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Android面试总结 – Android篇
首先equals与hashcode间的关系是这样的:
1、如果两个对象相同(即用equals比较返回true),那么它们的hashCode值一定要相同;
2、如果两个对象的hashCode相同,它们并不一定相同(即用equals比较返回false)
由于为了提高程序的效率才实现了hashcode方法,先进行hashcode的比较,如果不同,那没就不必在进行equals的比较了,这样就大大减少了equals比较的次数,这对比需要比较的数量很大的效率提高是很明显的
基本数据类型的 == 比较的值相等.
类的 == 比较的内存的地址,即是否是同一个对象,在不覆盖equals的情况下,同比较内存地址,原实现也为 == ,如String等重写了equals方法.
hashCode也是Object类的一个方法。返回一个离散的int型整数。在集合类操作中使用,为了提高查询速度。(HashMap,HashSet等比较是否为同一个)
如果两个对象equals,Java运行时环境会认为他们的hashcode一定相等。
如果两个对象不equals,他们的hashcode有可能相等。
如果两个对象hashcode相等,他们不一定equals。
如果两个对象hashcode不相等,他们一定不equals。
关于hashCode
总结一下也就是说,我们先通过 hashcode来判断两个类是否存放某个桶里,但这个桶里可能有很多类,那么我们就需要再通过 equals 来在这个桶里找到我们要的类。
那么。重写了equals(),为什么还要重写hashCode()呢?
想想,你要在一个桶里找东西,你必须先要找到这个桶啊,你不通过重写hashcode()来找到桶,光重写equals()有什么用啊
int 基本类型
integer 对象 int的封装类
String :字符串常量 不适用于经常要改变值得情况,每次改变相当于生成一个新的对象
StringBuffer:字符串变量 (线程安全)
StringBuilder:字符串变量(线程不安全) 确保单线程下可用,效率略高于StringBuffer
内部类可直接访问外部类的属性
Java中内部类主要分为成员内部类(相当于外部类的一个成员属性)、局部内部类(嵌套在方法和作用域内又叫方法内部类)、匿名内部类(没构造方法)、静态内部类(static修饰的类,不能使用任何外围类的非static成员变量和方法, 不依赖外围类)
1、 Inner 类定义在 Outer 类的内部,相当于 Outer 类的一个成员变量的位置,Inner 类可以使用任意访问控制符,如 public 、 protected 、 private 等
2、 Inner 类中定义的 test() 方法可以直接访问 Outer 类中的数据,而不受访问控制符的影响,如直接访问 Outer 类中的私有属性a
3、 定义了成员内部类后,必须使用外部类对象来创建内部类对象,而不能直接去 new 一个内部类对象,即:内部类 对象名 = 外部类对象.new 内部类( );
4、 编译上面的程序后,会发现产生了两个 .class 文件
5、外部类是不能直接使用内部类的成员和方法,但可先创建内部类的对象,然后通过内部类的对象来访问其成员变量和方法
6、如果外部类和内部类具有相同的成员变量或方法,内部类默认访问自己的成员变量或方法,如果要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变量,可以使用 this 关键字。如:Outer.this.a
方法内部类就是内部类定义在外部类的方法中,方法内部类只在该方法的内部可见,即只在该方法内可以使用。
一定要注意哦:由于方法内部类不能在外部类的方法以外的地方使用,因此方法内部类不能使用访问控制符和 static 修饰符。
1、使用匿名内部类时,我们必须是继承一个类或者实现一个接口,但是两者不可兼得,同时也只能继承一个类或者实现一个接口。
2、匿名内部类中是不能定义构造函数的。
3、匿名内部类中不能存在任何的静态成员变量和静态方法。
4、匿名内部类为局部内部类(即方法内部类),所以局部内部类的所有限制同样对匿名内部类生效。
5、匿名内部类不能是抽象的,它必须要实现继承的类或者实现的接口的所有抽象方法。
1、 静态内部类不能直接访问外部类的非静态成员,但可以通过 new 外部类().成员 的方式访问。
2、 如果外部类的静态成员与内部类的成员名称相同,可通过“类名.静态成员”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成员;如果外部类的静态成员与内部类的成员名称不相同,则可通过“成员名”直接调用外部类的静态成员。
3、 创建静态内部类的对象时,不需要外部类的对象,可以直接创建 内部类 对象名= new 内部类();
进程是cpu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线程是cpu调度的最小单位。
进程之间不能共享资源,而线程共享所在进程的地址空间和其它资源。
一个进程内可拥有多个线程,进程可开启进程,也可开启线程。
一个线程只能属于一个进程,线程可直接使用同进程的资源,线程依赖于进程而存在。
线程是进程的子集,一个进程可以有很多线程,每条线程并行执行不同的任务。不同的进程使用不同的内存空间,而所有的线程共享一片相同的内存空间。别把它和栈内存搞混,每个线程都拥有单独的栈内存用来存储本地数据。
final:修饰类、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类不可被继承,成员变量不可变,成员方法不可重写
finally:与try…catch…共同使用,确保无论是否出现异常都能被调用到
finalize:类的方法,垃圾回收之前会调用此方法,子类可以重写finalize()方法实现对资源的回收
Serializable Java 序列化接口 在硬盘上读写 读写过程中有大量临时变量的生成,内部执行大量的i/o操作,效率很低。
Parcelable Android 序列化接口 效率高 使用麻烦 在内存中读写(AS有相关插件 一键生成所需方法) ,对象不能保存到磁盘中
可继承 不可重写 而是被隐藏
如果子类里面定义了静态方法和属性,那么这时候父类的静态方法或属性称之为"隐藏"。如果你想要调用父类的静态方法和属性,直接通过父类名.方法或变量名完成。
String 转 integer Intrger.parseInt(string);
Integer转 string Integer.toString();
1.所有实例都没有活动线程访问。
2.没有被其他任何实例访问的循环引用实例。
3.Java 中有不同的引用类型。判断实例是否符合垃圾收集的条件都依赖于它的引用类型。
要判断怎样的对象是没用的对象。这里有2种方法:
1.采用标记计数的方法:
给内存中的对象给打上标记,对象被引用一次,计数就加1,引用被释放了,计数就减一,当这个计数为0的时候,这个对象就可以被回收了。当然,这也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循环引用的对象是无法被识别出来并且被回收的。所以就有了第二种方法:
2.采用根搜索算法:
从一个根出发,搜索所有的可达对象,这样剩下的那些对象就是需要被回收的
静态代理类:由程序员创建或由特定工具自动生成源代码,再对其编译。在程序运行前,代理类的.class文件就已经存在了。
静态代理类优缺点
优点:
代理使客户端不需要知道实现类是什么,怎么做的,而客户端只需知道代理即可(解耦合),对于如上的客户端代码,newUserManagerImpl()可以应用工厂将它隐藏,如上只是举个例子而已。
缺点:
1)代理类和委托类实现了相同的接口,代理类通过委托类实现了相同的方法。这样就出现了大量的代码重复。如果接口增加一个方法,除了所有实现类需要实现这个方法外,所有代理类也需要实现此方法。增加了代码维护的复杂度。
2)代理对象只服务于一种类型的对象,如果要服务多类型的对象。势必要为每一种对象都进行代理,静态代理在程序规模稍大时就无法胜任了。如上的代码是只为UserManager类的访问提供了代理,但是如果还要为其他类如Department类提供代理的话,就需要我们再次添加代理Department的代理类。
动态代理类:在程序运行时,运用反射机制动态创建而成。
动态代理优点:
动态代理与静态代理相比较,最大的好处是接口中声明的所有方法都被转移到调用处理器一个集中的方法中处理(InvocationHandler.invoke)。这样,在接口方法数量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灵活处理,而不需要像静态代理那样每一个方法进行中转。而且动态代理的应用使我们的类职责更加单一,复用性更强
答:方法的重写Overriding和重载Overloading是Java多态性的不同表现
重写Overriding是父类与子类之间多态性的一种表现
重载Overloading是一个类中多态性的一种表现.
JAVA反射机制是在运行状态中, 对于任意一个类, 都能够知道这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 对于任意一个对象, 都能够调用它的任意一个方法和属性。
从对象出发,通过反射(Class类)可以取得类的完整信息(类名 Class类型,所在包、具有的所有方法 Method[]类型、某个方法的完整信息(包括修饰符、返回值类型、异常、参数类型)、所有属性 Field[]、某个属性的完整信息、构造器 Constructors),调用类的属性或方法自己的总结: 在运行过程中获得类、对象、方法的所有信息。
Java SE5内置了三种标准注解:
@Override,表示当前的方法定义将覆盖超类中的方法。
@Deprecated,使用了注解为它的元素编译器将发出警告,因为注解@Deprecated是不赞成使用的代码,被弃用的代码。
@SuppressWarnings,关闭不当编译器警告信息。
Android Annotation是以Support Library的形式给我们提供的
ButterKnife
xUtils
在源码中string是用final 进行修饰,它是不可更改,不可继承的常量。
1、字符串池的需求
字符串池是方法区(Method Area)中的一块特殊的存储区域。当一个字符串已经被创建并且该字符串在 池 中,该字符串的引用会立即返回给变量,而不是重新创建一个字符串再将引用返回给变量。如果字符串不是不可变的,那么改变一个引用(如: string2)的字符串将会导致另一个引用(如: string1)出现脏数据。
2、允许字符串缓存哈希码
在java中常常会用到字符串的哈希码,例如: HashMap 。String的不变性保证哈希码始终如一,因此,他可以不用担心变化的出现。 这种方法意味着不必每次使用时都重新计算一次哈希码——这样,效率会高很多。
3、安全
String广泛的用于java 类中的参数,如:网络连接(Network connetion),打开文件(opening files )等等。如果String不是不可变的,网络连接、文件将会被改变——这将会导致一系列的安全威胁。操作的方法本以为连接上了一台机器,但实际上却不是。由于反射中的参数都是字符串,同样,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Set是最简单的一种集合。集合中的对象不按特定的方式排序,并且没有重复对象。 Set接口主要实现了两个实现类:HashSet: HashSet类按照哈希算法来存取集合中的对象,存取速度比较快
TreeSet :TreeSet类实现了SortedSet接口,能够对集合中的对象进行排序。
List的特征是其元素以线性方式存储,集合中可以存放重复对象。
ArrayList() : 代表长度可以改变的数组。可以对元素进行随机的访问,向ArrayList()中插入与删除元素的速度慢。
LinkedList(): 在实现中采用链表数据结构。插入和删除速度快,访问速度慢。
Map 是一种把键对象和值对象映射的集合,它的每一个元素都包含一对键对象和值对象。 Map没有继承于Collection接口 从Map集合中检索元素时,只要给出键对象,就会返回对应的值对象。
HashMap:Map基于散列表的实现。插入和查询“键值对”的开销是固定的。可以通过构造器设置容量capacity和负载因子load factor,以调整容器的性能。
LinkedHashMap: 类似于HashMap,但是迭代遍历它时,取得“键值对”的顺序是其插入次序,或者是最近最少使用(LRU)的次序。只比HashMap慢一点。而在迭代访问时反而更快,因为它使用链表维护内部次序。
TreeMap : 基于红黑树数据结构的实现。查看“键”或“键值对”时,它们会被排序(次序由Comparabel或Comparator决定)。TreeMap的特点在 于,你得到的结果是经过排序的。TreeMap是唯一的带有subMap()方法的Map,它可以返回一个子树。
WeakHashMao :弱键(weak key)Map,Map中使用的对象也被允许释放: 这是为解决特殊问题设计的。如果没有map之外的引用指向某个“键”,则此“键”可以被垃圾收集器回收。
ArrayList是基于数组实现的,ArrayList线程不安全。
LinkedList是基于双链表实现的:
使用场景:
(1)如果应用程序对各个索引位置的元素进行大量的存取或删除操作,ArrayList对象要远优于LinkedList对象;
( 2 ) 如果应用程序主要是对列表进行循环,并且循环时候进行插入或者删除操作,LinkedList对象要远优于ArrayList对象;
数组:是将元素在内存中连续存储的;
它的优点:因为数据是连续存储的,内存地址连续,所以在查找数据的时候效率比较高;
它的缺点:在存储之前,我们需要申请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并且在编译的时候就必须确定好它的空间的大小。在运行的时候空间的大小是无法随着你的需要进行增加和减少而改变的,当数据比较大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越界的情况,数据比较小的时候,又有可能会浪费掉内存空间。在改变数据个数时,增加、插入、删除数据效率比较低。
链表:是动态申请内存空间,不需要像数组需要提前申请好内存的大小,链表只需在用的时候申请就可以,根据需要来动态申请或者删除内存空间,对于数据增加和删除以及插入比数组灵活。还有就是链表中数据在内存中可以在任意的位置,通过应用来关联数据(就是通过存在元素的指针来联系)
1、存储方式不同
HashMap内部有一个HashMapEntry
2、添加数据时扩容时的处理不一样,HashMap进行了new操作,重新创建对象,开销很大。ArrayMap用的是copy数据,所以效率相对要高。
3、ArrayMap提供了数组收缩的功能,在clear或remove后,会重新收缩数组,释放空间
4、ArrayMap采用二分法查找;
HashMap不是线程安全的,效率高一点、方法不是Synchronize的要提供外同步,有containsvalue和containsKey方法。
hashtable是,线程安全,不允许有null的键和值,效率稍低,方法是是Synchronize的。有contains方法方法。Hashtable 继承于Dictionary 类
总结:
HashMap中键值 允许为空 并且是非同步的
Hashtable中键值 不允许为空 是同步的
继承不同,但都实现了Map接口
HashMap | HashSet |
---|---|
实现了Map接口 | 实现Set接口 |
存储键值对 | 仅存储对象 |
调用put()向map中添加元素 | 调用add()方法向Set中添加元素 |
HashMap使用键(Key)计算Hashcode | HashSet使用成员对象来计算hashcode值,对于两个对象来说hashcode可能相同,所以equals()方法用来判断对象的相等性,如果两个对象不同的话,那么返回false |
HashMap相对于HashSet较快,因为它是使用唯一的键获取对象 | HashSet较HashMap来说比较慢 |
HashSet不能添加重复的元素,当调用add(Object)方法时候,首先会调用Object的hashCode方法判hashCode是否已经存在,如不存在则直接插入元素;如果已存在则调用Object对象的equals方法判断是否返回true,如果为true则说明元素已经存在,如为false则插入元素。
Java有三种创建线程的方式,分别是:
继承Thread类:
public class FirstThread extends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
}
实现Runable接口
public class Second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public void run() {
...
}
}
实现callable 接口
public class Target implements Callable {
int i=0;
public Integer call() throws Exception {
...
return 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arget t1=new Target();
FutureTask ft=new FutureTask(t1);
Thread t2=new Thread(ft,"新线程");
t2.start();
try {
System.out.println(ft.get());
} catch (Exception e) {
// TODO: handle exception
}
}
三种方式的对比
1、采用实现Runnable、Callable接口的方式创建多线程时,
优势是:
线程类只是实现了Runnable接口或Callable接口,还可以继承其他类。
在这种方式下,多个线程可以共享同一个target对象,所以非常适合多个相同线程来处理同一份资源的情况,从而可以将CPU、代码和数据分开,形成清晰的模型,较好地体现了面向对象的思想。
劣势是:
编程稍微复杂,如果要访问当前线程,则必须使用Thread.currentThread()方法。
2、使用继承Thread类的方式创建多线程时,
优势是:
编写简单,如果需要访问当前线程,则无需使用Thread.currentThread()方法,直接使用this即可获得当前线程。
劣势是:
线程类已经继承了Thread类,所以不能再继承其他父类。
3、Runnable和Callable的区别
(1) Callable规定(重写)的方法是call(),Runnable规定(重写)的方法是run()。
(2) Callable的任务执行后可返回值,而Runnable的任务是不能返回值的。
(3) call方法可以抛出异常,run方法不可以。
(4) 运行Callable任务可以拿到一个Future对象,表示异步计算的结果。它提供了检查计算是否完成的方法,以等待计算的完成,并检索计算的结果。通过Future对象可以了解任务执行情况,可取消任务的执行,还可获取执行结果
这个问题经常被问到,但还是能从此区分出面试者对Java线程模型的理解程度。start()方法被用来启动新创建的线程,而且start()内部调用了run()方法,这和直接调用run()方法的效果不一样。当你调用run()方法的时候,只会是在原来的线程中调用,没有新的线程启动,start()方法才会启动新线程。
semaphore.acquire() 请求一个信号量,这时候的信号量个数-1(一旦没有可使用的信号量,也即信号量个数变为负数时,再次请求的时候就会阻塞,直到其他线程释放了信号量)
semaphore.release() 释放一个信号量,此时信号量个数+1
相同点:
二者都可以让线程处于冻结状态。
不同点:
首先应该明确sleep方法是Thread类中定义的方法,而wait方法是Object类中定义的方法。
1,sleep方法必须人为地为其指定时间。
wait方法既可以指定时间,也可以不指定时间。
2,sleep方法时间到,线程处于临时阻塞状态或者运行状态。
wait方法如果没有被设置时间,就必须要通过notify或者notifyAll来唤醒。
3,sleep方法不一定非要定义在同步中。
wait方法必须定义在同步中。
4,当二者都定义在同步中时,
线程执行到sleep,不会释放锁。
线程执行到wait,会释放锁。
等待对象的同步锁,需要获得该对象的同步锁才可以调用这个方法,否则编译可以通过,但运行时会收到一个异常: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调用任意对象的 wait() 方法导致该线程阻塞,该线程不可继续执行,并且该对象上的锁被释放。
唤醒在等待该对象同步锁的线程(只唤醒一个,如果有多个在等待),注意的是在调用此方法的时候,并不能确切的唤醒某一个等待状态的线程,而是由JVM确定唤醒哪个线程,而且不是按优先级。
调用任意对象的notify()方法则导致因调用该对象的 wait()方法而阻塞的线程中随机选择的一个解除阻塞(但要等到获得锁后才真正可执行)。
阻塞式方法是指程序会一直等待该方法完成期间不做其他事情,ServerSocket的accept()方法就是一直等待客户端连接。这里的阻塞是指调用结果返回之前,当前线程会被挂起,直到得到结果之后才会返回。此外,还有异步和非阻塞式方法在任务完成前就返回。
一种是调用它里面的stop()方法
另一种就是你自己设置一个停止线程的标记 (推荐这种)
1.synchronized;
2.Object方法中的wait,notify;
3.ThreadLocal机制 来实现的。
1、synchronized关键字修改的方法。
2、synchronized关键字修饰的语句块
3、使用特殊域变量(volatile)实现线程同步
1.volatile本质是在告诉jvm当前变量在寄存器(工作内存)中的值是不确定的,需要从主存中读取;synchronized则是锁定当前变量,只有当前线程可以访问该变量,其他线程被阻塞住。
2.volatile仅能使用在变量级别;synchronized则可以使用在变量、方法、和类级别的
3.volatile仅能实现变量的修改可见性,不能保证原子性;而synchronized则可以保证变量的修改可见性和原子性
4.volatile不会造成线程的阻塞;synchronized可能会造成线程的阻塞。
5.volatile标记的变量不会被编译器优化;synchronized标记的变量可以被编译器优化
创建线程要花费昂贵的资源和时间,如果任务来了才创建线程那么响应时间会变长,而且一个进程能创建的线程数有限。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在程序启动的时候就创建若干线程来响应处理,它们被称为线程池,里面的线程叫工作线程。从JDK1.5开始,Java API提供了Executor框架让你可以创建不同的线程池。比如单线程池,每次处理一个任务;数目固定的线程池或者是缓存线程池(一个适合很多生存期短的任务的程序的可扩展线程池)。
创建线程要花费昂贵的资源和时间,如果任务来了才创建线程那么响应时间会变长,而且一个进程能创建的线程数有限。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在程序启动的时候就创建若干线程来响应处理,它们被称为线程池,里面的线程叫工作线程。从JDK1.5开始,Java API提供了Executor框架让你可以创建不同的线程池。比如单线程池,每次处理一个任务;数目固定的线程池或者是缓存线程池(一个适合很多生存期短的任务的程序的可扩展线程池)。
线程池构造方法:
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
int maximumPoolSize,
long keepAliveTime,
TimeUnit unit,
BlockingQueue workQueue,
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y,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
参数说明:
corePoolSize 线程池中核心线程的数量,默认情况下,核心线程数会在线程中一直存活,即使它们处于闲置状态,如果将ThreadPoolExecutor的allowCoreThreadTimeOut属性设置为true,那么核心线程就会存在超时策略,这个时间间隔由keepAliveTime所决定,当等待时间超过keepAliveTime所指定的时长后,核心线程就会被停止。
maximumPoolSize 线程池中最大线程数量
keepAliveTime 非核心线程的超时时长,当系统中非核心线程闲置时间超过keepAliveTime之后,则会被回收。如果ThreadPoolExecutor的allowCoreThreadTimeOut属性设置为true,则该参数也表示核心线程的超时时长
unit 第三个参数的单位,有纳秒、微秒、毫秒、秒、分、时、天等
workQueue 线程池中的任务队列,该队列主要用来存储已经被提交但是尚未执行的任务。存储在这里的任务是由ThreadPoolExecutor的execute方法提交来的。
threadFactory 为线程池提供创建新线程的功能,这个我们一般使用默认即可
handler 拒绝策略,当线程无法执行新任务时(一般是由于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已经达到最大数或者线程池关闭导致的),默认情况下,当线程池无法处理新线程时,会抛出一个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
栈:
函数中定义的基本类型变量,对象的引用变量都在函数的栈内存中分配。
栈内存特点,数数据一执行完毕,变量会立即释放,节约内存空间。
栈内存中的数据,没有默认初始化值,需要手动设置。
堆:
堆内存用来存放new创建的对象和数组。
堆内存中所有的实体都有内存地址值。
堆内存中的实体是用来封装数据的,这些数据都有默认初始化值。
堆内存中的实体不再被指向时,JVM启动垃圾回收机制,自动清除,这也是JAVA优于C++的表现之一(C++中需要程序员手动清除)。
JAVA中的栈和堆
Java中数据类型分为两大类,基本类型和对象类型。
相应的,变量也有两种类型: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
基本类型的变量保存原始值,即它代表的值就是数值本身;
而引用类型的变量保存引用值,"引用值"指向内存空间的地址,代表了某个对象的引用,而不是对象本身,
对象本身存放在这个引用值所表示的地址的位置。
基本类型包括:byte、short、int、long、char、float、double、Boolean
引用类型包括:类类型、接口类型、数组。
值传递:
方法调用时,实际参数把它的值传递给对应的形式参数,函数接收的是原始值的一个copy,此时内存中存在两个相等的基本类型,即实际参数和形式参数,后面方法中的操作都是对形参这个值的修改,不影响实际参数的值。
引用传递:
也称为传地址。方法调用时,实际参数的引用(地址,而不是参数的值)被传递给方法中相对应的形式参数,函数接收的是原始值的内存地址;
在方法执行中,形参和实参内容相同,指向同一块内存地址,方法执行中对引用的操作将会影响到实际对象。
这里要特殊考虑String,以及Integer、Double等几个基本类型包装类,它们都是immutable类型,
因为没有提供自身修改的函数,每次操作都是新生成一个对象,所以要特殊对待,可以认为是和基本数据类型相似,传值操作。
Thread.join()方法可以实现,join()的方法就是先等待,在线程执行完毕之后才会返回
public class JoinRealize {
static class WorkersA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正在运行A");
}
}
static class WorkersB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正在运行B");
}
}
static class WorkersC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正在运行C");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for (int i = 0; i < 10; i++) {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new WorkersA());
thread1.start();
thread1.join();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new WorkersB());
thread2.start();
thread2.join();
Thread thread3 = new Thread(new WorkersC());
thread3.start();
thread3.join();
}
}
}
从Java SE2开始,就提供了四种类型的引用: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和虚引用。Java中提供这四种引用类型主要有两个目的:
1、可以让程序员通过代码的方式决定某些对象的生命周期;
2、有利于JVM进行垃圾回收。
强引用(StrongReference)
强引用就是指在程序代码之中普遍存在的,比如下面这段代码中的object和str都是强引用:
Object object = new Object();
String str = "hello";
只要某个对象有强引用与之关联,JVM必定不会回收这个对象,即使在内存不足的情况下,JVM宁愿抛出OutOfMemory错误也不会回收这种对象。
软引用(SoftReference)
软引用是用来描述一些有用但并不是必需的对象,在Java中用java.lang.ref.SoftReference类来表示。对于软引用关联着的对象,只有在内存不足的时候JVM才会回收该对象。因此,这一点可以很好地用来解决OOM的问题,并且这个特性很适合用来实现缓存:比如网页缓存、图片缓存等。
软引用可以和一个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如果软引用所引用的对象被JVM回收,这个软引用就会被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下面是一个使用示例:
import java.lang.ref.SoftReference;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oftReference sr = new SoftReference(new String("hello"));
System.out.println(sr.get());
}
}
弱引用(WeakReference)
弱引用也是用来描述非必需对象的,当JVM进行垃圾回收时,无论内存是否充足,都会回收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在java中,用java.lang.ref.WeakReference类来表示。下面是使用示例:
import java.lang.ref.WeakReference;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WeakReference sr = new WeakReference(new String("hello"));
System.out.println(sr.get());
System.gc(); //通知JVM的gc进行垃圾回收
System.out.println(sr.get());
}
}
运行结果:
hello
null
第二个输出结果是null,这说明只要JVM进行垃圾回收,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必定会被回收掉。不过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是指只有弱引用与之关联,如果存在强引用同时与之关联,则进行垃圾回收时也不会回收该对象(软引用也是如此)。
虚引用(PhantomReference)
虚引用和前面的软引用、弱引用不同,它并不影响对象的生命周期。在java中用java.lang.ref.PhantomReference类表示。如果一个对象与虚引用关联,则跟没有引用与之关联一样,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import java.lang.ref.PhantomReference;
import java.lang.ref.ReferenceQueue;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eferenceQueue queue = new ReferenceQueue();
PhantomReference pr = new PhantomReference(new String("hello"), queue);
System.out.println(pr.get());
}
}
要注意的是,虚引用必须和引用队列关联使用,当垃圾回收器准备回收一个对象时,如果发现它还有虚引用,就会把这个虚引用加入到与之 关联的引用队列中。程序可以通过判断引用队列中是否已经加入了虚引用,来了解被引用的对象是否将要被垃圾回收。如果程序发现某个虚引用已经被加入到引用队列,那么就可以在所引用的对象的内存被回收之前采取必要的行动。
被软引用关联的对象只有在内存不足时才会被回收,而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在JVM进行垃圾回收时总会被回收。
在使用软引用和弱引用的时候,我们可以显示地通过System.gc()来通知JVM进行垃圾回收,但是要注意的是,虽然发出了通知,JVM不一定会立刻执行,也就是说这句是无法确保此时JVM一定会进行垃圾回收的。
由于垃圾回收器是一个优先级很低的线程,因此不一定会很快发现那些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
举个例子,假如有一个应用需要读取大量的本地图片,如果每次读取图片都从硬盘读取,则会严重影响性能,但是如果全部加载到内存当中,又有可能造成内存溢出,此时使用软引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思路是:用一个HashMap来保存图片的路径 和 相应图片对象关联的软引用之间的映射关系,在内存不足时,JVM会自动回收这些缓存图片对象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有效地避免了OOM的问题。在Android开发中对于大量图片下载会经常用到。
首先定义一个HashMap,保存软引用对象:
private Map> imageCache = new HashMap
再来定义一个方法,保存Bitmap的软引用到HashMap
public void addBitmapToCache(String path) {
// 强引用的Bitmap对象
Bitmap bitmap = BitmapFactory.decodeFile(path);
// 软引用的Bitmap对象
SoftReference softBitmap = new SoftReference(bitmap);
// 添加该对象到Map中使其缓存
imageCache.put(path, softBitmap);
}
获取的时候,可以通过SoftReference的get()方法得到Bitmap对象
public Bitmap getBitmapByPath(String path) {
// 从缓存中取软引用的Bitmap对象
SoftReference softBitmap = imageCache.get(path);
// 判断是否存在软引用
if (softBitmap == null) {
return null;
}
// 取出Bitmap对象,如果由于内存不足Bitmap被回收,将取得空
Bitmap bitmap = softBitmap.get();
return bitmap;
}
使用软引用以后,在OutOfMemory异常发生之前,这些缓存的图片资源的内存空间可以被释放掉的,从而避免内存达到上限,避免Crash发生.
https://blog.csdn.net/arui319/article/details/8489451
会
相关文章:Android面试总结 – Android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