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基础 - 极简教程(五)

类与对象

  近年来,Python 受到教育行业的青睐,甚至儿童编程也会选择 Python 语言。这是因为 Python 简单易用,而且它从一开始就被设计成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因此 Python 对初学者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Python 中的面向对象。

  与 JavaScript 基于原型(prototype)的面向对象编程范式(normal form)不同,Python 的面向对象编程范式是中规中矩的基于类(class)的继承,并天然的支持多态(polymophine)。
  举个栗子:

class People:
    name = ""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getName(self):
        return self.name

person = People("Rudy")
print(person.getName())

  在这里,我们使用关键字 class 定义了一个名为 Stu 的。类是一些属性和方法的集合,通常用来描述具有相同的属性和方法的对象。Stu 类里面有 name 变量,它定义在类中且在函数体之外,称为类变量或类属性,它在整个实例化的对象中是公用的。类中的函数通常称为方法,Stu 类有一个 __init__() 方法,它是一个魔术方法,在实例化的时候会自动调用,称为构造方法。Stu 类中还有一个 get_name() 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对象调用这个方法。__init__() 方法和 get_name() 方法的第一个参数都是 self,这个参数是必须的,它指向对象本身。但 self 的名字不是固定的(只是约定俗成而已),我们也可以修改成 this。接着,使用 stu = Stu("Rudy") 创建一个 stu 对象并传入一个学生名字,学生名字会作为参数传递给构造方法,这个过程称为实例化。最后调用 stu 对象的 get_name() 方法,并将名字打印出来,实现了对象方法的调用。实际上,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直接通过 stu.name 对象属性获取学生的名字。
  注意:Python 实例化对象特别简单,不需要像其他语言那样使用 new。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是封装继承多态,上面的例子就是对“学生信息”这个类的简单封装。Python 同样支持类的继承,如果一种语言不支持继承,那么类就没有意义了。下面来看看继承和多态:

class Student(People):
    grade = ""
    def __init__(self, name, grade):
        People.__init__(self, name)
        self.grade = grade
    def getName(self):
        return ("Name:" + self.name)
    def getGrade(self):
        return self.grade

stu = Student("Tina", "A+")
print(stu.getName())
print(stu.getGrade())

  类的继承只需要在类名称后面的圆括号中添加基类(又称父类)的名称即可。比如这里的 Student 类继承自 People 类,我们称 Student 为派生类(又称子类),显然 Student 继承了 People 的 name 属性和 getName() 方法。对于构造方法,子类需要将相应的参数传递给父类的构造函数,已完成数据的初始化。Student 类中重新实现了 getName() 方法,它会覆盖父类中同名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方法重写,通过方法重写就可以实现多态。此外,Student 类还增加了 grade 属性和 getGrade() 方法,这些属性和方法只属于 Student 类,这称为类的扩展
  注意:Python 中的方法重写和方法重载是一样的。它的意义在于,如果父类方法提供的功能不满足子类的需求,那么就可以在子类中重写父类的方法。

  Python 有限的支持多继承形式,多继承方式如下:

class DerivedClassName(Base1, Base2, Base3):
    1>
    ...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父类中有相同的方法名,而子类使用时并未指定,这时就需要特别关注圆括号中父类的顺序。也就是说,当方法在子类中未找到时,就会在继承序列中以从左往右的顺序,查找父类中是否包含该方法,调用最先找到的方法。


类的编码风格

下面是关于 Python 中类的编码风格的一些建议:

  • Python 的类名应该使用大驼峰命名法,即类名中的每个单词的首字母都大写,而不是使用下划线;
  • 实例名和模块名都采用小写格式,,并在单词之间加下划线;
  • 对于每个类,都要在类定义后面包含一个文档字符串,简要地描述类的功能,并遵循编写函数的文档字符串时采用的格式约定;
  • 每个模块也应该包含一个文档字符串,对其中的类可用于做什么进行描述;
  • 可以使用空行来组织代码,但不要滥用,在类中可使用一个空行来分隔方法,在模块中可使用两个空行来分隔类;
  • 需要同时导入标准库中的模块和你编写的模块时,先编写导入标准库模块的 import 语句,再添加一个空行,然后编写导入你自己编写的模块的 import 语句。(在包含多条 import 语句的程序中,这种做法让人更容易明白程序使用的各个模块都来自何方)

私有属性与方法

  前面的例子中,我们是可以直接访问 People 类中的 name 属性的,如果你愿意,还可以直接修改实例化对象的 name 属性。有时候直接修改属性会很方便,有时候却会带来麻烦,因为我们不想将所有类属性和方法都暴露出去,这显然破坏了面向对象的封装性。所以,我们有必要使用类的私有属性(private_attrs)和私有方法(private_method),以保护类的私密性。
  Python 中类的私有属性和私有方法的定义很简单,只需要将属性和方法的名称定义为以两个下划线开头即可。
  我们修改下前面的例子:

class People:
    __name = ""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__name = name
    def getName(self):
        return self.__name

person = People("Rudy")
print(person.getName())
print(person.__name)

  访问 person.__name 的时候就会出现 Traceback,提示“AttributeError: ‘People’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__name’”


静态方法和类成员方法

  Python 类语法中有三种方法:实例方法(Instance method)、静态方法(Static method)、类成员方法(Class method)。实例方法只能被实例调用,静态方法和类成员方法可以被类或类的实例对象调用。我们前面定义的 getName() 和 getGrade() 都是实例对象。

  • 实例方法的第一个参数必须要默认传实例对象,一般习惯用 self;
  • 静态方法没有参数(没有参数要求),不需要创建对象即可调用;
  • 类成员方法的第一个参数必须要默认传类,一般习惯用 cls。

  静态方法和类成员方法使用 staticmethod() 和 classmethod() 函数定义,或者使用 @staticmethod 和 @classmethod 装饰器修饰。
  举个栗子:

class Stu(object):
    name = "E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fun1(self):
        print("I am %s in instance method" %(self.name))

    @staticmethod
    def fun2():
        print("I am %s in static method" %(Stu.name))
    #fun2 = staticmethod(fun2)

    @classmethod
    def fun3(cls):
        print("I am %s in class method" %(cls.name))
    #fun3 = classmethod(fun3)

stu = Stu("Robot")
stu.fun1()
stu.fun2()
stu.fun3()

Stu.fun2()
Stu.fun3()

  输出结果如下:

I am Robot in instance method
I am ET in static method
I am ET in class method
I am ET in static method
I am ET in class method

  使用函数 staticmethod()classmethod() 与使用装饰器 @staticmethod@classmethod 的方法二者选其一即可。
  可以看到,实例对象除了调用实例方法,还可以调用静态方法和类成员方法。但是类只能调用静态方法或类成员方法。

  静态方法和类成员方法在格式上的区别是:前者无默认类参数,后者有默认类参数。静态方法和类成员方法的选择,通常考虑的是 —— 是否要在该方法中使用调用类属性和其他类方法。实际上,静态方法中也可以通过类型来调用类属性(就像上面例子中的 Stu.name),而类成员方法直接通过它的第一个参数 cls 来操作,这样会更加方便。这种细微的差别会造成两者在使用场景上有一些区别,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class A:
    price = 99.9

    def __init__(self):
        pass

    @staticmethod
    def fun1():
        print("The price: %.2f" %(A.price))

    @classmethod
    def fun2(cls):
        print("The price: %.2f" %(cls.price))

class B(A):
    price = 59.9

    def __init__(self):
        A.__init__(self)

B.fun1()
B.fun2()

  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The price: 99.90
The price: 59.90

  可以看到,当 B 类继承 A 类的静态方法 fun1() 和类成员方法 fun2() 时,B 类中的 price 属性会覆盖 A 类中同名的属性。因此,B.fun2() 的输出变成了 59.90,而 B.fun1() 的输出依然是 A 类中的 99.90。

  由于 Python 类中只能有一个初始化方法(即 __init__()),不能像 C++ 和 Java 等面向对象语言那样,按照不同的情况来初始化实例对象。因此,我们可以使用类成员方法来模拟,实现定义多个构造函数。例如:

class Book:
    def __init__(self, title):
        self.title = title

    @classmethod
    def create(cls, title):
        book = cls(title=title)
        return book

    @classmethod
    def create_price(cls, title, price):
        book = cls(title=title)
        book.price = price
        return book

book1 = Book.create("Pride and Prejudice")
print(book1.title)
book2 = Book.create_price("The Red and The Black", 19.9)
print(book2.title)
print(book2.price)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通过类成员方法实现了构造函数 create() 和 create_price()。当然,使用静态方法也可以实现类似功能,但静态方法每次都要写上类的名字,会带来不便。

  除此之外,静态方法和类方法也可以相互调用。

  在其他语言中,静态方法可能会被大量使用,但是在 Python 中,我们可以使用大量的函数来解决问题,所以静态方法并不常用。


新式类与经典类

  由于历史原因,在 Python 中存在新式类和经典类。幸运的是,Python 3.x 中取消了经典类,默认都是新式类,并且不必显式的继承 object。
  也就是说,以下三种类定义方法并无区别:

class Person(object):
    pass

class Person():
    pass

class Person:
    pass

  但是为了兼容,推荐使用第一种,即无论如何都加上 object,让所有类继承自 object 类,成为“一个是对象的类”。

  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继承搜索的顺序发生了改变。经典类多继承搜索顺序为深度优先,即先深入继承树左侧查找,然后再返回,开始查找右侧;而新式类多继承搜索顺序为广度优先,即先在水平方向查找,然后再向上查找。


魔术方法

  在 Python 中,双下划线开始和结尾的基本上都是魔术方法,魔术方法意味着是自动加载执行的,不需要人为调用。
  很多魔术方法是针对类(面向对象)的,所以也称为类的专有方法,比如前面一直在用的 __init__() 构造方法。
  
  下面列举的是类的专有方法:

  • __init__:构造函数,在生成对象时调用
  • __del__:析构函数,释放对象时使用
  • __str__:使用 print(对象) 或者 str(对象) 的时候触发
  • __repr__:打印,转换,在使用 repr(对象) 的时候触发
  • __setitem__:按照索引赋值,每当属性被赋值的时候都会调用该方法:self.__dict__[name] = value
  • __getitem__:按照索引获取值,当访问不存在的属性时会调用该方法
  • __delitem__(self, name):当删除属性时调用该方法
  • __len__:获得长度
  • __cmp__:比较运算
  • __call__:函数调用
  • __add__:加运算
  • __sub__:减运算
  • __mul__:乘运算
  • __div__:除运算
  • __mod__:求余运算
  • __pow__:乘方
    ……

  注意:每当属性被赋值的时候都会调用 __setitem__ 方法,因此不能再该方法内赋值(self.name = value),否则会陷入死循环。
  __str__ 函数用于处理打印实例本身时的输出内容,如果没有重写该函数,则默认输出一个对象名称和内存地址。

  这些专有方法有一部分是用于运算的,重写这些方法,可以实现运算符重载。比如重写 __add__ 实现加(+)运算符重载:

class Vector:
    def __init__(self, a, b):
        self.a = a
        self.b = b

    def __str__(self):
        return 'Vector(%d, %d)' % (self.a, self.b)

    def __add__(self, other):
        return Vector(self.a + other.a, self.b + other.b)


v1 = Vector(2, 10)
v2 = Vector(5, -2)
print(v1 + v2)

  执行后输入:

Vector(7, 8)

类属性

  前面介绍的私有属性、私有方法、静态方法、类成员方法其实都是为了给面向对象提供更好的封装性。尤其对于类的属性,如果直接把它们暴露出来,虽然代码写起来简单,但存在风险。于是,我们通过 get_x 和 set_x 的方法将属性的操作保护起来,set_x 方法中可以设置多个参数(比如坐标值,GPS 值等),通常还会加入参数检查,从而避免直接赋值可能带来的错误。
  但是如果每个需要保护的属性都要这样去处理的话,就太麻烦了!因此,优雅的 Python 为我们提供了 property() 这里写代码片方法,简单来说,它就是将一个方法变成一个属性。其函数说明如下:

class property(object)
    property(fget=None, fset=None, fdel=None, doc=None) -> property attribute

  使用 property() 可以绑定属性的 get、set、del 和 doc 方法。

描述:property() 函数的作用是在新式类中返回属性值参数
参数:
- fget —— 获取属性值的函数
- fset —— 设置属性值的函数(可选)
- fdel —— 删除属性值的函数(可选)
- doc —— 属性描述信息(可选)

  举个栗子:

class C(object):
    def getX(self):
        return self._x

    def setX(self, value):
        self._x = value

    def delX(self):
        del self._x

    x = property(getX, setX, delX, "I'm the 'x' property.")

c = C()
c.x = 12
print(c.x)
del c.x

  除了使用 property() 函数,我们还可以使用 @property 装饰器来给函数动态加上功能。比如上面的栗子可以改写为:

class C(object):
    @property
    def x(self):
        "I'm the 'x' property"
        return self._x

    @x.setter
    def x(self, value):
        self._x = value

    @x.deleter
    def x(self):
        del self._x

  @property 把一个 getter 方法变成属性,然后又创建了另一个装饰器@x.setter,把一个 setter 方法变成属性赋值,接着创建了 @x.deleter 装饰器将一个 deleter 方法变成属性删除。于是,我们就拥有一个可控的属性操作。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可以在对实例属性操作的时候,知道该属性很可能不是直接暴露的,而是通过 getter 和 setter 方法来实现的。如果只定义 getter 方法,没有定义 setter 方法,说明该属性是只读属性。

  @property 广泛应用在类的定义中,可以让调用者写出简短的代码,同时保证对参数进行必要的检查,这样,程序运行时就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

  另外,我们可以使用 hasattr() 方法检查对象中是否包含某个属性和方法。如果要判断的方法和属性是私有的,或者不存在,则返回 False。比如上面删除 c.x 之前先判断一下:

if hasattr(c, "x"):
    del c.x

【参考】

  1. Python中新式类 经典类的区别(即类是否继承object)
  2. python class和class(object)用法区别
  3. Python2和Python3中新式类、经典类(旧式类)的区别
  4. 面向对象高级编程
  5. Python新式类与经典类(旧式类)的区别

你可能感兴趣的:(Python,Python,全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