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阿里云要做“全球产业AI的拓荒者”?


?wxfrom=5&wx_lazy=1


每一个企业级的人 都置顶了 中国软件网

中国软件网 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行业干货


如何看待阿里云要做“全球产业AI的拓荒者”?_第1张图片

本文作者:牛成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niuch-evil



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作为2017年的收官之战,对外亮相了诸多重磅合作与发布,也透露出阿里云不少新的战略意图。


从AI视角来看,这场北京峰会无疑是精彩的:ET金融大脑、ET农业大脑、ET航空大脑的发布,ET全新形象的亮相,产业AI战略的提出等等重磅。当然,还有那一句话总结,阿里云要成为全球产业AI的拓荒者。


如何看待阿里云要做“全球产业AI的拓荒者”?_第2张图片

 

如何看待这一目标?


1


如果从市场竞争层面来看,AI对于阿里云显然具有战略意义。


从产业来看,云计算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变成一个平常的名词,这也意味着它正逐步被企业所认可。当然,如果从整个中国以及全球企业环境来讲,云计算的普及远远谈不上,但至少它正变成一项被广度接受的技术和模式。


对于阿里云来讲,作为中国云计算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普及者,或多或少已经在中国企业用户心中树立起一定标签。取得先机自然意味着占据先入优势,然而当云计算逐渐普及,当企业对于云计算的接受度逐渐加大,整个市场所比拼的重点将从基础设施转移到业务价值、应用价值。


而AI则在这个时期承担起从平台到应用的自然延伸。其实理解起来并不难,平台是基础,擅长初期和前期积累,AI是应用,增加的是黏性。AI发展到现在,虽然远远称不上成熟,但其价值已经普遍被认可,毫无疑问它能够帮助企业创造价值,降本、增效、控制风险等已经逐步显现在各个领域,这仅是现在已经呈现出的价值。那么随着AI的应用,企业的业务、数据逐步与AI相结合也为自然而然。


2


在AI的布局定位上,阿里云的选择是产业AI。


去年云栖大会北京会场,分享的主题还是阿里对云计算的三个认知——云计算最核心基础概要是互联网是基础设施,数据是资源,计算是能力。


今年,阿里云栖大会分享的主题,已经升级为“阿里云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并具体落地到城市、工业、零售、金融、汽车、家庭等多个场景,推出整合城市管理、工业优化、辅助医疗、环境治理、航空调度等全局能力为一体的ET大脑,全面布局产业AI。


事实上,在这一年间阿里云在AI落地产业、与各行业场景相融合的速度很快,横向一个个行业案例出现,纵向不断深入行业深度业务场景,只是没有明确喊出产业AI的口号。


如何看待阿里云要做“全球产业AI的拓荒者”?_第3张图片


3


为什么做产业AI,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此次大会上也明确给出阿里云的看法。


人工智能的发展要去泡沫化,下一站将是“产业AI”。他表示,人工智能不应仅仅是实验室里的、PPT里的“概念上的AI”,更是“产业AI”,阿里巴巴对人工智能有三个判断:


第一,必须要有场景驱动,我们在解决什么问题,为这个社会的成本降低了多少,效率提高了多少;


第二,在人工智能背后是否是有足够的数据来驱动AI能力的提升;


第三,是否是有足够的计算能力,支撑我们的算法、深度学习可以发生。


只有三个场景同时具备的前提下,人工智能才会有价值。


实质上,这一判断在某种程度上正成为共识。此前,马化腾也曾表示AI最重要的四个要素是场景、数据、计算力以及人才。


而从政策层面来看,在今年由工信部印发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阿里的人工智能思路与之不谋而合。


4


当然,产业AI的市场空间也值得探讨。


“过去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是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从而引发经济和社会变革,AI也不例外。未来AI要深入各行各业,去解决生活、生产和社会环境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这样才能引领真正的产业革命。”


确实,回顾历史长河中的商业革命,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与产业的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让机器替代手工,制造、交通等行业都迎来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成了各行各业的必需品,生活、工业、娱乐等产业都迎来了剧变。互联网的出现被视作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它改变了零售、金融、信息、旅游、医疗等第三产业。


而AI掀起的产业革命,也必将落脚到产业的融合上。


胡晓明表示,“过去第三产业靠着互联网发展起来了,人工智能是比互联网更大的技术红利,它也要深入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去定义和解决中国经济最根本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产业AI,比国外有更大的空间。”


5


落地方面,目前阿里巴巴已经在在城市、工业、零售、金融、汽车、家庭等多个场景推出ET大脑等“产业AI”方案,并通过阿里云服务于各行各业。


如何看待阿里云要做“全球产业AI的拓荒者”?_第4张图片


新零售方面的落地,今年有两个代表事件。一是天猫双11上,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各个环节,从机器智能推荐系统、客服机器人“阿里小蜜”、AI设计师“鲁班”、机房运维机器人“天巡”,它们与人类一起完成各项任务,成为“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机协同”;二是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天猫无人超市综合图像识别技术、物品识别和追踪技术,再结合消费者行为识别,完成“即拿即走,无感支付”的体验。


ET城市大脑和ET工业大脑是当前被行业认知最多的落地代表,尤其是不久前入选国家四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ET城市大脑。


ET城市大脑将杭州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高架道路通行时间节省4.6分钟,可为救护车自动生成绿色通道,抵达现场时间减少一半。在苏州,ET城市大脑提升了公交车客流最高达17%。


ET工业大脑“走进”车间,突破了良品率提升、故障率预测等制造业核心难题,帮助协鑫光伏、中策橡胶、天合光能、盾安新能源等大型制造企业创造利润数十亿元。 其中在天合光能,阿里云ET工业大脑帮助其提升了电池片A品率达7%,是国内首个按效果付费的IT服务案例。


在北京峰会上,阿里云对外公布ET金融大脑、ET航空大脑的落地。


ET航空大脑已经落地在首都机场,通过学习飞机机型、起落时间,机场停机位、跑道、滑道位置,摆渡车容量、数量等十多个维度的基本知识,通过数学模型,以特殊设计的智能算法,全面考虑约束条件和临时调整,帮助机场实现在50秒内刷新首都机场1700架次航班的停机位安排,廊桥停机位利用率提高10%,相当于每天有20,000名旅客不用再乘坐摆渡车。


ET金融大脑可辅助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实现对贷款、征信、保险等业务的智能决策与风控监管。在南京银行,ET金融大脑使得54%的贷款申请者可免去人脸核验和视频核身,减少重复验证打扰。


而在家庭场景上,天猫精灵作为阿里推出的第一款消费级AI产品,创造了双11一百万台的销售记录。


在智能驾驶领域,阿里研发的AliOS智联网操作系统的活跃装车量已经突破40万台,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特斯拉。2018年1月AliOS将会进行全球最大的汽车系统OTA升级,让人与城市变得在线成为可能。


同时,北京峰会上阿里云与宝马中国正式对外宣布,双方将基于物联网,为客户提供一项全新的车家场景数字化服务。该服务将基于BMW云端互联、阿里云Link平台,以及一款智能音箱,为宝马车主提供从家到车的一站式无缝连接的远程服务,实现查询汽车实时状态以及远程控制车辆的智能生活。这也是继12月7日之后,阿里巴巴和福特汽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后,再次牵手国际车企。


6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产业AI是大布局,是一种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战略布局,这一规模量级的布局自然很难由一家包揽所有产业链环节。


从阿里云在云计算领域的过往发展来看,能够在国内快速取得领先,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开放的生态理念,将自身定位在生态运营商合纵连横,而不是计较在一城一池。在产业AI的发展方面,阿里云依旧延续生态理念。


如何看待阿里云要做“全球产业AI的拓荒者”?_第5张图片


今年一年,我们从阿里云各城市云栖大会以及其它场合上,看到了太多的合作案例和合作成果,便是这一理念的呈现。


北京峰会上,阿里云公布AI生态架构图中,ET大脑被设定成一个开放的AI生态。山景博士,也就是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现场宣布启动围绕ET大脑的“千里马计划”,这项计划旨在通过赛事的形式公开招募全球AI领域的顶级合作伙伴共建ET大脑,并落地到更多产业。与此同时,全球最大的众智平台天池上的超过11万开发者也将加入到ET大脑的中,之前这些开发者已经帮助ET工业大脑破解了多项行业难题。


除了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之外,ET大脑还将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一个巨大的探索场景。不久前,ET城市大脑入选国家四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意味着国内的科研机构都可以参与到其中的技术创新中。山景博士说,“上世纪60年代的登月计划催生了通信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重要创新,今天我们拥有了空前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ET大脑不仅能造福百姓,也会像登月计划一样,成为人工智能未来10年最重要的研究平台。”


7


谈一些情怀的东西。


现在我们看阿里云的发展,似乎它做什么都不会特别吃力,或者说至少踏足某个领域都是横冲直撞的冲入,但事实上阿里云好多布局背后有很多故事,和不被外界所知的难题和委屈。


一如现在我们谈起阿里云起步时在阿里巴巴内部以及行业遭受的质疑时,感受不会很深,因为现在阿里云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对阿里云做AI的难度,相信很多人都了解不足,当然这里也包括我。


山景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一个问题,大概是说“这些行业的大脑,相比较而言哪一个最难实现或者最难落地”。


山景博士的回答“每一个都很难。因为这里的难不仅仅是技术和行业的难题,我想其实更重要的是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事情时,我们敢不敢去挑战它。在今天人工智能这么热的时候,我们选择去挑战不一样的方向,这个方向究竟对不对,对我们自身便是一种挑战。创新者永远要承担这样的责任,”


他回忆,“每一个行业的落地历程,我们都经历了太多次自我挑战和怀疑,工业大脑时被拒绝70多次,直到最后有一个客户愿意和我们进行尝试。”


此前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也曾透露,阿里云在苏州地区接触了几十家工厂,都被拒绝,他们普遍的看法是“互联网公司跑到我这儿能干啥”。


其实,对于已经站在一定高度的企业来讲,技术的挑战或许并不是最大的挑战,而是这种在被一次次拒绝、一次次质疑以及一次次自我质疑后,还能保持探索和低姿态的进取。


“而现在,你看我们每一个大脑的发布与其它厂商有很大不同,因总是有客户来抢着要,因为这些大脑的成功背后不是阿里云的成功,而是客户的成功让更多客户相信。”


“这是阿里云的使命,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和普惠的情怀。”


或者,只有这样的阿里云,才能走在全球产业AI拓荒者,走在“阿里云是一家世界级企业”的路上。





 中国软件网 

专注有深度的

互联网软件趋势分析

 延伸阅读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如何看待阿里云要做“全球产业AI的拓荒者”?_第6张图片

如何看待阿里云要做“全球产业AI的拓荒者”?_第7张图片




如何看待阿里云要做“全球产业AI的拓荒者”?_第8张图片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看待阿里云要做“全球产业AI的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