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关注+收藏.
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 给我的感觉是让大多数人浮躁起来, 或者说他们本来就是浮躁的人. 比较明显的一点, 知乎上有很多人分享很多知识, 在各个学科分类下都有大量关注者. 很多人上知乎是为了学习知识, 其实好学的人无论有没有知乎, 都能学有所成, 不好学的人上什么乎都没用.
我的浏览器收藏夹里面有很多人的博客, 主要是Android开发技术类, 要说我学到了什么, 几乎没有, 最多算知道有个什么东西最近火了起来, 问原理我不知道, 我也很少主动去看他们的博客又更新了什么.
相信很多人经常关注一些特别屌的东西, 比如大数据, O2O, 互联网+, 产品经理, 在各种平台上订阅各种高大上的东西, 以为这样就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又或者去网易公开课上收藏几个课程, 去github(全球最大同性交友网站)上star(可理解为关注)几个项目. 然后呢? 大多数人也就到此为止了.
之前看到一条微博, 大意是
我在github上随便写了几分钟的教程, star数就超过了我所有的项目之和, 最体现我技术水平的项目几乎无人问津.
的确如此, 现在大家一看到是教程, 就赶紧上去star一个, 生怕会错过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而真正有硬技术含量的东西, 很少有人会star, 因为他们看不懂那东西, 更不知道到底哪里牛B了.
其实这都还好, 花点电费和流量费就可以完成了, 大学期间我还用过一种更烧钱的学习方法: 买书不看. 我的寝室书架上堆了好多书, 而且很多都是国外的大部头书, 特点是又厚又贵, 放四本在行李箱, 行李箱就提不起来了. 我几乎没看过那些书.
见过很多互联网从业人员, 订阅了虎嗅, 36Kr等一大批网络媒体, 每天关注互联网上发生了什么, 好像不看这些东西就会与互联网脱节一样. 老实说, 这些东西我大一结束就不看了. 就好像是火车硬座车厢里的老头子们, 熟知国内政要的辛秘, 国际局势信手拈来, 侃侃而谈, 指点江山, 其实还是掩盖不了他们买十几个小时硬座票的经济状况, 第二天还是得去菜场买菜, 嘴上说的好像跟哪个领导很熟, 第二天还是得去和卖菜大妈争那一毛钱.
这些媒体上的消息其实说来说去就是那么几件事, 有些标题还挺没节操的, 跟我国报纸参考消息一个德行, 参考消息的新闻标题用的最多的一个字是或, 比如中国或超越美国, 中国或成为全球霸主, 说来说去都是屁话, 我还有可能当上美国总统呢. 而且据说参考消息转载的消息都是源自我国控制的报社哦.
现在互联网蓬勃发展, 带来了不少泡沫, 这些媒体上每天那么喧嚣, 泡沫有很大的功劳, 难吃的东西用微信卖就能估值多少亿了, 用互联网思维卖个避孕套就能估值多少亿了, 反倒是一个局外人, 歌手邓紫棋看得最清楚, 因为她说:
全都是泡沫
就拿小米的互联网思维来说, 什么极致, 快, 小步快跑, 把自己逼疯, 把别人逼死什么的, 建议你们关注几个MIUI的产品经理的微博, 看看他们半夜晒的加班照, 看看那些程序员的模样, 就明白了, 小米的极致, 逼疯逼死不是吹出来的, 是拿命去拼出来的. 虽然方式方法有待讨论, 不过国内有几个吹捧互联网思维的团体是这么拼的?
浮躁的人多, 关注别人自己又不看书, 听得风就是雨, 大家就开始抱团忽悠互联网思维. 加上沉下心来做事的人本身不爱做意见领袖, 形成一种浮躁的人充斥网络的现象. 好像人人都懂了, 都学会了, 给他一个公司他就能赚钱了. 而真正赚钱的人都在闷声发大财.
学习没有什么捷径, 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而且走的过程中风景一成不变也是常有的事, 别人会质疑你, 渐渐的你也会质疑你自己, 是不是学习方法有问题? 往往是没有, 只是你时间没花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