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移轴”,普通镜头秒变“移轴”镜头 - 新增倾斜实拍

http://forum.xitek.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00420&pid=63976355&ordertype=1&extra=

2015.11.27: 新增倾角实拍以及科普:

进了这个环挺长时间了,一直没有太多机会折腾。这两天集中玩了几次,又研究了一些枯燥的理论,现在来补充帖子,并且将这两天研究的移轴镜的原理也分享分享,给有兴趣的初学者同学们做个参考。

这个T&S移轴环,T表示Tilt,即倾斜,S表示Shift,即平移。移轴镜头的“轴“指的镜头的光轴,顾名思义就是可以通过平移或倾斜,从而移动镜头的光轴,实现一些特殊效果。其中平移非常好理解,我就不讲,主要讲倾斜Tilt功能。
其实,好多人买来移轴镜头大多数时候只用平移,平移可以拍出横平竖直的建筑物,非常实用。但是,移轴镜头比较难掌握的部分还在倾斜,最好玩的也是倾斜,不玩倾斜,就太可惜啦。

镜头倾斜,是从大画幅相机那里演变过来的,有好多理论、公式啥的,挺复杂难懂的。但咱们今天不说那些枯燥的东西,分享的就是简单的入门,够日常使用就行。看能不能将一个挺复杂的事情说得简单一点。

那么总的来说,倾斜镜头一般在什么时候用呢?一句话答案就是当你需要转动焦平面的时候用。。。啥!什么叫转动焦平面?我为什么要转动焦平面?怎么就转动焦平面了?!胡说八道啥呢!你语文体育老师教的?不及格,差评! #!#^%^#!@$#@^^&&*。。。

不要急。。。 我绝对没有乱说,焦平面肯定是可以转动的,而且一点也不神秘。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回忆一下,经常有人说“余弦误差,余弦误差,平移构图,平移构图“,是不是意味着你转动相机同时就转动了焦平面了?只不过移轴镜头的倾斜,和你转动相机的原理就大不一样了。

现在来看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知道转动焦平面有什么用了:假设你去看画展了,看见墙上有一副名画,你想将它拍下来,但这幅画的说明文字在地上的铭牌上,你也想将说明文字拍进画面,大概就是这样的场景:


这时你碰到的问题是,如何能将画和铭牌都拍清楚呢?
要知道镜头的景深是有限的,正常对焦到墙上的画,那么地上的铭牌就不清楚,对焦到地上的铭牌,那么画就不清楚。如何得到超大景深?真是两头为难啊!

这时有聪明的同学开始说了:小光圈啊!小光圈大景深,这都不懂,笨!语体教!语死早!基本原理都不懂,差评!%^%^@$@^&*%&!#。。。

不要急。。要知道这种情况,哪怕是再小的光圈,景深都不够的,小光圈最多是有改善,但还是无法把两头都拍特别清楚。更何况,拍名画肯定不准你用闪光灯的,你光圈小了,快门就慢,你就端不住机器,更何况,光圈太小了还影响画质,所以小光圈是行不通的。

既然小光圈都不够景深,这个时候,你就希望“旋转焦平面“啦。试想,要是有这样一个焦平面(图中蓝色),不就都拍清楚了么:


确实如此!要知道焦平面上的每个点都是清楚的,前后景深范围内的内容也是清楚的。如果能有这样一个焦平面,那么确实可以将画和铭牌都拍清楚了!
现在看看这个焦平面,不就“转动“了么?所以我前面说的“需要转动焦平面的时候”,是没有错的,同时也证明我的语文不是体育老师教的。。。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转动焦平面,达到图中的效果。。。?

刚才我说,你手持相机做圆周运动,其实就是在转动焦平面。。。这时,聪明的同学明白了,开始说了:“那转相机就行了啊,笨,语体教,语死。。!”,就像这样:


咳咳,不要急,怎么老不让我把话说完呢。这个想法,确实能得到图中的焦平面(暂且相信你能把相机抡那么高吧。。。),但有个小问题。。不知道你发现没有。。那就是:平拍变俯拍,取景都变了,还拍个毛线啊!本来要拍的是正面,结果搞成个斜45度俯拍,很明显不正确嘛。

那正确的是做法是什么?正确的应该是:相机位置不动,但要把焦平面转动到那个位置,这才对。

相机不动,转动焦平面。。。那么怎么办?。。。移轴镜头的倾斜功能就派上用场了啊。哎,这会儿怎么没有人抢答了呢。

镜头倾斜,就可以转动焦平面,从而可以拍出超大景深(朝目标方向倾斜),或者超浅景深(朝远离目标的方向倾斜)。哪怕是最大光圈,同方向倾斜可以拍清楚从眼前到无穷远的目标;即使是最小光圈,反方向倾斜可以拍出微缩景观一样的超浅景深。
这个道理,后面的实战中会有更好的体会,现在先暂且相信移轴镜头有这个效果吧。


OK,场景这就铺垫得差不多了,现在应该明白镜头倾斜的用途了。下面开始实际拍摄的部分。

为了测试我这个玩具环,我也布置了一个跟刚才说的差不多的场景。这次就来演示如何用倾斜移轴,拍出超大景深的照片,浅景深的情况与之相反,自行理解就行了。


我布置的环境是这样的:长条桌,桌面上有刻度尺,桌子一头有一幅竖着的画,桌子另一头是相机。我的目标是要将远处的那幅色板,和近处的刻度(大约在100厘米刻度处),全都拍清楚。

为了方便观看,每隔10厘米摆放一支水彩笔:




去掉干扰视线的东西,只留下跟拍摄相关的物件:









再来看看这个转接环,镜头不倾斜的时候是这个样子的。注意那个黄铜螺钉,就是锁定倾斜角度用的。平时当普通转接环用,我就将它锁定在0度角的位置:

镜头不倾斜时:



我买的这个移轴环,最大倾斜角度为12度多一点。这种倾斜程度,在移轴镜头中属于什么水平不得而知,但肯定不算小的了。真正使用的时候,倾斜一点点就会有很大变化。
需要倾斜时,松开那颗黄铜螺钉,镜头自然下垂,很顺滑的样子:

倾斜12度:



开始拍吧。先不倾斜,正常对焦,拍一组,分别对焦远处的色板和近处100厘米的刻度各拍一张。要有比较才能出效果:

先来拍一张正常对焦远景的,光圈7.1。可以看到,不倾斜的情况下,对焦到远景,近处就不清晰了。

正常对焦远景-远景100%,清晰

正常对焦远景-近景100%,不清晰



再来拍一张正常对焦到近景,光圈7.1。可以看到,不倾斜的情况下,对焦到近景,远处就不清晰了。

正常对焦近景 - 近景100%,清晰

正常对焦近景 - 远景100%,不清晰


这一组的结果在意料之中,大家平时拍都是这样的,所以没什么好说的。普通镜头对焦到某一个点,那个点所在的面就叫焦平面,焦平面上的东西是清晰的,前后景深内的东西也是相对清晰的。但超出前后景深的东西,就不清晰了:




现在来试试倾斜功能。关于倾斜功能,理论挺复杂,但目前只需要知道以下两点,就可以应付日常使用啦:
1. 镜头向目标方向倾斜,可以加大景深
2. 镜头向目标相反方向倾斜,可以减小景深
倾斜一点点,就能有很大变化,不要过度倾斜,否则矫枉过正。自己多试试,就能找到规律。至于理论,不要太在意那些细节,没人会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去套用公式计算的,都是凭经验。当然,后面会提及一点点最粗浅的理论,主要是为了对原理有所了解后,有利于估计新的焦平面在哪里。

现在准备拍第三张,我们的目标是将远处的色板和近处的刻度都拍清楚,所以我们需要转动镜头,朝目标方向倾斜。对焦面随着镜头转动,直到远景和近景都在对焦面上,就能获得大景深的效果了。我们需要的对焦面大约是这样的:


将镜头向目标倾斜,以求加大景深:


镜头和相机的状态大约是这样的:



在调整倾斜角度的过程中,无反机器的峰值对焦,为使用移轴镜头创造了极便利的条件,从液晶屏上,红色的峰值能直接显示移轴后焦点的分布:



调整好了,就开始拍吧。看看倾斜后的拍摄效果:

远景100%

近景100%



哈哈!虽然我调的还不特别精确,但仍然远近都清晰,目标达到,神奇吧!


最后,再来结合理论,分析一下这个场景把:

倾斜镜头满足“沙氏定理“。沙氏定理的内容大概是:镜片倾斜时,焦平面、传感器平面,以及镜片平面,三者始终相交于一线。

传感器平面是固定的,那么要满足三者始终相交于一线,在倾斜镜头的过程中,焦平面就必须也要随之转动。也就是说,倾斜镜头同时也就带动了焦平面随之倾斜。当焦平面倾斜到某个角度,刚好能满足我们对景深的要求时,我们停下来,这时候拍出来的就是超大或超浅景深的图片了。

对于这个定理,咱们感性地理解就行了,最终效果就是前面说过的,这里再提一下,重要的事情说两遍:
1. 镜头向目标方向倾斜,可以加大景深
2. 镜头向目标相反方向倾斜,可以减小景深

现在咱们知道理论了,再来用沙氏定理分析分析咱们这个场景,要说的东西都在图里了:



附注:百度百科 沙氏定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