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离我高考时,已过去了两年。
忽然回想起那段时光,印象最深的竟然是考完回到家的那天晚上,我人生中第一次熬了一整夜看完了一本憋了很久不敢碰的言情小说。看着天空渐渐变亮,合起小说,穿着吊带哼着Sia的Chandelier去吃早餐。
那个暑假很快乐,纯粹的快乐。无忧无虑,只是去做一切想做的事。
我凭着准考证去了科技馆、水族馆,(虽然其中有很多并没有优惠,叫人十分失望);我买了很多在长辈看起来前卫的,甚至有些暴露的衣服,只是为了表达灵魂叛逆的张扬;我去学了钢琴,每日几十遍几百遍地练习基本指法;我报名了声乐课,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站在窗前训练气息和发声......
一集一集地看欲望都市,想象着自己某一天也能够活出像凯莉和萨曼莎那样自由、潇洒又浪漫的模样,享受独立,享受调情,享受春宵。
无需担心任何事,不带有任何的目的。只是尽情地去玩,尽兴地去做喜欢的事就好。
两年一晃,又是一个夏天。不禁发觉,时代和我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来有一段时光,我的日常写照都是:
一早起床,打开微信就能看见公众号里清一色的“焦虑式文章”的标题映入眼帘:“时代抛弃你,连声再见都不会说”、“世界正在惩罚没有xxx的人”;
时不时阅读到新闻:今天,有人因为公众号写作而月入过万,明天,有人爆红抖音。零零后开始创业,80岁奶奶考取名牌大学;
想起自己在千聊、荔枝微课、喜马拉雅、得到买了很多课程囤在哪儿,到现在都没有听完;
更可怕的是,还有每一天都在威胁着我们饭碗的“人工智能”,谁也不知道下一次,它又能冒出什么花样;
............
现今,每个人都岌岌可危,生怕自己赶不上这个时代的发展,赶不上同龄人前进的步伐,被硬生生甩在后面。我亦然,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内心时常感到焦灼。
但当两年前那个快乐到有些“放纵”的暑假,在我脑海中回放的时候,我内心又忽觉,这个夏天似乎缺失了什么。
何不让自己既能踏踏实实努力前行,又能好好地享受这个夏天呢?被焦虑“掀翻”了好一阵子的我,似乎才觉察,它们似乎并不矛盾。而我的焦虑,充其量也只不过是没能静下心来好好前行罢了。
看见了,便能安心。于是,更能信任自己,在自己的节奏里稳步前行。
02
放慢脚步。
自去年起,我便一直幻想着写一篇文章就能一夜成名,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此处省略一万字)。
于是,我研究如何写出“爆款”文章、纠结如何取吸引人的标题,却终究没能做到。
有一天,当我读《我不过低配的人生》时,其中的一段话瞬间“打醒了我”:市场普及面的对接,需要一个标准时间。常态是三年,周转期是五年,如果你不知道哪怕一个辣酱面皮,都要卖到三年才会形成影响,指望一炮而红,那你的资源储备,就可能因为严重不足而半道崩??。知道有此三年或五年的规律,就不会焦虑惊慌。......古语说,事非经过不知难。其实这个难,就是误判了事情的行进周期。你以为三分钟成功,其实可能需要三年。
我恍然大悟。与其想方设法地写出一篇爆款,还不如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积累,不去管是否能“爆”,让量变引起质变,其余的一切交给时间。
想到此,才觉自己当初的想法有多“愚昧”。年轻,可真容易浮躁。所有的“成功”,莫不是积累出来的。写作如此,绘画如此,任何一门技艺都是如此。也只有这番打磨积累出来的,才终是属于自己的可靠财富。
我的心灵导师,亦是一位作家,马冉冉。她去年写了一篇影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凭着阅读量高达1000万+而成为了爆款。可,在此之前,她写了10年的博客,这几年公众号也始终保持高频更新,她不爆文谁爆文?
10000小时定律,也许才是经古不变的真理。
“慢慢来,才比较快。”
03
学会断舍离。
公众号推送是看不完的,知识是学不完的。
现代人不需要着眼于“更多”,而是做减法,专注于你目前最想做的一到两样,而不是这里耕耘一阵子,再那里打磨一会儿。
在线课程如此之多,教育类app也遍布了市场。而如若我们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抓,是根本抓不过来的。
上个月,在我参加的知识共享论坛上,一位“得到”讲师说道:在如今这个信息过载的年代,学会筛选、提升效率,很重要。
几个月前受邀为五位女神定制形象,活动结束后聊到“专注”这个话题,主办人丹丹对我说道:晨沁,你可以列梦想清单,但一段时间只能专注于一个。哪怕上半个月专注于这个,下半个月专注于另一个,也比同时专注要好。
基于此,列下一张清单,把想做的、想学的都一一记录下,再挑选“紧急的”、“重要的”,以及目前真正最想去做的事,进行优先处理。
什么都想要,都不愿意放下的焦虑,或许归根究底还是内在的不安全感在作祟。看见它,接纳它,与它共处,但不被它“带跑”。静下心来,按照自己的节奏与意愿前行,才能走在通往幸福感的路上。
与此同时,静思也十分重要。李欣频在《创意》中提到需要每天保持静思的习惯。每天,给自己一些时间,独处、静思、整理思路,敞开自己聆听内在,允许新的想法进来。
04
做真正想做的,而不是跟风。
不要听风就是雨,什么都去学。时代会一直这样下去,于是我们便如同抓救命稻草一般永远浮躁地追着热点看见什么便抓一个来吗?
今日抖音大火,去学做抖音视频,明日另一个直播软件大火,便又跑去尝试。
......
这样的循环,永无止尽。停下吧。
去做真正想做的事;为了自己而学;不要被时代追着跑。
李欣频文章里提到:不要被效率和有用给困住。去做你真正想做的,哪怕很无用。像插花,画画,你真正想做的事,就是你的天赋所在。终会被你耕耘成一片肥沃的土地。
现代人学习避不开功利性、实用性。这点无可厚非。可功利性思维过了头,会很累。如若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被赋予这样那样的“使命”和意义,那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所以,不要抛下那些让你真正欢喜、沉浸、能够忘却时间的事物,哪怕看似对你、对时代没什么帮助的事。
为了个人发展、为了生计奔波的同时,也留有一些余地,做些“无用”却会让我们满足、欢喜的事。培养这样一个爱好吧。不要寻求意义。做它的本身,就是它的全部意义。
我的意思不是说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与世隔绝,只是没有必要被外面的主流的声音给带跑,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流量拥到了哪里我就去哪里,别人学什么技能,我就学什么技能。
那样的话,你的内在节奏完全是跟着外界跑的,你还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还记得自己是谁,还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吗?
《精进》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多了解一下那些历史长河中的杰出人物,就会发现它们往往是不会潮流所动的人,甚至常常带着点偏执,而且他们都发现了自己独特的才能,并且努力地、义无反顾地去把这个才能发挥至最大。”
练就不随波逐流,成为在这个时代也能够安于内在、作出明智选择和行动的聪明人吧。
05
建立自己的生活节奏。
现在的我,每天早晨都养成一个习惯:按掉手机闹钟后,不打开它。而是拿出纸笔,开启一段十五分钟的自由书写,让内心的想法、情绪、感受喷薄而出,也是对自我的梳理。随后,看书,敷面膜,晨起锻炼。等自己的中心被稳固了、能量比较充裕了,再打开手机,联结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接着,该干嘛干嘛。
以自己为轴心,建立自己的生活体系,让自己活好,才是首要目的。
关注时代的发展,也知道对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才能建立让自己真正拥有幸福感的生活。
活在自己的节奏里,让内心处于安然与满足,才能让我们在这个时代的激流中探索自我、创造更大的价值。
生活的重心,永远先是“我自己”,然后,才是时代、家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