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题目换成《收益率高于多少就不安全?》也是可以的
写这个题目,是因为在朋友圈再次看到以下内容:
银行说:高于6%不安全
信托说:高于8%不安全
基金说:高于10%不安全
证券说:我日收益率10%
PE、VC说: 我的收益论倍翻
保险说:在我眼里除了保险都不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老百姓要加强风险意识,不能一看收益高就被“忽悠”进去了,他说,“保证6%以上回报率的就别买,那是骗子”。
那么到底收益率多少才是安全的呢?
01 利率和风险
利率可以理解为资金的价格,对融资方来说,是资金的使用成本,对出借人来说,是预期获得收益的多少。
风险是一件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对于购买“理财产品”来说,风险就表现为未来收益(也可能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风险是客观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完全消除风险是不可能的。通过研究风险的规律,采用各种风险管理技术,也只能将风险发生的可能减小到降低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程度,而不可能完全避免或消除风险。
什么是无风险利率?
无风险利率指的是没有信用风险、不会发生违约的利率,一般把人民银行一年期人民币储蓄利率或国债利率,看做是无风险利率,通常被认为是利率的基准。
那么请问现在人民银行一年期居民储蓄利率是多少呢?
请您想一下自己是否还记得这个数字,然后再向下翻。
答案是:1.5%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数字。
为什么呢?因为很少有人会去关心这个数字,所以这个所谓的基准利率,只是象征性的,现实意义并不大。
基准利率是一个央行可以影响干预的利率,反映了央行的政策目标,基准利率可以影响所有其他利率的走势和传导,具有基准金融信号的作用。
在中国的利率体系中,能起到基准利率信号作用的是货币市场的回购利率,所以目前中国利率体系事实上的基准利率是7天回购利率。
最近30年我国人民币一年期居民储蓄利率走势,你预测一下1.5%会是未来五年利率的最低点吗?
02 金融产品的价格(收益率)
金融资产的价格起伏波动与很多因素相关,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利率。
在金融学里,金融产品的价格主要是跟无风险利率挂钩的,金融产品利率一般是由无风险利率以及风险溢价两部分构成。
即:金融产品价格(利率)=无风险利率+风险溢价。
收益以风险为代价,风险用收益来补偿。
我们出借了资金(或称投资)后,对方(交易对手)承诺未来给我们一定的回报,到底能不能兑现呢?一个简单的逻辑就是弄清楚承诺给我们多于本金部分的收益从哪里来?很多P2P平台承诺10-15%的年化收益,看似不高,但不要忘了其背后还有10-15%的运营成本,这样算下来资金成本高达20-30%,试想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这家平台的实际资金使用人(底层资产)能有这么高的利润吗?所以很多P2P都是自融,跑路或破产只是早晚的事。
多年以来的金融系统的“刚兑”文化,让大家觉得不管买什么“理财产品”,保本保息都是天经地义的,但这只能是一厢情愿,就好像投了P2P以后,求菩萨保佑P2P不要跑路一样。
友情提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大多数也是不保本的,随着资管新规的推进,“预期收益率”的说法也会成为历史。
截至2018年10月15日,全国P2P网贷停业及问题平台超过4800家,其中平台失联占一半以上。[3]
03 究竟收益率多少才是安全的?
当我们做一个投资(理财)决策前,一定要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希望能得到多少回报、这个期望的回报从何而来。
回到“究竟收益率多少才是安全的”这个问题,现在我们明白了,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收益率的多少和是否安全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不能简单地说年化多少就是安全的。
寻找安全的投资理财工具应该:
1-选择你熟悉的金融工具(品种)
2-选择信用高的交易对手,如正规持牌金融机构
3-选择对接优质底层资产的产品,弄清楚还款来源和保证措施
4-不懂的产品(逻辑)不要碰,高收益的产品不要投
其实开头的一段话,直接将银行理财、集合资金信托、公募基金、证券、PC/VC、保险这几种不同属性的产品简单放在一起对比,并不合适。
财富管理,风险管理是前提,资产配置是核心,动态调整是关键。
没有单一指标的最大化,而是追求三个指标(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最优化,资产配置,符合“投资逻辑”的都是可以接受的。
没有完美的理财产品,只有更适合每位投资者自己的资产组合。
本文作者:李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