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生命的阶段和生命的位置

印度教—生命的阶段和生命的位置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马克斯•缪勒说:假如我再问自己,对我们这些几乎完全受希腊人、罗马人以及闪族之一的犹太人的思想所教养的人来说,什么文献最有匡正的效果,而最需要它使我们内心生命更完美、更全面、更普遍,事实上是更人性化的一种生命……我会再度指向印度。

一提起印度,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瑜伽(yoga)。瑜伽这个词一度会令人想到披麻衣、满头乱发的人,一面身体扭成麻花般,一面炫耀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其实,瑜伽的一般定义是一种训练方法,用来引导人走向整合,或者结合成为一体。但究竟要整合什么、怎么走向整合呢?

印度教指出了四条道路:

通过知走向神的途径

通过爱走向神的途径

通过工作走向神的途径

通过身心训练走向神的途径

在生命过程中,印度教给出了生命的“四个”阶段和生命的“四种”位置。

生命的第一阶段为学徒期。他们8岁到12岁之间入会,一共持续12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学习,学生唯一职责就是储存知识以应付生命未来的大量需求。

生命的第二阶段开始于婚姻之后,他们称为家居期。这是生命的全盛期,生命的力量达到了顶点,兴趣和精力转向外围。生命可以从家庭、职业和个人所属的社区,这三方面的发挥来得到满足。所属社区的意思就是作为公民对社会的参与权。

当生命感官的愉悦以及生命游戏中的成就不再新鲜和刺激的那一刻到来,甚至在执行一项职责时也开始令人生厌,变得重复而乏味时,就是个人该朝向生命的第三阶段走去的时候了——即退休的阶段。

休斯顿•史密斯认为,有的人永远也不会走向生命的第三阶段。如果尘世的成就和权力的运用是最好的,那么中年的家居期乃是生命的顶峰。但是如果洞察和了解自己,能带来与这些相等或更多的回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生命之河缓慢流动时进入快乐之境了——生命的第三阶段。摒弃世俗的成功、成就、名、权、利以及感官刺激等肤浅浮躁的表象,开始自己真正内在修为的时刻。发掘“我”是谁,以及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那个“我”与之多年来亲密相处却仍然充满不可解释的怪癖、无可理喻的奇想以及非理性冲动的陌生人——其密秘是什么?

生命第三阶段的代表就是“林栖者”。

生命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云游者阶段。《薄珈梵歌》把他界定为“一个既不恨也不爱任何一切的人”。印度教把云游者比喻成一只野鹤或天鹅,处于那无边无际无限的天空覆盖之下。云游者完全从一切限制中释放,把有限的“我”持续的消解,不让他遮蔽无限。

你或许不能理解“一个既不恨也不爱任何一切的人”是什么人?你或许定义他们是一个既不会爱也不会恨的“冷血动物”。哦!这么看来,原来他们是“圣人”!

在世俗中,积极的人爱一切所爱;消极的人,恨一切所恨;唯有成为自我者,才爱憎分明。

印度教中以承认在对社会做出最佳贡献以及发挥自己潜能上,对人划分了四种类,即是生命的“四种”位置,也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

第一种姓是婆罗门或是见者。他们内省,有强烈欲望要去了解以及凭一种敏锐的直觉要去掌握人生最重要的价值,这些人是文明在知识上和精神上的领袖。在印度社会中,其社会功能就分配在哲学家、艺术家、宗教领袖以及教师等职业中。

第二种姓是刹帝利或叫做行政人员。他们乃是天生的行政人才,有组织群众和计划的才能,并能尽力让他人发挥其才能。

第三种姓是吠舍或叫做制造业者。他们是工匠和农民,善于制作生命之所赖的物质成品。

第四种姓是首陀罗。其特征是跟随者或仆人,又称为非技术性劳工。这些人如果要为自己开辟前程,长期训练自己,或独立从事营生,就会一败涂地。他们的注意力是相对的短暂,不愿为了未来的报酬而在眼前牺牲得太多。但在监督之下,他们却能刻苦的工作及忠诚的服务。这种人为别人工作远比独立自主来得更好更快乐些。我们带着民主与平等的情怀,是不喜欢承认有这种人的,但是正统的印度教徒回答:你喜欢不喜欢并不是重点,问题是人们实际上是什么。

印度在种姓之间绝对没有平等可言。每一种姓皆自我管理。每一种姓之内是有平等、机会及社会保障。印度没有把民主与平等主义混同,他们的权利和责任是成比例的一种状态。在工资和社会权利上,第二种姓是最高的;在荣誉和心灵力量上,第一种姓居高。在印度教规中,下等种姓的首陀罗,被当成小孩对待,人们认为不该对他们期望过高。在印度,下等种姓是不受高等种姓的许多形式所约束的。

用现代眼光看,理想的种姓是这样的:社会级别最下面的是守成规的阶级,他们可以忍受一种重复不变的工作(如果你忍受不了一种重复不变的工作,恭喜你,上升了一个社会阶层),可是他们的自我管控有限,不会为了长远的利益来延迟眼前的享受。第二阶级是技术层。第三阶级是管理层。第四阶级是最高阶层,其所重者就是受人尊敬而非酬薪,他们对财富和权利无动于衷。这一阶级的人拥有足够的意志力来对抗干扰知觉的自我主义和各种诱惑。他们之所以能得到尊敬,是因为其他人承认自己缺乏这种自制以及见者所告知他们的真理(也有例外,看不见见者,更看不见自己)。我们得承认,见者可以清楚其他类型的人只能去猜测的东西。

印度有严格的种姓制度,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印度,用一句讽嘲的话总结:“这个国家在社会形式上是最不包容的,但是在观念领域上却是最包容的”。

看到这篇文章,希望你能了解印度,并能喜欢上他。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印度教—生命的阶段和生命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