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1.5小时票房破亿,上映30小时票房破3亿,上映首周票房破7亿,和暑热的七月相比,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度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什么?你还不知道这只“魔(meng)童(wa)”?额...out了。
上周末,自觉有些out的小k姐姐被闺蜜生拉硬拽进了电影院,好吧...进去我就后悔了,那个人啊,男女老少、胖瘦高矮,把楼道堵了个严实,不知道的以为有明星参加哪个电影的首映式呢,其实都是奔着看个动画片来的。
下文有轻微剧透,无视者可继(bu)续(kan)浏(hou)览(hui)。
画风硬朗——谁说我吒丑,我那是可爱
说到画风,不得不提及1980年的《哪吒闹海》。同属动画片,又都取材于哪吒的神话故事,《哪吒闹海》以其细腻圆润的画风、精良甚至几近唯美的制作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动画的风采,它像一阵响鼓、一股清流、一朵昙花,此后的中国动画沉寂甚至衰落了很久。
随之而来的90、00年代,伴随着少年人成长的是变形金刚、圣斗士、机器猫...即使00年以后《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貌似使中国动画有了些微起色,但因其低智化的剧情和画风,亦始终没能擎起泱泱中华动漫发展的大旗。
这一切在《大圣归来》之后有了微妙的变化。
《大圣归来》、《大鱼海棠》、《风语咒》、《大护法》、《白蛇:缘起》,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人物形象上或犀利或软萌、更加“反传统”,画面表现上或唯美或壮阔,却愈发回归“中国风”,我们感受到的是新生代动漫人的传承和创新,是席卷一切的国际化风潮,也浸入骨髓的东方文明之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还有比这更丑的“吒”吗?灯泡大眼、浓重黑眼圈、傻齐刘海儿配丸子头、蒜瓣锯齿大板牙,难道作者的脑袋进水了、手也被门挤了吗?
就是这个丑到家的哪吒,是不是“燃”到你、“萌”化你了,是不是“绕梁三日”、“前所未有”、“过目不忘”,那就对了,这就是走在国际化道路上的“魔童”,中国的哪吒。
我们总说创新,进而说中国动画的创新,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接受一个新的哪吒呢?谁说我吒丑,我那是可爱!
还说“画风”。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反正小k姐姐是觉得从《大圣归来》开始,中国动画的画风一下子硬朗了。
乍一看丑是丑了点,但丑的有精气神儿,主角虽丑出天际,比如孙悟空、哪吒等,环境、氛围、意境却美上了天,比如江山社稷图里的壮阔恬美、悬空寺的妖气缭绕。
这种人与环境之间的“融合”与“跳脱”,皮囊和灵魂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作品极具张力,自有一番“深刻”和“讨喜”。
新瓶装旧酒?——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me)姆(tong)雷(ne)特(zha)
小k姐姐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几岁知道的哪吒的故事了,总之那是很小很小的时候。原故事的细节早已模糊,只记得他爹叫李靖,他是老三,有俩哥哥金吒和木吒,他手拿火尖枪、乾坤圈,脚踩风火轮,洗个澡把人家龙王儿子弄死了,后来参加了封神大战,功成名就。
想来大多数小伙伴也和我一样吧,哪吒只是个符号。
看过电影之后有人问我,《哪吒之魔童降世》算是新瓶装旧酒吗?这倒是把我问愣了。就哪吒的故事而言,什么算是旧酒呢?80版的哪吒闹海吗?
如果仔细考据过,你就会知道这部经典中的很多情节也不过是“编剧”创作出来的。那么你能酿酒装瓶,为何我就不能呢?我酿的酒怎就成了新瓶装旧酒了呢?不服。
其实小k姐姐觉得这壶《哪吒之魔童降世》还是蛮特别的,似新酒“别出心裁”,如旧酒醇厚浓郁,颇有玩味。
首先,灵珠和魔丸的设定有趣。
灵异玄妙本就符合现代人的兴趣点,又巧妙地为后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宏大主旨埋下了伏笔。
在神话故事里,哪吒是灵珠转世,少年时闹海屠龙,戾气很重,很有些“魔童”基因,所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把哪吒说成是魔丸幻化而来,倒觉得是一种“新解”。
灵珠与魔丸恰似人心中的善与恶,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试问人的一生中,在某个特殊的时刻,谁不是一颗“魔丸”呢?所谓“格物”,不过是探究事物道理、纠正人的行为,远离心魔。
其次,李靖偷偷为儿子使用换命符躲天劫的设定合理。
李靖作为哪吒的父亲,在以往的作品中多表现为“君”,威严多于慈爱,责任多于儿女情长。
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李靖更像一个真实的父亲,有面对陈塘关百姓时的笃定和担当,也有深埋于心的对儿子的怜爱,这样的人物设定使整部电影硬朗爆燃的表象下,多了几分柔情和温暖。
第三,哪吒和敖丙交朋友的设定有新意。
这是对原有神话故事最大的颠覆,也是本剧中小k姐姐最喜欢的桥段。
此前人们对敖丙的认识是兴风作浪的恶龙,此次却不同,他是惩恶扬善的翩翩美少年,是肩负龙族兴亡的希望之子,是讲情义却被命运无情裹挟的独行者。
这个曾经的“反派”虽然仍是反派,却硬生生“长”出了万丈光芒,这光芒所到之处遍撒智慧,关照每个被裹挟于命运之中的人,去思考自己的路,be or not to be?
在终极预告海报中,哪吒和敖丙四目相对,表情坚定,中间赫然写着“打破成见,做自己的英雄”。
比起若干年前非黑即白的畸形价值观,小k姐姐觉得中国人的思想真的进步了。都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何妨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个哪吒、敖丙呢?
在这个开放多元的新时代,我们是多么自由和幸运,有能力让世界看到、感受到我们心中的英雄不止逆天改命的魔童哪吒,抑或还有重信义敢牺牲的龙族美少年敖丙。
路漫漫其修远兮——国产动画路在何方
说实话,小k姐姐觉得现在国家的大环境对电影尤其是动漫行业特别好,鼓励文娱创作、扶持年轻人创业、支持文化创新;观众们既慷慨又包容,庞大的消费群体源源不断地为创作者提供资金和创作土壤。
国产动画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而《哪吒之魔童降世》本可以做得更好。下面说说逆耳忠言。
可以商业化,但可不可以不谄媚、不低俗。
以目前的票房来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无疑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但诸如殷夫人一口一个老娘,哪吒一口一个小爷,各种“吃鼻涕”、“屎尿屁”等等,无非是为了制造笑料、博得好感,但是博得好感的方法有千万条,为故事内核服务才是第一条。
创作者显然没认识到这一点,生生让观众沉浸在低俗、搞笑、被取悦之中难以自拔,惶惶间离故事已经渐行渐远。
客观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台词有太多少儿不宜,黄口小儿恐怕还没辨清善恶、学习到正能量,就先学去了“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
作为动画片,一大部分观众是孩子,搞笑虽好,如果我们水平足够,本可以做的更高级。
三个彩蛋?皮一下可以,玩“狼来了”就不好了。
三个彩蛋?是的,原谅我剧透,三个彩蛋被两首片尾曲隔开,且最后一个彩蛋是实打实的广告,且广告生生破坏了剧已终而意未尽的意境,衔接之生硬唐突,很带着几许铜臭味儿。
或许是创作者盲目悲观了,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呈现质量,有续集的话,应该不太愁票房,大可不必玩“狼来了”,老喊《姜子牙》,喊烦了观众,小心大家诚心不买账啊,呵呵。
与其片尾搞这么个“蛋”,片头放个广告就好,不怕观众看不到,做人还是要实诚!
拿出做噱头的功夫写故事,国产动画才能大成。
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小k姐姐看到了远处的希望之光,也看到了脚下的漫漫长路,那光的来处有《千与千寻》,也有《寻梦环游记》。
何为国产动画的大成?大成者,经典辈出!
何为经典?乃经时间沉淀,历岁月磨砺,犹可作为典范者。
《千与千寻》是,《寻梦环游记》亦是。
经典的作品里,我们很少见到“噱头”、“花招”抑或纯为搞笑的情节桥段,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几乎没有一个片段是虚冗的、可以脱离于故事之外的。
创作者们“惜墨如金”又“满怀深情”,所有的情节都是长在故事这个身体之上的,带着身体的气息,就连音乐也和故事完美契合,成为叙事的一部分,最好的例子是《寻梦环游记》中的remember me。
它们充满情怀,又不屑于靠情怀卖座,它们哪怕因为未被引进而久披尘埃,尘尽光生之日仍能照破山河万朵,比如《千与千寻》。
我承认,从商业价值来评价,今日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无疑是成功的。
成功的选档排期、成功的媒体造势、适时的“嫁接”情怀以拉拢70、80后家长辈儿的社会精英、烟熏妆配桀骜不驯的个性加诡异画风以吸引90、00后的弄“潮”少年,至于10后,他们哪儿有什么自主权,分明是被家长带入电影院借欢度暑假之名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教育的。
论如何迎合市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算盘可谓打的啪啪响,商业定位之准确,令人叹为观止。
然,经典之路,绝非仅靠金钱和商业谋略铺就,时间作为最忠实的观众,其审美诚不可欺。
惟愿《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主创们以火爆的票房、无数的赞誉作为鞭策,冷静、辩证地看待成绩,化哪吒的锋芒为披荆斩棘的锐气,为国产动画的发展杀出一条血路。
威廉·布莱克有这样的诗句: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文章最后,小k姐姐想诚挚地感谢《哪吒之魔童降世》,哪怕若干年后我们发现今天的《哪吒》也不过是一颗小小沙砾,但从这颗沙砾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波澜壮阔的未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