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中
江南梅雨,细密且长,下了几天几夜也不停,航班延误了六个钟头。夜里十二点半去机场接机,回到客栈时雨还在下。早上醒来时听得雨落屋瓦声,滴滴答答,又睡过去了。
我的睡眠一直不好,越累越睡不着。在丁家湾的这两夜及两个中午,却睡得极好。屋外安静极了,除了雨声,什么声音也没有,一觉醒来,恍惚中不知身在何处,不知今夕是何年,所有的疲劳,一扫而空。
这里是扬州丁家湾,南河下地块,小盘谷后院围墙外。
没有什么辛苦是一顿扬州早茶解决不了的。如果解决不了,那就来两顿。一顿富春,一顿冶春。不够的话,还有蒋家桥面店。
只睡了三五钟头的我们仨,起来去早饭,扬州早茶的力量巨大。富春的烫干丝一流,千层油糕一流。冶春的蒸饺一流、包子一流。蒋家桥面店的锅贴一流、饺面一流。
其实徐凝门大街就有三家的早茶不错,分别是九炉分座、众顺和、大潮淮,可惜我们来不及吃。
去富春,是想重温三人八年前;去冶春,是DR.YUAN盛情相邀;去蒋家桥面店,是十年前老大带我们去体验,然后惊讶地发现,我们夜宵的那家店就是当年老大带我们去的那家老店。
富春的烫干丝,千层油糕
冶春的蟹黄汤包,点心
蒋家桥的饺面,锅贴
在富春吃完早茶,从小巷里出来,过了广陵路口,沿着国庆路,慢慢往前走。一路经过文昌路、经过东关街,穿过盐阜路,来到了史公祠。
读到史公与左公的逸事,想起了我在天堂的语文老师,想起“左公慧眼识可法”的往事。扬州十日的往事在这里有记录,这是一座经历苦难的小城。
从史公祠出来,没有过桥到对面的盐阜路,沿着丰乐上街继续往西走。天宁寺边开发了酒吧,御码头依旧迎来送往,绿杨城郭依旧那么美。
穿过冶春继续往前走,丰乐下街往西完全被打通,原来的花鸟鱼市场不见了,走到小红桥的时候,遥望到对面师院专家楼的时候才反应过来,已走到念念不忘的盆景园。原来盆景园已开放,里面的珍贵品种已移至别处。
到虹桥专家楼,雨越下越大,某人很执着地拉着我们在专家楼前合了影。我们在任半塘、荷花池边流连了会儿,就回客栈午休。
李岚笑我大暴雨也阻止不了我的脚步。赤脚、拖鞋、雨伞,上午一万步,下午一万多步,脚背面又磨破一块皮,无痛感。
南河下
无意中住进丁家湾,没反应过来人在南河下古民居聚集处。杨老大是老扬州,建议我把整个南河下地块都走一下,很多古迹不经意就出现时,这才反应过来。
南河下是扬州城南古运河北岸的一条街道,因沿古运河地势低洼南河边,故名南河下,全长900米。整个南河下片区的古城风貌最早生成于隋唐时期,逐步鼎盛于清朝年间。这里曾是全国盐商大贾萃集之地,坐落着何园、小盘谷、贾氏盐商住宅等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风貌建筑。
引市街
别看它现如今破败无比,它可是清代的“华尔街”。
引市,是指买卖“盐引”的集市。早先食盐,实行官卖制度,任谁也不能私自买卖。官家发放“盐引”,相当于卖盐的许可证,盐商凭此经营住址,获取丰厚利润。
名义上,盐引是无价证券,实际上,盐引具有相当大的经济价值,有了它,翻云覆雨,便可坐收渔利。
四岸公所
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地方,第一次经过的时候无感,第二次经过的时候去看了下大门边的文字,才发现它不一样的地方,第三次经过的时候,发现一块刻了字的石碑在墙脚下。
四岸公所,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盐务通商口岸联合办公之所,四省大盐商核定平衡盐价、产、供、销、运等事宜聚会决策的地方。位于丁家湾与苏唱街交界处,进进出出之时,都会经过此处,虽门楣还在,但破败无比,比引市街还破旧。
岭南会馆
岭南会馆,清代粤盐商驻扬州办事处,是现今扬州众会馆遗存最为完整的会馆,气派非凡。
几十座老房已建境庐精品酒店,价格不菲,“中国好人”入住免费。
魏源旧居
魏源居然与扬州还有这么深的渊源
没错,就是那个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
曾在扬州为官、生活十三年,在这座“挈园”里写下《海国图志》这本书。
图中右手边的破败大杂院就是他的挈园,如今连个门都没有,里头堆满各种杂物,听得里头传来的市井俚语,没有进去。
小盘谷
去了三次,皆未进去的成。第一次晚了,我们到的时候五点多了,园子四点半关园。第二次早了,还未开门。第三次是下午两点去的,三个人身上都没有现金,手机支付又不支持,只得憾然离去。据说,小盘谷丝毫不逊于个园何园,那就留待下次来吧。
滚龙井
也是几次经过,才发现它的不一样的地方。井已有170年的历史,井栏呈圆柱形,因取水时井上旋转的轱辘形似滚龙而得名。该井取水方式奇特,井上原有木制井架,其上横置用于缠绕井绳的轱辘(滚轴),井绳两端各系一只水桶,汲水时上下水桶重量相互抵消,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滑轮装置。现井架已不存,但井栏上尚留有固定井架的圆孔。
该井初为官井,后转为私人高氏经营。早上六点半从客栈出来,经过滚龙井,看到几人在井里汲水。井水清澈可见人影,说打回去洗衣拖地用。
何园美
何园很美,美在造园之妙,美在琴棋书画,美在树木芳华。
有天下第一山——片石山房,石涛和尚的人间孤本。
有天下第一亭——水中戏亭
有天下第一廊——复道回廊,立交雏形
有天下第一窗——花窗、漏窗
古藤翠蔓石隙出,一派生机盎然
趴着玉绣楼的栏杆,看玉兰花开,百年绣球。
船厅里,一曲《十面埋伏》,某人就迈不动步子了。
提篮洞,楼上读书,节约时间送饭上来
何园里太多的讲究,船厅、铁艺护栏、鹿卵石铺、女贞子、凤凰卵石铺、广玉兰、提篮洞、楠木大厅、片石山房、镜花水月、水中戏亭、土立交。我更感兴趣的是,这个何家,何以百年之间,人才辈出。
走进何氏家祠、何氏家训大学堂时,既感受到亲情,又经历着一次心灵的涤荡:何园的景色给了我们视觉上一时的享受,而何园的文化却留给我们永远的记忆。
园主何芷舠,祖藉安徽望江,在湖北任上辞官退隐到扬州,建造了寄啸山庄,俗称何园。何家有爷孙庶吉士,父女画家、兄弟博士、姐弟院士。其父何俊,其子何声灏,皆为清庶吉士。其孙何世桢、何世枚皆留学海外,皆博士,并在上海创办“持志大学”。其长孙何适斋、曾孙女何怡如,为父女画家,何怡如之“松鹤”极为难得。姐弟院士王承书、何祚庥(舠之曾外孙女、曾孙),后者依然健在。
何氏家祠的享堂内陈列着《何氏家训》。这份家规详尽规范了家族成员的修身处世、待人接物之道,主张孝敬、进德、诚信、勤俭和读书。何氏的子孙后辈几乎个个都是有志有为、廉洁自律的名人大家,这是对何园文化人文性的最好诠释。
当年的何芷舠是一个熟读诗书、深知历史,又看透尘世的明白人。他的退隐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也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他在退隐中做了两件事:尽孝和教育子女。在他做了十八年闲散之人,给老母送终后,却突然作出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弃园而去,举家迁往上海。
1901年的上海正是西风渐进的前沿,离开了安乐窝的子孙们在这里重新开始,有留洋的、有办学的、有开矿的、有修路的、有经商的、有从艺的,大家都拼博、进取。正因为何氏家训的开宗严规和开明宽容,正由于何氏家训中“立业建功,以安天下”的理念,何氏几代人才能演绎出一幕幕贤才辈出的精神。
不止何家,南河下的盐商各家,几乎家家都有自己的家训。这个背后是个什么存在,中国有句古话,叫无商不奸,此次完全颠覆。贫穷(包括精神的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客栈旁边的许家家训一观,许家出了个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国志。
与扬州相识近三十年,此行发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扬州。原来我所沉浸的扬州,是文人墨客吟咏的、杏花春雨江南的扬州,这次发现了盐商市井的扬州。
有次与吴同学聊天,两人感叹重走一些地方,感受完全不一样了。世界依然是那个世界,变化了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