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 【前篇】反其道而行 至强 E5-2600 v3 系列性能测试及选购指南


之后的章节

 

【后篇】E5-v3 处理器知识介绍、规格表更新及具体型号推荐

【续篇】如何让手上的E5-v3处理器工作在最佳频率——总结篇

 

目录

1.前言:Intel真的在挤牙膏吗?
2.哪些消费者适合选用E5处理器?
3.我们为什么要选择E5-v3处理器?
4.Haswell-EPE5-v3)简介
5.市售E5-2600 v3详解
6.E5-2600 v3系列测试
7.总结: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处理器

 (Haswell-EP HCC 晶圆)




前言:Intel真的在挤牙膏吗?


我们在讨论CPU性能时经常说,intel挤牙膏不是一年两年了。的确在桌面级产品线上Intel在近几年,准确的说是Sandy Bridge架构以后,基本没有什么作为。自从SNB架构采用了革命性的Ringbus架构之后,intel再也没有大幅改动过处理器核心本身。工艺年里SNB到IVB性能几乎没有变化,架构年HSW对IVB虽然不仅加倍了一级缓存带宽、增强了整数运算能力,还革命性地加入了F-IVR(内置电压控制器),但是这场“革命”在高达95度的4770K面前彻底失败,同频性能也仅提升7%左右。之后Broadwell草草走了个过场。当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删除IVR的Skylake身上时,intel给了他们当头一棒:拿不上台面的性能提升,没有太大改进的温度,缩水缩出问题的用料和高昂的价格使之成为一颗丝毫没有购买必要的一代产品和“处女控”和各种新手及少数人士(极限超频与内存超频玩家)的选择。

缺乏竞争对手使得intel在桌面级CPU上“越来越不用心”。我们可以认为intel把精力完全放在了外围:Intel在这几代的产品中增加了众多周边支持,包括NVMe引导、M.2/U.2接口、南桥20条pci-e总线、XHCI等有用或者人气很高的东西;其闪存产品也进行了快速迭代并一直处于无人能敌的状态:从12年引入Consistency概念的DC S3x00系列到14年屠戮无数对手的DC P3x00系列到即将发布的次世代存储技术“3D-Xpoint”,Intel一直在领跑的位置。不得不承认,Intel在转型。

回到话题,Intel真的在CPU领域无所作为了么?换句话说,消费者现在真的很难通过更新换代来提升性能了吗?我们看一张图:
[CPU] 【前篇】反其道而行 至强 E5-2600 v3 系列性能测试及选购指南_第1张图片 

这是从Nehalem开始intel处理器最大核心数量的变化曲线(不包括E7系列)。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些现象,包括Intel为何如此晚地作废摩尔理论的原因。

其实intel并非在挤牙膏,只是消费级止步不前而已。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Intel深知行业用户不管从心里素质还是理论知识而言都远远强过桌面级消费者,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提升他们可以选择不买,仅靠“全新架构全新工艺新指令集”的标语和所谓“信仰”、“装逼”带来的只是他们升级周期的延长。必须要有“干货”才能吸引到这些客户,从而获得远超于桌面市场的高额利润,也避免趟入营销的浑水。结果就是,intel在每一代更新中对面向工作站/服务器的E5系列产品都增加了大量核心、提升能耗比并且并不多收费。

对于为什么服务器/工作站产品每代提升巨大而桌面级就算下放的2011接口的EX系列也止步不前,理解起来不难。一句话:Intel觉得不值得,也不需要提升桌面级产品性能。在新产品的研发中,开发者需要进行一个抉择:是重点提升单线程性能还是整体性能。结果他们往往是选择了后者——加更多的核心多么简单粗暴,专业应用环境中的高并发度也让那些核心有用武之地,显然比去大动架构安全方便。这就是不值得。行业用户永远是第一,至于桌面用户嘛,中、低端性能本身就过剩无所谓,高端只需要每代来那么点提升,打打广告吹几下,就有一批人边叫着“挤牙膏”边跟上来送钱,就算1500刀也送给你看 。到底使用性能提升多少在营销面前反而并不那么重要,在单线程性能上进行大幅提升花费大量成本不值得。而且实际上核心数目的增加对家用环境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不如一点一点放他们每一代都送钱。这就是不需要

但是仍然有很多相对特殊的非行业用户。他们的PC不仅需要进行日常操作与游戏,还要运行视频编码、3D建模、科学计算等高并行度大负载应用。Intel给出的解决方案是“I7”系列处理器,但是它们的价格增长往往大于性能提升。而碰巧有一些E5处理器的价格并不那么高昂。这就给了我们一些希望:我们可以在intel的给你的方框之外,蹭一蹭intel对行业用户的热情,寻找更合适的解决方案。

但是在开始之前,我们要弄清楚两个问题,其一:




哪些消费者适合选用E5处理器?


我们不如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哪些消费者不适合选用E5处理器?

1.游戏玩家
这也是大部分高端桌面级客户的情况。E5处理器并不是为游戏应用设计的,这导致其普遍频率较低。而大部分游戏对核心数量的需求在4核心处止步;就算未来采用了DX12,如何让游戏更加并行化、开发出6C12T以上的全部潜力也是程序员相当头疼的一个问题。说到底,还是频率上的提升最实在。这些用户还是适合选用主流平台的高频处理器,如4790k。甚至连2011高端平台都不推荐。从游戏应用全局的角度,不要认为5960x一定优于4790k。

2.普通用户
很简单,用不着就不要买,否则会增加不少电力开销、增加室内温度也没有啥实际效力。另外,2011平台的系统自检时间较长,内存延迟也可能更高,说白了比I3这些桌面级中低端处理器只慢不快。

3.资金极度匮乏的玩家
请不要为了一个2011高端平台的名号去买劣质主板与ES不显CPU,否则不仅性能并不会提升,而且可能进入“不是玩电脑而是被电脑玩”的怪圈。也许6系列主板和Sandy Bridge 2系列CPU更适合你。

4.超频玩家
很简单,这货不能超频,甚至内存都不能,也没有最大睿频福利。同样在对多线程性能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也不建议购买2011的桌面级。它们在超频中更可能遇到各种奇怪的问题,如内存train随机性过大、频率墙、bios设置bug等,而且超频能力、IMC体质与单线程跑分都更弱。也就是说,可玩性相对较差,不如使用主流平台。如内存频率党可以入6700k。

5.面子玩家
本人并不完全反对为满足心理需求购买硬件,但是“装逼”也是有技巧的。请不要拿一个没多少人认识的CPU去装逼。花在E5上的钱和时间可以花在顶级I7或者高端显卡上,认同率更高,逼格更持久。另外,“装逼”无止境,如果真要花钱,在一台PC上几十万都可以轻松花掉,但实际带来的价值却非常有限。

6.纯新手
如果你连“ES”、“步进”、“晶圆”这些名词都不懂,建议不要碰这种CPU。同时也不建议自行选择任何硬件。并不是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就可以不要知识,所以最好先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再进行实战。

7.强迫症
即使一个产品在使用上没有任何毛病,就是有一些人就是看不惯它的某个特点,或者对某个影响不大甚至“莫须有”的缺点进行无限放大并批判,如“这不是完整的核心”“这个名字里有几个字不喜欢”“这个TDP高了20w,15%”等。这些人往往是因为认知不完善造成偏见,同样建议巩固基础知识、克服强迫症等心理问题,真正认识到自己需要什么。

8.现实认同缺陷综合征
“现实认同缺陷综合征”是一种先天病征,表现为难以接受甚至否认客观现实。临床表现为易受营销伎俩的影响,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理,具有攻击性,口头禅“我喜欢”“我信仰”。由于这种人一般经济条件不差只是喜欢浪,也可以称之为“撒币”。这种人不适合对其进行任何推荐,也不适合进行任何选择。对此只能自我纠正或者由着性子来直到后悔为止。(注:此处并无“不选购某产品就是撒币”之意)
[CPU] 【前篇】反其道而行 至强 E5-2600 v3 系列性能测试及选购指南_第2张图片 

接下来,第二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E5-v3处理器?


也就是相对于市场上其他解决方案,E5-2600 v3处理器有什么优劣之处?

1.相对于2011-0平台(Sandy Bridge-EIvyBridge-E老平台)
这就是标题中的“反其道而行”。由于前段时间“大船到货”,以I7-3960x和E5-2670为首的SNBe/ep CPU,虽然其性能在现在看来仍然独当一面,但是其价格却一落千丈。E5-2670甚至跌到了300元的可怕的程度。这使之在一段时间内变得相当抢手,也是E5-v3所在的应用环境下的一个相当有力的竞争对手。但是在现在看来,2011-0老平台虽然外表很美丽,但是并不那么值得购买。新的平台反而有自己的优势,原因如下:

平台价格并不美丽。虽然CPU价格很低,但是用户永远需要主板来使CPU运作。我们来看看X79主板是什么价格:
[CPU] 【前篇】反其道而行 至强 E5-2600 v3 系列性能测试及选购指南_第3张图片 
嗯,普通的二手板子不便宜,稍好一点的都奔2000了。至于山寨板,上次看到别人用的时候,全新的板P95秒死。顺便一提,美国亚马逊上的X79都被中国人炒起来了 

而1399已经能买到全新国行X99主板了。如果你愿意海淘,1000附近甚至可以买到相当不错的型号,更别说几百块就有二手货。甚至旗舰和高端产品也很难超过2000.如果怕遇到保修问题,可以购买EVGA这些全球联保的厂商的产品。

[CPU] 【前篇】反其道而行 至强 E5-2600 v3 系列性能测试及选购指南_第4张图片 
总的来算,X79在价格上占不到什么便宜。。。

可靠性难以保证。即便到现在我已经买过无数工包货,但我还是尽量不去碰工包主板。稍有不慎,你就可能买到打孔、飞线、维修、暗病、划痕、掉件、水洗、氧化的主板。而且冒这个险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带来的收益并不高。至于玩家自用的板子则更加稀少昂贵。就算你成功买到个完好的板子,它往往也可能因为使用时间过长发生BGA焊点老化虚焊等问题。

性能较弱。以E5-2670为例,其睿频虽然能达到3.3,但是相对于E5-v3,其效率是落后的。也就是说,在核心数相同时,Sandybridge-EP在3.3的主频下未必能打过2.6-3.0主频的Haswell-EP。更何况SNB-EP最多只有8核心版本,而HSW-EP具有最多达18核心。

未来升级成本高。购买这个平台的人往往在金钱方面有一定限制。X79平台如果要升级,其规格过于老旧,支持的CPU也有限,得卖掉从零开始了。但是参考一下X58的行情,你准备在主板上亏多少?
而参考以往X79的走势得知,X99平台大幅降价,至少有个1-2年时间。而且以后就算平台升级,你也有22核心的怪兽级CPU、更加便宜的DDR4内存和更高速的存储硬件可以购买。软件系统也不需要重新部署。

周边支持差。保修是基本不可能有了,这对于本来就不那么可靠的平台显得更加致密。新硬件(如NVMe SSD)支持也是一片空白。还是上一条,平台内升级基本无望。

2011-0平台并不是一直不值得购买,而是购买的最佳时机已过。虽然性能不输现在的主流平台,但是主板价格已经被各路JS炒的老高。如果坚持追涨,那可能你就是泡沫中最后的傻子。

2.相对于1366平台(X58L5520 L5639等)5系列平台更像是775到115x的过渡品。其虽然具有效率更高的QPI总线,但是仍然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北桥和南桥。也就是说,其内存、磁盘延迟很高。使用感受会明显劣于Sandy Bridge以后的平台。不过鉴于其价格基本到位,CPU核心性能也不算差,其适合资金匮乏的用户组件低成本工作站使用。如果你给CPU和主板留了2500元以上,那基本没有上此平台的必要。

3.相对于2011-3家用级平台(5820K-6950x
嗯,价格。这是最主要的优势。一颗5930k的价格足够买一颗16核心的高频E5。 顶级的X系列更是天价。不过家用级CPU的频率更高而且可以超频,也就是游戏性能更强,定位更加居中。这个还是得看实际情况而定,自己偏重家用还是专业应用。

4.相对于115X主流平台(I5 I7以及E3
主流平台则更加偏向家用环境。而E3是个例外,其频率并不算高、只有最多4颗核心但价格并不便宜(还是JS的锅)。总的来看,E3平台比E5主板成本可以缩减,整体性能也有所下降。桌面产品线中I5更适合游戏应用,I7则是偏向于家用的综合型。如果你的应用环境有足够的并行度,那么E5的核心数量可以造成不少优势。

5.相对于E5-v4系列新品
仍然是价格,和货源问题。目前的E5-v4系列,“正显”和正式版是天价。而不显版本,至少我是不敢用的。ES可能出现的bug后文会有收集。如果你不是现在说着就购买E5-2699 v4正式版的土豪,那就在意一下性价比,不要赶着新品上市的热潮去吃第一波高价螃蟹。
另外,v4只是制程提升,同参数下性能并无多大变化。还有,PCB薄了一半。

看到这里,相信你对自己到底需不需要E5-v3处理器已经心里有数。那么,现在,我们开始对E5-2600 v3进行详细介绍。




Haswell-EPE5-v3)简介


Haswell-EP是intel的工作站处理器,于2014Q3开始逐批发布,具有1600 v3、2600 v3、4600 v3系列产品分别对应1/2/4路多处理器方案。这次的产品除了官方版本外,还有相当多数量的厂商订制型号,使得ARK上的信息严重不足,只有少数型号有规格列举。其不仅具有18C/36T的超高规格,而且带来了DDR4控制器。这使得其性能对平淡无奇的IVB-EP形成了一个飞跃。另外其较为成熟的F-IVR电压控制模块也改善了供电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使CPU在负载和频率大幅变动时运行更加稳定。别的先不说,我们说点一般评测里没有的。

Haswell-EP的die分为三种,按核心数从高到低分别为HCC、MCC、LCC,分别负责14-18核心、6-12核心与4-8核心的产品。
 
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它们的区别。除了最低的LCC外,核心较多的两个版本都配备了双环形总线和双内存控制器。同时LLC(此处为L3缓存)也分为两组。两个环形总线之间使用Buffer Switch相连,也就是连接了这两组ring所属的L3缓存。

碰巧我这曾经同时存在这三种核心的三颗CPU。
 
这三颗CPU从左到右分别为HCC的E5-2698B v3、MCC的E5-2629 v3与LCC的E5-2622 v3.从正面看,两个核心较小的版本几乎完全相同,而HCC的2698B IHS顶盖要宽一些且有2个孔。其PCB也变成了“菊花形”。
 

背面,这三种核心的结构一目了然。LCC仅有一组核心一组IVR,IVR的两个输入大电容在一起。MCC则具有2组IVR,两个大电容分别在两边。HCC版本PCB两翼延长,同时IVR输入滤波电容位置也进行了一定妥协。

这样就知道为什么LCC与MCC共同负责6-8核心产品了吧?MCC方案如果做不成10c以上的规格就可以阉割成核心更少的版本。而如果HCC出现太大的问题(5个或以上核心无法稳定运行),鉴于其封装成本较高、封装复杂并且pcb成本也更高,还不如直接回收。其实这种情况也不会经常发生,HCC有不少低频型号。
MCC的6-8核心产品其实并不少。据我所知初期部分I7-5960x就是这种,如下图这张。其步进为M0/M1。而原生8核心的版本则为R2。当然,下一代旗舰6950x也还会仅仅是LCC级别的规格。
 

看到这个图,为什么HCC版本的顶盖和PCB加大也就明白了吧。简单的说,我们按照比例把HCC的die放在普通的CPU上:
[CPU] 【前篇】反其道而行 至强 E5-2600 v3 系列性能测试及选购指南_第5张图片 

嗯,原生18核心的HCC Die过于庞大,如果使用普通顶盖,则钎焊的质量会受到影响。封装的引脚过多,也需要更大的空间走线。于是intel就给了它开了“小灶”。不过可以放心,这种菊花形PCB并不会使主板兼容性变差,所有标准插槽都为其留出了位置。

基础知识就是这些了,我们来看看目前E5v3处理器市场是怎样的情况。




市售E5-2600v3详解


Haswell-EP三种die的正式版都有自己的步进安排。HCC、MCC、LCC正式版步进修订分别为C1、M1、R2。这里之前购买过2011-3平台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一个问题:自己购买的I7 58xx/59xx的修订都是M0啊?难道都是12核心MCC的屏蔽版?
[CPU] 【前篇】反其道而行 至强 E5-2600 v3 系列性能测试及选购指南_第6张图片 

实际上,CPU-Z是错误的。它会把部分pre-QS以及所有QS直到正式版都认成步进2,修订M0。要得知真实的步进,我们需要借助AIDA64或HWinfo这样的工具。

对于CPU信息查看,个人更推荐HWinfo。它可以看成一种“加强版”CPU-Z.其不仅能显示基本信息,而且可以正确读出最大睿频、环形总线最大频率等信息,并且可以给出详细的步进/修订与阶段信息。另外,它还可以实时监控每一颗核心的频率。
 
如果我们需要挑选的型号范围内并不一定都是正式版CPU,那么这些信息里我们最关心的当然是步进。
 

说到步进,我们不得不先谈SSPEC与QDF。Intel的CPU,不管是正式版还是测试版,都会带有一个编号。这个编号唯一地对应一款CPU的一个步进。在正式版中,这个编号被称为“SSPEC”,一般是以S开头的5位字母与数字;而在ES(Engineering Sample,工程样品)中这个编号被称为“QDF”,一般为Q开头的4位字母与数字。如果有这方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将SSPEC或QDF翻译成步进。


intel的CPU在开发过程中会不断生产样品供自己和合作厂商测试。在开发初期,工程样品CPU会经历ES0、ES1、ES2等阶段。当intel确认其不会再出什么大问题时会发布“Pre-QS”版本。最终的修订后intel会发布“QS(Qualification Sample)”版给厂商进行量产测试,自己也会开始量产正式版。大多数QS版本和正式版仅仅是QDFName StringCPU-Z会在最中间的型号栏中显示正确型号和ES)的区别,本质上是一样东西。

但是请注意鉴别,很多商家都把ES标成QS卖,而真正的QS由于一般可以显示具体型号,一般被称为QS正显。

现在,我们来看看市售的E5-v3都有哪些种类。
1.步进1无修订,ES不显,显示ESx或者Pre-QS;
2.步进2,CPU-Z显示修订M0,HWInfo显示M0或C0。Name String为Genuine Intel Processor(频率)而不显示型号(也就是不显),HWinfo显示QS或Pre-QS;
3.步进2,CPU-Z修订M0,型号正常显示(也就是正显),HWinfo信息正常并显示QS;
4.HWinfo具有SSPEC,但是Name String里有ES字样;
5.正式版。

现在我们按照以往的经验来逐个简要分析一下。
首先是3和5:正式版没的说,除了一般会贵不少。3则是纯种QS版本,与正式版没什么区别,也可以放心使用;
然后是1:似乎也没什么可说的,纯种的早期ES,bug较多不建议购买;
4:现在的2698B v3就是这种。个人怀疑是后期定制给厂商的样品,所以具有正式版的SSPEC但是有意打上了ES的名称。这个可以认为是正式版;
关键是2:这种HWinfo识别为QS但Name String为空的情况之前并未发生过。

嗯,其实事情并不那么简单。Intel在这一代中,由于不仅生产公版型号也接受厂商定制规格,实际生产出来的CPU样品、量产品情况都相当混乱。我们还是先分条说明吧。

1.也就是大部分“ES不显
个人非常不推荐使用。目前已知的就有2个bug:内存延迟非常高(AIDA64测试甚至上百)与高负载下大幅降频(参考此贴: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1540385-1-1.html)。内存控制器的问题甚至使得部分这种CPU无法通过一些测试(如已安装多核补丁的情况下也无法完成Windows的内存测试)。
 

对具有这样严重问题的CPU,个人建议仅仅当亮机工具使用。

2.步进似乎正常但是不显示型号的CPU
这种CPU看上去并没有什么问题。HWinfo仅仅是显示步进为M0(MCC)或者C0(HCC)而不是正式版的M1(包括M0/M1)和C1(包括C0/C1)。


那么,这种没有先例的CPU到底是什么情况?碰巧我测试过2块这种CPU,准确的说是人气比较火的2666v3不显。这是一颗默认频率就达到2.9GHz的10C/10T处理器。可以说参数标的相当高。
 

但是在测试中两者出现了完全相同的问题:轻载时可能突然重启,主板报告电源浪涌。如这种警告:
 
由于测试的这套系统其他组件均无问题,且使用更高功率的CPU及显卡也没出现类似状况,问题只能出在CPU上。准确的说,CPU内部的F-IVR电压调节模块上。

为此个人推断,这种CPU并没有被标为正常的QS正显,就是因为它们的规格标的非常激进,也没法量产。换句话说,这很可能是单纯的试验品,用于检查能不能标成这个参数出货给其他厂商进行测试或生产正式版。这种版本可能稳定,也可能不稳定。这也与上述IVR的问题不谋而合:CPU随着频率和电压上升,通过的电流成接近2次方增长,可能IVR无法在这么大的电流下提供足够小的输出纹波与足够快的动态响应,造成浪涌。

所以,对于这种CPU,个人仍然是不建议购买的。

3.标准QS正显
也就是根据HWinfo内信息可以毫无疑问地判断为QS的版本。它们具有QDF,可以正常识别Name String得到具体型号,步进为C0/C1/M0/M1/R2。这些CPU从未报道有什么问题,我自己手上也经过几片了。而且价格相对较低。可以据情况选购。


4.带有SSPEC“ES”
这种CPU具有只有正式版才有的SSPEC而不是QDF。这些型号(2678 2698B等)据说是联想定制的,并且完全找不到真正NameString内没有ES的对应版本。我们基本可以认为这就是OEM正式版了。


5.正式版
正式版可靠性也已经经过验证,一般具有高昂的价格。但是这也不代表我们得花接近万元来购买一颗参数不错的正式版E5。比如14C/28T 2.0-3.0的E5-2683 v3正式版价格就比较低廉。


等等,我们得先看一张图:
 

当然也不一定都是这种情况,其他也有直接标ES Confidential的。

这是什么意思?就和字面意义一样,可能这些软件检测完全就是正式版的CPU,实际上是QS。


漂洋过海的CPU往往成箱卖出。在商家收到CPU时,会将ESCPU分类,并送往专人处重新打字。所以,以往打着ES字样的正式版处理器,现在经常被重新穿上正式版的外衣。不过我们并不需要纠结这些,因为它们本质上还是正式版。没有Intel内部特殊的编程装置,仍然没有人可以修改处理器内部信息

在讲到最终怎样选择一块适合自己的E5之前,我们先来见识一下E5-v3到底有怎样的实力。




E5-2600 v3系列测试


我们终于走到了这一步。现在,我们来看看E5-2600 v3在实际测试中表现出怎么样的性能。测试样本为8C/16T、睿频2.6-3.4GHz的E5-2622 v3与16C/32T 睿频2.4-3.4GHz的E5-2698B v3.

测试平台
华硕 X99-M WS
蓝宝石 Firepro W7100
海盗船 白金统治者 DDR4 2800C16 4GBx4
Intel DC S3700 800GB
Windows7企业版

首先是CPU-Z基准测试。
[CPU] 【前篇】反其道而行 至强 E5-2600 v3 系列性能测试及选购指南_第7张图片 

E5-v3在频率方面输于桌面级CPU,但是它有自己的优势。
多线程测试中,2698B v3凭借多一倍的核心数量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桌面级旗舰i7-5960x。LCC与HCC根本没有什么战斗的必要。同为LCC的2622 v3则因为频率较低略输于5960x,但是其价格只有后者的五分之一。
单线程测试,基本是高频率者主宰。E5、3960x、5960x均输于115x主流平台的高频I7。这也是为什么纯游戏玩家最好选择主流平台的原因。

Super Pi则完全是一个单线程测试。与CPU-Z单线程测试类似,核心较多的高端桌面级与工作站级产品由于频率较低,竞争中占劣势。
 

3D渲染测试。这是多核心CPU的用武之地。除了Cinebench,我们还加入了3dsmax 2009+vray老版本的测试。该测试中会使用以下模型的完全相同的视角记录渲染时间3次取平均值。模型面数:41480

  
两个测试表现出类似的结果。E5-2698B v3又一次取得了完胜。而且要知道它的价格仅有5960x的一半。毕竟三维渲染完全是多核心处理器的地盘。

3DMARK 1.2 物理测试。
 

虽然3DMARK可以利用多核心,但是算法本身的局限似乎使得8核心以上的提升微乎其微,导致2698B v3输于频率更高的5960x。这也将是E5在面对现在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游戏应用时的一个问题。

理论浮点性能测试。
[CPU] 【前篇】反其道而行 至强 E5-2600 v3 系列性能测试及选购指南_第8张图片 

只要能用上全部的核心,E5-2698B v3就是一个性能怪兽。2622 v3也起到了它的价位上别的CPU无法取代的作用。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新一代CPU对Sandy Bridge这种老将的提升。这几代intel CPU,在某些适合的应用环境下,其提升并不仅仅源于核心数量。

可能有朋友要问为什么木有多线程标志性的象棋测试。这里说明一下,目前的Fritz Chess Benchmark只支持到16线程,而且是按顺序用的;也就是说2698B只能用到8C16T,测到差不多一半的性能。。。

温度表现:
 
在这里我仅用了一款性能相当一般的散热器。更换松下小水冷后温度会继续降低10-20摄氏度。但是即使是这样,E5 v3处理器的温度仍然相当漂亮,与Haswell-E的I7暴热甚至在超频时功耗达到400多瓦的情况完全不同。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因为F-IVR。IVR可以看成一个专供处理器使用的DC-DC电源,在E5这些功耗被TDP限制的“额定”的情况下,其转换效率会很高。然而当频率与功耗提上去时,IVR将越来越不负重担,转换效率大幅降低,从而使得CPU整体功耗指数级别增长。在家用情况下,IVR的确不是什么好东西 。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MCC阉割版的8核心由于具有更好的IVR,die面积也更大,实际上体质和温度是不输于原生8核心的。

另外需要注意一点,睿频与TDP的问题。
可能有人提出,买回来的CPU在全部核心满载时并没有达到最低睿频而是比其更低,如下图。也可能表现为单线程并不能达到最高睿频。
 
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在上图的AIDA64中可以找到原因:如果CPU检测到自己的功耗超过TDP一定时间,它会选择降频以使功耗保持在TDP以下。这对于某些紧凑的服务器得温控具有一定意义,但是对于散热空间充足的家用机并没有什么好处。虽然目前没有办法破解E5的TDP,但是我们可以在bios中将睿频保持时间调到1000秒。当然,也可以选择无视,这种降频的幅度也就在1-2倍频以内。




总结: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处理器


经过性能测试,想必大家对E5的性能特征都已有所了解。而E5-v3的型号有50多种。对于究竟选择哪一种的问题,我们首要考虑的是,在实际使用中,各种应用需求的占比是多少?我们应当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来获得一个应用环境中一个单位的性能?同时要记住一点,用不到或不久的将来用不到的性能等于没有性能。

举个例子,一种混合型用户,他的PC系统需要经常进行matlab建模,同时他也是游戏爱好者。平台预算3000附近。

我们分析一下,matlab是可以做到高度并行化的,但是对于程序编写本身的效率而言可能并不值得将其优化到能用满30以上线程的全部算力。同时,对于游戏,如《星球大战:前线》这种大型单机/联机游戏,3.2的主频已经可以运行的非常流畅。鉴于经济因素,目标定在8-12核心、最大睿频3.0-3.4附近的QS或正式版E5,将省下的钱用于购买更好的显卡。取舍相当重要,用不着高核心数就买12核心以内的,用不着高频就不要买那么高的。同时具有高核心数与高频的CPU往往价格惊人,这是E5系列一个比较普适的规律。不要认为自己有点钱就可以浪,高价购买自己用不到的特性,到底还是会牺牲其他方面的价值。

关于可靠性,根据前文的总结,其实实际判断起来也不麻烦,正式版和显示型号的“QS”版本都是靠谱的,和以往的判断方法异曲同工。如果不是拿来玩和亮机不建议选择不显版本。

之后我们把所有可能的型号搜一遍获得市价信息。鉴于目前各个网站资料均不全(包括intel官方的ark及cpuworld),我总结了一个E5-2600 v3系列完整的规格表以供查阅。

  1. 链接:http://pan.baidu.com/s/1pLGiKDP  密码:1zkq

复制代码
不要看E5型号很多,实际上,去除规格很差的、非常不适合自己使用的,去除声名大噪的如2699这种,如果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价格信息找起来很快,甚至可以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完成。要注意的是,E5处理器价格受货源影响很大,如果一段时间以后又有类似需求,最好重新查找。

购买就不用说了,建议尽量找认识的商家或者论坛的商家,他们会给予一定保修服务。当然,和二手CPU一样,买回来P95验货也是必须的。



又如一个纯渲染机的需求,平台价格限制在3000附近。这样我们仅需要考虑多线程性能,也就是比较最低睿频频率*核心数量的数值再加上一定比例的超线程技术加成。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得出需要购入2683/2675这样HCC中低频CPU的结论。

再如游戏为主、兼顾视频处理用户,经过考虑,E5-v3的游戏性能并不高,尤其在网游方面,为其频率投入大量资金并不值得,所以转而选择I7-5820k这样的6核心可超频处理器。


选购一颗合适、可靠的处理器就是这么简单。PC行业里的很多东西甚至远远比不上专业课一章的知识和思维量,说一种硬件“水深”“复杂”,说自己“没时间”,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给自己设立了一堵墙;而又有多少人沿着墙走了很远,最终抛弃了众多自己认为“水深”的东西,却在x东上购买了山寨的所谓行货?又有多少人自认为“不是那个消费层次”而因为使商品成倍溢价的无良代理,自己进行了大幅的妥协?

嗯,为什么同样的东西,比如主板、SSD、内存,在美国的价格就比国内代理甚至能便宜到一半以内?

水深的,究竟是这些有知识就能掌握的东西,还是那些利用着“水浅”的外表将附加值与信仰一倍又一倍往上炒的笑面虎?

不论是业余还是专业,既然你已经决定踏入PC的领域,那摆在你面前的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是被奸商欺你不懂被骗,还是以“便宜没好货”为心理安慰眼睁睁地看着钱被炒货者与溢价的代理骗走?
还是花一点时间掌握知识与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不被任何人欺骗,让知识不断创造机会和价值?

不学习,是被坑可靠性还是被坑价格性能,自己选吧。

其实,我们在使用PC,而不是PC在玩我们。不管散片还是盒装、零售还是OEM、服务器还是桌面级、驰名天下还是鲜有人知,都是为我们创造价值而服务的,所以哪一种产品更能带来价值就应选择哪一种。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并避开真正的禁区,比在所谓“哲学”上的焦虑,容易也省时的多。很多事情自己去详细了解了才知道它们实际上多么简单。


撇开这些事不谈,有件事情我们必须关注一下:
AMD即将发布的Zen系列处理器,工作站/服务器定位将会迎来32核心的怪兽级产品。到时候市场将会变成什么样呢?现有多核心E5会不会降价?
我很好奇  
[CPU] 【前篇】反其道而行 至强 E5-2600 v3 系列性能测试及选购指南_第9张图片

 

后篇:E5-v3 处理器知识介绍、规格表更新及具体型号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