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sDB介绍

RocksDB

  • RocksDB介绍
    • B+树
    • LSM树(Log-Structured Merge Tree)
    • LevelDB特点
    • RocksDB对LevelDB的优化
    • RocksDB 写入与删除
    • RocksDB 读取记录

RocksDB介绍

RocksDB是facebook开源的NOSQL存储系统,其设计是基于Google开源的LevelDB,优化了LevelDB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性能要比LevelDB强,设计与LevelDB极其类似。
LevelDB的开源发起者:Jeff Dean和Sanjay Ghemawat,这两位是Google公司重量级的工程师。
Jeff Dean是Google大规模分布式平台Bigtable和MapReduce主要设计和实现者。
Sanjay Ghemawat是Google大规模分布式平台GFS,Bigtable和MapReduce主要设计和实现工程师。
如果了解Bigtable的话,应该知道在这个影响深远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中有两个核心的部分:Master Server和Tablet Server。其中Master Server做一些管理数据的存储以及分布式调度工作,实际的分布式数据存储以及读写操作是由Tablet Server完成的,而LevelDB则可以理解为一个简化版的Tablet Server。

RocksDB相对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一大改进是采用LSM树存储引擎。LSM树是非常有创意的一种数据结构,它和传统的B+树不太一样,下面先说说B+树。

B+树

RocksDB介绍_第1张图片
上图是B+树的一个例子。 B+树根节点和枝节点分别记录每个叶子节点的最小值,并用一个指针指向叶子节点。叶子节点里每个键值都指向真正的数据块,每个叶子节点都有前指针和后指针,这是为了做范围查询时,叶子节点间可以直接跳转,从而避免再去回溯至枝和跟节点。
B+树最大的性能问题是会产生大量的随机IO,随着新数据的插入,叶子节点会慢慢分裂,逻辑上连续的叶子节点在物理上往往不连续,甚至分离的很远,但做范围查询时,会产生大量读随机IO。
对于大量的随机写也一样,举一个插入key跨度很大的例子,如7->1000->3->2000 … 新插入的数据存储在磁盘上相隔很远,会产生大量的随机写IO,低下的磁盘寻道速度严重影响性能。

LSM树(Log-Structured Merge Tree)

RocksDB介绍_第2张图片
LSM树而且通过批量存储技术规避磁盘随机写入问题。 LSM树的设计思想非常朴素, 它的原理是把一颗大树拆分成N棵小树, 它首先写入到内存中(内存没有寻道速度的问题,随机写的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在内存中构建一颗有序小树,随着小树越来越大,内存的小树会flush到磁盘上。磁盘中的树定期可以做merge操作,合并成一棵大树,以优化读性能。

LevelDB特点

  1. LevelDB是一个持久化存储的KV系统,和Redis这种内存型的KV系统不同,LevelDB不会像Redis一样狂吃内存,而是将大部分数据存储到磁盘上。
  2. LevleDb在存储数据时,是根据记录的key值有序存储的,就是说相邻的key值在存储文件中是依次顺序存储的,而应用可以自定义key大小比较函数。
  3. LevelDB支持数据快照(snapshot)功能,使得读取操作不受写操作影响,可以在读操作过程中始终看到一致的数据。
  4. LevelDB还支持数据压缩等操作,这对于减小存储空间以及增快IO效率都有直接的帮助。

RocksDB对LevelDB的优化

  1. 增加了column family,这样有利于多个不相关的数据集存储在同一个db中,因为不同column family的数据是存储在不同的sst和memtable中,所以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隔离的作用。
  2. 采用了多线程同时进行compaction的方法,优化了compact的速度。
  3. 增加了merge operator,优化了modify的效率
  4. 将flush和compaction分开不同的线程池,能有效的加快flush,防止stall。
  5. 增加了对write ahead log(WAL)的特殊管理机制,这样就能方便管理WAL文件,因为WAL是binlog文件。
    RocksDB的整体结构:
    RocksDB介绍_第3张图片
    rocksdb从3.0开始支持ColumnFamily的概念。每个columnfamilyl的meltable与sstable都是分开的,所以每一个column family都可以单独配置,所有column family共用同一个WA文件,可以保证跨column family写入时的原子性。

RocksDB 写入与删除

RocksDB介绍_第4张图片
写操作包含两个具体步骤:

  1. 首先是将这条KV记录以顺序写的方式追加到log文件末尾,因为尽管这是一个磁盘读写操作,但是文件的顺序追加写入效率是很高的,所以并不会导致写入速度的降低。
  2. 第二个步骤是:如果写入log文件成功,那么将这条KV记录插入内存中的Memtable中,Memtable只是一层封装,其内部其实是一个Key有序的SkipList列表,插入一条新记录的过程也很简单,即先查找合适的插入位置,然后修改相应的链接指针将新记录插入即可。完成这一步,写入记录就算完成了,所以一个插入记录操作涉及一次磁盘文件追加写和内存SkipList插入操作,这是为何RocksDB写入速度如此高效的根本原因。
    删除操作与插入操作相同,区别是,插入操作插入的是Key:Value值,而删除操作插入的是“Key:删除标记”,并不真正去删除记录,而是后台Compaction的时候才去做真正的删除操作。

RocksDB 读取记录

RocksDB介绍_第5张图片
RocksDB首先会去查看内存中的Memtable,如果Memtable中包含key及其对应的value,则返回value值即可;如果在Memtable没有读到key,则接下来到同样处于内存中的Immutable Memtable中去读取,类似地,如果读到就返回,若是没有读到,那么会从磁盘中的SSTable文件中查找。
总的读取原则是这样的:首先从属于level 0的文件中查找,如果找到则返回对应的value值,如果没有找到那么到level 1中的文件中去找,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在某层SSTable文件中找到这个key对应的value为止(或者查到最高level,查找失败,说明整个系统中不存在这个Key)。
相对写操作,读操作处理起来要复杂很多。RocksDB为了提高读取速递,增加了读cache和Bloomfilter。

你可能感兴趣的:(KV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