的目标,这个工具非常强大,大家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可以运用的。

另外大家在设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小而确定,这样实现的可能性才会很大。

2、结果比对

就是将事情的完成结果与目标进行比对,比对不是为了发现差距,而是为了发现问题,找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距。这里的差距也还是先找到重要的差距,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为了找差距而找差距。这个过程会比较痛苦,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反思/复盘的原因吧。刚开始这是一个痛苦而有意义的过程,人都喜欢表扬、赞美,很少有人能真正去直面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如果走过了复盘的过程,当自己收获到复盘的益处的时候,大家可能会喜欢上这个过程的。

3、叙述过程

叙述过程有两种方法,情景重现法则和关键点法则。

(1)情景重现法

情景,包含着远远超过背景、环境等信息,一般来说,它包括三种“场”,指信息场,思维场和情绪场。

“信息场”告诉我们,当时现场的外在环境“有什么”。

“思维场”告诉我们,当时现场每个人自己“是什么”。

“情绪场”告诉我们,当时现场的人员之间“为什么”。

对于信息场的复盘,有助于厘清项目或者行业的事实。对于思维场的复盘,有助于判断方法和思路是否正确。对于情绪场的复盘,有助于认识自己和他人。

(2)关键点法则

所谓关键点法则,是说在复盘的过程中,通过首先确定复盘事件的关键点,然后围绕关键点进行重现、思考和推演的复盘方法。

4、自我剖析

自我剖析的时候,根据结果比对部分的结果进一步思考,在寻找到的差距中分清楚有多少是自己努力带来的,有多少是外在环境造成的。这里就引入一个可控性的概念:

对于可控的事情,是否尽量做到了最好?是否至少不低于计划的目标?

对于半可控的事情,是否自己可掌控的部分做好了?是否为被人完成的部分留出了空间?是否为别人完成工作提供了尽可能的帮助?

对于不可控的事情,是否提前跟别人沟通?有没有敦促?有没有随时了解事情的进展?是否可能部分参与支持?

自我剖析是成长的关键步骤,它不仅仅分析事情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对自身进行审视,看自己当时思考和处理,是否听取了他人的意见,是否开放了心胸,最主要的就是看是不是内求。

5、众人设问

从设问清单中挑出一些跟这次复盘相关的问题并作出回答,这个问题清单只是供参考,我觉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问题清单作为题库,可以增加或者减少。

易效能GTD4.0反思主题分享会_第2张图片
问题清单

6、总结规律

主要是探究思维层面和假设层面的本质。这一点我提一下成甲在《好好学习》中提到的反思方法:

易效能GTD4.0反思主题分享会_第3张图片
成甲的反思顺序

(三)复盘案例

下面我就用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案例,介绍下这个方法的具体运用。

1、回顾目标:通过3-2拆书这一级别

2、结果比对:在实录提交后被总舵打回,最后不通过。其中的差距可能是在本身理解技能点的时候,还不到位;对于其中的学习目标认识还不够深刻。

3、叙述过程:

情景重现:一场拆书需要加经过几个步骤,写准备表、现场拆书、拆书后提交实录。

(1)写准备表的时候,需要和自己的师父沟通,觉得差不多拆书的技能点都达到了,才去现场拆书。

(2)现场拆书的时候会有观察家,观察家会说明过还是不过。

(3)提交实录后,拆书帮总舵会再审核。

我的前期准备表会用很长时间,现场拆书通过后,再提交实录的。但是被总舵直接被认为不通过,这是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

每个过程都花了很多的时间,如果从结果导向上来看,这次准备的时间和现场的时间,就是浪费掉的。

说实话,我还是受到一些打击的,后来找过师父,也没有得到师父的理解,说多看看评论对我有好处。后来心里有些失望,感觉总舵的评论有失公允。

4、自我剖析

对于自己可控的范围内:作为第一次拆3-2,我觉得我的准备工作如果总分10分的话,我会给自己打8分。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尽量让自己做到更好,尽管最后目标没有完成。

半可控的:准备过程中,也给师父留够了审核的时间。

不可控的:没有提前跟总舵的评审沟通。(通过复盘,我想到一个办法,我想以后拆书之前,可以先主动把准备表提交给评审看看,让她帮忙提一些意见,这样有利于提高通过率。)

5、众人设问:

我挑选出以下几个对我这次复盘相关的重要问题,并做出回答:

(1)现在结果如何?有没有当时没有预计到的结果出现?

我自己认为整个准备的过程已经很充分的,但是还是发生了我没办法预料的结果出现,就是总舵的评审意见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2)自己有没有认真听取总舵的意见,是思考汲取他人意见中有价值的部分,还是极力反驳其中不准确的细节?心态是为了要将事情做好,还是为了证明自己正确?

我承认刚开始的时候,心里有些不满,总觉得总舵评审的意见好像不太中肯,有很多都不是根据技能点上来的,觉得自己比较冤,但也找不到谁申诉。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总舵的意见其实是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也是这么高要求去要求自己的话,那可能我自己成长的更快。

(3)我做对了什么?有哪些可以提高的地方?可以采取什么新的做法?

我觉得整个准备的过程还是值得嘉许的,提前写好准备表,和师父沟通,做事情很积极主动;

其中有待提高的地方就是降低自己的姿态,以一种空杯的心态去接受更宽广的事物,接受这个世界给自己带来的任何事情,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迎接人生。

(4)失败的根源在哪里?未来我们如何提高并做的更好?

通过复盘,虽然从结果上来看,是一次失败的经历,但我觉得这是我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应该它增长了我的经验。

未来我需要做的是:第一,把准备拆书的过程流程化、清单化;第二,整理拆书技能,锻造自己的拆书方法,多从内求而不外求。

6、总结规律:

成甲说的规律其实可以称之为假设,就是做事情的时候一直去遵循的那个目的。

这一部分一直都不太知道怎么做,后来在公交车上,突然想起来,这个规律是不是算做我当初选择拆书的几个原因呢?比如我加入拆书帮,1、可以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2、可以多认识些朋友;3、可以阅读的同时,把自己学习的东西转化为行动。

找到自己背后的假设之后,我可以进一步去思考,为了提高演讲能力,我可以怎么做?为了多认识些人,我可以怎么做?为了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行动或能力,我又该怎么做?或者说,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让我更快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呢?

7、案例佐证:

这一部分我觉得是为了验证6所说的假设的,证明或者证伪都是这样,找其他的案例去支持自己的假设。

8、复盘归档:

归档就不用说了,平时把相应的资料收集起来,做好标签和文件名,便于日后查找和搜索,就很棒了。

我觉得复盘这个方法很不错,推进给大家使用。关于《复盘》,大家可以把这本书买回来阅读,读完之后偶尔再过来看看我梳理出来的读书笔记,跟着流程多做几次,估计大家对复盘的方法也会了然于心的。

反思是一个大的系统概念,今天的分享时间有限,有时间我会在公号里再用详细的篇幅介绍出来。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

总结:复盘回顾的目标越小而具体,复盘的时候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

二、剑锋分享主题: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大家好,我是剑锋,分享主题是《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我们需要对时间赋予生命。

我与反思的有着不解之缘,在11年参加过一次培训,被老师讲课独特的魅力所吸引,老师在课上提到让自己受益一生的方法:时刻反思自己,思考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把一些偶然性的成功总结出其后的原因,变成长久的优势,总结其不足背后的真正原因让其避免再在同一个坑摔跤多次,让自己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我对反思这套方法非常羡慕,想改变自己的现状,走出人生的迷茫。在那之后会不时关注反思,了解什么是反思呢?通过上网查寻、阅读一些书籍、向朋友同事请教,想找到一种快速反思的方法,因为人的本性总是希望走快速、省力的路,去学习流行的各种速成的方法和手段去走捷径但是最后发现没有捷径可走,所有想走捷径的人必定要回头去走老路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有过反思,只是每个人都不同,有些人如蜻蜓点水般点到即止的思考、有些人追根究底找到问题的本质的深思。

通过这段时间的收集和整理让我对反思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但还不全面。

1、通过寻访有反思经验的在行行家,了解关于反思的关键、步骤及如何去行动;2、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思维方式的局限;3、过往参加过的学习、培训,了解认知自我是一切的基础。

初步的了解,反思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与复杂的系统:与哲学、心理学、医学、脑科学、逻辑学、以及人性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反思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空的哲学问题)

(一)什么是反思?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反思?

自我反思:审视自我,完善自我

反思认知也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可以通过认知来了解、检验、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也叫元认知。

反思又是一种默会知识、又称为隐性知识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即行动中的知识);比如一个拉面的师傅怎样才能拉出很细的面条,一位老师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如何反思的),这些技巧蕴含在他人的行动中,但是要他人说出来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显性知识:书本中的知识属于可用语言清晰表达的。其实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类似于知识的内化,即通过实际的练习来掌握书中的知识(或者是老师所教的知识);而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则是知识的显化。

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对行动进行细致的反思,把那些原本并非用语言承载的知识,用语言归纳和总结出来。而这些知识一旦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容易被重复使用和迁移到其他应用场景中。

到这里反思的重要性就不过多介绍了。

(二)反思系统

总结下来反思系统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认知(我是谁?)、自我反省(我为什么会这样?)、主动改变(我该怎么做?)

1、自我认知:我是谁?

正确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是一切的基础!自我认知简单来说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了解程度,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

但我们总觉得了解自己多于了解别人,因为自己不会和自己说谎。而自我认知并不完全关乎诚实。自我认知会受限于我们的视角。而然人的内心又是很复杂的,像一个漆黑的房间,我们永远无法照亮每一个角落。

其实我们最了解的是我们自己,最不了解的也是我们自己,这是因为我们思考问题大多是不全面的,特别是对待自己的问题的时候总是思维局限;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只是自己以为的,是认知表象,有时候离真正的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就像盲人摸象一样片面。

如何才能提升自我认知呢?(这是一个洞见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需要跳出自己原有的认知,全面、客观的了解自我;对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进行提问,找出行动背后的动机(有时候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有些事情的做法是以前的成长经历和当前状态相连接,通 过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可能跟以前的某些事情或者经历有关(在自我认知的案例)

自我认知的过程有些痛苦,但只有接受自己的不足才能认知自己。

自己在日常过程中的现象:自卑、不自信,自己是压抑的红色;背后的原因: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幼儿园的时候掉进茅坑,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进入小学时时第一名,其他同学的知道这件事之后经常嘲笑以及取绰号,之后在1-5年级都是倒数第一(还六级过一年),6年级时由于一位老师的认可让我获得一点小小的自信,让我稍稍走出最后一名,从新燃起对学习的兴趣。

但是之后自卑还是缠绕着我,因为自己不接受自己,在不断认知的过程中接受自己才能不断进步,走出自己内心的牢笼,才有可能变得更好。

解开一直困扰自己的困惑,从而逐步开始了解自己,有些事情并非进行自我提问就能找到背后动机的,而当我们内心害怕、担心、焦虑会困扰,阻碍我们进行自己的探索,有时候需要我们借助外界的力量,比如:性格分析;心理咨询;心理催眠,让困扰我们的问题浮出水面,有时候需要进入潜意识层面进行探索,深度了解自我。

之后我参加过性格分析:了解了自己性格的局限性和性格的优势,让我了解性格背后的原因。

接受过心理咨询:深入了解自己认知的局限,为自己遇到好的老师而庆幸,但是没有为自己因为掉进茅坑而思考背后的原因。自己的潜意识还是不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只有从潜意识里面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之后才能够散发内心的自信,那是自在,不受自己和他人及外交的干扰,对自己的认知是一个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去探寻自我这座价值无限的宝藏。

2、自我反省(我为什么会这样?)

(1)洞悉问题的本质(事情背后的原因)

反思的第一步就是走出思维惰性,凡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考现实表明背后的原因,需要学会跟自己沟通,自我提问;遇到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探究下去 :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的思考路径。能够把我们生活中五彩斑斓的知识、经验、思想和方法串接起来,使散落的沙硕变成一串光泽闪亮的珍珠。

(2)自我加工性强(思考有时会有偏差)

提升自己是思维方式,让自己看待问题更加客观具体,最近一段时间阅读了李忠秋的结构思考力和透过结构看世界,这是提升自己思考力的结构,看世界的角度(更加客观、全面和具体),可以增强自己的见识和眼界。

(3)做完一件事后就立即反思

梳理事件的“反应链”:找到事件的脉络:如何发生、如何发展、如何转折、如何结束的,以及背后的动机、阻力以及关键节点是什么。这些相关的因素是如何穿了起一条完整的“反应链”。梳理“反应链”可以有助于理解

(4)养成时刻反省的习惯

做完一件事之后几分钟就开始反思(最主要的是需要还原当时的情景),因为这个时候自己记忆中保持了大量时间的细节,记忆中的一位和扭曲是最少的,反思就会忠实事情的原貌(时刻反思是比较简单的,低头想一下就可以,哪怕只有几分钟,这也比不反思要好的多)

这就像有一面镜子时刻放映出自己的状态和形象,让自己时刻觉察自己,让自己不断提升。

3、主动改变(我该怎么做?)

(1)关于主动改变, 我们需要清除自己为什么 一件事情,为什么不做一件事情。

我们做一件事情的理由:足够痛苦、看见美好

我们不做一件事情的理由:不想、不愿、懒得、不懂、不会、不能、害怕

分析其中的得与失,从而更加清晰认识自我,让自己走出纠结的内心,变得更加自在。

(2)自我反省的主动改变需要从建立全面立体的思维方式和结果过程管理开始。

我们的思维方式是非黑即白的两点思维方式,其实在黑和白之间还存在着很多种可能性。

建立更加客观、立体、全面思维方式

反省是透过复杂的表象——问题本质的原因;如何分析——通过提问一步一步找到原因

不是找问题的表象而是问题背后的最终原因或问题的根源,这样这样才能通过查找原因,寻找到对应的措施 :找规律、找本质 【反思的本质】

关注意外现象、总结规律、先慢后快

(3)2017年10月份,我约见了一位在行的行家,虽然没有给到我确切的答案,但是给了我三个反思的具体方法:1、日记(检视);2、笔记(总结性的);3、禅或冥想

(4)改变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这需要先认识自己,改变性格,再进一步的是改变习惯(通过微习惯建立新的习惯)、改变行为(尊重、接受自己的本性<人性>,从自己的本性提升),改变思维方式(改变传统的非黑即白的标准思维方式)、改变价值观(校正、放下)

我们需要时刻觉察自己,有很多时候是事情过了之后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学会思考反思,学会思考方式和反思的方法的区别:思维方式之后会从根源去想刚才的错误行为,什么出错,会自己调整,没一种东西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问题还会有,以后还会继续犯错误,他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方式,会越来越少,但是每每到自身最关键的问题,最痛的地方,最感兴趣的东西的时候最容易犯问题,随时反省,想自己的问题,随时调整。

我们人本性总是希望走快速、省力的路,去学习流行的各种速成的方法和手段去走捷径,但这个世界上没有捷径可走,所有想走捷径的人必定要回头去走老路。

从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改变做起路是一条最艰难的,但是也是唯一可以从本质解决问题的路。所谓欲速则不达,快就是慢,慢就是快的道理。

只有当我们自己领悟到,只有自己一步一步踏出来的路,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路,才能越走越宽,才能越走越健康越有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易效能GTD4.0反思主题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