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h工作原理详解

一 、Ceph概述

1.  一个Linux PB级分布式文件系统,Linux持续不断进军可扩展计算空间,特别是可扩展存储空间。Ceph 加入到 Linux 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文件系统备选行列,它是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能够在维护 POSIX 兼容性的同时加入了复制和容错功能。

2.Ceph 可以同时提供对象存储(RADOSGW)、块存储(RBD)、文件系统存储(Ceph FS)三种功能,以此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

3.优点:  可轻松扩展到数 PB 容量,  对多种工作负载的高性能(每秒输入/输出操作[IOPS]和带宽),  高可靠性。不幸的是,这些目标之间会互相竞争(例如,可扩展性会降低或者抑制性能或者影响可靠性)。Ceph 开发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概念(例如,动态元数据分区,数据分布和复制)。Ceph 的设计还包括保护单一点故障的容错功能,它假设大规模(PB 级存储)存储故障是常见现象而不是例外情况。最后,它的设计并没有假设某种特殊工作负载,但是包括适应变化的工作负载,提供最佳性能的能力。它利用 POSIX 的兼容性完成所有这些任务,允许它对当前依赖 POSIX 语义(通过以 Ceph 为目标的改进)的应用进行透明的部署。

二、 Ceph架构

1. Ceph 生态系统可以大致划分为四部分(见图 1):客户端(数据用户),元数据服务器(缓存和同步分布式元数据),一个对象存储集群(将数据和元数据作为对象存储,执行其他关键职能),以及最后的集群监视器(执行监视功能)。

Ceph工作原理详解_第1张图片

2. 如图 1 所示,客户使用元数据服务器,执行元数据操作(来确定数据位置)。元数据服务器管理数据位置,以及在何处存储新数据。值得注意的是,元数据存储在一个存储集群(标为 “元数据 I/O”)。实际的文件 I/O 发生在客户和对象存储集群之间。这样一来,更高层次的 POSIX 功能(例如,打开、关闭、重命名)就由元数据服务器管理,不过 POSIX 功能(例如读和写)则直接由对象存储集群管理。

3.另一个架构视图由图 2 提供。一系列服务器通过一个客户界面访问 Ceph 生态系统,这就明白了元数据服务器和对象级存储器之间的关系。分布式存储系统可以在一些层中查看,包括一个存储设备的格式(Extent and B-tree-based Object File System [EBOFS] 或者一个备选),还有一个设计用于管理数据复制,故障检测,恢复,以及随后的数据迁移的覆盖管理层,叫做 Reliable Autonomic Distributed Object Storage(RADOS)。最后,监视器用于识别组件故障,包括随后的通知。

Ceph工作原理详解_第2张图片

三、 Ceph组件

1.   了解了 Ceph 的概念架构之后,您可以挖掘到另一个层次,了解在 Ceph 中实现的主要组件。Ceph 和传统的文件系统之间的重要差异之一就是,它将智能都用在了生态环境而不是文件系统本身。

 2.  图 3 显示了一个简单的 Ceph 生态系统。Ceph Client 是 Ceph 文件系统的用户。Ceph Metadata Daemon 提供了元数据服务器,而 Ceph Object Storage Daemon 提供了实际存储(对数据和元数据两者)。最后,Ceph Monitor 提供了集群管理。要注意的是,Ceph 客户,对象存储端点,元数据服务器(根据文件系统的容量)可以有许多,而且至少有一对冗余的监视器。那么,这个文件系统是如何分布的呢?

Ceph工作原理详解_第3张图片

3. Ceph客户端--  因为 Linux 显示文件系统的一个公共界面(通过虚拟文件系统交换机 [VFS]),Ceph 的用户透视图就是透明的。管理员的透视图肯定是不同的,考虑到很多服务器会包含存储系统这一潜在因素(要查看更多创建 Ceph 集群的信息,见 参考资料 部分)。从用户的角度看,他们访问大容量的存储系统,却不知道下面聚合成一个大容量的存储池的元数据服务器,监视器,还有独立的对象存储设备。用户只是简单地看到一个安装点,在这点上可以执行标准文件 I/O。

4.Ceph文件系统--  或者至少是客户端接口 — 在 Linux 内核中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多数文件系统中,所有的控制和智能在内核的文件系统源本身中执行。但是,在 Ceph 中,文件系统的智能分布在节点上,这简化了客户端接口,并为 Ceph 提供了大规模(甚至动态)扩展能力。

5. Ceph-- 使用一个有趣的备选,而不是依赖分配列表(将磁盘上的块映射到指定文件的元数据)。Linux 透视图中的一个文件会分配到一个来自元数据服务器的 inode number(INO),对于文件这是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然后文件被推入一些对象中(根据文件的大小)。使用 INO 和 object number(ONO),每个对象都分配到一个对象 ID(OID)。在 OID 上使用一个简单的哈希,每个对象都被分配到一个放置组。放置组(标识为 PGID)是一个对象的概念容器。最后,放置组到对象存储设备的映射是一个伪随机映射,使用一个叫做 Controlled Replication Under Scalable Hashing(CRUSH)的算法。这样一来,放置组(以及副本)到存储设备的映射就不用依赖任何元数据,而是依赖一个伪随机的映射函数。这种操作是理想的,因为它把存储的开销最小化,简化了分配和数据查询。
分配的最后组件是集群映射。集群映射 是设备的有效表示,显示了存储集群。有了 PGID 和集群映射,您就可以定位任何对象。

6.Ceph元数据服务器--  元数据服务器(cmds)的工作就是管理文件系统的名称空间。虽然元数据和数据两者都存储在对象存储集群,但两者分别管理,支持可扩展性。事实上,元数据在一个元数据服务器集群上被进一步拆分,元数据服务器能够自适应地复制和分配名称空间,避免出现热点。如图 4 所示,元数据服务器管理名称空间部分,可以(为冗余和性能)进行重叠。元数据服务器到名称空间的映射在 Ceph 中使用动态子树逻辑分区执行,它允许 Ceph 对变化的工作负载进行调整(在元数据服务器之间迁移名称空间)同时保留性能的位置
  Ceph 包含实施集群映射管理的监视器,但是故障管理的一些要素是在对象存储本身中执行的。当对象存储设备发生故障或者新设备添加时,监视器就检测和维护一个有效的集群映射。这个功能按一种分布的方式执行,这种方式中映射升级可以和当前的流量通信。Ceph 使用 Paxos,它是一系列分布式共识算法。


7.Ceph监视器--  Ceph 包含实施集群映射管理的监视器,但是故障管理的一些要素是在对象存储本身中执行的。当对象存储设备发生故障或者新设备添加时,监视器就检测和维护一个有效的集群映射。这个功能按一种分布的方式执行,这种方式中映射升级可以和当前的流量通信。Ceph 使用 Paxos,它是一系列分布式共识算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Ceph工作原理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