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继蝙蝠侠和超人撕破脸之后,复仇者联盟也开始内讧。然而与《正义黎明》的滑铁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队长3:内战》凭借五大亮点为娱乐动作片做出了一次教科书般的示范,其中很多地方对国产电影也有借鉴之处。
《美队3:内战》五大亮点
01 | 无损娱乐但故事流畅
谁说蠢故事是爆米花电影标配?
剧情并不是娱乐动作片的强项,《速度与激情7》的成功告诉我们,愚蠢的故事不能作为衡量该类影片价值的唯一标准。但出人意料的是,《内战》在剧情上完成的相当不错。
作为一部以“打”为主题的动作片,如何让打架看起来合情合理又影响深远至关重要。它很好的解决了“为什么打”、“打成什么样”以及“打完以后的影响”等等一系列问题,让观众觉得自己的智商没有被侮辱,英雄的智商也没有出现明显起伏,跟《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相比,实在是善莫大焉。
你可以叫它《美国队长3》,也可以叫它《复仇者联盟2.5》、《美国队长和他的新欢与旧爱》或者《冬兵争夺战》。美国队长的铁哥们冬兵终于显露踪迹,这个惹事精这回涉嫌谋杀国王,原本因招安方案就意见不合的复仇者联盟为冬兵的处置争议而公开决裂。
电影最后的巧妙翻转是整部电影剧情设计的集中体现。钢铁侠得知冬兵是杀父母的真凶,而美队拼命护短。看到这儿,政治理念的不同属于“国仇”,私仇和背叛属于“家恨”,国仇家恨放一起,不好好干一架观众都觉得不好意思。从整个系列电影的走势来说,《内战》也成了一个转折点。它将成员之间原本存在的观念差异实现了正面交锋,也让曾经团结在一起的队伍再次走到了岔路口。虽然地球人都知道,在《复仇者联盟3》的大BOSS灭霸大神出现后小伙伴们还会冰释前嫌,但就像两口子吵架,打是疼骂是爱,经得起折腾的友(ji)谊(qing)才能长远。
忽视转折的平滑和逻辑的通顺,剧情一向是国产电影的软肋。有人为《北京遇上西雅图2之不二情书》辩解说,不能用严谨的逻辑去要求一部爱情电影,我很想问问这类童鞋,面对这样一份逻辑严谨的爆米花,你会怎么评价——导演编剧吃饱了没事干?
02| 个性丰满拒绝脸谱化
打破光环=吸粉捷径
从某种程度上讲,漫威电影的角色比DC电影的更加丰满更接地气,也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这种优势源于两者漫画作品定位的差异。就像著名画家亚历克斯·罗斯为漫威和DC所作的传世经典,《英雄神迹》和《天国降临》一样,前者是凡人的故事,后者则是天神的传说。
漫威的超级英雄在能力上并没有超人那样的无边无际,性格上也有各种各样的缺陷,这种设定更能拉近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他们的遭遇和选择也更易让人感同身受。从这个角度上讲,见惯了英雄们人前显贵的观众,更想看看他们人后受罪的一面。因此,超级英雄电影的改编要想推陈出新,总是向角色“有多惨”方向挖掘。
从这一点上讲,《内战》做到了。
钢铁侠忙着在政府和联盟之间和稀泥,结果成了二师兄,里外不是人;知道冬兵杀了爹妈,可美队还用自家做的盾牌在一边拉偏架;联盟那群白眼狼吃自己的、喝自己的、用自己的,最后还骂自个,实在是“宝宝心里苦,宝宝没地诉”的典型惨例。
美队心里也苦。自己与世隔绝了好几十年,WIFI还没用利索,真爱就走了,熟人里就剩冬兵一个,脑子不算好,麻烦真不少。先是涉嫌炸死国王,然后被控谋杀首富,惹得一身臊。虽然自己在新欢和旧爱之间坚定地站在了旧爱一边,但手心手背都是肉,毕竟都爱过。
幻视和猩红女巫这两个强力法师心里也苦,想当年自己还在纸上的时候,哪次不是Carry全场,结果到了大荧屏,为了剧情需要只能打打辅助,实在是憋屈,太憋屈。
高大全、伟光正的英雄榜样是曾经的时代需要,接地气、有人味的英雄形象是现在的时代潮流。复仇者系列电影的不断推进给国产电影展示了两个真理:第一,有张力的角色,比如说有缺点的英雄,才能赢得观众芳心;第二,如果一部电影做不到第一点,那就两部。
03| 感官刺激也是技术活
国产电影不该让“技术差距”背锅
无出其右的动作场面是《内战》最值回票价的地方。五场风格不同、花样百出的打戏让人感觉两个半小时转瞬即逝。看过以后你肯定体会到了什么叫石破惊天、什么叫劈头盖脸,然后义无反顾地被感染,无论你是否对这群外国人感兴趣,一定在某个瞬间发出过惊叹——不要否认了,你一定做过,如果没有,那你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电影。
宏观上讲,《内战》的动作风格摒弃了《复仇者联盟》的刷副本模式,延续了《美国队长2》的对打套路。摇晃的镜头达到了与手持摄影类似的效果,在营造紧张感的同时,高度展现了力量、速度和技巧,快速的剪辑节奏令打戏行云流水。在写实打斗的基础上加一点超级英雄式的夸张,震撼效果完全不亚于没完没了的爆炸。
在机场的“冬兵争夺战”是整部电影的高潮。笔者粗略估算这场打戏持续了大概二十分钟,道具与特效齐飞,真正做到了“花样百出”。而最后的“冬兵大逃亡”更是惨烈,精彩的配乐让钢铁侠和美队的死斗多了几分悲壮,两败俱伤、灯尽油枯的结果也让决裂带来的唏嘘和感怀情绪达到顶峰。
特效场面体现了国产电影和好莱坞电影一整套电影工业体系的差距,但硬件上的缺失并不是国产电影最大的差距。一味的堆砌特效已经不足以忽悠口味越来越刁钻的观众,顺畅的剪辑、出人意料的转折和精心的布局,这些跟特效没什么关系的软实力,才是好莱坞电影真正领先的地方。
04| 台词值得回味但又不装
谁说经典台词非得鸡汤或者“金句”
人只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才能扮演好角色,电影也不例外。《内战》很清楚自己是一部娱乐动作片,噱头是“打”、重头戏是“打”、剧情是为了解释“打”,那么文戏的作用就应该是让观众在紧张的打戏间隔里喘口气,顺便期待下一场打戏。
事实上《内战》的节奏张弛有度,简洁犀利又不乏信息量的台词让文戏没有扯打戏的后腿。见缝插针似的彩蛋让粉丝们会心一笑,没有知识储备的观众也不会因为听不懂而对剧情的理解产生障碍。回头看,那些不时贫嘴的吐槽多少也有些苦中作乐的味道。
面对招安方案,钢铁侠说,“我知道我的武器落在坏蛋手里有多危险,所以我选择控制。”美队马上反驳道,“那是你有选择的权力,如果我们签了这些协议,选择权就不在我们手里了。”你一言我一语,两方阵营的分歧就表露无遗。
机场大战前夕,冬兵和美队的另一位好基友猎鹰坐在一辆车里。冬兵问,“能把你的座椅往前调点么?”猎鹰高贵冷艳地回答,“没门。”拌完这段嘴以后,两人很有默契地冲完成吻别的美队露出一样贱贱的笑容,成了整部电影里最温馨的一幕。
经典的电影总伴随着人们耳熟能详的金句,但是好的台词未必都需要包装成鸡汤一样的万金油。如何更好的推进剧情、调节气氛,起到动作语言无法完成的效果,这才是定义台词优秀的唯一标准。在这一点上,国产电影里的诸如《小时代》里“旋转着的,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等价交换的,最残酷的也最公平的寒冷人间。”这样像从小说上直接抄下来的台词,就显得太过故作聪明、冗长拖沓了。
05| 终极议题高大上
卖钱没错,但并不排斥主题保留诉求
虽然《内战》是以“争夺东兵”作为矛盾的引线,但其背后反映的是联盟内部两种理念的对立,也就是对《超级英雄注册法案》截然不同的态度。
这个法案要求复仇者联盟向政府进行登记注册,坦白真实身份,并且接受训练、监督以及指挥。换句话说,签署了协议就意味着“招安”,他们不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都是领导安排的”。
这一提案得到了钢铁侠等人的同意,却遭到了美队等人的坚决抵制。钢铁侠认为大众对超级英雄的力量和无人监管的状态开始出现恐慌,政府凭借公信力和决策力可以解决大众的不信任。而美队则认为签了协议就签了卖身契,上了青楼就下了水,你说卖艺不卖身,你说了算还是老鸨说了算?
面对民众的恐慌和质疑,《超级英雄注册法案》在理想状态下是一道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将联盟逼上了十字路口。进一步,就成了资本主义的狗腿子,退一步,就可能逼上梁山成了民众眼里的土匪。复仇者们面临着同梁山好汉们一样的困境。
这是一道争论到灭霸降临也辩不出结果的题目。电影没有在政治问题上浪费太多笔墨,巧妙地讲矛盾点从一个形而上的意识问题转化成“争夺冬兵”这一具体的事件上。后者可以说是一个偶然,但联盟决裂却是必然。这样的处理方式让意识争论不见踪影,却在电影中无处不在。
这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形式的争论在电影中十分常见,《寒战》中梁家辉和郭富城在警厅争论的那场戏就是一例。二人化身咆哮教主,后者更是用力过猛,吐沫星子感觉都要喷到梁家辉的光头上了。常言道,有理不在声高,电影是否好看、场面是否紧张跟台词声量和唾液在空气中的含量也没关系。借鉴优秀电影的结构模式和叙事技巧,应当是国产电影渡过瓶颈的捷径。
撰文/翰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