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记第3章
在第三章,我们看到可怕的邪恶入侵了伊甸园和伊甸园的看守者,这邪恶始于这句话:“神岂是真说?”(3:3)一切邪恶都是从质疑、否定最终违抗神的话开始的。人类的第一场战争乃是话语之争,恶者和仇敌(撒旦)以谎言作为武器为要致亚当夏娃于死地,而亚当夏娃从一开始就被托咐是要竭力捍卫神话语的权威(2:16)。战争的结果是亚当夏娃失败了,他们倒戈,选择归向谎言和撒旦,背离真理和神。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整个世界顿时发生了变化,大风刮起,死亡和审判如约而至;曾经那样亲密相爱的亚当夏娃,如今仿佛仇敌,彼此怨怼;眼睛明亮之后,他们看到的不是恩典和荣耀,而是罪和羞耻;面对神,他们不再从容和欢喜,乃是躲避和恐惧,这一切仍然是今天这世界亚当夏娃所有后裔的真实光景。
然而神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因他的圣洁、公义和诚实,他必须审判罪恶,所以他审判了撒旦和亚当夏娃;同时,因他的怜悯、慈爱和诚实,神又在审判中宣告恩典,最大的恩典乃是将来神要通过女人的后裔带给人类救赎(3:15),这恩典的宣告就是原始福音,在审判中宣告恩典和福音,神爱人的意念实在极深!
审判之后,神向人做了一件事,宰杀了一只动物(极有可能是一只羊),用皮子做衣服给他们穿(3:15)。这是一次血淋淋的视觉教育,亚当夏娃当时必定吓坏了,但也必定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死亡、罪带来的结果是什么,以及何为恩典。没有他们的犯罪,不会有这只无辜动物的死亡,这只无辜动物因他们而死,反过来他们从这只无辜而死的动物蒙恩,披戴它的皮子得以遮盖羞耻和免于寒风吹袭。寒风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乃是神对罪从人进入世界这件事而发出审判的一个记号。亚当夏娃所披戴的这只无辜动物的皮子,乃是指向耶稣基督,罪人惟独披戴基督的义袍,才能真正遮盖罪恶和羞耻,才能免于神严厉而公义的审判!
第三章的结尾(3:22-24)记录了神把亚当夏娃赶出伊甸园,设立基路伯(一类天使)把守生命树的道路,不让人吃生命树的果子。要留意,这不是神向亚当夏娃的决绝,乃是向他们显明的恩典!因为未经耶稣基督的救赎,人自己去摘生命树的果子吃,他会永远活着,但却是永远活在罪中,那不是永远活在天堂,而是永远活在地狱。所以,神这样作是拦阻了人自取永远沉沦的道路。神向他所爱之人的意念何其深远!
马太福音第3章
第三章记录了耶稣的先锋施洗的约翰在旷野传道,在约旦河为众人施洗,以及为耶稣施洗。
施洗的约翰所传之道,“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3:2),和耶稣所传之道是一模一样的(4:14)。约翰的洗礼和圣灵的洗礼有差别:一个是预备性的,一个是成全的;一个重点在认罪悔改,一个重点在信靠和接受基督;一个是约翰作为主体施洗,一个是三一神圣灵作为主体施洗。但是,约翰所传的道和耶稣所传的道却没有差别,呼召人悔改的悔改也没有差别,都是要人在律法面前看到完全的不义,因此承认并恨恶自己的罪,并渴望投靠神的怜悯和涉罪之恩。
许多人到约翰那里受洗,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也来受洗,约翰向他们发出警告和责备,不是要拒绝他们受洗和蒙恩,而是为了让他们能省察自己里面寻求受洗的真正动机。他们寻求的是作为一个仪式的洗礼,把洗礼当作类似旧约诸多礼仪律的一个新的礼仪律,他们以为如此遵行这礼仪律,就得着了这礼仪律(洗礼)的义。换言之,他们并不寻求洗礼要求的人的悔改和对救恩的投靠,因此他们被约翰责备为“毒蛇的种类”(3:7),不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人在可见的行为或道德上更败坏,而是任何人试图以自己的努力遵行律法和规条从而自以为义,拒绝悔改和救恩,在神看来都是毒蛇的种类。毒蛇乃是指撒旦,不认罪悔改并投靠救主之人,都是与神为敌的,撒旦在受造物中是首先与神为敌的,成为首先的抵挡者、悖逆者、可怒者,使徒保罗也称所有人在信靠和归入基督之前都是顺服撒旦的悖逆之子和可怒之子(弗2:2-3)。
“毒蛇的种类”,曾经也是我们的事实,但因耶稣的来到,并因他向我们所发慈爱的吸引,我们得以悔改归向他,如今成为神的儿女,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
对于耶稣的受洗,我们不仅需要留意他借着受洗这件事情表明他与罪人的认同--罪人需要向神作什么,他也照样作什么,而且需要格外留意耶稣受洗之时父从天上发声作的见证:“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3:17)父神对他道成肉身的独生爱子之喜悦,为何在这个时候、这个场合(耶稣受洗)表达出来呢?因为耶稣受洗,预示了耶稣的死。因为洗礼首先意味着罪人需要归入死(罗6:3-4),意味着罪人需要承受神对罪恶的审判和责罚,而非首先意味着人需要被洁净。如果洗礼首先意味者人需要被洁净,那么耶稣就不需要受洗,因为他不需要被洁净,但耶稣受洗,显明他愿意替罪人承担罪恶,以及承担罪的代价,就是死,因此耶稣在他的洗礼中,显出他定意全然顺服父要他代赎罪人(自己必将替罪人死)的旨意,父神乃是看见他的爱子如此可喜悦的顺服,才从天上向着人,向着这世界,为他的儿子作这样的见证:这是我的爱子,他愿意为你们去死!只有他死,你们才能活过来!这是我拯救你们的旨意,我的爱子愿意如此全然顺服,因此,我喜悦他!
这样爱罪人的主,这样爱罪人的神,我们该当如何回应他呢?
以斯拉记第3章
回到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人没有立刻开始建殿,而是首先恢复敬拜。他们先重修祭坛,然后照律法书所写的献祭和守节。经过大约半年时间(从七月到第二年二月)的如此敬拜,得着了安息和力量之后,他们才开始着手重建圣殿。
他们为我们作了很好的榜样。事工固然重要,但比事工更重要的,乃是首先从神得着安息和力量,安息乃是事工的基础。创世记第二章我们已经看到亚当被托付工作(服侍)之前乃是先享受安息。这是万古不变的次序和原则。同样,我们在这里也看到,安息不是仅仅吃饭、睡觉(遛弯、度假…),安息乃是通过敬拜享受神的同在、美善、恩典和荣耀。
当要重建的圣殿根基立定之时,在众百姓的高声颂赞之中,也听到了大声哭号,原来是曾经见过旧殿的老人(3:12)。旧殿是曾经极为宏伟、充满荣耀的所罗门圣殿,后来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毁,圣经对此的结论是:因以色列人悖逆、藐视他的话语,以致神的忿怒向他们发作。经过七十年被掳,这些哭号之人大都是耄耋之辈,一群耄耋之年的老人在众人的称颂和欢呼声中大声哭号,这是一幅让所有人都会侧目、深深为之动容的画面。在他们的哭号之中,蕴藏着向神而有的极为丰富的感情。经历神的爱和恩典之人,他的情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敏锐,越来越细腻。
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以色列人因为惧怕邻国的居民,只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不敢重新筑坛(3:3),他们回到自己的故土,行动谨小慎微,甚至显得有些畏缩。神不是与他们同在,带他们回归吗?当时地上最有权势的君王居鲁士不是也给了他们王命,完全支持他们在耶路撒冷的行动吗?他们为何还有惧怕呢?因为是人就会有软弱和惧怕,谁未曾惧怕过呢?圣经从来不避讳记录人的软弱,乃是为了要显明神的恩典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9)。之后我们能看到以色列人在神恩典的坚固下,他们和他们的后裔逐渐重新立定在耶路撒冷,进入了被掳回归后与神同在的新时期。
使徒行徒第3章
第三章记录了彼得和约翰医好了一个生来瘸腿的人,因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神迹,引起众百姓的围观,彼得就顺势向前来聚集围观的百姓开始讲道,呼召他们悔改和信靠耶稣基督。
彼得、约翰在申初祷告的时候上圣殿去,不是因为圣经和主耶稣命定必须在申初的时候祷告,乃是犹太教所定的传统和规条,基督的门徒还需要遵守非基督命定的规条吗?显然不需要,那么彼得和约翰为什么坚持按时上圣殿祷告呢?是为了他人的缘故,为了不绊倒他人。如同主纳丁税一样,不是因为他当纳--相反,他本当不纳--乃是因为他为了不绊倒别人(太17:26-27)。在这里,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彼得和约翰尊重这个传统,向什么样的人就作什么样的人,为要得着他们,以基督的福音和见证得着他们。果然,神让他们得着那位生来瘸腿之人的灵魂,之后更是通过讲道,使前来聚集围观的群众中的五千多男子都信主了(4:4)。
我们因为基督已经不在律法和规条之下,就自己而言,我们是完全自由的,是在基督耶稣里蒙恩才得以如此;同时,我们虽不在律法以下,但为了那些仍然在律法以下的人,我们也应乐意作律法以下的人,甚至作奴仆,为要得着律法以下的人(奴仆)(林前9:19-22)。
彼得和约翰对这生来瘸腿、指望从他们身上得着什么的乞丐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之后奉主耶稣基督的名让他的身体得以恢复,可以正常行走。比起人所拥有的金银,人所没有的、只有作基督耶稣的门徒才拥有的恩典和能力,能给人带来的好处岂止亿万倍。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所拥有的基督是何等宝贵,我们因为拥有基督,我们乃是何等富足!我们的富足又岂能以金银衡量?
这个得生来瘸腿的人身体恢复正常之后,他的行为看起有点不正常,跳着走(3:8),口里不住地赞美神,并且还一直拉着、拽着彼得和约翰(3:11)。拉着两位使徒干嘛呢?一定是拉着他们到处作见证,逢人就说:你们看,他们俩把我的腿治好了,就是他们两位!可能他就一直拉着两位使徒在这一天跟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人说同一句话!这位乞丐看起来不太正常的反应才是真正正常的反应。同样,许多看起来正常的反应其实并不正常。很多蒙恩的基督徒,对于自己所蒙的恩,反应实在太过平常了。我们自己需要格外警惕这一点。
彼得在所罗门廊下的讲道,明显是五旬节圣灵降临之后圣灵的能力与智慧与使徒持续同在的结果。这篇讲道的核心是要人悔改转向耶稣,但彼得没有干巴巴地反复说这一句话,而是先讲耶稣是谁--他是列祖的神所荣耀的仆人(3:12-13a),再讲这位被父神荣耀的耶稣如何被人对待(3:13b-15)--自然,曾经那样待过耶稣的人就需要悔改和回转,转向基督,之后又回过头讲基督荣耀的名(3:16),再之后是直接呼吁他们悔改和转向基督(3:17-26)。
在最后直接呼吁人悔改的部分,彼得特别从耶稣是旧约预言的基督这一点来讲的,因为不知道这一点,人就无法真正悔改和回转。马太福音第二章也是从这一点叫人相信和接受耶稣基督。耶稣是基督,不需要外证,圣经的内证足够,因为圣经是圣灵的默示,是神自己所说的话。圣经对基督的见证(预言+应验),也就是神自己对基督的见证。
因此,彼得的讲道给我们提供了典范:讲道者和传福音者首先自己必须确认和相信圣经的权威,同时也确认和相信圣经对凡有血气之人都具有权威。所以,我们不需要依赖圣经之外的话语对耶稣是基督作证明和捍卫的工作。神的话语本身具有从神而来的权能,这权能能就召回和拯救一个人,这权能也能在一个定意抵挡神之人里面的抵挡显明出来,因为如果神的话语没有权能就不可能激起反对之人对这话语的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