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二语言学习最大的谎言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Hubel  David和Torsten Wiesel于1959年开始进行一项实验:他们将出生几个月的猫或者猴的一只眼睛用手术缝合;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重新打开。研究表明,即便后来重新打开缝合的眼睑,这些动物的眼睛也不能再获得视觉功能。在这段时间内关闭一只眼睛对动物脑中视觉区域的结构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对于成年猫进行同样时间或者更长时间的视觉剥夺既不会影响它们的视觉能力,也不会影响它们的大脑结构。只有年幼的动物在它们发展的“关键期”,才会因此被剥夺视觉敏感。

关于第二语言学习最大的谎言_第1张图片
注意猫的左右两只眼的不同

其后的许多年里,这个实验影响了全球不计其数的第二语言习得者——只不过这种影响主要是负面的——尽管该实验本身的目的与外语学习并没有任何关系——研究动物视觉系统的早期发展。

但是,人们似乎对该实验中的“关键期”概念更感兴趣。科学家们很快就发现大脑的其它部分也都需要获得刺激才能够发展,并且好像它们都适合关键期理论。而根据关键期理论,只有在关键期内,大脑才是“可塑的”,而关键期过后,大脑就不再是可塑的了。

很快,“关键期”这个概念延伸到了各个科学领域。 语言学家Lenneberg在1967年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认为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始于婴儿出生,止于从八岁到青春期结束之间的某一时刻。“关键期”过后,习得第二语言的能力将大幅度下降,并且没办法去除来自母语的口音影响。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关键期理论”经过长年累月地发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现在市场上各式各样的“早教班”层出不穷,叫喊着“再不让小孩学习英语就晚了”,言外之意就是让家长赶紧“交钱”。“关键期”理论也成了很多人安慰自己的借口——因为关键期早就过了嘛。

注意:这个理论只是一个“假说”,结果被很多人当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 现在国际上有一种疗法,叫做“CI活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如图所示。

关于第二语言学习最大的谎言_第2张图片
受伤的是左臂还是右臂?

CI疗法的成功首先证明大脑可以重新组织自己,其次证明大脑自始至终都是可塑的,甚至可以重组——即用一个新的脑图完成原本受损的脑图的功能;最后的证明也是最重要的:脑图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所以,为了治好受损的右臂,要先把未受损的左臂限制住。否则的话,左臂的脑图将一直占压倒性优势,那么,右臂也将永远不能康复。

最后一条可以用来清楚地解释原本用“关键期理论”错误地解释的现象:为什么成年后学习第二语言更为困难? 成年之后,第二语言使用的脑图要与已经形成强大竞争力的母语脑图竞争,所以学习第二语言越来越难。支持这一结论的一个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中国人看美剧,屏幕下方既有英文,又有中文翻译,那么在看屏幕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选择中文翻译。

然而,恰恰是这样的认识给了人们希望。现在有一种英语学习法,叫“浸泡式学习”。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里,强迫学生只用第二语言。这样就可以强迫大脑构建新的脑图,进而习得第二语言。

华尔街英语就是这样的培训机构。上课的时候只能使用英文——我上大学的时候有幸跟着一个在华尔街学习的朋友体验了一把“浸泡式学习”,不过当时可不知道这背后的理论依据。

错误的观念是何等的可怕,毒害了这么多人——现在开始,把你脑中的“关键期理论”抛弃掉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第二语言学习最大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