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叶新媒体的产品系别树一帜,从早期的每日壁纸杂志,到iWeek系列,再到最近的iCity。先抛开产品设计不谈,他们为生活做产品,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敬佩和感动。因此想到做个产品复盘系列,致敬偶像!
四叶草这么多的应用,商业模式主要以展示型广告和自家应用导流为主,没有太多可说的,因此文章主要写产品设计这块。
iCity这款App最早我是在微博上看到内测信息的,当时没有参与内测,本以为是一个跟城市周边相关的产品,直到最近安装和静静打开后,才发现是一个日记类应用。看来又是一款从自身需求出发的产品。它综合了Twitter、Lofter、微博和四叶草系App的特点,UI精美,交互简单优雅。
说到随手记录东西,我的经历实在是曲折。从毕业后买了手机开始,先是记在本地备忘录,然后经历了备忘录→印象笔记→Evermeno→Quip→Lofter→豆瓣→Twitter→,在主流社交网络上记录东西不太现实,因为你的读者群太复杂了。这些随手记的东西,一般是自己的私密想法,有长有短,有苦有甜。目前主力是Lofter和,Evermeno.
随手记早期解决的是记录的便利程度问题,中后期解决的是私密圈子的问题,它和树洞还不一样,树洞更强调大胆的记录,但缺乏互动,有的只是情绪随着文字宣泄后的释然。早期在豆瓣上记录的时候,最早记录起来觉得挺新鲜的,但慢慢会丧失动力,因为私密记录只是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但宣泄后,其实Ta还需要共鸣和交流,不是广场式的人人都可评论,而是一对一的私密交流,或者小圈子的朋友交流。这种私密圈子,在后期不但能维持用户继续发表内容的热情,也能让用户说完想说的后,能够获得小圈子的交流。
一、产品本身
1、相关角色:用户、四叶草团队
目标用户:年轻群体、学生、文艺青年
2、MVP框架:用户记录生活和交友的小众平台,四叶草团队收编旗下App用户,统一账号管理的小众社交平台。
3、用户体验要素分析:
【战略层】:产品目标和用户目标
产品目标:四叶草旗下的应用群里,有许多本地工具类,不需账号登录也能用,而现在iMuseum这种有个人主页,需要账号来提升用户体验的应用,已经支持通过iCity账号登录了。也许在以后四叶草的用户使用了四叶草的哪些App,又产生了哪些内容,都可以同步给更新到iCity账号中,自然也能在iCity的个人信息流中展示出来,丰富内容的同时,还能宣传自家产品。目前,iCity还只提供了让用户去手动添加个人社交网络等信息。早期,iCity将专注提升随手写日记的用户体验,后期则是打造一个真正属于四叶草用户,打通旗下多款App账号的个人主页。
那iCity存在的前提和边界是什么呢?
iCity的用户以四叶草的老用户是前提,在“世界”这一栏中发表内容的多为内部用户和内测用户。
市面上替代应用也不少,Lofter、Same、念、豆瓣等。对综合社交型App,比如lofter,日记记录往往只是一个分支功能,iCity则主打记录和轻社交,而且目前没有运营,核心用户的培养和普通用户活跃会是一个挑战。
缺乏核心用户,内容的持续生产和传播就会是一个问题,最终维护一批忠实老用户足矣,这是边界。当然,作为众多四叶草App中的一个,背负的商业压力自然不用像现在的Lofter一样,在信息流中插入购物广告,也许以后会是精美图片和广告,当你现在去看看MyWeather在今日天气中展示了每日珠宝杂志的广告后,也就不会觉得惊讶了,这种互相导流和推荐很自然。
用户目标:早期是方便快捷“安全”的记录,后期是私密圈子和互动。
【范围层】、【结构层】:功能和内容,及其细分
功能:按用户使用场景可分为
1、账户注册/登录:邮箱注册,用户名登录
2、发表内容:公开/私密,保存草稿
3、信息流展示内容:所有人的内容、朋友间的内容
4、对内容的操作:浏览、评论、标记喜欢、分享
5、消息提醒/发送:评论和私信
6、个人主页:个人资料展示、动态展示
7、社交分享:添加好友、分享应用、讨论版
8、其它:比如设置、下拉刷新动画
内容:
1、文章列表/详情:按发表时间排序
3、好友列表:按昵称首字母排序
4、消息列表/详情:用户消息、系统消息
5、个人动态:
6、个人资料:昵称、图片、15项问答等
【框架层】:界面、导航、流程和交互
1、账户登录注册
内容型应用多半允许用户未登录也能浏览部分内容,iCity也一样,有几处值得分享下:
(1)移动应用的新用户引导画面,意义没以前那么大了,而且以前的实现方式不够友好,都是全屏大图的切换,PM希望用户能多看看这些引导画面,好明白这个应用怎么用,不至于上手困难,导致第一印象不好。而真实场景是,新用户装了应用后,往往急于看看这个好不容易下载安装的应用到底是什么样子,于是快速翻看引导画面,进入主界面。PM想了下,用户如果真不想看,那应该让他能选择不看,于是给了个跳过按钮。
这事到这就开始纠结起来了,一方面,PM辛辛苦苦搞的引导画面,是希望它能达到让用户快速入门的目的的;另一方面,用户也不是不想看,只是首次打开时的场景下,往往更急于进入主界面。说白了,就是场景不匹配的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有几种:
a. 缩小引导画面,让用户可立即操作,不管是登录注册,还是先随便看看,同时也展示引导内容。这样用户既可在使用产品前期就完成登录或注册,也可以先看看内容后,再决定是否登录注册(比如Lofter);
b.没有引导画面,用户进入主界面开始操作时,在相应场景下先触发登录,若登录后操作则展示相关的引导(比如“抱抱”/lofter)
a和b其实大同小异,对引导界面来说,最好的优化自然就是没有引导界面,同时仍能达到PM当初的目的。iCity采用的是a方案,应用安装完打开后,左右侧滑,就能切换引导内容,告诉你这个应用是来写日记的,可以和朋友一起写等。页面下方是登录/注册按钮,若不想注册登录,可以先随便看看。
(2)不支持第三方账号登录,PM希望你有一个属于自己的iCity账号,甚至就是四叶草用户的账号。另外,方便四叶草老用户的设计来了,如果你安装了四叶草其他需要登录账号的App,比如imuseum,这类App本身是支持使用iCity账号登录的,因此当你在iCity中打开登录/注册界面时,应用会自动检测本地是否有其它已登录iCity的四叶草应用,从而展示头像,点击后即可登录成功,简单方便。
(3)注册和登录按钮,点击后打开相应界面的过渡动画,简单直接,登录界面的按钮颜色和引导界面上的登录按钮颜色一致。
(4)登录界面中,用户名或密码错误时,文本输入框会有红色外发光效果,同时从页面顶部下滑出错误提示面板。云朵的微动效增添了几分生机。
(5)进入主界面中触发的登录/注册界面,和起始页的登录/注册界面不一致,虽都有引导内容,但保持一致也许更好,也能减少开发成本。
2、发表内容
这里有几处纠结,在发表内容的过程中,我的脑海里闪过了豆瓣、lofter、twitter和微博...
(1)多入口问题,底部的第一个tab给了日记本,这个界面可以迅速记录东西和查看自己以前发的状态,但这个功能,其实又和第3个tab(钢笔)重复。如果说钢笔tab是全局记录东西的入口,那为什么还要保留日记本tab,分入口?
可能的一个原因是,日记本tab就是展示用户写过的所有日记和快速写日记的界面,顶部也展示了这个界面的标题是“iCity 我的日记”。但说实话,iCity跟写日记之间的关联性很弱,同时给用户看他以前写过的日记也无关紧要,拿我自己在evermeno上记东西的经历来看,偶尔才会打开就为了翻翻以前写的东西,更多时候还是直接写新东西。想看的话,可以去个人中心浏览。
对比lofter可以看到两款应用结构类似,lofter第一个tab给了用户关注人的信息流(类似iCity中的朋友),因为它的用户的主要场景还是浏览朋友们发的信息,像我这种单纯在lofter上记录东西的比例较少。而iCity用户的主要场景还真的就是写日记,只要想写日记时,就能想到iCity,打开它立即开始写,但也不需要看之前写过什么。
如果到时PM跟你说纯粹是因为底部tab要对称,你也不应该惊讶。钢笔按钮,去不去掉都行,去掉的话符合逻辑,不去掉的话,增加写日记的便利。日记本tab符合主场景,应该保留。
(2)发表内容的输入框很简洁,同时有草稿箱可自动保存您输入但未发表的内容,发送内容时,可以选择权限,公开/仅好友/私密,这个类似豆瓣上写日记。
(3)声效感人:点击钢笔按钮自带声效,联想到以前写日记时,先把笔帽扯掉时的声音;点击发送按钮时,类似iOS上发信息时的声效,赞!同时界面顶部会显示发送进度,碰到图片较多时,还可点进去查看每张图片的上传进度。
3、内容展示和内容操作
用户浏览内容都是点击小地球按钮(第二个tab)进入,可浏览的内容包括所有的和朋友的,当然用户自己发表的内容都会同时出现在这两栏里。浏览的过程中,脑子里闪过了Twitter、Instagram...
首先是图片展示模板,一行最多3张,等宽等间距排列,靠边的图片贴齐屏幕边缘,超过了背景的宽度,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力,文章背景高度随内容多少自适应。
其次是类似Twitter的昵称+ID展示,有种用墙外产品的感觉...发表于X分钟前,X小时前,当用户有对这条文章操作时,随即就会更新到最新的已发表时间。
已发布的内容不能重新编辑,只能修改权限。
4、消息提醒/发送
用户间可以互相发送的私信、对文章的评论、回复别人的评论、文章被别人喜欢了、被人关注以及系统消息,这些构成了iCity上所有的消息类型。
目前文章相关的消息和私信是分开的,个人觉得可以合并到一块,放到消息tab中去。而消息tab这个界面,可以将分通讯录和消息两个子tab,消息界面中包括:私信、@我、被关注、系统消息。
5、个人主页
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两个设置按钮,可以去掉页面中间的,因为不是经常使用。个人页面的亮点自然是通过15各问答来展示的Po主个人信息了,基本上可以帮助他人来了解你。大头像的冲击力挺强,整个页面简洁干净。
6、社交分享
分享的内容包括两部分:
(1)文章详情,可以截屏+下载引导图的形式分享到各个社交平台。如果带个二维码就更好了。
(2)分享个人账号,在个人主页点击分享按钮,即可截下个人头像和昵称的图片,分享到社交平台上去。
这两个分享细节做得很赞,非常清楚分享是为了什么,以及通过个性化的分享内容,一方面刺激用户分享的完成,另一方面也能把潜在人群转化过来。
7、其它
下拉获取卷轴、下拉同步时空、下拉获取时间线,这些带龙猫元素的下拉刷新动画在不同界面中出现。点击标记喜欢、发送等按钮后,都有及时/对应的声效反馈,给人惊喜。
【表现层】
iCity的UI清爽干净,是我喜欢的类型,无多余元素,在扁平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仍有圆润立体的元素,有质感。对喜欢记录东西的朋友来说,洁白无干扰的UI,应该和写作能天然搭配,值得一试。
二、产品外的相关因素
运营:
1、目前这块是缺乏的,在“世界”一栏下,可以做内容引导或有意思的专题等,增加互动,而且目前内容领袖们还需抓紧带一带新人。
2、已经有发广告的跑进来了,内容审核这一块要严格,目前对每个用户,每条日记,每张图片,都可以举报和屏蔽,用户可以比较方便的共同维护内容环境。
3、iCity的分享功能做的很好,包括分享应用和分享日记,主要以分享日记为主,但这个分享量的前提是内容值得分享,而这个又回到了核心用户的培养和好内容的曝光及引导上。分享到社交网络后,都自带应用宣传和分享者信息,比一般的文案分享效果要好。
推广:这是头一次没在四叶草App中看到直接广告位曝光自家其它应用...虽然在设置中也可以点进去看到,我了解这个应用也是在微博上,目前还没见到有过多媒体曝光,也许从版本号0.1.1 build 124可以看出来吧。(更新:版本已更新)
技术:
1、内置浏览器,兼容用网页来展示的内容,比如系统消息中可以打开iCity网页版,产品讨论版等,特别好奇,iCity网页版还特意做了移动端的适配...
2、文章列表的自动更新,不止于微博ajax式的提醒你有多少条新内容,点击刷新,若正在列表页,当该列表页有新内容时,会直接加载出来,这也可能跟目前内容还不是太多有关。
3、通过微博寻找好友时,调用的接口显示的应用名称是另一款应用”倒数日“...
4、Wi-Fi环境下的高清图片是一个亮点,从每日壁纸杂志,到idaily,高清图片一直是特色之一。
三、重设计
一些小模块就没有画了,比如设置等,画完后,深感iCity还是有很多想法和亮点的,从中也收获颇多。嫌看图麻烦的可点击链接查看:iCity重设计by小鸟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