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更尚荣皆拜文友断续所赐。
从小胆小口拙的我能有幸成为乡村语文教师,被同学封为美学大师,同事眼中的写作能手,中的日更达人,真的是三生有幸。
我是从小在三门峡农村长大的73后,听妈妈说,爸爸让我婴儿时期抓周,赶牛鞭子水煮鸡蛋红宝书三选一,我居然选了后者。估计我小时候太喜欢红色了吧,以致于长大后选择的爱人也叫“爱红″。可他们却固执的认为我就是读书的料,从此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没有上小学前,我接触的书都是哥哥姐姐的教科书。那时候没有电视机,所以放牛的空闲时间只能捧本书读。最欣赏的也是哥哥上学时背的用红蓝黄小布条拼成的小书包,因此上小学前,我已经有了一个条纹布包,里边放的当然是他们用过的书。
1.碎片泛读前五年
1980年6月,我走进了七年一贯制的糯米沟村学校。那一个月里,我们只能在一年级教室外的乒乓球台前与准备暑期过后上一年级的15个同龄人数小棒。一根手指长的高粱刷毛棒成为当时最有用的学习用具。能认26个字母会认“山石田土,日月水火”8个字和数50个数就成了上一年级的全部标准,这与下一年堂妹上了一年配有语文数学两本书的“育红班”标准还是有差距的。
识字——
上了一年级,除了读自己的课本与哥哥书本外,我更喜欢堂妹的课本。那精美的图片注拼音的水果蔬菜动物类让我着迷。“韭菜″的“韭”“倭瓜”的“倭”是我看她的书已认识而我上了三年级后才在自己书上见到的,让我暗喜了好长时间。二三年级为复式班,二年级课本学完便听三年级课,下课了去借三年级课本看,竟也爱不释手。虽说升三年级开学时因晚交学费少上一周课,幸好在恩师陈百叶登门邀请下再次上学,可功课从没落下。唯觉遗憾的是,八年中小学从未见过一张奖状,全是哥哥妹妹的,我得了第一名要么换了校长,要么校长忘了,曾央求父亲买一张奖状因无大红校章只好作罢。
得书——
我们那时候能得到的书是小伙伴从供销社买回来的《杨家将》、《岳飞》等连环画,常常是在他们传了无数遍,小画书的书页揉皱书角已经折破才轮到我的手上,可我依然乐此不疲,痛恨秦桧的奸诈阴险,赞赏关羽的忠义英勇。
我还有另外一种得书途径——收看纸“面包”。我们通常用32开的作业纸沿长中线对折,再按顺时针方向折成两个正三角,两条纸条对折。四角相掺就构成了一个区字框的玩具——纸“面包"。我用的都是作业本纸,有的小伙伴会把他用过的思想品德课本书页制作。一人先把纸面包有区字框的一面儿放在地上,另一人拿出自己的“面包"砸在对方的″面包"上,以对方的另一面儿朝上为输并收入胜者囊中。败的另一方再垫“面包",如此循环反复较量。我不是赢“面包″高手,可只要赢了有字的纸面包,总会想办法换成其他的代替。然后我在有空的时候把它拆开,仔细看里边儿的文字,从中吸收一些知识上的营养。当然,妈妈从集市上买了一包点心或几根油条,包装的报纸也难逃我的眼晴。只是如饥似渴的心灵实在难觅新书。
三年级时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新书——一本自己购买的0.9元的《新华字典》。这是我终生难忘的第一本儿宝贝,那是哥哥带着我到村里的土岭上利用下午放学后挖出星星草的根晒干卖药换钱两个月得来的。随后我和村里边儿的小伙伴儿利用放学时间,曾经在村里边捡过旧塑料薄膜碎片儿或废铁烂搪瓷盆等换过红砂糖或者一点零钱,只能换来二分钱一支的铅笔和作业本儿,离到观音堂新华书店买一本正儿八经的图书还是有不小的价格差距的。例如“牛zhen"为绞丝旁加个"引”字是我下雨天在字典上找到的字,把我积累好多有趣的字教给同村的小伙伴们,他们都奉我为识字大师,我也更有学习的信心了。可以说这本《新华字典》给了我小学生活莫大的帮助。
视听——
上小学五年级毕业班时,学校买来了一台大彩电和录像机,利用星期六的早上,校长连续组织同学们看《神雕侠侣》,激发了我对文学的热爱。我们也曾在邻村公用彩膜遮屏的大电视机前看电视刷《血疑》《霍元甲》《陈真》,听老山英雄报告,借来《高山下的花环》边看边流沮。
2.专著浅猎千余天
念初中时,正是八十年代末,随着当时《杨家将》等广播评书的热播,图书馆里历史战争演义类的书和武侠、科幻小说成了我的最爱,《隋唐演义》、《呼延庆》、《武林外传》、金庸及温瑞安、萧逸、卫斯里等成为我课余的最爱读物。
初中时候我们还有最大的收获,学会音乐跟读。从王丽老师和白邮箱老师最喜欢在1开大白纸上用毛笔写上乐谱与歌词挂在黑板前,带领同学们唱歌。《洪湖水浪打浪》,《血染的风采》,《少年壮志不言愁》,《敢问路在何方》,《十五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耳熟能详的歌曲,就在老师的引导下唱了起来。虽然我胆小口拙,但是在小时候听老父亲唱过无数遍的这些歌曲,学起来就非常轻松,连师范学校入学面试时我也轻松地以一曲《少年壮志不言愁》而获得评委的喝彩。
更为重要的是,初中的老师已经喜欢把文学常识,时代背景,作品赏析等纳入到了语文课堂中,数学老师喜欢增加一些奥数的内容,英语王淑珍老师的讲课,让我们领略到了语言文化的魅力,激发了我在书山学海中遨游的信心,我毫不犹豫地迈入了师范学校的大门。
3.讲座跟读苦犹甘
上了师范,因为没有考大学的压力,文学类的书籍看了不少,尤其是1989.10.23日黄保安老师开讲的外国文学讲座,我更是一期不落,放弃了班级搞活动及各种大型比赛,认真笔录听讲,为我打开了一扇阅读世界的窗口,以致于在大学培训期间仍然怀念黄保安老师的外国文学,比大学老师讲的还要精彩生动的多!
1990.4.18日王君才老师开讲的《豫西文学漫谈》从地理结构风景线,宗教谱,历史沿革,风俗画等专题作了风趣幽默的讲解,王老师的《文选与写作》课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与教益——《送东阳马生序》的精炼深刻,《答司马谏议书》的背景分析,你好不信,所以说不逊色于当今红火的百家讲台王立群教授。我也才由此喜欢上了文选课与阅读,喜欢上了写作,等于说我是站在王老师的肩膀上撷取了文学之果。
北京教育学院毕业的薛金法校长的鲁迅文学作品讲座让我对文坛领袖的作品神往不已,曾借来《阿Q正传》放在枕头底下一周未看就还,校长一讲完,我第一时间冲到图书馆再次借来《阿Q正传》一书,才发现鲁迅的哪一部作品真的是深刻于无形的。
张增超老师《小说创作讲座》于1990.9.18日开播,让我们对什么是小说什么是文学创作,怎样深入生活。写小说的三个基本要求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充分点燃了我的热爱小说的激情,让我参加工作以后多年来都有订阅《中篇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十月》等文学杂志的第一习惯与需求。1990.11.11日武杰峰开始的电子计算机讲座让我认识了新的苹果。
新疆北疆军区的司令员郭兴将军为我们做的《革命传统报告会》,《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的形象与她划上了鲜明的等号,“戎马功臣走天下,背乡离井塞了家。枪炮声中岁月逝,手握武钩到花甲。”至今我仍不能忘怀。
4.笔录教室作书馆
当然,师范最大的收获则是翻遍抄完了图书馆所有宋词及赏析,主要是受了王君才老师如簧巧舌把陆游苏轼辛弃疾等词作赏得美仑美奂,我怎不深入研究呢,1990年全年的周末一天半时间全在研究宋词了,相较于恩师写完《辛弃疾》电影刷本,我仅写成《宋词起源细考证》论文,皓首穷经又乐此不疲,以致于毕业纪念册给朋友的贺词均以彼此交往事由填词贺之,同学们为此美言无数。师范学校的图书馆周末是不开放的,我只有借了书,到周末的时候坐在教室里笔录口诵忘我学习,这极大地锻炼了我概括归纳与搜索辩证的的能力。。
1991年初,恩师王君才再赠我宗璞的《美学漫步》等三册书,并再三鼓励我多读书多研究,我也在同学们当中落了个美学才子的雅号,纯粹是老师同学齐捧我的,我怎能不发愤读书呢?1993年洛阳师专康书献先生主编并组织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美讲解,张红军老师对美学一往情深的阐述,曹智老师逻辑学那博大精深的知识,无不吸引着20岁贪婪学子的眼睛。
5.注评笔耕文灿然
洒向学子都是爱,读书教研练笔台。在九十年代的头几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已经在年轻人中流传开来了,他的文化散文思想之深邃、文笔之优美念我辈反复颂读。这一阶段,三毛、林清玄、席慕蓉、罗曼罗兰、汪国真的作品也在青年人中广为流传。
其余时间,我和我的同学们去得多的还是街上的租书店,那里常可租到最新的书籍看。九十年代中期,互联网还在萌芽阶段,我们无网可上,书籍就成了打发时间的依托,加上当时的茅盾文学奖在国人心目中的份量还是蛮重的,因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几乎成了当时年轻学子人所必读的作品,因为这两部作品是这两位著名作家的巅峰之作。我不仅做了厚厚的笔记,而且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价,将近两千余字。除此以外,随着《围城》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视作品的热播,钱钟书和苏童等作家的作品也流传甚广。
我经常会把我写的习作或者读书感受在教室里讲评,引来初中学生的不断效仿,热爱写作不断修改已成了孩子们上语文课的一个良好素养。组织同学们参加县局组织的的作文竞赛与英语演讲比赛,我从未离席。蓝焰杯科普作文大赛虽没有获奖,但反复修改的作品我至今仍视若珍宝。指导董歌参加全国新概念技能竞赛荣获一等奖,至今仍为当时的作品感动。
6.虎鼓双翼充电欢
1998年,我带着憧憬走进了二人的小天地,知夫莫如她的属虎娇妻为我插上了腾飞的双翼,酷爱文学的两人常谈古论今,有时捧书嗜文乐不释卷,《百年孤独》,《傲慢与偏见》,《飘》《三国演义》、《康熙大帝,雕弓天狼》,《雍正王朝》,无不使人流连忘返。为此我买了二月河当时热播的电视剧有关的所有图书,并把学到的一些知识传递给我的学生们。
五年时间内我追踪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喜欢热播的电视剧《突出重围》及同步播出的评书联播,系列军事题材的小说再入我的眼眶。也写了不少关于文字推敲的作文。
因为管理学校的收发工作,我最得意的事使是把学校所有的报纸浏览一遍,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依次学习,重点的内容摘抄出来,次要的及感兴趣的信息,用一句话整理在笔记本上。特别是人民日报的金台随感专栏与光明日报的教育周刊、《教育时报》的周末版重点关注与摘抄, 往往第二天学校领导才能见到我分发的报纸,学生订阅的杂志,我可能推迟三五天才能到学生手中,前提条件时,我已经摘录了所有的标题,吸收了绝大部分的精华。
学生当时订阅的杂志也非常之多,在我的推荐下,中学生阅读、《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文学故事报》,作文评点报,语文报,英语辅导报,英语周报,中学生数理化。《中学语文》、《语文世界》、《咬文嚼字》、《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小小说选刊》、《语文教学通讯》成为同学们争抢订阅,争相传阅不断学习的精神食粮。我在语文教学与作文研究方面也迈出了可贵的步伐,整理了十几本优秀文集。
2003年参加全县教育系统的通讯员征稿大赛获得优秀奖,有人仅凭那次机会踏入教育局的大门,如今混的风生水起做成了副局级干部。我淡泊名利,依然是原地踏步。与此同时,本科自学依然在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让我在理论素养与欣赏视野方面有了更显著的提升开阔。
7.铁肩只把美文担
我曾专门到是三门峡图书馆浏览了当时书架上的上千册图书,应对当时的文艺书籍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与评价。《你转身,我下楼》许多吸引人眼球的低俗之风令我痛心疾首,我写文后请河南教育学院的田院长指点,均以市场经济为由不置可否。我又专门打电话给都市频道纠察办,至于是不是起到了应有的监管作用我不得而知,但一年多后,图书馆的书目确实比以前纯净了许多。
曾欣赏河南文学院院长郑文英的《在河之南》,也曾写一系列的游记文章,但也仅是自娱自乐而已。
2005年之后,卫星电视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阅读渠道。高满堂的《闯关东》让我们看的如醉如痴,自然少不了看他的纸质小说。倪萍的《日子》时尚作品也列入我的读书范围。机顶盒带的电视剧《无字碑歌》给我打开了一扇了解武则天时代的窗户,高中语文教学笔记及“十大行动建文化校园》是我任职小学校长最呕心沥血之作,终因西迁的县城学校猛建并撤合联校而画上了休止符。
互联网的生活让我们生活更加精彩。2008年后,我在网易博客上学习充电,是当时同龄人中,在网易收集文章充电学习最努力的一个,并把最优秀的做法推荐给我的同学们。六年前,现任校长给我们每人配了一部智能3G手机,微信成了我们生活中的最常态,发朋友圈更是必不可少,也学到了许多新鲜的知识。
8.网络互加写路宽
2017年参加cctalk学习后,我像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说板书,集对联儿,传,做梦都在学习的路上。笔记整的不少,用语音传输文字成了我当今最得意的事情。我把过去写的论文及曾经写作的部分习作传到了里,虽然仅仅收获了1700多个赞,仅仅写了20多万字,跻身9028名,终于可以告白我20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活,希望有更多的人从我的读书经历中得到教训。
大学毕业至今二十多年了,虽然因工作忙碌及考各类的证占用了不少的业余时间,但我基本上保持每年看三十本书的数量,涉猎的范围也较广,基本上是对什么话题感兴趣或什么东西搞不明白,就到图书馆或上书店买来一读,如心理学、历史、财经、法律、礼仪、成功学、旅游等等。随着网络的兴起,我花 在网购书籍的钱上每年也有二三百元。
近些年,随着各大文学网站的兴起,各类新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如魔幻小说、医学保健、行业揭秘小说、图解文化系列丛书、各类名人传记、同名影视小说、同时期政治经济热点图书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和视野,但这些书也良莠不齐,我就到书摊上看这些书背后的社会名流对该书的一句话简评,大体上我觉得他们评得比较中肯、比较有阅读煽性,我就记下书名,然后去网上搜索是否有更大的折扣,如果便宜的话就下单购买了。
这就好比一媒人给你说亲,说这姑娘条件有多好,才貌俱佳、温柔体贴,由不得你不产生见个面的愿望。我还是相信这些名人大体上是认真看过这些书的,不然他们明目张胆当托的话那就是毁了自己的声誉了。
总而言之,个人的读书缺少一些专业的引领,缺少个人的专业计划,受网络多媒体影视文化的影响更大。当然对自己写作的推广也实在乏力,因而影响不够。
我的学生秦保罗初中时随我与李保敏老师习得一手锦绣文章,升入职业高中后迫于生活压力,在渑池县财政局做临时工。而他的笔耕不辍受到了三门峡市作家协会的高度认可与推崇,在出版了魔幻小说《红尘传说》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不仅著作等身,而且现在在三门峡市财政局工作。
更为可喜的是他现在是专业的网络写手,妻子做大学教授,他月入几万元是小菜一碟,关键是他的文字水平已经胜于蓝多少倍了,在网络上不只是美名吸引的上万名粉丝了。 如果不是他卧薪尝胆,家里的土坯房与高中学历不可能跟他带来如此的成功的。如果不是他的勤奋学习,努力笔耕,怎么会换来当今文坛巨匠的无比欣赏呢。
据英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所有放松活动中,阅读舒缓心情效果最佳,6分钟内就能够降低压力的68%。而听音乐能够降低61%的压力,喝茶或咖啡降低54%,散步降低42%。英国《每日邮报》引述认知神经学家戴维·刘易斯的话报道:“书上的文字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从而带人们进入另一种状态。”心理学家认为,阅读时人们的思绪会集中在文字上,进入文学世界,紧张的身体和大脑可以因此得到放松。
英国国家精神健康中心主任路易斯·阿普尔比说:“当人们听到阅读‘有好处’时,也许认为这是因为它能够增长知识。但是轻松的阅读同样能够使人精神焕发,帮人逃离每天的压力,放缓大脑工作节奏。”调查结果显示,4000多名受访者中,63%的人表示读书是为了放松身心,50%的人享受阅读过程中逃离现实的感觉,仅有29%的人是为了增长知识而读书。另外,82%的人认为阅读能让他们心情放松,超过33%的人说睡前阅读有助睡眠。
看来,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各位多多读书吧。对了,如果你有小孩的话,更要让他多看书,因为爱看(好)书的小孩不容易变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