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症,疑难杂症之一。
故事症患者,新物种,无害。
患者喜欢听故事,写故事,讲故事。像蒲松龄在茶水铺子中听往来人的新奇故事,患者也打算听各式各样人的故事,只是患者没有茶水铺子。
但有一双耳朵,便足够了。
而患者的故事,在一所高中落下帷幕。
患者没有考虑太多,只是想听故事,可世界不是患者想的那样,一切都很难。故事不会自己走来,患者得自己找。
于是冒冒失失跌跌撞撞把自己变成令人讨厌的人,像《神雕侠侣》中的郭芙。
故事症患者为了听故事,到处打听,结果故事里的人不乐意了,因为他反感这种行为。
可患者压根没有注意,他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只想着故事背后的秘密,没有在意故事里的人的想法。
他没有同意就到主人公的家里,听他老爸笑着说往事。可他似乎不喜欢别人说他,无论是好还是坏。
患者挖到了故事,欣喜若狂。
主人公被挖了心事,愤愤不已。
接下来,故事症患者一直跟着主人公,每天不厌其烦地探问细节。患者从来读不懂所谓的面部表情,他认为语言可以解决一切。
主人公很讨厌患者,因为他的不停追问已经惹他反感了。
可患者一直沉浸在故事里,跳不出来,也看不出来。
于是,患者被伤害得莫名其妙,好像一个隐形人在莫名地玩他。
患者没有得到故事,他只好编故事,违背了他的诺言。
在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情节里,患者以故事为食,寂寂人未动。
夜晚来了好多次,来找他。于是,他失眠。
失眠这东西真是无聊,患者躺在床上,所有的回忆像幻灯片一样播放,有些是旋律,有些是片段,有些是翻来覆去的心事,有些是挥之不去的故事。
患者恨不得摇醒寝室里的人,但不行,夜晚只是来找他的,于是,伴着室友的呼噜声,无眠。
患者意识到病了,但不在意,以为是小病,过一会就会好。因此,患者还是整天听故事,不过又改变了方法。
患者在别人聊天时站在他们旁边,竖起耳朵仔细听,可压根没听清,反而惹起一些人的不满。
得不偿失吗?患者没有在意到他一步步失去别人的好感。
患者最后还是没有故事,于是他光明正大地偷听,奢求故事。可主人公永远不同意,他不允许别人挖他。
患者没有听他们的对话,走了,笑了。
第二天,患者来到发生对话的地点,小心翼翼地拿起藏着的录音笔。
没错,录音笔!
患者回寝室的时候,本来觉得故事终于完了,可一路走着,心里莫名地斑驳,对与错,正与否,都在患者杂乱的心里。
从来如此,便对吗?
执迷不悟,可以吗?
患者走着走着,手上还在抖着,删掉了文件,那是患者一直想得到的东西。
删掉了,居然有种解脱感。
患者病了,大病,病在心里。
他听到有人说,“这个人真讨厌!”这个人是患者。
有人直接说患者很令人反感,很讨厌,患者笑笑,不语,可心里很难过。
在又一个斑驳的夜晚,患者又在无聊地反思,两个小时。
想到一些事,觉得难过,便走在街上,看见有卖咖啡的,患者摸了摸口袋,还有十几块的零钱,于是去买了一杯咖啡。
有人说咖啡能解忧,所以患者才买了一杯咖啡。
回寝室时,怕室友说他太奢侈,就说是同学请他的。
第一次喝咖啡,很苦,不想喝,但患者又不想浪费,于是把满满一杯喝光。
可患者忽略了一件事,咖啡因子具有醒神解困的作用。
那晚上,真是可怕的一晚,外面好静,患者睁着眼睛,像夜里的猫。
患者数着时间,滴答滴答,不觉已凌晨两点。
患者问,“我到底怎么了?”
没有人答,夜还是很深。
于是,患者开始诉说自己的悲惨故事,一天到晚说自己很烦,像个祥林嫂一样。
结局自然是没有人愿意听患者讲如何烦。
患者越来越疏远了。
有些事,是不知不觉的,你不在意,最后也埋在心里。
有些事,是后知后觉的,你不明白,最后也了然于胸。
患者经历过太多,也学到了太多。
故事症,疑难杂症之一。
故事症患者,新物种,无害。
既然是症状,有两个结局:要么病好;要么病恶化。
这是个选择题,患者想做减法。
就像患者那年固执地追求一个故事,弄得遍体鳞伤。
就像患者那年清醒地回过头来注视,一切都改变了。
安梳颜说,“愿你执迷不悟时,少受点伤;愿你幡然醒悟时,物是人是。”
的确,愿我执迷不悟时,少受点伤,愿我幡然醒悟时,物是人是。
患者有两个名字:一个叫段子守,一个叫圣人无名。