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0

高考落榜,出路在何方?v新;15288346013

当前的社会现状是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就业率却在逐年下降。面对这种局面,中低学历的待业者都将做出各种选择,其中有大部分人首先选择的还是以学历为目标。下面就目前大多数人对学历的获取方式进行一下分析比较:

◆出路一:复读 推荐指数★

高考刚失利的毕业生,有大部分人选择复读,甚至很多高分生因没有考上中意的大学也选择复读,再此提醒高考生,复读一定要慎重,不是所有的考生都适合复读。构成高考成绩不理想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基础薄弱、准备不足、心里压力大还有精力和智力等因素。每个准备走这条道路的人都必须提前审视清楚,分析自己高考失利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再复习。而与此同时,复读所带来的其他方面的影响也是很值得重视的。高考生一年比一年多,高校招生也在逐年增加,大学教育演变成大众教育。晚毕业一年,又将多一份就业竞争压力。况且复读结果还是未知,一年后才能见分晓,风险的确很大。

◆出路二:民办大学 推荐指数★★

民办大学实行的是宽进严出的教育方式,入学没有分数限制,毕业取证主要通过自学考试,认可度相对较高但获证较难,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时都很难获得学位,有的甚至连文凭也拿不到。很多中低学历的待业者为圆大学梦或者一时的冲动而选择民办大学就读,再此也特别提醒中低学历待业者一定要慎重,民办院校的全国自学考试通过本就非常困难,再加上大学教育管理松散,完全靠自觉并且要求学生有相当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耗光金钱(三年学习下来总费用大概在4-5万左右)也未必能成就未来,这样的话还是奉劝改道行之。求学者一定要清醒的认识自己,慎重再慎重,不要为一时的热情冲昏头脑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出路三:成人高考 推荐指数★★★

考生必须通过国家级统一文化考试才能获得入学资格,完成规定学分后,获得国家承认的本、专科学历。成人高校的办学形式有脱产班、业余班、双休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并可就近入学。成人高校的学费较低,适合于学习潜能较大、家庭经济不宽裕的中低学历者就读,成人高校每年8月组织报名,10月考试,第二年新春入学。适合边工作,边学习人群。但是就业还得靠自己,没有专门的指导和就业渠道。针对只想完善自己学历不足的中低学历人群,建议选择!

◆出路四:网络学院 推荐指数★★★★

网络大学,是教育部批准依托于名校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试点高校绝大多数为全国重点高校,这些高校通过网络教育学院进行独立招生,毕业后授予与统招生同等效力的文凭和学位证书,且证书不加注“远程教育字样”。网络大学学习方便自由,端坐家中,轻击鼠标键盘即可完成大学学习。优点:知识可以随时学,反复学,不影响正常的上班作息时间。缺点:专业技能很难得到提高,往往自己很难有适合的专业实践设备、场地、场合,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虽然较之前面几种方式更易取得学历,但对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是少。中低学历在职人群,建议选择!

◆出路五:技能+学历+就业,离成功更近、更简单 推荐指数★★★★★学习目的是就业,是为将来更好的就业更大的发展。如果上个二流大学,花光父母几乎所有的积蓄,换来一纸文凭,就业前景仍然渺茫。选择“技能+学历+就业”的方式,即有技能同时又有学历,即可解决迫在眉睫的就业难题,又可为未来的职业提升打好坚实的基础。对于目前待业的中低学历人群是最佳的成功捷径。先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学习一技之长,掌握一门主流、实用的好就业的技术同期参加多种多样的学历教育,主要目的是先解决就业难题,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再经一年左右的时间即可弥补自身学历的差距,两年左右的时间就可做到“学历、技能两手抓”。这样既学到技术,又获得文凭,降低了学习成本,降低了学习风险,缩短了职业成功的时间,可谓是一举多得。在企业招聘更加注重能力的今天,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无疑是高中及同等学历学生的福音。特别为中低学历待业人群,强烈推荐!

经上面分析比较,单纯为了学历而学习的人群,在企业更加注重能力的今天,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调整方向,抛弃唯学历论英雄的旧思想,审视自己,认清社会,思想观念更应及时转变,唯独技能和学历双管齐下,才能适应21世纪的人才要求,可喜的是现在很多中低学历待业者的家长已经认识到了这点。而对于家庭经济不宽裕,而又想更快、更稳妥让孩子获得成功家长,让孩子选择就业“技能培训+学历文凭+定向就业”的学习方式,无疑是选择了一条成本低,风险小、最易成功的捷径。开创教育独家推出高考落榜解决方案:互联网营销技能+远程大专学历+定向就业,不仅让你学到目前最前沿的互联网营销新技能,还能解决学历低的就业阻碍,同时还有上千家就业单位供你选择。

职业技能培训的出现解决了高考落榜生和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难题,因为拥有一技之长的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

2018-01-30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