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寺 ‖ 昆明(二)西山华亭寺

一城一寺:昆明(二)西山华亭寺

每个城市都有几个面孔

山是担当

水是性情

而寺

《一城一寺》

用一座寺院

来探求

一个城市的灵魂

一城一寺 ‖ 昆明(二)西山华亭寺_第1张图片

●山水气骨 百代心胸●

宋大理国时期鄯阐(昆明)侯高智升偶见华亭山“岗峦峻峭,古树楼台”遂建造别墅于此。

元朝延佑七年秋,“云南禅宗第一祖”雄辩法师的高足玄峰禅师,到华亭山草创结茅,潜心静修。1323 年元峰禅师募化建寺,建大光明殿,创建圆觉寺。

明天顺六年佛教"腊八节",明英宗皇帝钦赐名曰“华亭山大圆觉寺”。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恢复“华亭寺”寺名。

清雍正十一年,雍正皇帝敕令校刻佛教典籍,乾隆三年刻成,是为《龙藏》,成为华亭寺佛门至宝。

民国九年,西山靖国云栖禅寺。

一场以新思维推翻旧王朝的革命刚刚结束,中原大地又陷入了一场更大的混战,偏处西南一隅的云南似乎宁静许多。在省城昆明旁的西山,面容枯槁的虚云法师正为重修华亭寺而殚精竭虑。

老法师这一修就是十年。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云南忽兴“毁寺风潮”,到虚云法师入主华亭寺时,寺内断壁残垣、寺产典卖罄尽,并即将出售给外国人开办俱乐部。

这时,虚云法师的目光落在一副对联上: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柱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这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谪居云南三十年的明代文学家杨慎,而昆明人更喜欢称呼他的号:升庵。

杨升庵是明代文学的一个传奇,世称“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他几乎把当时云南百年文坛比得心服口服。

1524年,年轻气盛的嘉靖皇帝,为藩王生父立君与群臣展开拉锯战,最终以对立方代表首辅杨廷和罢官告终,杨升庵命运迎来巨大的转折——因为他是杨廷和之子,谪戍云南永昌卫。

饱经沧桑的升庵先生不知何时大彻大悟,但面对浩渺百里的滇池,他情不自禁地吟诵出了这副对联,一如他途经长江所写下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

重修寺院从勘查风水开始,这也是中国古代儒释道并行不悖的一致观点。

经过一番勘查,法师得出结论,华亭寺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频频遭遇毁坏,是由于建筑布局的原因,他转身对旁边的助手交代了三件事:

将华亭寺大门由东南向改为东向,所谓“白虎旺青龙弱”;

开凿放生池,以水济华庭寺之灵秀,以放生弘佛法之良善,广施惠泽,普度众生;

建筑海会塔。

一城一寺 ‖ 昆明(二)西山华亭寺_第2张图片

交代完后,法师似乎觉得有些疲惫。是啊!这年法师已经年满八十,这个被中国人称为“米寿”的年纪,在世间早该佝偻蹒跚了,而法师却从20多年前开始发愿复兴佛法,一直持续到120岁圆寂。这也许源于一场病。

1895年,围囿于各种佛事佛礼的虚云生病了,喝茶时杯子“啪”的摔倒地上摔得粉碎。

电光石火之间,虚云仿佛悟到了什么,提笔写下了:

杯子扑落地,声响明历历。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病后二首(其二)

这一摔,摔碎了繁文缛节的桎梏,也成就了一个“放下万缘,人法双绝,四相皆空”的虚云法师。

此后法师以复兴佛法为己任,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15个道场,重兴6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5宗。虚云,禅宗泰斗!

一城一寺 ‖ 昆明(二)西山华亭寺_第3张图片

不知道孙髯翁在吟出“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的时候是何等的境界和心胸,但不可否认的是,这让虚云法师埋首十载,让高人韵士选胜登临的山水,必定沾染上了他们纵横挥洒的心灵根骨,氤氲上了他们清秀剔透的精神气息。这,也成就了华亭寺的一脉禅宗的浑厚气质!

梵唱数声烟寺晓

渔歌一曲海天秋

——李根源

一城一寺 ‖ 昆明(二)西山华亭寺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城一寺 ‖ 昆明(二)西山华亭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