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壹默了然
1.
王妈退休了,吃完饭做完家务后,经常去附近的公园转悠解闷。
一天傍晚,到了王妈平时做饭的点,却迟迟不见王妈回来。女儿打她手机无人接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很是着急。正准备出门去找,刚走到电梯口,看到王妈喜滋滋地提着一小袋大米回来了,说是在一家公司免费领到的。
原来下午王妈在公园转悠时,碰到一家保健品公司在发宣传单,工作人员说只要去公司登记一下,就可以免费领取2斤大米。王妈就和几个大爷大妈一起赶去了那家公司,按要求填了一张表格,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和身份信息,随后就领到了东西,真的没花一分钱。
王妈是个非常节俭的人,又有点贪小便宜,经过这2斤大米的洗脑,开始对此类宣传深信不疑。
渐渐王妈收到很多宣传单,能免费领取很多小东西,什么毛巾、餐巾纸、鸡蛋、筷子之类的。王妈乐此不疲,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当锻炼身体了,经常跑几站路去各个地方领取,谁也劝不住。当然,也会经常花钱买回来一些号称对老年人有奇效的用品用具,什么血压器、按摩垫、磁疗仪等等,价格几十到几千不等。
中秋前夕,有家保健品公司的员工上门拜访王妈,热情地邀请王妈去参加茶话会,说是公司的公益活动,全程免费,请王妈一起去热闹热闹,不但有水果瓜子吃,有节目表演,还有奖品拿。
王妈跟随小区一帮子大爷大妈去参加了,傍晚时分,拿回来一盒鸡蛋、一块肥皂,说是在茶话会上答对问题获得的奖品。更显眼的是,王妈还带回来一大手提袋该公司推荐的保健胶囊,说是花了2000多元钱买了一个疗程,能吃三个月。
女儿说妈你又上当了,这牌子听也没听说过,可别吃出毛病来。王妈不满地说,公园里一起锻炼的很多人都买过,说吃了以后身体比以前好多了。
平日里这么节约的王妈,对这种疗效未知的保健品却如此舍得,出手如此大方,态度还如此固执,让女儿很是诧异,又拿她没办法。
2.
王妈女儿跟朋友说起这事,发现好多朋友都有类似的困扰。
朋友A说,我妈也这样,谁劝都不听,八千元买来一堆连厂家都没有的瓶瓶灌灌。我们现在只能对她经济封锁。
朋友B说,现在有帮人,专门蛊惑老年人,叫妈叫爹的那个亲,然后忽悠听课买东西。我老娘买了三根腰带,说是磁疗的,贵死了,我说几句,老妈还不高兴,说是替我们健康考虑,辜负了她一片心意……晕。
朋友C说,我家老爷子也如此,也许人家感情牌打得好。老年人心里空虚,碰到了嘴甜的,就往套里钻。
C的父母靠退休金过日子,平日里老两口连买根冰棍都舍不得,但是听说对身体有好处的保健品却一掷千金。几千块钱的螺旋藻、一万多块钱的床垫,几百元小的产品就不用说了。有的保健品吃了不舒服就给人了;有的开始还行,时间长了吃了没效果就扔到一边了,但没吃好也没吃坏;床垫就躺在那里,除了睡觉外,好不好使,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反正是买这些保健品的时候,推销员说的话都特别对心思,她父母也是抱着强身健体的愿望,几年下来花了十来万。
现如今专门针对老年人兜售各种保健品、医疗器械的“隐性”推销活动越来越多,包括免费讲座提供体检、免费参观厂房、免费出游等推销手段花样频变,而销售人员为了达到让老年人掏钱的目的,更是大打感情牌,无所不用其极。
《老有所依》是业内的良心。剧里专门讲述了利用老年人怕死崇尚健康养生的心态而衍生的“夕阳产业”,专门揭露了其中的骗术、内幕、流程。剧中有一点很真实,他们针对老人的心理会进行系统的培训,三句两句就知道你家庭情况,知道你最可能的诉求,可以“对症下药”。
而那些大爷大妈,在每日的关心中,会觉得这些推销员都是真正关心自己的人,都是有良心的人。推销员对他们好一些,他们就会对推销员掏心掏肺,把他们当亲儿子对待,心甘情愿被他们骗。这样的公司,这样的推销员,都是在拿良心换钱。
如果药物有效,为什么正规超市和药店都买不到?如果药物有效,为什么推销员会把你当做亲妈亲爸?如果药物有效,为什么推销过程像做地下工作一样?其实这些问题只要用正常的思维想一想就会立刻被证伪,只是老年人被洗脑之后就并非如此了。
3.
有调查显示,在全国1928个接受调查的家庭中,有近六成老人买过保健品,而在这之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老人消费数额在1000元至5000元之间,有五分之一的老人消费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有人说,中国最供需两旺的市场,当属老年人保健品市场。
中国老人向来以勤俭节约著称,为何越来越多的老人一掷千金痴迷保健品?是什么原因让老人在购买保健品的路上“执迷不悔”?
老人易被忽悠购买保健品通常有以下几种心理:
一是缘于对身体健康的焦虑。
谁对健康最重视呢,当然是老年人。老年人对疾病的恐惧也许是我们年轻人无体会的,这也是这些年来养生保健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衰老是健康的大敌,老年人因此就想通过购买保健品来延缓年老体衰,缓解内心对病痛的焦虑。
二是辨别能力不强。
老年人买东西一般喜欢通过电视、广播的广告或听身边人介绍,通常是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特别是来自“权威”专家的声音,这就导致老年人容易盲从。
三是希望得到关注。
有些老年人明知保健品价格不菲,也知道子女反对,但还是愿意花大钱去买,做出类似行为,或许是子女平时对老人关心较少,老年人希望以此来获得关注。
四是老年人的面子观念比较重。
研究发现,老年人自尊心比较强,比年轻人要爱面子,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许。有的老年人觉得,我都参加了别人的活动,享受了别人提供的服务,不买一些回家,心里会过意不去。于是,一些销售商就利用这点,用小恩小惠的方式来拉拢老年人。
另外,也与有些老年人经济能力比较弱、爱贪小便宜有一定关系。还有一些老年人,会觉得大家都相信了,自己不相信就是落伍,结果就跟着上当受骗了。
总而言之,由于老人大多不再从事社会活动,加上易患病、子女照料的疏忽,他们比一般人更加关注健康,愿意加倍付出金钱、时间和精力。只要对身体有好处,多贵的保健品也愿意买。而商家正是看到老人需要向人倾诉、有人陪伴的心理需求,组织各种活动,投入大量情感,让老人掉入圈套,自觉自愿购买各种保健品。
4.
痴迷购买保健品的老人普遍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容易受人煽动,加上老人分辨能力不及年轻人敏锐,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老年人如何避免上当受骗?应该从多个方面给老年人适当提个醒:
首先,从老年人自身来说,购买保健品时,要头脑冷静,三思而后行。由于自身信息判断能力比较弱,最好不要急于做决策。遇到别人忽悠和怂恿时,最好以“自己做不了主”之类的理由推托。
其次,家里人和亲戚朋友,要经常对老年人进行提醒,那些所谓的权威专家是不可信的,不要迷信所谓的“权威”。对于保健品厂商组织的保健讲座,审慎参加。
第三,正确对待面子问题,不要为了面子而购买。此外,老年人要避免陷入别人的圈套,能不贪小便宜,最好不要贪。
对老年人来说,对自身疾病有清醒的认识,应该去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或通过锻炼、运动等来调整。要多结交朋友,参加社区的文娱活动,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转移对身体不适的过分关注,若能培养兴趣爱好,更能有效化解孤独。
对子女来说,要注意跟父母的沟通方式,不要一听到父母花钱买保健品,就极力反对或完全纵容,应该耐下心来教父母如何理性购物。关键是,要花多些时间去陪伴他们,多多交流沟通,让那些不良商家的“感情牌”无处可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