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 产品概述
1. 产品简介
2. 目标人群
3. 市场份额、App Store排名及下载量
二、 产品分析
1. 产品框架图
2. 产品功能
3. 商业运营
三、 产品体验和未来规划建议
四、 竞品对比与分析
1. 基本信息对比(图表)
2. 网易云音乐的优势举例
3. 网易云音乐的劣势举例
五、 总结
一、 产品概述
产品名称:网易云音乐
体验版本:4.1.2
设备型号:iPhone 6s Plus
操作系统:iOS 10.3.3
体验时间:2017年8月19日
Slogan:音乐的力量。听见,好时光。
1. 产品简介
网易云音乐是一款由网易开发的音乐产品,依托专业音乐人、DJ、好友推荐及社交功能,在线音乐服务主打歌单、社交、大牌推荐和音乐指纹,以歌单、DJ节目、社交、地理位置为核心要素,主打发现和分享。
产品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功能:音乐播放、乐评、歌单推荐、主播电台。
音乐播放:音乐播放器类软件的标准功能,界面设计比较简约,功能按钮一目了然,优于同类软件QQ音乐(详见:竞品对比)。
乐评:乐评是网易云音乐初期的一大特色和一个核心功能,用户在评论区分享对歌曲的见解和故事,加上网易对于这一功能的大力推广和营销,使其成功吸引了很多新用户。
歌单推荐:独一无二的个性化推荐和私人FM是网易云音乐的特色功能,也是广受用户好评的一个功能,通过数据收集和独特的算法分析推荐歌单给用户,再从推荐歌单中用户收藏和点击喜爱的歌曲中推荐相似歌曲,从而形成个性化推荐循环。
主播电台:给用户一个展现自己想表达的东西的机会,让每个人都可以向他人分享自己的音乐,人人都可以当音乐电台主播。
2. 目标人群
网易云音乐选择的目标人群是音乐喜好程度较高,即不单纯的满足于听音乐的基本功能,更期待从听音乐的衍生服务中获得更多体验,或是发现更多自己喜欢的音乐、对音乐社交有较高需求的,年龄偏青壮年的用户,多集中在18-25岁左右的年轻人群体中。
这是当下对于时尚认知和音乐品味都比较独特且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喜好风格的时期,选定这一时期加以个性化推荐服务,让用户对网易云音乐产生依赖,以培养用户的忠诚度。
3. 市场份额、App Store排名及下载量
2016年7月26日网易云音乐官方微博表示,网易云音乐的总用户已经突破两亿。
其中活跃用户达到4189.41万人。
但可能由于上线时间不长的影响(2013年4月23日),导致用户积累量不大,在当下版权时代,曲库深度也远远赶不上QQ音乐、酷狗音乐等老牌软件。在2016年移动音乐应用市场份额仅占1.92%。
网易云音乐在大陆App Store总榜排名第29名,在音乐类畅销排行第3名,仅次于QQ音乐和酷狗音乐。
网易云音乐目前可达到日均11万左右的下载量,近一年的下载量预估总计超过3986.9万。
相较于国内老牌的音乐软件 酷狗音乐(2004年)、QQ音乐(2005年2月)、酷我音乐盒(2005年8月),网易云音乐(2013年4月)进入市场时间晚了将近十年,用户积累量、乐库深度等都远不如几大老牌软件,故在应用市场份额占比较少情有可原。但可以发现网易云音乐自上线以来活跃用户数量和下载量上升速度极快,短短三年就达到了两亿活跃用户,这一方面说明它的几大特色功能对用户吸引力很强,另一方面表明它的上升空间还很大。
二、 产品分析
1. 产品框架图
网易云音乐的主要框架由发现音乐、我的音乐、朋友和帐号四部分组成。发现音乐界面同时作为主页,展示歌单推荐和其他的精选放送内容。我的音乐是管理私人歌单收藏和下载的位置。朋友界面展示了社交类的关注以及相关动态。帐号则整合了个人信息、系统设置、会员、分享等多个与个性化有关的界面。
产品功能的优先顺序:听音乐>歌单收藏≥个性化推荐>音乐评论>社交分享
2. 产品功能
(1) 个性化推荐
作为网易云音乐重点打造的核心特色功能,个性化推荐位于网易云音乐首页(发现音乐界面),其中的“私人FM”、“每日歌曲推荐”、“歌单推荐”都是个性化推荐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易云音乐的个性化推荐使用的是潜在因子(Latent Factor)算法,用元素去连接用户和音乐。每个人对不同的元素偏好不同,而每首歌包含的元素也不一样。(知乎@Nick Lee)
收集用户的历史播放以及歌单歌曲收藏数据,通过整理分析用户的播放量和类型偏好做出精准而又对用户胃口的推荐,从而成功达到提高用户留存率的目的。根据用户对于这一功能的使用率和App Store的评价,个性化推荐成为了网易云音乐受到广泛好评的一个重要原因。
笔者也是网易云音乐的深度中毒用户,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个性化推荐每日的推荐单曲,丰富的数据、优秀的算法和精准的推荐,每一首推荐给我的歌曲都仿佛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2) 排行榜
音乐软件中较为普遍的功能之一,相较于其他音乐平台并没有做出很大的创新,其中的云音乐官方榜采用的排行算法也比较普通。
比较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针对用户所开设的用户榜,分为音乐达人榜和音乐新人榜,具体的排名方式还没有去尝试和探究,但相信这种排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类似于“直播间送礼物冲人气”的粉丝推荐,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云音乐品牌的推销。
(3) 歌单
网易云音乐有一个特点,重视“歌单”的概念,主打歌单的推荐和收藏。歌单少部分由官方或音乐人创建,大部分由用户自己创建,作为音乐播放列表或个人收藏夹使用。
在经过大量的用户推荐和收藏分享之后,有相似点的歌曲以歌单的形式聚集在一起,再被推荐或筛选出现在其他用户的“歌单”界面中。
反观在其他同类软件(QQ音乐等)使用类型筛选后得到的通常是一系列单独的歌曲。
个人认为采用这种歌单方式进行筛选的优势在于:
一是由于歌单大部分由用户自行创建,在筛选后听歌品味和种类在歌单上就会有很大的重合,歌曲整合在歌单里能够增加用户体验(一首接一首的不断听下去);
二是歌单化的筛选方式有利于网易云音乐个性化推荐的数据收集,歌单代表歌曲类型,而其中的歌曲又有微小的差别,在用户的单曲收藏行为上便可以进一步优化潜在因子算法。
(4) 主播电台
主播电台是一个把机会交给用户的特色功能,用户可以在这里上传自己的深夜小故事、翻唱作品、音乐见解等。让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可以被他人聆听的“音乐人”。也可以让普通用户在这里找到从大众音乐人那里得不到的独特音乐享受。
(5) 乐评
乐评是网易云音乐另一个重点打造的特色核心功能。
不同于其他音乐软件的“音乐评分”功能,网易云音乐完完全全的抛弃了这一功能,而将重点放在了“音乐评论”上。
不同于评分时的惨烈厮杀和粉丝撕逼,乐评区仿佛一个逗比而又温馨的小世界。用户在这里分享自己对于歌曲的见解,时而抖机灵讲段子,有时又讲述自己的悲伤过往或是温馨小故事。
对于这一功能,我从乐评中收集了一些用户意见:
现在听歌前要先打开评论看一看,结果半小时过去了,发现自己还没点播放键。(@友谊的巨轮)
本来只想找一首歌,评论区让我找到了其他的十几首歌…现在抖腿到停不下来了(@羊咩咩宇宙最可爱)
可见网易云音乐在打造用户聆听音乐的氛围上下了很大功夫,且乐评的确是一个可以引起用户共鸣并进一步吸引用户的功能。
不足之处:这里也体现出网易云音乐把重点打造的功能侧重于“听音乐”的衍生产品上,而不是“听音乐”本身,这或许会喧宾夺主,干扰的用户使用它的初心“听音乐”,进而影响用户体验。
(6) 社交动态和附近
在这里展示的是用户在网易云音乐中关注的人所发布的动态和分享的歌曲歌单,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类社区化社交功能。
3. 商业运营
(1) 从小众群体做起,打造用户基础(部分来自知乎@炸乌鸦面)
网易云音乐初期的用户来自于喜欢小众音乐的用户,也不仅仅是“民谣”和“摇滚”圈的人,而是被QQ音乐等巨头所抛弃的所有用户。而网易云音乐在上线初期的市场行动,便是抓住了这些人的需求,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收到重视的”。
同时开展了许多针对“小众圈”的音乐活动,以小众音乐群体的口口相传打响口碑,同时刚好赶上2014-2016年的中国民谣市场复苏,一时间网易云音乐为众人所知。
(2) 地铁Touch活动
将100部安装了网易云音乐的Touch放置在地铁站,唯一的承诺是下班后归还。这一活动将一次营销行动扩大到社会道德层面,广泛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从而使公众的注意力聚焦在主体“网易云音乐”。
在宣扬社会公德的同时,也宣传了自身品牌。
(3) 网易云音乐“乐评地铁”
“痛地铁”在世界各地都非常常见,将明星、电视剧、动漫人物喷绘在地铁上以达到宣传的作用。而网易云音乐巧妙地利用了自身品牌的一个突出点“乐评”,让公众感到眼前一亮的同时,也在推销网易云音乐的这一大特色。
个人认为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营销,打响品牌的同时,突出了网易云音乐的一大特色功能“乐评”。
三、 产品体验和未来规划建议
1. 继续优化个性化推荐算法,减少因误点而污染推荐数据的情况发生
目前个性化推荐已经作为特色吸引了很多用户,但是多数用户反映的一个问题是:当用户误点击了某首歌曲或误收藏了某个歌单,会导致今后的推荐数据库被污染,推荐歌单中出现少量误点击的歌曲类型,在用户不知情情况下再次被点击,导致情况进一步恶化。
解决办法:当用户手动将某首歌曲从最近播放清单中删除时,这种用户行为就应当被计为是标记“误点”的一种方式,从而减少错误推荐的情况出现。
2. 对于MV重视度不够,忽视了部分MV热爱群体的需求
在网易云音乐的一级菜单以及二级菜单都找不到有MV分区的入口。唯一的一个较为明显的入口是首页隐藏在下滑界面较下方的“推荐MV”的扩展菜单里。对于很多对MV的观赏需求比较大的音乐人粉丝,这就是一种很不友好的设计。
解决办法:在发现音乐的顶部二级菜单中加入MV的分区,与“歌单”、“电台”等并列出现。
3. 排行榜功能过于普通,无法引起用户点击兴趣
音乐排行榜无处不在,这一项功能和其他音乐软件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完全没有特色和创新,但却又将其作为首页上的一个重要显眼位置上的二级菜单,实在是不应该不应该呐。
解决办法:加入具有“网易云音乐特色”的排行榜,比如最近一个月乐评点赞最多的歌曲排行、最近三天被推荐给其他人最多次数的歌曲排行等。
4. 社交动态功能实用性不高
网易云音乐的初衷应该是将社交分区作为音乐品味相投、互相关注的好友之间分享歌曲、互推歌单、发表音乐心情的区域。但由于关注功能在音乐软件中的弱化,用户不方便在评论区关注他人,也不记得去关注歌单的创建者,失去了第一级“关注”,后续的用户社交行为也无法展开。而变成了关注音乐人,音乐人发布歌曲动态的地方。
解决办法:一是去掉普通用户的动态分享,作为单纯的音乐人和独立歌手的动态分享和歌曲相关信息发布区域;
二是优化关注的操作,可以考虑使用小的加号放置在评论区头像边缘或下方作为关注标识,让普通用户在评论区、歌单首页的“互粉”更加快捷方便。
同类软件对比:QQ音乐取消了之前的动态分享功能,改为关注音乐人,获取音乐人最新单曲和专辑的相关发布讯息;关注好友,浏览好友的收藏列表和最近聆听的音乐。
5. 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音乐软件公司的“转授权合作”,重视版权
2017年8月8日腾讯公司正式起诉网易云音乐侵权,中止了与其的“转授权合作”。最直观的表现是大量用户发现歌单中部分歌曲变成了无法播放的灰色标识,大量歌手的歌曲成批下架。腾讯这一次中止转授权合作,对于网易云音乐也是一个巨大的创伤。
解决办法:加强与腾讯QQ音乐的合作,当下版权时代音乐软件的“转授权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四、 竞品对比与分析
1. 基本信息对比(截止至2017年8月27日)
2. 网易云音乐的优势举例
(1) 播放界面简洁不繁杂(相较于QQ音乐)
网易云音乐的均衡器、音质调整、观看MV均统一放进扩展菜单里。
歌词界面很干净,能更专注于欣赏歌词,为此将歌词报错、修改字号等功能放在了偏右上角不影响歌词主体的“更多”按钮中
QQ音乐专辑封面的界面按钮过多,显得屏幕空间狭窄
歌词界面有些过于杂乱了,弹幕、K歌、翻译、歌词调整等功能按钮和歌词挤占空间,影响观感
(2) 私人FM功能体验流畅、推荐准确(对比虾米音乐私人电台)
网易云音乐的私人FM做的更纯净,更贴合私人FM的随机推荐特点。界面简单,感觉就像好声音现场,喜欢就点爱心收藏,不喜欢就点垃圾桶丢掉,关注于歌曲的本身,同时也提供了右下角的乐评作为参考。
虾米音乐的私人电台中会反复出现自己已经收藏过的歌曲(如图),而且将乐评直接放在歌曲下方会干扰到用户的第一感觉。
3. 网易云音乐的劣势举例
(1) 随着乐评功能的火爆,乐评专业度下降,变得过于随意(对比虾米音乐)
网易云音乐的乐评主打用户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也就是分享自己听歌所想,而不是对歌曲多么专业的评价。这导致现在评论区抖机灵、讲段子的评论盛行,而且一些错误的科普被顶上去(因为没有踩的功能),科普的专业程度也比较低。
虾米音乐的乐评显然是用心去做、用心去审核的,高赞的音乐科普评论专业程度高。
(2) 失去版权,大量歌曲下架,流失用户(对比QQ音乐)
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最近的侵权纠纷导致一大批热门歌曲从网易云音乐下架。
这些热门歌手的一些其他歌曲下的乐评中有大量用户表示要转投向拥有版权的QQ音乐。
五、 总结
音乐软件的市场一直战火纷飞,由于QQ音乐等几大巨头从大陆互联网时代的早期就已经进入并且霸占互联网音乐市场,对于网易云音乐一类的后起之秀并不友好,唯一打破包围圈的方式网易云音乐已经做到了,就是打出不一样的特色牌。
网易云音乐更多的是把音乐当内容来运营,网易云音乐有社交的功能和属性,音乐与评论、音乐与社交、音乐与主播电台等,更多是一种围绕音乐在做泛音乐的打法。可是这种泛音乐化的特色也有它的弊端。
作为网易云音乐最大的竞品 QQ音乐,凭借着多年来积累下的用户数量优势和行业知名度,一直在探索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主要的有会员付费、广告、版权转授权等,其他还有数字专辑、演出票务等创新性商业模式。网易云音乐很大比例的内容是购买腾讯的转授权,腾讯相当于做了版权的二次分发服务。
“网易云音乐通过转授权的形式获得版权是很危险的。用户体验的核心还是音乐作品本身,如果没有这个内容,做再多的延伸和周边内容也意义不大。”(文化产业评论主编 朱嘉)
尽管在形式上网易云音乐通过创新,拉拢了一大票的用户,但这批用户能不能像酷狗音乐,QQ音乐这些积淀已久的音乐软件用户一样,禁得起商业时代版权大潮的冲击而不会倒向其他音乐公司,是网易云音乐当前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抛开商业市场回到产品方面,网易云音乐凭借其与众不同的泛音乐化服务,成功的做好了个性化推荐和乐评两个核心而又富有特色和发展空间的功能。如何进一步利用和开发这两个特色功能,也是今后网易云音乐发展的一个议题。
针对其他功能,如何将他们做的有“网易云音乐特色”,而不是如同当下App Store快速死亡的一大批音乐软件的千篇一律,相信网易云音乐,可以做到。
2017年8月19日
以前没有书写产品体验报告的经历,还望各位海涵,多多提出意见。
张炜伦,就读于厦门大学软件学院,厦门大学贝壳网络文化工作室产品组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