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部分的局限性
理论错误
在经典的教育思想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育的法则亦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的教育理论已经完全不适合今天的现代化信息化教育。
这个教育思想的错误根源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是这些“传”“授”“解”,桎梏我们的教育思想。
因为在“传”“授”“解”中,都是由先人(老师)们进行的。也就是说:我们后人最多也就是到达先人(老师)的水平。也就没有了超越和创新。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中,先人(老师)们都是主角,是整个教学的中心,是信息的传授者。也就是没有了先人(老师)们,教育也就没有了。
更为恐怖的是:在“传”“授”“解”的过程中,学生们是被动的,要忍受巨大的身心压力,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
正是这些传统经典的教育思想,统治并桎梏了中国的现代化教育。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量像宇宙星系爆炸一样的现代化教育,必须要有新的理论支持。
我的做法
首先:“授之以欲”:在学习任何的知识内容之初,应当“授之以欲”。也就是激发兴趣是第一位的。其次,“受之已愉”: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受之已愉”贯穿始终。也就是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们已经在享受着身心愉悦。追求的目标:“渔之以渔”通过整个学习的过程,成长为具有“渔之以渔”的创新型人才。也就是不仅仅学会了前人(老师)们教授的打鱼方法,还能创造出“渔”大鱼的方法,和“渔”其他变种的狡猾鱼方法。
小结
“传道授业解惑”,不能作为师道的全部,而蜕变为师道的很小一部分。
教师工作的重心也不再是“授之以渔”。而是进一步的丰富到从“授之以欲”开始,贯穿教育始终的“受之已愉”,达到“渔之以渔”的目标。
【fhzheng】
开篇就给学生说明,这时有一个池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鱼,现在凭我的能力,就能抓到这样一些鱼,你们学习这门课,首先就得学会抓这些鱼,这是基础,这也是基本要求,但这些肯定是不够的,因为你们会比老师更强,因为你们手里有比老师当年学习抓鱼的时更先进的工具和思想,你们有互联网,有信息化,有网络上的“最强大脑”,有现实中的“最强实践”等。现在的关键是,你们为什么要来抓鱼,抓到鱼和学会抓鱼对你们有何意义?我想原因可能很多,其一,可能你们就喜欢鱼和喜欢抓鱼;其二,你们以后要做的工作,需要现在首先有鱼和学会抓鱼;其三,你们以后的生活中,有鱼和会抓鱼比没有鱼和不会抓鱼要更有意思和更有意义;其四,是我们现在已经先择了来抓鱼,而且暂时你们自己可能也做不出更合理的调整,也只有抓鱼;其五,我们的青春不容许我们再去浪费和挥霍。可能现在有些人已经开始蠢蠢欲动:那么,请问老师有哪些鱼啊?你是怎么抓到这些鱼的呢?这样,就可以开始我们的这门课程了。
可悲事实
在2010年6月28日,在新华网发表了一篇文章《教师教育标准正酝酿出台入职资格将提高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6/28/c_12269896.htm)。
在该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部正在酝酿出台的《教师教育标准》,标准已由华东师范大学编制完成并提交到教育部,待教育部公布后,有望成为国内通行的教师教育标准。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高级别国家标准中,我们却赫然看到,我们的教育指导方针,还是仅仅是停留在“教师工作的重心必须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即所谓的“授之以渔”。
我们的希望
2009年9月,在凤凰网上曾有一篇文章,题目《“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daguomin/7/200909/0907_8004_1338705.shtml),在文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现在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老师? “传道”、“授业”、“解惑”这三个职能应该由谁来担当?应该怎么分配?”是呀:我们的希望在哪里呀?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在哪里?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http://mxj6688.blog.163.com/blog/static/13522339200910210320550/)请看我前面的一个博客《可悲呀,可悲!!!这就是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http://mxj6688.blog.163.com/blog/static/13522339200911210059692/)请看之二 《教师角色的改变》(http://mxj6688.blog.163.com/blog/static/1352233920111133521141/)现代化的中国教育,缺失的不是钱,是思想(之二)–教师不再是舞台的主角
教师角色的改变
局限性
历史由来:在经典的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教育的核心,是知识和思想的独占者。
在IT时代来临之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数量都是有限的;由于很多的知识,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对信息的解读能力也是由老师控制的;对专业知识系统的整体性掌握,也都由老师和学校等教育机构控制。所以,老师和学校,成为了教育的主体和控制者。也正是如此,才有了:传道授业解惑,才有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面临的现实
在当今IT条件下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整个世界都在向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现代化教育快速挺进。在IT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入侵到了每个角落,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必然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信息大潮的冲击。无论你是否上网,也不论你是否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教育更是首当其冲。教师,不在是知识和思想的独占者。
1.人们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系统全面的获取海量的信息和知识;
2.以多媒体等形式,充分展现抽象知识的形象表现,使得学习变得非常容易理解和深刻领会。
3.还可以通过SNS等方式,快速、高效、全面、超前的了解对专业知识系统的整体性掌握。
从而,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由老师唯一决定的一件高不可攀的困难。
教师角色的改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能力大大的增加,教师的角色,也必然要随之改变。
本人认为:教师应当向导师的转变,所谓的导师,他的基本职能应当是:
1 诱导:激发学生对一个学科的学习兴趣;
2 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3 向导:给学生指引方向,少走弯路;
4 辅导:解决学习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5 指导:帮助学习,通过学习,学会学习的技能,提高学习思想。
6 制导: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指出并制止出现严重的后果。
【fhzheng】
老师认为自己可以在这门课上帮助到大家的有这样几点:
1老师会直接告诉你,这门课最有意义,最有意思,最能打动老师自己的地方在哪里;老师会直接告诉你,这门课在生活中有哪些体现,有哪些具体的用处,有哪些还可以利用这门课学习的内容和知识去进一步变得更好;老师会直接告诉你,老师知道这些东西,比那些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人,优势在哪里,那些人的劣势在哪里;
2 希望大家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能在过程中体会到乐趣,能感受到这些东西对大家真的有用,能感觉到这门课的内容在后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会有用;
3 老师会直接告诉你们,哪里你们容易犯错误,哪里容易掉进坑里,用哪种方式也许更容易一些,当然,有一些人会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也许犯下错误和掉进坑里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必须的过程,这样才会有更深的印象,但不论怎么样,希望大家始终明白,学习新的东西,在学会以后,是一个十分愉快的感觉。或许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会觉得累、觉得因,会觉得泛味,会觉得无助和无趣,这时,我能够帮助大家的,就是不断提醒大家。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随时记录和说出你的想法,参与讨论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方法。
4 学习任何东西,都需要自己主动,有明确的目标当然是很好的,当目标不是那么明确时,就需要多提醒自己,要坚持。有很多内容,大家凭自己的坚持就可以学会,而且更可能找出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这些,如果想让它带有持久性和形成经验知识,就需要大家不断地思考和小结,因此,建议大家多动动手,多写写日志和小结。
老师的角色,应当从教学的主角,转变成为导演,以至于在大学的后期,退化为忠实的观众。2010年9月10日,第26个教师节的那天,廊坊日报(http://60.10.2.21/html/2010-09/10/content_93365.htm)在“特别关注”栏目,用了二分之一的版面,以“主角·导演·谢幕---米老师的教学三部曲”为题,报道了我从事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一些情况。请看我的博文《信息时代教师的三部曲:主角· 导演·谢幕》(http://mxj6688.blog.163.com/blog/static/135223392009827101156213/)
IT时代,为知识的学习增加了核动力
我曾经写过一个博客《IT时代,为知识网增加了核动力》(http://mxj6688.blog.163.com/blog/static/135223392010567384103/)。
其中,简要的论述了IT对我们学习产生的重大的影响。该文仅仅是引子,我还要专题论述。请等待……
教师现状堪忧
教师的变化,首先要表现在教师的思想意识方面。我多年从事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这些老师的思想意识,与信息时代的脱离,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这些老师,作为骨干教师,信息素质根本不能适应信息化的现代化教育。绝大部分教师和家长,视网络信息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更有甚者,投影仪、幻灯片等多媒体技术,理解成了信息技术,以至于代替了信息技术。信息素质的提高,是迫在眉睫!否则,我们会痛失时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获取技术的成熟,为每个人提供了平等获取信息的机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激发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通过信息技术分析问题,借助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增强主动学习意识,提高编织知识网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加强综合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和锻炼创新能力和学习编织知识(技术)能力,我们普通高校就完全可能培养超一流的大学生。请看我的博文《借助OCW,推进二流大学跨越式进步》(http://mxj6688.blog.163.com/blog/static/13522339200962410537475/)。请看之三:《面对信息的爆炸性增长,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无能为力的。》(http://mxj6688.blog.163.com/blog/static/13522339201111441852988/)
【fhzheng】
教师和家长都需要转变思维方式。菜刀是工具,也可能是杀人凶器,关键是看用刀之人;网络和手机也一样,是信息工具,也可能变成让孩子们沉溺其中的恶器,所以许多人视之为“源头和原因”,要知道,它的确只是工具,真正能不能是好的还是坏的,关键看用工具的人,或是如何引导。在正确的引导方式下,它也可能成为学习的利器。能不能充分发挥它的用处,需要教师和家长全方位的面对和引导。而不是家长一说到手机就只知道孩子拿手机玩游戏,老师一说到手机就只知道说学生上课只知道玩手机。是不是家长和老师都应深入思考一下,他们为何玩游戏玩手机?如果你开始机就带领他们进入正能量的领域,并告知他们,如果用手机来帮助做这些事情,会更高效,更有意思,或许,手机就成为了学习的工具,而不是游戏的载体。他们之所以喜欢玩游戏,是因为他们觉得游戏有意思,那么教师为何不多想想自己的课程内容如何更有意思呢?而是去强制性的做出规定上课不准带手机之类的“政策性野蛮行径”。比如雨课堂就可以让一些学生的手机由低头工具变成抬头利器。
直面信息技术的发展
面对信息的爆炸性增长,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无能为力的。
1知识背景:我们知道,每个英文字母,也就是ACSii编码,只要占据一个字节(BYTE)的存储空间。每个汉字字符,要占据两个字节(BYTE)的存储空间。
2一本大学教材的信息量常规的一本大学教材,一般的字数大都在50万字左右,厚度大约为1cm(厘米)。那么,一本书如果数字化保存,要占用100万字节(BYTE)(专业表达的量词是1MB)字节的存储空间。(要记住这个量词,后面我们会多次用到哦…)
3一张DVD光盘存储的信息量我们知道,一张常见普通双面DVD-5光盘,它的容量大约是9.4GB,接近于10GB,也就是1万个1MB。而DVD的光盘的直径为5英寸(12cm厘米),厚度仅为1.2mm(毫米),重量不过15克。如果用这样的光盘去存储一本数字化的教材,可以同时存储1万本书。1万本书,每本图书的厚度为1cm(厘米),那么直接摞起来的高度达到了100米高。也就是说,1万本书可以直接放到一张普通的光盘DVD中。大家知道,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拿到一张普通的DVD光盘,他们的价格也就是一两块钱。就是这样,一张DVD,存储了1万册图书,相当于100米高。就被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压缩到了厚度仅为1毫米、直径仅为12厘米的DVD光盘中,成本仅为2元人民币。而且携带非常方便,体积小,重量轻。也就是说,一张DVD,保存1万本书的信息量的成本也就是2元钱。信息的成本之低下,传输之便利,可想而知。
4硬盘的信息存储量不仅如此,更有甚者,硬盘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硬盘容量大都在1.5TB,也就是150万个1MB。如果用这样的硬盘保存图书的话,可以存储150万本图书,如果直接摞起来,高度达15公里。15公里的高度,也就是1万5千米的高空,比飞机的飞行高度还要高。150万册,这么多的图书,放在硬盘中。硬盘的大小只有肥皂大小一般,重量不过200克。目前市场的价格不过500元。而且,检索的速度非常之快,须臾之际而已!
5网络上的信息量事情到这里,还远远没有结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上提供数据服务计算机数量之多,简直无法想象。据《Netcraft近日公布了2010年2月份的全球Web服务器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常用服务器的数量达到了2亿以上。每个服务器中最少有一个硬盘,也就是说,网络上能提供数据服务的硬盘总数是以亿为单位的。每个硬盘中保存的图书达到了150万册,网络上的信息量总结达到了300万亿册以上。
6信息爆炸我们想象一下,300万亿,这样量级的图书数量,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这样的数据量,我们只能用“光年”这样的天文单位来表示。我们也常常用海量数据来表示。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的信息处于“信息爆炸”的过程中,就好像是宇宙大爆炸一样。这就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后要面临的信息量。面临这样的海量数据,我们的大学生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7反过来,看看我们的大学:四年,大概每学期开设5门课程,8个学期,总共学习了40门课程。这样就毕业了。用40门课程,来面对300万亿册图书的海量信息,况且,这些信息还在不断的“爆炸”中,将是如何的一种囧地。
8面对这样的一个信息时代,我们这些老师们,是不是要想一想,我们应当如何让我们的教育适应这个时代?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不是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的修订我们的教育政策,确立一个符合信息时代的教育思想?
9.我们的教育…请看我的博客,仅仅一点思路…《网络环境下的即时学习(供讨论完善)》( http://mxj6688.blog.163.com/blog/static/13522339200981575827279/ )《借助OCW,推进二流大学跨越式进步》(http://mxj6688.blog.163.com/blog/static/13522339200962410537475/)《IT时代,为知识网增加了核动力》(http://mxj6688.blog.163.com/blog/static/135223392010567384103/)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踏雪无痕”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这是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今天,看了提高班九期学生的博客,其中提到了这首诗。我突然觉得,这首诗就是写我的。我觉得中国的教育,就像是当年杜甫因旱灾来四川的场景,我觉得我的提高班的教育模式,就是久旱甘霖!(高抬自己,不要见笑,(__) 嘻嘻……)。
真的,教育就应当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样的,是个性化的教育,不是机械化大生产式的教育。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的显现,也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目前的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化成为大众化教育。我们现在已经可以从过去的规模化教育转向个性化教育。
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引导与激励!
教育不应当是“填鸭”,“被逼”和“无奈”,这两个词几乎是当今教育的概括!我们希望的教育应当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本文的标题“踏雪无痕”。你可以看看下面的这篇博客,看看我的感觉是不是有道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http://mingxuanyun.blog.163.com/blog/static/1972440642012025112252765/我们是一只蜗牛 http://mingxuanyun.blog.163.com/blog/static/1972440642012128397152/这样的学生博客,比比皆是!
虽然现在我还是处在“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阶段,但是,我已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经过了十多年的“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的等待。我已经看到,不会很长,最多2年后一天早晨,在霞光的照耀下,当我看到几十个上百个,具有高素质、好品行,高能力,高薪资,含苞待放般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迎接我的将是“花重北京城”。
目前已经有很多的媒体在关注我的这种教育模式,下面的一些链接,供您参考:《瞭望东方周刊》—培养像“狼”一样的学生
http://www.lwdf.cn/wwwroot/dfzk/current/254004.shtml
http://www.lwdf.cn/wwwroot/dfzk/(主页---培养像“狼”一样的学生)
中国日报–教师退居幕后 培养像"狼"一样的学生
http://tianjin.chinadaily.com.cn/hqsj/shbt/2012-01-17/content_4973457.html
新华网–特写:米新江老师和他的信息技术提高班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2-01/09/c_122573133.htm廊坊师院创新教育理念放飞就业梦想http://www.people.com.cn/GB/43063/107687/16925432.html凤凰网资讯---培养像“狼”一样的学生 http://news.ifeng.com/shendu/lwdfzk/detail_2012_01/09/11848448_0.shtml下面是学生的博客,方便您的阅读!标题:<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昨晚我们跟米老师聊了很多,聊到了老师的过去,聊到了老师所受过的教育,聊到了老师的生活方式。
刚开始进提高班的时候,没想那么多,也没想过自己会不会坚持下来,只是抱着反正学业又不重,还不如多跟米老师学多点知识的心情就进了提高班。现在一晃眼,三个多月就过去了,自己在提高班的这段日子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快乐的学习。
以前总是把学习当作是一项任务,一种负担,然而现在不会,现在你都感觉不到你在学习,就已经把学习的任务完成了,昨晚米老师说了,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踏雪无痕,这句话我很喜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虽然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变化,但当你站在了教育(当然这个教育并不只是说作为一个老师)的岗位上的时候,你就能深刻的体会到什么是蓦然回首,灯火阑珊。
昨晚雪莲问米老师相信我们吗?其实在老师没回答的时候,我就觉得,问老师相不相信我们,应该先问自己相不相信老师!因为如果我们都不相信老师,老师又怎么会相信我们呢,我们不就是因为相信老师所以才牺牲了我们的周末,牺牲了我们的寒暑假,选择留在提高班学习么?果不其然,米老师回了一句那你相信我吗?我觉得信任真的很重要,有时候就是因为不相信,我们错失了很多的机会。如果我们选择相信,或许我们的人生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之后,我问了米老师十多年来你都坚持干一件事你是怎么做到的?十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可是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十年的光辉岁月都耗在了干同样的一件事情之上,这能有多少个人能做得到呢?这是我最佩服老师的一个地方,我觉得我是那种干什么事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对身边很多事也从来都不去关注,很多时候都是过一天算一天。米老师,真的是很不容易,因为十三年下来,有十年是没有人相信他的,跟他学习下来的没有一个人,而且学校的老师很多人对老师的教育方式也不认可,他们觉得老师是在做一件毫无意义的事,也很不值得!但是老师却坚持下来了,他所经历过得酸甜痛楚可想而知。好在守的云开见月明,随着五期、六期的毕业,现在学生们愿意跟老师学习的越来越多了,米老师所做的努力也算是有成果了!
雪莲还问了米老师一个问题,那就是老师在那之前有想过会成功吗?老师的回答是不知道。米老师说你问我会不会成功,我的回答是不知道,你问我怎么坚持下来的,我的回答还是不知道,这就是米老师!我对米老师说其实你看上去追求不高吧,但实质是很高!
米老师在理想上,还有思想、道德、人的品行素养方面的追求我觉得是很高的。从他对我们的要求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米老师说了,一定要有理想,但是不要把理想和你每天干的事都联系到一起,老师说他每天干的都是小事,觉得今天该干什么了就是去干,他不管明天会不会刮风下雨,但是他坚信明天一定会来,他只做好明天要来的准备就行了。有很多人就是,确定了一个理想之后,就在那想着要是遇到了困难怎么办,要是我不能解决怎么办,要是我中途坚持不下来怎么办。米老师从来不去愁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每天都过着很随意,当有问题的时候就想办法解决呗,问题来一个就解决一个,不去想以后会怎么样,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呗,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办法总比问题多!如果我们每天都在想着怎么办怎么办,那还不得累死。
米老师昨晚说了一句他认为很伤人的话,他说他最看不起贫穷,他们甘于贫穷。是的,为什么他们贫穷,有的甚至是一代代的贫穷下去,那是因为他们甘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愿去改变。就算是自己不能改变了,他们也从来不曾想过去影响他们的孩子,让他们的孩子通过受到一种很好的教育去改变命运。我是农村里来的孩子,我很知道这种想法。因为我们那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我爸妈也是这样。就拿我妈说吧,她就常常觉得一切都是命里注定的,就算是我们努力也是无法改变的。我们那农村里很多人都是有这种想法。自己很想通过教育来改变家里的这种命运,真的很不喜欢家里的那种生活,每次回家,总是要路过寨里打牌的地方,无论是老的少的,年轻的,中年的,男的女的都聚在那里,不是打牌就是打麻将。有很多都是像我这种年纪的青年人,他们每天都呆在家里,除了打牌还是打牌,丝毫感觉不到他们有什么追求,或许他们也曾想过,但那也只是想想罢了!每次回家路过那都觉得很无奈,特别是当看到自己的爸爸哥哥也在里面的时候,心里就说不出来的酸楚。以前只是抱着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变家里的命运就行了,因为我觉得自己能不能改变都还是一个问题,特别是来到了这个学校之后,更加觉得无望了。然而现在我有这样的理想,就是我不仅要改变自己家里的这种命运,我还想通过我这个例子,那他们的思想也发生改变!
【fhzheng】
我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去给了我最好的“不能甘于贫穷”的思维方式上的教育。首先告诉我的就是自己需要不断的努力,现状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另一条就是读书,他们没有读多少书,但一直教育我的是,读书可以改变现状。我从小学一直读到硕士研究生毕业,也不算读得很多,但读书确实让我自己体会到:碰到事情时,自己不再是那么无助和紧张,而是能够去冷静分析和面对,并最终解决问题。当然,读书也让自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有了现在的生活。如果不读书,我也人生肯定不会是现在这样。
可以说,直到现在,很多从村里走出来的人都和我一样,我们没有家庭背景,没有钱,没有权,没有赶上拆迁,没有碰到定向扶贫,但我们确确实实有善心,有勇气,有拼博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我们每一天都会很努力的去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可悲呀,可悲!!!这就是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
好久没有正式写个博客了,今天终于动笔了。
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想清楚,总想等想清楚了再写个博客,于是就等啊等啊……等到了今天,还是没有答案。看来是等不到答案的,只有去边摸索,边研究。看来只有在行动中才有可能将问题搞清楚了。答案是等不来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培养不出来杰出人才”,也就是“钱学森之问”。我曾在我的博文(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中探讨过这件事情。当时只是一时的激动,没有深入。近来,教育部低调启动了一个“珠峰计划”,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这项试图破解中国人“大师”、“诺贝尔奖”心结的人才培养计划正在浮出水面。在北大清华等国内11所名校悄然启动,这项由中央专项拨款提供资金支持的人才计划旨在培养创新型的领军人物。
据了解,入选高校包括国内11所名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该项计划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开始试验。今年入围高校共招收500名,这项计划的总规模是2000名左右。我注意到,在介绍这个计划时,有这样的一段话:“北大有关人士证实,帖子所披露的内容“大致差不多”,北大预计不会单独招生,而是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发现这类人才并重点培养。据了解,北大在自主招生环节上也有意识地挑选适合“珠峰计划”培养的人才。”
从这段文章中,我注意到这样的两句“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发现这类人才并重点培养”“ 北大在自主招生环节上也有意识地挑选适合“珠峰计划”培养的人才”,通过这两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味道???
按照我的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没有“发现这类人才”或者没有“挑选到合适珠峰计划培养的人才”,珠峰计划也就泡汤了。也就是说,这样的人才不是我们的11所最著名的学校培养出来的,而是学生本身就具有的素质。在目前的学生中,单单靠我们的这些最著名的学校,是培养不出来杰出人才的。
可悲呀,可悲!!!这就是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这样的高等教育如果还不彻底改变,我们何年何月才有杰出人才,什么时候才能破解中国人的“大师”和“诺贝尔奖”心结。众所周之,只有良好的教育体系,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社会机制,这才是产生大师的土壤。应该是注重培育土壤,而不是单纯地去播种良种。再好的良种,在贫瘠的土地上,也不可能茁壮成长。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什么良种了。其实,我们原本是可以自己培育良种的。但是必须要改造我们的土壤。这是破在眉睫的事情。
我从教27年了,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已经证明:“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fhzheng】
确实是这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但老师,也是有有效周期的个体啊。那些冥顽不灵的学生,确实要耗去老师个体的太多的精力。这样真的不划算,大家都明白,锦上添花明显比雪中送炭更高效。这是一个相对浮躁的社会,老师也要生活吃饭,除非真的衣食无忧,不求效率,否老师个体真的不应该在这些“教不好的”学生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教育部门和学校却确实应该从政策和制度方面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关爱和帮助,而不是把这些压力转嫁给个体老师啊。二八定律告诉我们,我们可能80%的精力用到这20%的人身上,但收益去平平一般,如果我们调整思维方式,可能结果就不一样;这个社会是有一个残酷的现实,被淘汰本身是一个自然的现象,那么不让这些人被淘汰算不算是一种“逆天行为”?这不是走极端,每一人个都应乐观地看到,在这门课上找不到出路时,生命会在别的方面绽放。
我现在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了一个信息技术提高班,主要是招收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经过3年的业余时间培养,他们都能成为很出色的IT职业高手,在学期间就都通过了国家的计算机软考,还没有毕业就具有了政府人事部门认可的中级职称的任职资格《软件设计师》。这个证书资格,还是国际认可的,到韩国和日本都是通行的。请查阅关于中韩信息技术考试标准互认的通知和关于中日信息技术考试标准互认有关事宜的通知。拿到这个证书,我们并没有停下来,我们还要让他们经过一年左右的实战培训,让他们在进入社会前,就经历那些困难和挫折。培育他们的抗打击能力,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能力和勇气,锤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他们走向实际工作岗位,马上就能一显身手。他们没有就业的困惑,因为他们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效益。这样的人才那个企业不欢迎!根据我的统计调查,他们的年薪均在十万元以上。请查阅:职友集网,在职位,公司关键字输入:软件设计师,地点输入:北京。这个提高班,我已经办了十年,经历了很多的弯路和挫折,也探索和实践了很多的理论和方法。十年的摸索,建立了一些全新的教学模式,也摸索了一些经验。我将在后面的博客中,陆续的拿出了晒晒,敬请指教。
在我的博客中,已经有些介绍:
将一个个的普通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级职称的软件设计师
我对一般本科大学生学习思维模式的调查和我校教学模式的思考
我是一个普通的廊坊师范学院教师,在将近三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近十年来提高班的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在和大学生的交流中,包括在每年的骨干教师的培训中,发现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
目前我们的大学生们,由于从小就开始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开始了历时12年之久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习。
经过十二年的艰苦学习,终于跨入了廊坊师范学院的大门。这些进入我们这样层次院校的大学生们,通过这些年的应试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什么哪?
“老师让学什么学什么!!!别的不要学!!!”
在学习思想和学习习惯上;在对待知识的彼此关系上;在对进入大学后学习的期待上;在思考问题,观察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的桎梏。
我有几个教学项目的实验测试可以发现这些问题:
一、不会使用“百度”和“谷歌”,通过这个项目测试发现,这些学生基本上丧失了主动性学习的能力。
二、不会使用WORD中“改变特大字号”功能,通过这个测试发现,基本丢掉了动物本能的好奇心和勇于尝试的基本素质。
三、通过让学生学习一些计算机二进制和ASCii码等基础知识,通过这个测试发现,学生不具备组织和编织属于自己的特有知识网的能力,很难将新知识很快的融入的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些大学生基本丧失了学习的能力,只是在机械的记忆知识,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最后这些机械的记忆很多都忘记了。
四、还有很多的项目可以发现: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们意识不到那是问题,当然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我们的大学老师们,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没有有意识的去改变和培养他们,也只是机械的一门一门的,一科一科的传授知识,很少的注意到彼此学科的联系,只想如何教好自己的这门课。
没有充分的意识到,在信息革命的时代,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必须要由传统的预学式向海量信息模式下的即学式转变。你知道怎么转变吗?
这样的学生,这样的教学,会培养出怎样的学生?
一个个的普通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级职称的软件设计师
----提高班硕果累累
1、 成果介绍:
① 第五期提高班有三名同学,在本科毕业前,就获得国家人事部门下发的《软件设计师》的中级职称任职资格;
② 廊坊师院第一次在河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奖,并得到团委的物质奖励;
③ 廊坊市里比赛获一等奖,多项其他奖项等;
④ 多个学生作品已经商业化,比如《机房管理系统》在数信学院和生科院等,《汽车配件管理》售价2000元等应用,多媒体的展示作品;
⑤ 《青海》一书的插图等展示。
⑥ 二期的学生王向阳,在北京一家大型信息公司工作,年薪十万,三期和四期的几个同学也已经月薪过五千。
⑦ 提高班还是一块考研的热土,每年考试研究生的学生的录取率超过80%。
⑧ (历届作品集萃)
2、 发展史: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将近十个年头,共培养了六届学生。已经毕业了五期,目前还有第六期学生在校。
3、 学校重视与教改:当初学校的领导提议并实施两个教改实践项目,我们的信息技术提高班,就是其中之一。学校在各个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倾斜,工作量系数是1.5。
4、 学习时间和形式:周末的业余时间、寒暑假时间和网络上无形时间。计划内有形的集体学习和计划外无形的处于“信息网络节点上的”个人学习。
5、 组织形式:提高班,一个不是组织的组织。
6、 全新的教育理念。从兴趣和感性培养开始,充分利用OCW,实现在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建构主义教育,培养了具有“狼”一样素质的学生。(关于把我的学生培养成“狼”,已经在我的博客上另有专论)
7、 先进的教育模式,可操作的DCCD和CDIO模式。这些理论在中国高考国情下,得到了完善、改进、补充,并得到了提高,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8、 强大的教师队伍,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最重要的是具有最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和实践。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勇于付出,乐于教书育人。
9、开放的学习思想和环境:网络信息和机房,对提高班学生是全天候的。各种形式的学习都得到了尝试和发扬。教师对学生的,学生对学生的,视频对学生的,网络文字和图片对学生的,博客之间的,邮件之间的,QQ群的,飞信群的。课上的和课下的,有形和无形的。实践促理论,理论结合实践。
10、精神的培养重于技术的培养,思想的改变重于技术的提高。通过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背后的思想,找到学习的规律,区别不同学科的学习方面的诸多异同,通过学习学会学习,通过知识学习,发现和提出各种问题,借助信息技术寻找答案,分析解决问题。比较和总结贯穿始终,小阶段小总结,大阶段大总结,全部落实在博客上。
11、学生思想的根本变化:眼界的打开,思想的打开,行动的开始。借助信息技术(搜索引擎,OFFICE等)的学习和应用入手,从意识不到问题,不会提出问题,不知道什么是问题,发现不了问题。通过半年的信息素质教育,改变思想教育,开阔眼界培训,逐步改变了,开始能意识到什么是问题了,开始尝试提出问题了,能发现问题了。再过半年的训练,改变为会分析问题,比较问题,联系相关问题,形成立体网络的思维。再发展到,利用软件工程的理论,借助信息技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的困难、所需要的时间、人力物力的投入、以及不可预知困难的解决预案和思想准备等等过程的历练,使思想意识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和升华。
12、将信息网和知识网合并为一体:让学生每天每一点学到知识都及时的编织到已有的知识网上,信息网和知识网交相辉映,融合贯通。
13、集世界精华,汇人间教导,通宇宙万事。天下为我所用,我为天下服务。借助SNS,让全世界的老师成为我学生的老师,通过专业BBS,专业群,受到世界级职业高手的指点,集大“家”于一身。就像《射雕英雄传》的郭靖,成为行业的顶尖高手。
14、品质和毅力的升华,有形的培养和无形的培养。从有形的作息时间,组织纪律,佩戴胸牌,穿鞋套,到礼貌,孝道、尊重、理解、勤劳、节俭等无形的培养和影响。这些也是CDIO教育模式中,必须的一个环节,就是所谓的EIP教育。
这个阶段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贯穿始终,是一个长期和艰苦的过程。尤其是能敏锐的发现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采用了各种有效的方法,逐步的改变和提高。让我们的学生懂得和继承中国人特有的优秀品质,让我们的学生在爱中成长,用心体会爱、学会爱,爱父母、爱老师、爱廊坊师范学院、爱祖国。这些,在我的学生的博客中我已经欣喜的看到了这一点。
15、学习和实践的结合,理论基础和工程实现能力的结合。相互促进,不断放大和蔓延。实践中发现问题,必须要理论来武装,理论学习完善验证实践,并提升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以致提升理论发展理论,并提出新的实践目标,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循环,如此往复,并扩展和蔓延知识领域。形成一个N维的知识体系结构。而且这个体系结构还在变化和成长,并随着技术和社会需要,也在变化和变形。也就创新的开始。
16、学校教育和网络教育的结合。学校教育源远流长,经验丰富,形式多样,资源丰富,精辟系统,在具体某个学科的学习上是无法替代的,对于基础性学习,也是特长。网络教育的开放性,无限性,时空优势、信息新,信息多,信息全,方便便捷,学习成本低,网络信息水平高,尤其是这些年,网络上OCW的发展,更是为网络教育开辟了无限的空间和机会。
通过这样的结合,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势,有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教育无限性的优势,使得廊坊师范学院这样的普通二本院校,有机会有可能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培养出超一流的学生。我们提高班的实践,出现了很多超一流的学生,具有很高的技术和思想水准,并取得了国家政府颁发的《软件设计师》的中级职称的任职资格,就是一个例证。
17、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共同上课,几个寒暑假的共同生活和学习,共同话题的讨论和相互指导,共同经历学习的艰辛,共同享受学习成果。在一个团结上进,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集体中,每个成员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18、最先进技术和最高水平理论的及时引进,这些先进只有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在我们这样的一般本科院校中,得到实现,并发扬光大。
19、远大而美好目标的激励,与可实现分解过程的结合,不断激励,培养了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20、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支持,教务处历任领导的大量支持和力挺,团委和科研处参加了每次的学生作品会展和比赛,还有各个二级学院领导的鼎力帮忙,多次参加我们提高班的各种活动,特别是这些年,历任的后勤老总们都给我无限的支持,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有这些学生的《软件设计师》
21、十年磨一剑,终见硕果累累。如此的坚持下去,我相信,也可以预见,未来10年,中国的IT精英中,将不乏廊坊师范学院学生的身影。美好的未来,源于今天的努力
22、补充(6日晚24点):忘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主动性学习的持续源原动力:兴趣。必须在整个的学习中贯穿始终,关于毅力和兴趣的源动力已经在博文中另有专论,这里加强一点:定期召开作品会展和比赛,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提高兴趣的方式。
23、还有就是利用不断变化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的信息交流和讨论的方式:比如使用各种网络和通信方式,提高学生信息交流和讨论的兴趣。
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坚持和毅力源动力的一种很有效的形式。比如写写博客,相互阅读博客,通过QQ,飞信,QQ群的使用,飞信群的使用,电子邮件的使用等等现代信息手段,实践证明,这些都是非常有效、高效、免费、新颖、不受时空限制的现代信息手段。
24、形成一个团结向上,互相关心,互相促进,互相帮助,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也是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补充坚持和毅力原动力的必要形式。这点,在学生们的博客总屡屡被提到。其实,不断的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持续的刺激学习兴趣,不断的提供坚持和毅力的原动力,在整个提高班的学习期间都是必要的,必须的。
以上这些只是提纲性的总结,相当的凌乱。主要是怕忘了,算是随笔吧。自己还有进一步的总结和整理。其中的很多方面,都在我的博客上有详细的理论论述和实践记录,欢迎登录我的博客:MXJ6688.BLOG.163.COM (也可在百度或者谷歌上直接检索:“米老师的博客”,第一条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