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第一章——重构三部曲:抽取方法、移动方法、使用多态

在阅读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Refactoring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Existing Code)这本书的第一章的基础上,对于其给的演示的例子,来梳理一下第一章重构的流程,以及重构前和重构后的对比效果。

第一章主要运用了三种基本的重构方法,我称之为三部曲:抽取方法、移动方法、使用多态。目的是:对象方法责任合理分配、代码易于维护。下面具体展开。

首先介绍背景。重构前的代码包含三个实体类:

Movie:两个属性,片名(String)和价格代号(int),价格代号(0,1,2)。

Rental:两个属性,Movie和租期(int)。

Customer:两个属性,姓名和租赁表(Vector rentals),还有一个statement()方法(计算顾客总的租金和积分,以String返回)。statement()的具体逻辑和大致流程:遍历rentals,对每个rental通过switch根据价格代号确定价格,每次相加,将遍历求和的结果作为字符串的形式修饰后返回。

三个类的依赖关系:Rental依赖Movie,Customer依赖Rental,Customer的statement()依赖Movie

然后做重构:step1 step2 step3。

step1 抽取方法

将switch代码块抽取,变成一个方法,名为amountFor(Rental rental),输入为一个rental对象,输出为租赁金额,这个方法仍放在customer中。

step2 移动方法

发现amountFor方法传参为Rental对象,并没有用到Customer类的信息,因此将此方法转移到Rental类中。

switch代码块虽然被封装成了方法,但是其判断跳转依据为Movie对象的价格代码。原话是:It is a bad idea to do a switch based on an attribute of another object.如果一定要这样做,最好依赖自己的数据属性,而不是别人的数据属性。因此将获得租赁金额的函数移到Movie中,名字改为getCharge()方法。

step3 使用多态代替逻辑代码

因为电影目前价格代号有三种类型,有两种思路避免switch语句:①Movie这个类做成继承机构的多态,不同的movie类型有不同的getCharge()方法;②使用策略模式,将价格策略抽离出来作为不同的类型,然后将价格策略设置给movie。重构这本书采用的是方法②。

方法②使用策略模式具体做法是:

1)增加Price的抽象父类,有getCharge()的抽象方法  2)子类实现getCharge()方法,不同的类型实现方法不一样。3)Movie类增加一个Price类型的成员变量,在构造的时候传入一个具体的Price子类对象。

方法①为什么不行:

方法①虽然可以使用多态,不同的电影对象调用不同的getCharge()方法,但是电影计价类型是固定的,不能通过setter在运行期改变,因此不如方法②灵活实用。

总结:重构前后效果评估

Customer的statement()不在直接依赖Movie。依赖链:Customer --> Rental --> Movie --> Price。

使用多态消除了switch代码块,而且策略模式的灵活性的优点得到了体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