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行(二)

初识缅甸

        当飞机降落在曼德勒机场,这个缅甸第二大城市国际机场的规模和环境略有些让我小失望,国际航线只有昆明和曼谷,大厅陈旧狭小,厕所里没有标配卫生纸,工作人员和游客稀稀拉拉地四处散落,完全不符合我想像中的游人如织、高大上的国际机场范儿。瞬间领悟朋友土的掉渣的描绘。

       在机场外币兑换所用一百美刀换了缅币,我怀揣着十万元登上机场开往市区的大巴。一路上放眼望去,满目荒凉,沿途空旷无人的土地上长满了一人高的野草。

       尽管号称缅甸第二大城市和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曼德勒市区的城市建筑大多数只有两三层高,与记忆中70年代的中国差不多。

       机场大巴停靠市区终点后,等候趴活的摩的司机也蜂拥而上招揽生意。出于谨慎和防宰心理,初时我并没有搭理任何摩的司机的搭讪,直到大部分旅客都走了,我才掏出酒店订单向揽客的师傅了解酒店的距离,得知酒店很远后,尽管半信半疑,但是每人一美元的车资让我立刻决定选择摩的。经过用手比划、计算器、现钞的再三确认,一美元的车资不是我听错了,也不是是他的发音不准,我和女儿各自搭一辆摩托向酒店飞驰而去。没想到摩托车成为我们随后几天在曼德勒的主要交通方式。    


      我们入住的酒店地处城郊著名的马哈木尼佛塔附近,是一幢七层带电梯的新建筑,后院有个较大的停车场供客人停车,住店客人多是来曼德勒贸易的商人。店主是一位三十左右精明干练的穿裙子男人,能说溜利的英语,他热心地向我们介绍了曼德勒的主要历史景点、交通、行程安排建议,推荐参观富有地方特色的金箔制做工艺流程(我很遗憾地错过这个可以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技艺的游览项目)。看到我用的华为手机,他特别指着他的手机上“华为”两字询问它们的中文寓意。在手机并不普及的缅甸,象他这样的商人使用的是中国造的华为,可以推断华为在缅甸的地位好似三星在中国吧。

        男人穿裙子带来的新奇有趣,成了我和女儿每天观察老板穿裙子或裤子的早餐娱乐节目。
        入住并安顿好女儿后,我顺着酒店外的一条小巷四下闲逛。与酒店一墙之隔的一间房子里聚集着十来个约摸十二三岁的小孩在做面包。初到缅甸诸事不懂,我按奈住好奇未敢深入了解。

        继续前行,传来孩童们欢快的笑声,绕过一排房子,七八个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孩纸正在玩跳皮筋的游戏。这是我童年时的娱乐,在国内早已绝迹,不曾想往日再现。我站在一边痴痴地看着她们用脚勾起皮筋上下左右旋转跳跃翻飞,一边听着她们用我听不懂的语言叽叽喳喳地说笑,一边回忆跳皮筋游戏的各种动作规则。我似乎穿越时空作了旁观者,翻看和重温着童年时简单单纯温馨快乐的幸福。

       饥饿的现实感让我恋恋不舍地离开女孩们去寻找填饱肚子的地方。一路走去,沿街多是修理摩托、贩卖烤鱼等小铺,家家似乎都有个半大的孩子在帮忙打理。这令我心生疑惑:孩子们不去上学吗?是因为穷吗?可是明明又有一些穿着白衬衣绿裙子的男女学生在放学路上,他们难道是有钱人家的吗?可惜我的英语太烂,这个问题没敢向酒店老板询答。

        终于找到路边一家卖歺的小铺。店主是位年轻姑娘,歺桌上摆着十几样各色烧制好的缅式菜品。试着用英语问了句,她茫然地看着我。我只好用手指着一个看起来能够接受的菜示意一下,她疑惑迟疑地望着我,尝试用盘子盛菜的动作,得到我猛力点头的回应,她总算利落将菜盛进盘子里。看到菜品份量很少,我不得不又挑选了几样,这才开始坐在路边桌上狼吞虎咽。不时有妇人抱着孩子来买米饭,姑娘用塑料袋装了交予妇人。我的好奇心又开启了:她们不做饭为什么又只买一点点米饭不要菜?

       吃饱了我顺口说了句结帐,姑娘默默地递过一只显示600的计算器,我的天哪,三菜一汤才只要0.6美元,折合人民币四块钱,简直太便宜了(如此物廉,不合我口那都不是事儿)。这顿缅甸第一歺的量少价廉印象又给我带来了一段美丽的相遇。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缅甸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