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资讯阅读观点的梳理

最近快被资讯类App虐死了,正好通过回答这题梳理下思路。

我眼里的资讯类App

很喜欢泛资讯这个概念,个人认为更符合现在对于新闻资讯产品的定义,如果说的再宽泛一点就是内容产品。说到底,资讯App做的事情就是内容的聚合和分发。我不太认同将阅读类App也装进来,我更喜欢将豌豆荚「新闻阅读」分类里的「新闻·资讯」、「日报、杂志」和「搞笑」归纳为泛资讯App。
近期关于资讯阅读观点的梳理_第1张图片

根据这个分类,我大概将其分成四个大类:「综合新闻」、「垂直领域资讯」、「新主编时代」、「RSS2.0」。

一、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类产品始终占据着资讯类产品排行榜的前几名,主要分为以下两类:传统门户网站的移动端(四大门户、凤凰等),新闻聚合、定制化分发(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天天快报)。二者区别在于:前者是门户告诉你什么值得读,后者是个性化推荐。对于个性化推荐这个点,我更认同的是海量内容随你刷、用不断细化的频道推荐内容。

门户做新闻这么多年的经验不是白给的,而且很多特色功能也让用户对其产生了依赖感。如果不是官方压制,它们的媒体影响力会在移动互联网爆发前比肩、甚至超越传统媒体。感兴趣可以看下重大新闻的专题和做的特色频道(例如「腾讯文化」、「网易看客」,个人和周边媒体朋友多认为做的不比纸媒差。但随着老沉离职,门户产品开始了第一次转型,有些人说着网络新闻已死。也是从此时开始,很多门户产品在移动端开始舍弃了专题,向新闻聚合、定制化分发产品靠拢同时重点运营自身产品特色(网易的跟帖、搜狐的视频、新浪的微博等)。但毕竟不会太大改动,因为管理者、运营团队的思维惯性还在、而且用户基数在那摆着,它们无法会彻底地改变。

而今日头条最开始的玩法是完全舍弃了编辑的,它希望通过你的阅读习惯和社交关系去设计你的阅读内容。社交关系这条路走到现在貌似已经算是被舍弃了(只有在个人中心留有入口),而个性化推荐和算法被重点提及。然后今日头条也开始了少量的人工干预(置顶、热点)。像刷微博一样刷资讯会让你更多停留在今日头条里,日均阅读时长47分钟其实是个很恐怖的事情了,但我相信头条肯定不会公布每个页面的阅读时长。

如果我的描述还没让你明白,可以看下上导航的分类和文章底部的相关阅读,就能明白二者区别了。

二、垂直领域资讯

关于垂直领域,我将其大致分为「行业垂直」、「社区垂直」和「品牌延伸」三类。

1. 行业垂直

行业垂直此类做的最好的其实是传统媒体的移动化,例如财新做的「财新目击者」、The Economist、男人装等等。之前跟一些媒体从业者聊过,貌似时尚类媒体活的很好,这个结果让我感觉很神奇。

像「易车」、「汽车之家」等汽车行业,「懂球帝」和「虎扑体育」等体育行业的资讯产品也在细分市场得到了足够量的目标用户。

以打虎报道成名的时政新闻产品「澎湃新闻」和专注商业领域的「界面」应该是最大的惊喜了。它们的成功证明了新闻领域用户是可以再被细分的。

我个人比较喜欢「湾区日报」,每天推送 5 篇关于互联网、创业、技术的优质英文文章。更新数量不大,看起来蛮惬意。它的意义在于,内容提供不仅仅有生产者,还可以是内容守门人。

2. 社群(文化)垂直

很多产品在产生内容时培养出自己的社群,塑造了产品文化。

最典型例子就是文字弹幕的「橘子娱乐」、「节操精选」。就跟AB站一样,当用户习惯了弹幕的方式阅读资讯,就会自发的形成一个独特的社群(文化)。就算大的综合新闻产品增加了文字弹幕功能,也可能会因为用户原因导致这个功能无法像它们那么亮眼,就像现在的视频那样。

社群垂直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基于兴趣,或者说新的阅读方式而养成的圈子和文化,它可以让用户沉浸其中,用户针对资讯的评论成为了新的内容。这些并不是大平台加了这个功能就能获得的效果,具体可参照几家视频网站加了弹幕功能后的内容同AB站的对比。

关于弹幕文化,最近重读《媒介及信息》中的一句话可以作为最好的诠释:媒介的影响之所以非常强烈,恰恰是另一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

3. 品牌延伸

「知乎日报」、「豆瓣一刻」、「果壳精选」,它们用社区最优质的内容、结合时下热门事件,足够低的使用门槛吸引更多的读者,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产品、强化自身价值。

综上,垂直领域资讯靠自己原创内容、独特玩法或者运营起垂直领域的社群,让它们在同综合新闻PK中存活下来;同时比起综合新闻的海量用户、它们的用户虽然少,但都属于一个垂直领域的,足够聚焦的用户群体令品牌效应也更容易产生。

三、新主编时代

当老沉辞职后,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网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主编已死。然后门户新闻App端向新闻聚合、定制化分发平台靠拢(网易尤其明显)。

知乎推出了「读读日报」,告诉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主编;微信的订阅号、今日头条的头条号等等好像都在宣称着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了。有人写了《主编死了:没有主编才是新媒体》。

但主编真的死了吗?「一条」通过公众号就得到了投资;很多用户喜欢的「好奇心日报」被Talking Data单独分类、称之为「趣味新闻」,多次上榜App Store优秀App;除了令人惊艳的交互,「MONO」的日签和优质内容也是吸引用户的重要法宝。

以上三个产品都有传统编辑的影子,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内容生产者也是如此。事实证明,在适应了移动互联网的玩法后,传统主编对内容的把控成为了一个资讯产品成功的必要元素,而且有传统媒体经验令他们更了解原创内容的价值、更好的评估合作内容。

互联网给了最会讲故事的那群人一个新的平台。他们为互联网带来了最需要、最有价值的东西——内容。同时,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我们不仅仅需要内容生产者,同时更需要内容守门人。

是的,这将是一个新主编时代。

四、RSS 2.0

当Google关闭了Google Reader时,很多人为其惋惜、一些人认为其没有商业价值。

时至今日,我们看到了「Flipboard」、「Zaker」和「豌豆荚一览」受到了市场热捧,虽然它们的页面更漂亮了、交互更酷炫了。但在我看来,它们就像是更华丽的Google Reader。

更好玩的是「即刻」,这个产品的页面2.0改版令人耳目一新,一直觉得它可能会成为用户第一个不想关闭通知的App。

他山之玉

我一直觉得腾讯做天天读报不仅仅是因为今日头条,很有可能是因为下面这几位(平台和科技巨头抢占移动端新闻市场):Facebook计划下周推「Notify」;Google 和 Twitter 宣布将联合推出移动即时新闻「Instant Articles」,同时自身今年更新的「Google News & Weather」;Apple推出了「Apple News app」;Snapchat也推出了「Discover」。

国外几个巨头都已经开始发力新闻聚合、定制化分发市场了,但「腾讯新闻」在国内已经坐稳资讯类老大地位、而且影响力已可比拟传统媒体了。这时候让它去进行大改无疑是很恐怖的,腾讯应该也尝到了微信、QQ的甜头,所以才推出了天天快报,让它去做新闻聚合、对拼今日头条。

如果可能,我希望每一个内容生产者去更多了解BuzzFeed,在深入了解这个产品之后,我非常看好「原生广告」这个概念。国内的「微在」我觉得现在还没有BuzzFeed最核心的东西,国内我觉得做的比较类似、或者说有点意思的是「开始众筹」和「一条」,例如《花了五年,比利时老头把故宫边的破庙修得那么美!然并卵,庙被关了》这篇。

在研究了最近一段时间的国外资讯产品的发展,以下几点需要重点注意:

  1.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社交网络而获取新闻,超过了搜索引擎,至少在 BuzzFeed 上来自社交网络的流量是来自搜索引擎的五倍。对比国内,现在主要还是靠新闻客户端。
  2. 互联网对媒体行业的最大改变就是改变了一直以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专业媒体只负责生产与传播,而消费者只负责接收与消费。在现在,每个用户可能都是大节点用户。内容的传播不仅仅要考虑数据,还要观察它们传播的路径!
    近期关于资讯阅读观点的梳理_第2张图片
  3. 资讯产品将成为新的社交平台角逐焦点,定制化内容服务已经成为爆点,提供符合用户预期的内容来提高对主产品的黏性。国外的经验是得年轻人得天下。
  4. 关于资讯的定义会越来越模糊,图文加视频已经被更多内容生产者采纳,视频、直播将成为未来的大杀器;新的技术(AR)会带来更多得变化。
  5. 从市场估值来看,优质的内容生产者受追捧。即便盈利模式多较为单一(广告),但精准的用户群体、独有的内容格式、适合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转发量),这些都让投资者看到了它们的价值。

综上,我对资讯类产品有以下几点认知。

关于内容生产:

  1. 内容价值的体现在于对目标用户的切合度,不要妄谈今日头条就是low、知乎日报就是高大上;离开了用户,内容可能什么都不是。
  2.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优质生产者不仅仅需要原创内容生产,现在更需要的是守门人。无论是哪种方式,都需要有一点注意:一定要有自己的style。
  3. 对于内容生产者而言,可能将迎来最美好的发展时间:国内版权意识逐步在加强;大平台做聚合需要有人供血;多数国内自媒体还在发展阶段的时候,国外已经出现一批强大的互联网原生媒体的案例。但要注意一点,内容为王这个概念太一元化了,发展时应考虑该包括目标用户贴合程度(可能会在发展中有变化)、内容价值和推广方式三方面,瘸腿会导致产品发展出现偏差。
  4. 个人收获:从目前的公众号发展来看,拟人化的媒体同用户进行互动、对提高品牌认知度有极大的帮助,我理解是就像以前杂志的编辑部故事或者你问我答环节一样、它提高了产品的黏性。
  5. 传统媒体仍拥有最高价值的内容,但对于它们而言,最大的问题是僵化的组织如何应对快速的变化。

关于国内新闻聚合、定制化分发平台:

  1. 国内可能会迎来一个大变革。个人总觉得传统新闻媒体都可能会在近期开始转型或出新产品,初创团队如果没有好的玩法一定要离这个坑远点,很容易成为炮灰。。。
  2. 如果我对未来平台的功能猜测,应该会有几点:越来越细的信息粒度;真正的数据平台、更清晰的用户画像;为内容生产者提供好用的、准确的数据分析工具。
  3. 可能会为国内新闻业带来一定变化。就像很多记者在论坛、微博找选题,读者通过热线或者社交媒体爆料,也许未来场景会发生在平台上;但它们是否能像国外那几家那样去改变新闻采访方式或者出现众筹新闻模式,个人来讲是不看好的,我还是坚信近几年新闻管控政策会加强、而不是放宽。

关于垂直领域资讯:

最重要的是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和搭建自己的社区。不要担心内容被抄袭,要以内容生产者的身份拥抱分发平台,同时在平台里洗出自己的目标用户和相关的数据分析。通过社区的形式抓住自己的核心用户,不要担心数量少、只要领域足够聚焦,就可以继续玩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近期关于资讯阅读观点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