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凌晨四点半是个谎言?你还相信努力的意义吗?

文/黄老邪

公众号:黄老邪聊营销 hlxmarketing

哈佛凌晨四点半是个谎言?你还相信努力的意义吗?_第1张图片

今年老邪花(xian)费(de)巨(shen)资(teng)参加了几个演讲培训俱乐部,打算系统提升一下演讲能力,做营销工作免不了在各种场合抛头露脸,对于我等上进的职场精英来说,每次露脸都要追求professional的专业表现。参加了几次活动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参加俱乐部的有大学生、广场舞大妈甚至公司管理者,无一例外他们都觉得自己公众表达有问题。美国曾进行过一次试验,题目是:“你最害怕的是什么?”测验的结果竟然是“死亡”屈居第二,而“当众演讲”却赫然名列榜首。看来此项调查所言不虚。

更有趣的现象是: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台上会紧张,而且觉得观众肯定能够发现自己的紧张,从而变得更加紧张,这真的是一个糟糕的心理暗示。现场调查结果却说明其实在场观众根本没在意台上的讲演者是否紧张,因为每个人都必须上台,而没上台的比上过台的紧张一百倍,大家都在想自己的事:妈的,一会儿该怎么讲?类似的情况经常发生在职场,例如工作汇报的场合,除了老板真的在听,其他人脸上虽保持着职业的善意的微笑,心理想的可能是:大哥,能快点结束吗?我饿!所以往往我们特别在意的,其实别人根本没留意。

哈佛凌晨四点半是个谎言?你还相信努力的意义吗?_第2张图片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心锚”是指:“人之内心某一心情与行为某一动作或表情之链接,而产生的条件反射”。例如下一个演讲者就是你了,临上台前你会很紧张甚至大脑一片空白。心锚其实是人的思维方式,人的思维系统如同电脑手机的操作系统,需要不断的升级,打补丁才能获得成长,什么叫成长?就是不断突破自我,拔掉心锚。我们往往囿于旧有的思维系统去认知世界,自动甄别信息并作出反应。例如哈佛凌晨四点半的图书馆总是灯火通明座无虚席。这样一则鸡汤鼓励了无数人,但早已被证明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哈佛的图书馆12点就关门了。面对这样的信息,有三种不同思考方式,大家不妨对号入座。

第一种:完全相信,干了这杯鸡汤。哇靠,太励志了,我也要头悬梁锥刺股走上人生巅峰。结果呢,绝大多数人最终结果是做事无疾而终,陷入自责的焦虑,觉得自己不仅比不上哈佛学霸,甚至连别人家孩子都不如。

第二种:完全不信。又TM拿鸡汤骗我,人家是哈佛的学霸唉,有学习的基因,我没有所以做不到。就像比尔盖茨的成功是因为有个做IBM董事的妈妈,马化腾的成功是因为有个开着大奔的爸爸。所以成功人士都有背景,我没那种命,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这种思维是一种典型的穷人思维。

第三种:真假不重要。哈佛四点半有没有人不重要,马化腾是否是富二代也不重要。那与我的生活无关,我知道自己有什么,想要什么,我相信努力总有回报。这种人属于心智成熟笃定型,他们往往相信付出总有回报,能够区别看待事物之间的联系,毕竟老爸开奔驰的人多了,能做成千亿市值的企鹅帝国真的只是靠背景吗?罗曼•罗兰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其实“怀疑”是人类天生的自我保护机制,大约在4万年前,盘古开天女娲造人,怀疑的基因就被植入人类DNA,例如金庸的小说无数次提到跳下悬崖就能学到绝世神功,即使看了半生武侠小说,依然学不会那绝世神功,当你站到悬崖边时,就会怀疑跳下去会不会挂掉。另外一个自我怀疑的原因来自教育,特别是我们从小受到的应试教育,都是以摧毁自信的教育方式塑造我们的思维系统的,比如那个最强大的别人家的孩子。

哈佛凌晨四点半是个谎言?你还相信努力的意义吗?_第3张图片

我们从小就在意和他人比较,在意别人的评价,逐渐丧失对自我的关注,但失去自我何来自信?而这一应试教育下的毒瘤需要很多年的自我修炼去消弭。这些旧有的思维方式自动为我们的人生导航,规避风险,把我们放在安全的位置上,制造人生一路畅通的假象。有的人放弃挑战,相信一切命中注定,甘于平庸。有的人放弃思考,依靠鸡汤度日,反复纠结。只有那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坚韧笃定的家伙学会了脚踏实地的不断前行。他们明白努力的意义,或许是为了有权力选择生活,而不是为了生活被迫选择。或许是为了兑现自己曾经吹过的牛逼。总之,他们在波澜不惊的今天脚踏实地,不急不慢活在当下。

科比说“你知道洛杉矶每天凌晨4点钟是什么样子吗?”,张学友说“我出道32年,每次准备演唱会我都会练起码100遍”,冯仑说:要成功,聪明的人比勤奋,勤奋的人比专注,专注的人比持久。或许我们再努力也无法成为篮球之神,一代歌神。但起码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是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哈佛凌晨四点半是个谎言?你还相信努力的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